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辰谢过赵清彦之后,把陈道名留了下来,让赵清彦独自回去了。
楚辰帐中人来人往,不断有人过来拜见楚辰,关心关心楚辰的身体,顺带表达自己的清白,陈道名坐在一旁,细心的清理破军戟上的血迹。
每一个人离开的时候,都会看看陈道名,有些人眼中透着股莫名的味道。
楚辰送走最后一个哭哭啼啼表忠心的老人,有些疲惫的揉着眉心。昨日在蒙山中的那次刺杀被贴身侍卫所阻,楚辰之所以昏迷,是因为马匹受惊,摔在地上骨折所致。而楚辰带来的侍卫则一死一伤,以至于早上楚辰只能靠着普通的御林军士兵保卫。摸摸喉咙上包扎好的伤口,看着陈道名清理破军戟,脑海中却在思考:“昨天在蒙山就算了,刚才那穿着御林军军服的刺客绝对不是乔装打扮的,以前在宫中,我见过他好几面!老二啊老二,你到底还是忍不住动手了。”想到这,楚辰冷笑一声,你不仁在先,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楚辰看着陈道名清理完破军戟,直接道:“先生于我有救命之恩,楚辰铭记在心!”楚辰说完,看陈道名一脸不置可否的样子,又道:“不知先生跟青岩赵家是什么关系?”陈道名挑挑眉,不待楚辰解释,直接说道:“赵宏帮了我一个忙,我答应赵宏在郢都保证赵清彦的安全。”楚辰面色不动,心中却是一喜,“陈道名并不是赵家的人,那自己就有机会将之收入麾下,军中的计划正缺一个合适的人选,这陈道名武艺不错。就不知心智怎样,我还要在观察观察,而且赵家那边也要有个交代。”可不是,人家刚救了你,你就从人家身边挖人,忒不厚道。
赵清彦在帐篷里焦急的走来走去,一边怕大皇子把陈道名招揽了去,一边却又希望大皇子把陈道名招揽过去。赵清彦心知陈道名这样的人,不是他赵家能留住的,还不如这时直接推入大皇子麾下,为赵家在谋些好处。反正回了郢都以后,所有人都会知道青岩赵家是跟大皇子楚辰站在一起的。正想着,陈道名掀开帐门走了进来,身后背着那杆破军戟。
赵清彦眼睛一亮,殷勤的拉着陈道名坐下,“大皇子都说了些什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陈道名照实说了。赵清彦一听就知道楚辰对陈道名有想法,反而陈道名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到。大概能摸清楚辰的想法,赵清彦丢下陈道名,又匆匆去了楚辰的营帐。
楚辰正在帐中跟幕僚说着陈道名,就听到有人来禀报:“报大皇子!帐外赵清彦求见!”
楚辰笑着跟幕僚王永说,“这倒是个聪明人。”冲着来人摆摆手,“让他进来。”
赵清彦进来后,看着那王永有些犹豫的欲言又止。楚辰拍拍王永的肩膀,“王永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三人在帐中谈了很久,最后赵清彦满意的离开了。此时正在帐中打坐的陈道名,并不知道私下里发生的这些事,赵清彦也不打算告诉陈道名。终究,是个外人。
三天后,郢都。
陈道名背着破军戟有些迷茫的牵着马站在元青园外,就在刚才,赵清彦拿着赵宏的亲笔信对陈道名说,“陈先生,你的职责完成了。”有些迷茫的陈道名看着四周的人来人往,却忽而有种离世的孤独感,我终归不是属于这里。陈道名一声长叹,骑上马准备回青岩城,去找孰湖。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停在陈道名旁边。车帘掀开,车里竟是楚辰,楚辰一伸手,“先生请上车一叙。”陈道名看着楚辰,恍然大悟,郢都不是战场,在郢都有楚辰的照应,赵清彦不但很安全,而且会过的很好。拍了拍肩后的破军戟,陈道名不打算跟赵清彦计较。从此赵家不欠陈道名,而陈道名也不欠赵家,如此两清了。至于楚辰,陈道名想到楚辰遇刺后沉着冷静的安抚一干人等。是个人物,左右无事,且看看楚辰想干什么吧!这么想着,陈道名解下破军戟扔上车,跟着坐了进去。
马车离开之后,赵清彦从元青园中走出来,身后跟着赵鹤。看着被陈道名丢弃在门口的马,便知道,陈道名终究是有些怒气的。赵清彦有些呢喃道:“赵家与陈先生两清,究竟是对?是错?”
那天元青园门口,陈道名跟着楚辰走了之后。楚辰将陈道名接到了自己府上,以客卿一礼待之。奇怪的是,楚辰每日找陈道名所探讨的都是一些民事时政,偶有别的,也是些军法练兵之事。好在陈道名自从来到这九州之后,脑袋越发灵光,以前读过的一些书和见解都能悉数回忆起来。针对楚辰的问题,大多都能应对如流,实在没办法的,也能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私下里王永提起陈道名,都言道陈道名去练武真是可惜了,这话被有心人传到陈道名耳朵里。陈道名耸耸肩,自家事自家知,要不是身处在那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这些问题,陈道名不定什么样呢。
在一次楚辰跟陈道名抱怨关于太子之争,楚皇得态度时,陈道名无意间说了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让楚辰对陈道名简直惊为天人。其后,楚辰对陈道名越发亲近起来,在说道一些比较隐秘的事时,也不在避开陈道名。也就是在这天,楚辰向陈道名交待了,楚辰招揽陈道名的目的。
楚辰在军中影响力薄弱,一直想在军中扩展影响力。但是在大楚,御林军直属于楚皇,不管是大皇子楚辰还是二皇子楚凌都不能伸手,这是火线,碰不得。然后就是驻守在边境四关的楚军精锐,常年驻守边关,论战力还在御林军之上。二皇子楚凌之所以在军中颇受拥护,是因为楚凌自成年起一直呆在界牌关徐盖手下从军,而且武艺强横,每每作战,必身先士卒,深受界牌关大将徐盖喜爱,大楚最能战的边军中提起楚辰,无人知晓,一说起楚凌,人人竖起大拇指。
楚辰一直想在军中扩展影响力,可是楚辰根基大都在郢都。临潼关欧阳淳、穿云关陈林、界牌关徐盖、汜水关韩荣,这四个将领世代镇守边关,深受楚皇信任,区区一个皇子不能怎么样。
什么?你大皇子想要往边军送人,可以!没有真本事?对不起,哪里来回哪去。可你想,楚辰接触的大多是精通国务的大臣,这些大臣后代不是经商就是学文论政,将领世家大多爱惜羽毛,只忠楚皇一人。偶有一些民间武者投靠,也多是胸中没有几两墨水的莽夫,这些人顶天了做个打手,楚辰要的,是能在军中掌握一定话语权,关键时刻能为楚辰撑腰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