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曾有度日如年的岁月,也有享受幸福的时光。从这“出生”到“入死”的路途中,当你不离不弃地走下去的时候,总有一种信念支持你,一股力量鼓舞你,这就是一个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存在的力量在伴随着你的一生。我的表哥王登科是省城的一位医学教授,他告诫人生要有“四老”,即老窝(住的房屋),老伴(陪伴一生的人),老友(能倾诉的朋友),老底子(储蓄)。我觉得这也是“亲情、爱情、友情”的诠释。
开裆裤朋友
叶凤祥
马年伊始,欣接郭振陵先生的《一个农民的手记》一书,嘱吾作文。拜读之后,深感郭君杰作,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情感动人,真实可信,乃上乘之作。鉴于吾亦略好写作,反复品读,从中获益匪浅,写个心得,亦无不可。为此,特记述如下:
郭振陵系益阳市郊大海塘村人,与吾毗邻,亦与吾为小学及中学校友,其母与吾之三弟岳家还有亲戚关系。近十多年来,郭君创业途中,遇些难事,吾还常予帮忙克难咋的。如此情缘,故对其很是熟悉。郭君生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海塘胜地,从小聪明伶俐,好学好动,稍长入校习学,勤操苦练,成绩显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与吾同在益阳市第二完全小学和益阳市一中读书,印象深者,莫过于才思敏捷,成绩优异,很有创见。初中毕业后因受所谓“伪军官”父亲之社会关系影响,回乡务农,随父做泥工,后入“电大”深造,学习建筑,苦心孤诣,学业有成。毕业后任村建筑公司经理,村行政负责人。本世纪初,创建湖南永鑫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历经打拼,产业逐步做大,乃本土民营企业家。工作之余,嗜好读书写作,尤善散文。今辑多年《手记》,汇集成书,拟将付梓,实乃弘扬大众文化之善事耳!
捧读全书,特点颇多,兹概述之:一是定体独特。作文先定体,此书所记述的是作者已走过的人生道路,乃为史传体。因而我曾为其取名《振陵传》和《哈咪传》。但经作者反复斟酌,以《手记》定之。手记即随笔,亦即信手拈来之意,就是随手快速地把想到的、听到的或者看到的记录下来,如记者手记、探险手记等,著名的有台湾作家三毛的《稻草人手记》。以手记这一体裁记录人生,恐怕是郭君的独创,令人钦佩。
二是事例典型。书中所记往事,许多事例都具典型性。如下篇中的创建村级建筑公司,这在当时是一个先例。又如“外婆出来晒太阳”一文,记述大海塘村一个普通农民将《大海航行靠舵手》中的歌词“万物生长靠太阳”戏说成“外婆出来晒太阳”竟被打成反革命而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这在文革时期恐怕也是一个典型。再从全书来看,郭君从大海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利用本村土地开发房地产业,成为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更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三是乡味浓厚。该书大量篇幅记录乡村生活,如“三间茅屋”、“满舅带我去买木材”、“买猪记”、“捡棉花”等,其乡土气息颇为浓厚,给人以亲切之感。四是情感真实。书中记录许多作者对妻子的眷恋,对儿女的痛爱,对父母的思念,对贫苦农民的同情以及作者十多年创业的艰辛历程,其感情真实感人,令人相信。
总之,郭君手记,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文气贯通,文笔流畅活泼,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企盼郭君继续努力,出品更多好作品,以留传后世,服务人民。
2014年6月10日
朴实的记录
夏仁儒
我想写几句,先作自我介绍,本人姓夏,字仁儒,本省安化山里人,六十年代在益阳市一中就读高中,与老郭同师周淑华等老师,我俩可说是同师校友,后因某事交道相识,并多年交往,关系日深,为至交契友。
拜读其文之前,我对老郭的了解和基本看法是:他是个头脑清醒、常思进取、性格坚毅、勤劳刻苦、重情有义的人,他虽然在益阳市一中读了初中,但其出身是个农民,从少年时期就开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且是个从青少年时代就饱受政治,生存、生活压力的地道农民,但几十年之后,他却成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由一个失地农民奋斗成为本地的民营企业家。在我所了解的同学中,他是个事业成功者。任何成功者都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但诸因素都得人为把握,老郭就是善于把握之人,故而成为了中国数亿农民中的佼佼者之一。
