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的宗主国。然而,高句丽表面顺从,却暗中较劲。更为严重的是,公元598年,高句丽竟然不宣而战,进攻辽西地区。
正当隋文帝准备举兵征讨时,高句丽王赶忙上表谢罪,把自己骂的狗屁不如。隋文帝心一软,没再追究。事实上,表面服软的高句丽王并没有停止反隋的脚步,他暗地里联结反隋势力,拉拢西北部的突厥人,对隋朝疆土虎视眈眈。
隋炀帝接班后,朝廷各部汇集了各路情报,确认高句丽野心不死,决定出兵教训一下这个不安分的邻居。公元612年,隋朝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高句丽,一路破城四五十座,但自身也损失不小。第二年,隋炀帝率军亲征,却因负责粮草的将领反叛作乱导致此次征讨胎死腹中。第三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给高句丽以沉重打击。高句丽王惊慌失措,连忙派使臣向隋请罪,并交还叛逃的隋将。隋炀帝率部班师回朝。
其实,高句丽这个隐患并未完全消除,隋朝君臣对此心知肚明。隋炀帝本打算再给高句丽一点颜色看看,让这个邻居彻底老实下来。不巧的是,中原内乱加剧,他根本腾不出手来,教训高句丽的计划遂告流产。
但不管怎样,隋朝对高句丽的几次讨伐还是大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遏制了其野心。遗憾的是,公元618年,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政权先行瓦解了。
唐贞观末年,四夷宾服,然而在唐太宗眼里,高句丽仍然一个心腹大患,他决定下狠手收拾高句丽。
贞观十七年(643年),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派遣使者到达长安,状告位居半岛西南的邻居百济侵占他们的城池,同时提醒唐太宗,百济密谋与高句丽联手,企图掐断唐朝的海上通道。唐太宗先礼后兵,派人前往高句丽劝其停止侵略新罗,结果竟遭到高句丽当权者的回绝。唐太宗震怒,当下决定发兵高句丽。高句丽此次被打得一败涂地,残存悉者归降,高句丽全国上下陷入恐慌。
唐太宗意欲一举拿下高句丽,未果。加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兵马难以久留,只好班师回朝。此后唐太宗听取群臣的建议,对高句丽采取偏师骚扰的政策。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唐高宗继位后,更是将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并于公元668年彻底消灭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曾对左右大臣讲:“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这正是隋、唐两朝相继征讨高句丽的根本原因所在。从某种程度来讲,没有制服高句丽的战争,就不会有后来万邦归顺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