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成吉思汗去世
西夏的都城已经朝不保夕,唐兀主亦鲁忽·不儿罕(蒙古人称作失都儿忽,中文名字为李睨),让使者出城请求归降。他想要暂缓一个月,一个月后献出城池。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已经病重,堕马的伤势让他的身体渐渐变得很虚弱。他到了夏天更是害怕炎热,到处找寻凉爽的地方,一直找到了现在的平凉西北(《元史》称清水县西江)。他觉得自己快要油尽灯枯了,于是召来两个最喜爱的儿子窝阔台和拖雷,立下了遗嘱。志费尼和拉施特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这个事情,他说:“我的儿子们,我知道死期已近。有幸得天助,我为你们留下了这样一个辽阔的帝国,从其中央至边境,需一年行程。你们必须紧密团结,方可保住这个帝国,面对敌人应有一致的行动。你们要共同提高你们部下的利益。你们中间有一个人需要继承我的帝位,这就是窝阔台。在我死后不要违背我的这个决定,察合台不在场,不要因他引起纷争。”成吉思汗没有提到大儿子术赤,他现在在咸海北方草原的封地深处,人家认为他可能因为怀疑自己的出身,并且没有资格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而感到很不平,准备起兵造反。本来成吉思汗在1226年还想带兵打他,可是后来才发现术赤那时候也是病重了。1227年2月,术赤就去世了,比成吉思汗还要早半年时间。《元史》说,成吉思汗是在1227年8月18日于平凉之西的清水和龙德附近的避暑营盘中去世的,伯希和考证,时年60岁。
成吉思汗去世后,西夏国也被蒙古人消灭。《秘史》告诉我们,西夏国王不儿罕到营帐来投降,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喜好奉上了九个金佛、金碗碟、童男少女、马匹和骆驼。后来成吉思汗只让他站在门外,脱栾·扯儿必却把西夏国王杀死了。其实按照其他史料,西夏国王来投降的时候,成吉思汗应该已经去世了。志费尼和拉施特都确认了此事。成吉思汗命令全军在他死后不要发丧。还让脱栾·扯儿必一定要趁着西夏国王投降的时候擒杀他。《秘史》说,临终时候,成吉思汗还特意向脱栾扯儿致谢,感谢他的进言:“我在阿儿不合堕马之后,是脱栾你建议我爱护身体。我因敌人口出狂言而愤怒,没有听从你的建议,出兵至此……长生天赐我气力,报了此仇……唐兀不儿罕献给我的宫帐、金杯、金器皿,我把他们都给你……”
成吉思汗并非不知道自己身体已经不行了,再作战只能加剧身体的衰老。但他还是吞不下西夏国王对他无礼的这口恶气。最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也确实报了这个仇。成吉思汗的遗嘱表示,当向他的遗体敬献各种祭品的时候,要告诉他已经替他报仇雪恨了:“当我饮食之时,必须说,斩草除根,灭尽西夏人!”由于也遂被分得了一些西夏国的俘虏,因此唐兀人也还是没有灭绝的。
志费尼和拉施特在史料里面也都说了,蒙古人在把成吉思汗的尸体运回客鲁涟河的路上,把看见的人都杀死了,这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成吉思汗已经死了。到了大斡耳朵的时候才把大汗死去的消息公布出来。成吉思汗的尸体被轮流放在他宠爱的后妃营帐中,亲王和宿将们都来吊唁。这个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好多将领必须长途跋涉才能赶到客鲁涟河源头吊唁大汗。最后,成吉思汗被安葬在他自己生前选择的不儿罕山与斡难河、客鲁涟河和土拉河的河源处。“有一天成吉思汗狩猎于此,在一棵孤立的大树之下休息,默思片刻,宣称将来欲葬于此处。”
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墓具体在哪里无从知晓。
除了史书的记载,蒙古人的口头传说内容更加充实:车子载着大汗的尸首来到他生长的地方。民众都哭泣着,一位蒙古的将领(《阿勒坛·帖卜赤》称之为克勒古台,而《萨囊彻辰书》称其为吉鲁根巴图尔)哭喊着:“我君其如鹰扬而高飞乎?我君岂以长辈污秽而升迁乎?我君果遗弃妻子乎?我君果抛置仆从乎?我君如鹰鹘之搏击而去乎?我君如纤草之因风飘荡乎?我君享年66岁,岂临莅九色人等而逍遥以往乎?”