我读过别人的一些自传,大多追求结构新颖,语言优美,读后颇有好文学作品之感,而老郭的自传结构简俗,以吃穿住行、生老病死、人情事业等为结构,看起来俗套,实则简洁明了。每一结构由多个实实在在的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看似平常普通,对我们这辈人来说却感同身受。其语言朴实无华,犹如家常便饭,易读易记,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使人看后感觉到这就是真实的郭振陵,文如其人。
我数次看过名著《红楼梦》,初看多是哥啊妹呀、玩啊乐呀等风花雪月、男盗女娼之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知识的加深,再细看细想《红楼梦》,确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从繁华走向没落的正经大作。所以看书别只看情节和故事的表象描写,而要看深层的含意是什么,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细细思量才有教益。
我看老郭这篇自记,表面仅是朴实地记录了自己几十年的经历,但也间接地透视了中国近六十多年的时代变迁,老郭的个人命运变迁仅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后人读此传记,不仅了解到其先人老郭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会看到中国这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迁,从而了解到这段没有人为加工的中国历史。
老郭的自记似在自画、自塑,读此文,意在让人知道其是什么人,吃了什么苦,努了多少力,经了多少事,阅了什么历,发生了什么变化。但细看此文,却又看出老郭有意无意作了很多自我X 光透视,做了很多内心世界的自白,将其皮囊内的心肝脾肺透视给了读者,好的丑的都有,文中自爆了几个当时是隐私的辛酸羞涩的歪念狡行故事,如逃船票、买木偷关等事。这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自保、生存,也不足为怪,而其文不饰非,更让人感到文章的真实性。
老郭送“自记”稿给我看时,说要我也写个自传。我答之:我以前经历虽与你大同小异,坎坷复杂、吃苦很多,但我一生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如今是个粗茶淡饭赋闲的退休干部,写自传价值不大。他说他写自传是想给后人留点家传的精神财富,而非他意。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家训家传确实很重要,他的父母虽未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言行的方式给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老母亲我见过多次,虽无多少交谈,但我从她身上看到和感受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知性、勤劳、简朴、教子爱子有方,处事恬静等等,我亦受益匪浅。他早逝的父亲留给他的处世格言“谨防忙里错,留心顺口言,涵养怒时气,爱惜有时钱”,他受用一生而终有发迹。他在继承父母的基础上又发扬光大了更多精神财富,确应记录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但愿其子孙后代不仅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更要珍惜这份无形的精神财富,这是老郭的初衷,也是老郭契友的希望。
2014年6月25日
感动
唐菊
这两天下班回来,品读着郭董的《一个农民的手记》,使我感动得不时落泪。郭董事长,是我一生中最感动最崇敬的人,他敢想敢闯敢做敢走出第一步,从一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华丽变身,蜕变成为一个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虽饱受磨难但不气馁,虽困难缠身却乐善好施,他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感动之余记忆来袭,又带我走进大学时代。那些年,好运经常眷恋我,贵人时时来助我。1993年,湖南城专的录取通知书到达了我家,一心想让我跳出农民的含辛茹苦的爸爸与妈妈磨破嘴皮子低声下气地向亲戚借钱也没有借够,但他们立志即使借高利贷也要送我上学。正准备去向私人借利息比银行高的借款时,高中时非常要好的乔同学主动借我一千元,并亲自将我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一路送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学校并安排妥当。还有很多帮助过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甚至是领导我都记在心里,永远感谢他们!
