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民国三十五年,即公元1946年。三年后,新中国成立。又过了三年,即1952年,我开始上学。入学以后我至少学过三轮中国历史,但是学来学去,却始终对民国历史一无所知。
这种情况直到1986年才有所改变。那一年我进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开始接触到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字材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以《大公报》和《晨报副刊》为代表的报纸杂志。从那些报纸杂志中,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教科书完全不同的民国。
1989年以后,我们单位许多人都下海经商去了。我虽然不为所动,却也无所事事。几年后,我逐渐走出失语状态,以学术随笔的形式,将民国年间的人与事诉诸笔端,并受到许多媒体的青睐。
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尽管这是一个十分短暂、而且经历无数次战争(包括抗日战争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代,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才。因此我认为,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是对还原历史的真相,还是对回答所谓“钱学森之问”,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近年来,我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又写了不少与民国历史相关的文章。如今能有机会将它们结集成册,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但愿它的问世能对诸位读者了解民国历史的真相有所帮助。
智效民
2012年6月12日
于北京昌平名流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