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忙里偷闲
白秀才第二天就把字送来,云希看了也满意,她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隶书的,白秀才的书法类似于隶书,可惜她没有研究,只觉得字干净有力,刻在匾上效果应该不错。
白秀才又坐着聊了半个时辰就主动告辞,虽然是在大厅,但看得出来,他还是挺注重尊卑的人,如果不是聊得来,估计是不愿与她同坐一桌的。
送走白秀才,云希自己独自离开,来了好几天了,想一个人走走,忙里偷闲一下。
搜寻记忆中的路线,云希漫步在这陌生的城市,一路的喧嚣,一路的走马观花,她真心想说,一个人逛街,很无聊。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贵的买不起,便宜的也没什么需要的。至于银子,说实在话,她没带多少在身上。
随着搜罗小吃,街道开始越走越小,走着走着,似乎连身边的人都开始不一样,仔细看去,的确是有区别了,因为穿着光鲜的明显少很多,多数是布衣麻衫,估计是到了北城门方向,小郭说这边住的大多是百姓。
云希走着,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这的小吃种类真的不怎么样,连个炸鸡腿的都没有。可能这年代还不会那样吃。以后要是酒肆开不下去了,她就去卖小吃,按理说养活自己应该不成问题。
“卖红薯了,好吃的红薯。”寻声望去,一位大娘带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摆摊。摊上有一堆红薯,看起来个头差不多大,肥实肥实,看起来还是挖了不久。旁边的小女孩手上正拿着一个擦干净的在喀唧喀唧的啃,听起来声音又爽又脆,云希蹲下去细看,是黄心的,放上一段时间再煮就会又香又甜,或者微波十分钟做烤红薯,不用任何调料,味道都一级棒。
唉,云希微叹一口气,上哪微波去。
“妹子,要买点么?”虽然听到她叹气的声音,大娘还是带着一丝期望的问。
“姐姐,你买点吧?”小女孩也停下来看着她。
对上母女俩的殷切目光,真不忍心说不。
“呃,给我称十文钱吧。”十斤她应该能提得回去吧?
“好好好,您等等”大娘激动得连敬语都出来了。拿着一个袋子,一直往里装。
“大娘,应该差不多了。”看已经挺重了,她担心自己提到回去会很累。
“妹子,俺家没称,你要是信得过大娘,给你多装点可以么?”大娘有些怯,似乎担心她因此而放弃跟她买“妹子放心,一定多给你。”
“呃,没事,就这么多吧,太多我提不动。”云希笑笑,把钱给了大娘。
“没事,这是自己种的,不值钱。”估计装多了有三分二,大娘才停了手,相当于半买半送了。
“大娘这红薯不错阿,应该卖得起价钱”云希看她们是老实人,也就随意聊了句。
“今年收成是不错,可是这东西贱长,村里人家家都有,有钱人又不吃这个。所以买的人就少……”大娘说完就叹气。
“噢,家里还有很多吗?”云希知道古代人都认为这是贱粮,上不了台面,有这样的局面也是正常。
“妹子还要吗?家里还有几百斤呢”大娘两眼冒光的看着她。
“呃……”她真的无语,只是随意聊聊了。不过,如果做成菜,会不会受欢迎?但得先回去试试,可以才敢进货阿。
“大娘,要不你告诉我你家在哪,我需要的话再去找你买?”
“我家在吴江村…妹子,要不我直接送到你家去?”大娘似乎觉得说起来比较麻烦。
“不用不用,我要回家商量下才决定买不买。”云希吓一跳,连忙拒绝。
“这样阿……”大娘掩饰不住失望。
“你家远不?要不我先去你家看看认认路,下次再过去?”云希想着自己出来也没什么事,走走也好。
“不远不远,我让小三带你去。”大娘说着就转身吩咐小女孩。
云希差点笑出来,好可怜的小女孩,要当一辈子的小三,在她还在傻乐,小三已经拉着她的手要走了,只是她太小,还拉不动她。
“大娘,这样没关系吗?”其实她想说,你不怕我把你女儿拐了吗?这么小又可爱又懂事的孩子,怎么舍得她跟陌生人走??
“没关系,她认得路,路不远,一会就来回了。”大娘真的很放心她,摆摆手让她跟孩子走。
“那好吧,我看看就带她回来。”她知道自己还不是坏叔叔。
小三一路上叽叽喳喳,一点不觉得她是个四五岁的小孩。所以,她问“小三,你几岁了?”
“姐姐,我快六岁了。”小三仰起头自豪的说。
“啊?”她真没看出来,怪不得说话这么顺溜。
“妈妈叫你小三,是你排第三?”虽然之前没问,估计也差不多。
“是啊,我还有个哥哥和姐姐。”小三一蹦一跳的走着。
“呵呵,那你们家还有小四不?”穷人家的孩子都是随意喊名字的吧?
“姐姐你怎么知道?”小三一脸神奇的看着她。“我还有个弟弟,叫小四。”
“姐姐猜的。小三还有别的名字吗?”
“别的名字?我就叫小三阿,吴小三。”小三迷惑的看着她。
云希有些心疼的揉揉她的头“姐姐给你起个漂亮的名字好不好?”
“漂亮的名字?名字怎么会漂亮?”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这词语都不好理解么?
“就是姐姐以后叫你雪灵,好不好?”像雪一样洁白而纯洁,像百灵鸟一样活泼可爱。
“雪灵?好像很好,我告诉妈妈”小三高兴的说。
“嗯,以后我看见你妈妈跟她说好了再叫,现在还是叫你小三好不好?”虽然她们都不懂什么是小三,但云希觉得叫起来怪怪的,如果她父母同意,改了还是好的。现在小三喜欢,有机会找她父母说说吧,不过还是等以后熟悉一点再说,毕竟她现在只是个路过的而已。
“姐姐,我的家到了。”小三指着不远处的民房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