但在今天的文章里,我要感谢的是郭董事长。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刚成立自己的永鑫公司一年的郭董事长主动找到学校,要资助几位家里困难的学生。我有幸成为了受资助的一员。这对于当时我所生长的万元户都是人们津津乐道艳羡的对象的偏僻的小山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了这笔钱,使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期末获得二等还是三等奖学金,好像是奖励了一千多元钱。这一年,我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寄钱给老爸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这些,全归功于可敬的郭董事长。虽然时间整整过去二十年,但依稀记得,郭董事长一张被紫外线熏陶得有些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和蔼,一双眼睛睿智、炯炯有神。记得他带我们去参观了他亲自设计修建的一栋四层的楼房,郭夫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是我生平每一次见到这么宏伟豪华洋气的私人别墅式居所,还有大大的卡拉OK 厅,使我大开眼界。之后,他又带我们去参观了他的工地,还带我们去长沙开了会,并赠送了我们礼物。我记得给我的是一本厚厚的建筑画书籍。这份沉甸甸的礼物,虽然因为工地的不同搬来搬去,参加工作几年来一直像珍宝一样保存得好好的。可是,后来,终累于搬来搬去的劳累,将一箱子书寄放在一个湖南老乡的侯马的家里,本想可万无一失,永保完好,可不承想,后来这个老乡与我不在一个工地,再后来她去了别的单位,房子转手卖给了别人。2005年我在侯马买的房正好在她家楼上,我还特意去问了别人,可别人也一问三不知。因为这,我还耿耿于怀,嗔怪自己当年不该寄放在别人家,要不,恩人送我的礼物就不会丢失了。如今,我只能将这份礼物注入脑海的深处,永远地保存着。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总是提醒我有机会时应当好好报答一下帮助过我的人。可惜总是事与愿违,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所在的工地工资不太高,经济条件非常一般。就连回湖南老家过年也只是在妈妈去世一年时才回去过,对这些恩人的报答更无从谈起了,只能铭记在心底。对郭董事长,也是在2012年同学聚会时才匆匆见上了一面,只带去了一盒茶叶聊表谢意与敬意。如今,郭董事长与他夫人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郭夫人又生了病,我总是想一定要抽个时间专程去益阳拜访他们,并在心底真心的祝愿郭夫人能彻底康复,并与郭董事长携手愉快地安享到百年之后。
致:给我新生的人
刘见
童年、少年,都是多么的暗淡无光啊,虽然我必须承认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我真的不愿意过多的提及。父母不和,家境贫寒,初中毕业便辍学了,小小年纪就要独立,靠自己的劳动养活着自己,补贴家用。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自己是谁?梦想是什么?将来能干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也不会去想,就这样浑浑噩噩、卑微的生活长大成个21岁的大姑娘,从事着社会最底层,最让人瞧不起的工作,拿着辛苦微薄的工资。
读大学?也许曾经有一瞬间地幻想过,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梦一样的幻想”有一天我居然触手就及到了。
命运如此垂青于我,让我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郭叔叔。他鼓励我去上大学,鼓励我跳出原来的生活圈子,鼓励我勇敢地接受新的挑战。
虽然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骨子里还有一些向上的积极的能量在蠢蠢欲动,受到“怂恿”的还年轻的我就真的潇洒挥身告别过去,一个仅初中文化的连英文里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毛丫头就真的鲁莽的不自量力的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在大学里度过了四年刻苦勤奋快乐充实的大学生活并顺利毕业。
郭叔叔曾不只一次跟我说:北上广要比长沙先进十年、长沙要比益阳先进十年、益阳又要比你的家乡先进十年。你已经从家乡走到了长沙,你已经领先你的家乡同邻人二十年,毕业后,去北上广,去更先进发达的城市!
因为舍不下已然熟悉和热爱着的这个城市,同时也缺乏只身投入另一个具有残酷激烈竞争性的陌生大城市的勇气,毕业后没有听他的话,留在了长沙,这一晃又是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