由此,当我们再回到公司和单位的升值问题时,就不难理解焦点式人物的有利之处了。通常领导在提拔员工的时候,都是提拔那些在自己脑海里形象好的人。如果你在公司和单位里,不能及时应用“注意力经济学”,控制领导的注意力消费,从而推销自己,那么你获得提升和加薪的机会就非常渺茫。要知道领导在你的身上消费越多的注意力,那你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就越多。相反,如果你未曾消费过领导的半点注意力,那么你恐怕就很难有获得晋升的加薪的机会了。
因此,我们说,在单位里树立一个焦点形象,才能受到来自领导的关注,这样才能使你受益。
1.学会让自己露脸
露脸,这是抓住他人视线的最简单方法,在公司和单位的各种会议上,只要你能参加的会议就尽量参加,有关公司的各种娱乐活动,只要时间允许,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脸蛋”。另外,在领导面前多提你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该展现自己的时候就别太谦虚,在这个锋芒毕露的时代,太过自谦了,就成了不自信的表现了。但要注意的是,凡事要做得恰到好处,如果过分强调自己,反而会让人反感你。
2.敢于做第一人
在公司和单位中,碰到紧急时刻,如果你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并在事情发生后,能够圆满地吃完“螃蟹”,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那领导肯定会欣赏你的能力和勇气,今后他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的集中到你的身上,有好的发展机会,首先也会想到你。所以说,如果你做了“吃螃蟹”的第一人,那你也就为日后增加了一份成功的筹码。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员工在运用注意力经济学时,必须要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从自身出发。所有的员工只有真正在心理上肯定自我,才能抓住自我、表现自我和捍卫自我,才能有力地控制他人的注意力消费,从而赢得他人的关注,铸就自己的事业。
经济学常识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提出的。彼得原理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人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原因是每个人由于在原来职位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为止。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不能胜任其工作的人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不能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它总是趋向于把自己引向不能胜任的位置,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
彼得原理是彼得博士在研究了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后分析归纳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某人的本职工作做得出色,就想当然的认为他能够胜任上一级的工作,从而将他提拔到更高一级。这样一来,那些原本在低一级岗位算得上人才的人,在较高的职位上却变得不胜任了。最可怕的是,他们还要在这个不胜任的职位上耗到退休。这是彼得原理的核心内涵,所以彼得原理又被通俗的称为“向上爬原理”。
变原地踏步为大胆跨步
“你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呢?”
“生孩子。”
“生孩子做什么?”
“放羊。”
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职业而陷入原地踏步的境地时,这个人就不可能有升值和加薪的可能。老刘是政府机关的一位秘书,20年过去了,自己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不是升迁高就,就是转行做其他的事情,到如今他们都成了社会上的“风云人物”,功成名就。而回顾自己这大半辈子,虽然离退休还有几年的光阴,可是注定自己一生将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了。因为人已老矣,有心也无力了。老刘想到自己这一生的窝囊样,心中便是一酸,为了缓解心中的愁闷,就和酒交成了最为知心的朋友。在这个社会上,类似老刘的人数不胜数,多如牛毛,虽然老刘的岗位不错,但却永远停留在秘书的层面上始终无法前进。
类似原地踏步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一些民营企业,他们本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管理原则,认为用自己的人最放心,于是就把公司的那些重要岗位全让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把守着。这样企业外部的新鲜空气也难以吹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也吸引不进来,措施和办法因循守旧。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过去了,厂房依旧,机器依旧,规模依旧,各方面都没有多大变化,最后,使得企业走上了原地踏步的道路。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大家之所以会进入原地踏步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一个人不敢昂头挺胸大胆向前行的话,就会陷入这样一个状态。
人们常说,你的志向有多大,你的人生之路就能走多远。如果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伟大的抱负,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生生不息的拼搏劲,习惯那种安逸平静,那种因循守旧的日子,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注定要在平平庸庸中度过了,就注定无所作为了。而那些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并不断为之努力的人,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这就像一些运动员所说的:“我们拼搏不一定就会成功,但不拼搏就一定不会成功。”上面提及的老刘之所以会碌碌无为,问题就在此,在于他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而对于企业管理,如果你习惯了家族式的管理,习惯了封闭式的经营,从来就不输人人才,那么企业也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不起来。
当前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仍在不断深化,如何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冲出险境,各界说法颇多,但有一点共识就是:信心最重要,坚定信心,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重要前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时,外国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的市场,在竞争力很强的外企面前,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一夜之间纷纷倒闭,就是因为那些民营企业都进入了闭关锁国、原地踏步状态。同时,面对与国际化市场接轨的挑战,这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思想还停留在原来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倒闭自属必然。因此,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就需要改变观念,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克服停滞不前的原地踏步状态,就需要有大胆跨步的勇气和信心。