萨囊彻辰的记载说,在这个大放悲声的时候,车子陷入了泥沼中。所有的人马都用力推动,车子却一动不动。吉鲁根巴图尔呼唤成吉思汗的魂灵:“永承天命,生此人主,今遗弃大统及仆从人等,圣主(博格达)其超生长往乎?君原配之福晋,所治之统驭,所立之政事,所都之国邑,俱在彼处。天命之福晋,金阙殿宇,纯备之制统,收集之人众,与习居之地,沐浴之水,统属仆从,蒙古人等九乌尔鲁克(指部下)众官员等,游牧之鄂嫩(斡难河)德里衮布勒塔干(迭里温孛勒答黑)等处。枣骝马鬃所制之神位(指大纛之神),聚积各种适意中节之鼓、铜锣、画角、唢呐、金亭,登基之克鲁伦(客鲁涟)地方,亦在彼处。发祥之先,所遇之布尔德福晋(孛尔帖夫人)哈屯,有福之布尔噶图汗,所宠眷之博郭尔济(博尔术)、莫和赉(木华黎)二人,并极盛之政统,亦在彼处。蒙神幸遇之和兰(忽兰)哈屯福晋,及胡笳、胡琴诸般乐器,汗之德美济苏济苏凯二福晋(指也遂和也速干)并金亭华屋,亦在彼处。岂以哈尔固纳汗山融暖,以唐古特(唐兀)人等众多,以怀蓄恶念之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美丽,反将昔日之属众蒙古等弃掷乎?今万金之躯虽不能保,但请将如宝玉灵奇之柩,使大福晋布尔德(孛儿帖)哈屯一见,以慰属众之望。”
肃穆的祷告过后,车子奇迹般地可以推动了,继续往斡难河和客鲁涟河的草原进发。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将面对如何处理定居农耕民族的居民这一重大问题。在成吉思汗去世后30年,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让蒙古人苦恼不已。成吉思汗在世时虽然对此有所察觉,但也只是能用游牧民族的思维去理解而已。拉施特举了个例子,有一天,成吉思汗和博尔术聊天,问他认为人生里面做什么事情才是最快乐的,博尔术说:“春天骑骏马,手中擎有鹰鹘,看它博取猎物。”问过博尔忽和其他那颜,他们也提出类似的回答。成吉思汗认为不对,他说:“实则不然。人生最快乐之事是战胜并追逐敌人,抢夺他们的东西,看他们所爱的人以泪洗面,骑他们的马,夺走他们的妻女。”
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是怀着这样的想法与文明国家周旋。但是随着征服之旅,成吉思汗知道,如果像金国皇帝和算端那样居住在皇宫里,这样的事情就不能常常去做了。拉施特记载了他对于这样的矛盾产生了遗憾和伤感。成吉思汗说:“我的子孙们将穿绣金的衣,食美味佳肴,乘骏马,拥美妇,却不想想是什么人给了他们这些享受。”
第二十五节成吉思汗之死和一些问题
成吉思汗的死亡不但是对蒙古,对于西夏、金国、南宋还有黄金家族,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甚至世界的历史也因此出现了变化。
成吉思汗在1225年完成了自己的征服之旅后,回到了鄂尔浑支流、土拉河河畔的营帐里面度过晚年。这个时候中原的北部,到伏尔加河附近的地方都是蒙古人的领土。他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他对自己创立的帝国还不满意,他还想要更大的国家。他让子孙们利用金国与南宋的矛盾,绕道到南宋境内夹攻金国,取得了胜利。儿子窝阔台和拖雷完成了任务,金国覆灭了。
可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们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让他晚年很忧虑。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成就霸业,是靠各个部落的团结。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但是儿子们的分歧让他感到对帝国前途的忧虑。他生前可能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得很好,但是谁知道身后事呢?无论多伟大的帝国,也终究浪打风吹去。
天下大势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强大的蒙古帝国也不可能跳出这样的历史规律。在下面的章节中,本书继续讲述成吉思汗身后的蒙古帝国。他的黄金家族能否延续光荣?这个帝国最终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