1.上进心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职场中,我们必须要有上进心,只有具备了上进的想法,才能有付诸行动的可能。当然,只有想法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勇敢踏出第一步,把理论变为实际操作,把想法付诸行动。
2.纯熟的专业技术
除了上进心外,我们还要练就自己的专业技术,使其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精益求精,发挥极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纯熟的技术,是我们想要在职业生涯里脱颖而出的关键。一个对自己的工作不熟悉的人,就不可能会有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3.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注定要和别人分工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一种产品都不是一个人能够生产出来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自己成功的保障,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你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你的大胆跨步更加顺畅无阻。
经济学常识内卷化效应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苏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来到爪哇这个地方,潜心钻研当地的水稻生产。爪哇是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大岛,它四面环海,属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寒暑李节的更迭,年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雨量充沛。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热带植物丛生密布,草木终年常青,咖啡、茶叶、烟叶、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丰富,而且岛上河流纵横,风光旖旎,每年都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但利福德·盖尔茨却始终无心欣赏那些风景如画的美景,为了他的水稻生产,他每天面对着那些刀镰犁耙,然后种锄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原生态农业虽然能给这自然景色增添一色,但自己却长期地陷入到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状态之中。于是,他将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效应”。随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
由此得知,“内卷化效应”就是指长期从事一件事情,但却没有突破性地进展,也没有渐进式地增长,水平永远都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做无用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无论是一个国家、社会,还是一个组织、个人,只要陷入到了“内卷化”中,就如同车入泥潭,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无谓地耗费着有限的资源,重复着简单的脚步,浪费着宝贵的人生。
工薪里的机会成本
在美国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道数学游戏题:“老板给你两个加工资的方案。一是每个年度结束时加1000元作为工资,二是每半年结束时加300元。请选一种。”一般不擅数学的,很容易选择前者:因为凭感觉认为一年加1000元总比两个半年共加600元要多。其实,由于加工资是累计的,时间稍长,往往第二种方案更有利。例如,在第二个年度结束时,依第一种方案可以加得1000+2000=3000元。而第二种方案在第一年加得300+600元;第二年加得900+1200=2100元,总数也是3000元。但到第三年,第一方案可得1000+2000+3000=6000元,而第二方案则为300+600+900+1200+1500+1800=6300元,比第一方案多了300元。到第四年、第五年会更多。因此,你若打算在该公司干3年以上,则应选择第二方案。但如果你在公司只准备待上一两年的时间,那么恐怕第一个方案就会较为适合你。
这道数学题把一个人解数学题的能力和他将会取得的经济利益连起来了。可以推断,生活中这样的问题一般不会出现,但我们在生活中会要求我们回答各种问题和进行各种选择,我们回答和选择的结果,除了决定着我们的经济收入的增长或减少外,还会影响到今后人生的发展。
我们称用来衡量取得一个机会必然舍弃另一个机会的相当价值的成本为机会成本。如果你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就需要舍弃三年后带来利益的机会;你选择第二种方案,可能就会错失找到更好的工作的机会。
我们可以用时间的相对性来解释一下机会成本的概念。不妨设想一下,你在短暂的5分钟内能干些什么呢?如果这5分钟是跟恋人在一起卿卿我我,5分钟,简直可以短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但是,如果你把手放在滚烫的水里泡5分钟,这5分钟该是很难熬。由此可见,时间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相对性。
那么,由于不同的选择,因而会对时间产生不同的感觉,时间的相对性问题可以用经济学中费用的有关概念来解析。从时间这一资源受限的现实性出发,万一你选择了将会令你痛苦的5分钟,那么,你就必须放弃可能会使你产生愉悦的5分钟的机会。由此,在这痛苦的5分钟里诞生的费用不仅要算上痛苦本身,而且还要加上你放弃了假若做其他的选择时可能获得的愉快的费用。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事,那个被放弃的机会所带来的可能收益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机会成本”。例如,星期五到了,你要为周六的活动做计划,你会想,是去爬山呢,还是去钓鱼。结果,你觉得去爬山更好玩,于是周六你去爬山了,但由于不小心,你摔了一跤,脚疼了半个月,这时候你会想,当时如果我去钓鱼的话,可能会钓到不少鱼,可能因此会获得谁谁的赞美等,为自己周六选择去爬山后悔了老长时间。像这样,本来你有机会选择做B事并且可能从中获得“100”的愉快,但由于你没有选择做B事,反而选择了让你痛苦、倒尽大霉的A事,那么,因痛苦的选择引起的机会成本就是从快乐的B事中可能获得的“100”。随着选择的不同,获得的相对价值也不同,这一道理是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说明的。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一下机会成本,仔细权衡一下这种选择是否就是最好的对策。当做出了一个最好的选择时,其机会成本就最低。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同时也是微软的总裁,假设他在走路的时候掉了600美元,这时候,他是弯腰捡钱还是应该就此走过去置之不理,就成了一个机会成本的选择。比尔·盖茨的资产,倘若不计利息收益,将时间换算成金钱的话,那么,他的每秒钟就值121美元。假如你已经理解了机会成本,那么相信你肯定会劝说比尔·盖茨直接走过去,因为他讲弯腰捡钱的时间花在工作上的话,所获利润会比那600美元多很多。也就是说,如果他就此走过去,机会成本会更小。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我们应该不放过任何机会成本的选择,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经济学常识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1755~1824年),英国历史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1957年,他在马来西亚一个海滨度假时,悟出了一个定律,后来他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发表在伦敦的《经济学家》期刊上,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