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99500000024

第24章 引子

一、“仙佛造桥”的传说

潮州民间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据说,韩愈被贬潮后,时常登东山(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负责建桥的东段,请来其他众仙帮忙。八仙跑到凤凰山大施仙法,把石头变成黑猪,分批一路赶来。铁拐李赶着最后一群猪,路上碰到一个孕妇,给这个孕妇识破,就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漏了天机,仙法失灵,那群“乌猪”倒下去变成一座山,这就是现在的“乌猪山”。因此,韩湘子负责的东段桥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桥的西段,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和十八罗汉跑到桑浦山,大施佛法,把石头点化成乌羊,也分批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偷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了,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回去吧!”地主把最后这群羊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了一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现在位于浮洋镇的乌洋山。因此,最后一批黑猪和乌羊都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的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二、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孟县人,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出生在一个有浓厚的儒家正统思想和文学气氛的小官吏家庭中。少年时代就发愤苦读,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立下了积极入世的志向。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十九岁的韩愈离家到京都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但连续三次落第。一直到贞元八年二十四岁时,第四次应考才中了进士。接下来,在吏部主持的“博学宏辞”科考试(即授官考试,也称“省试”、“释褐试”)中又三次碰壁。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韩愈二十九岁时开始踏入仕途,先后在宣武节度使张建封、徐州节度使董晋麾下任观察推官,后来又在国子监任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升任监察御史,因为向唐德宗进《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对官吏横征暴敛,请求朝廷宽免徭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县令(广东阳山县)。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获赦召回朝廷,任国子博士。其后几次升迁,任过河南县令、兵部职方员外郎、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员外郎、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韩愈随宰相裴度在平定叛镇吴元济的“淮西战役”中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因为向唐宪宗上了《论佛骨表》,反对宪宗皇帝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不久调任袁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再召回长安,任国子祭酒,转御史大夫、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卒于长安。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后世称“韩文公”。又称“韩吏部、韩昌黎、昌黎先生”。

韩愈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是“倡导古文运动”,在中国思想史上,特别是在文学史上,是一位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承前启后的杰出人物。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经用“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来赞美韩愈。

三、名山又长名木

1984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韩文公祠进行修复。重建韩愈纪念馆的同时,也筹划恢复韩祠橡木景观。纪念馆的管理者不停地寻找这种树木的种子。可是费尽周折,辗转了几千里路程也没有找到。河南郑州大学的潮籍教授饶冠树先生回家乡探亲时,知道纪念馆在找橡树种,很是留意。2001年10月,他在河南的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在河南新密市一个村庄,有一棵“万年栎”,推断树龄已经超过了千年。他突然想起来,这栎树不就是橡树、韩木吗?他当即乘车赶往这个偏僻的山村,并买到了几斤树种,从中精心挑选了1斤多颗粒饱满的,很快就给纪念馆邮寄过来了。

收到饶教授赠送的树种后,纪念馆立即请教了有关专家。他们认为橡树是一种生长力极强的树木,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在气候湿润的潮州,发芽生长应该没有问题。于是,纪念馆把第一批树种种植到了一个土壤肥沃的花坪里,顺利地长出了小树苗,馆里的人像呵护自己的小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目前,那棵移植到韩祠前埕右侧的橡树苗正茁壮成长,已长有3米多高。

纪念馆希望能培植出更多的韩

木,让早年的名山、名木重放异彩,届时,“韩祠橡木”将更引人入胜。

四、陈尧佐杀鳄

历史上唐代韩愈祭鳄之后,在一段时间内韩江不再出现鳄患。然而,潮州的鳄鱼并没有真的绝迹,以后又出来祸害乡民。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陈尧佐被贬为潮州通判,恶溪上又出现了鳄患。在硫磺(即今日丰顺县留隍镇)一个姓张的十岁孩童被鳄鱼用尾巴卷走,拉到溪中吃掉,小孩的母亲在岸上号啕大哭,欲救不能。这事传到潮州,陈尧佐听了,心里难安,赶快派人去捕杀。当时有人劝他学韩文公写一篇祭文,杀猪羊到溪边去祭鳄鱼了事。陈尧佐却说,我没有韩文公那么德高望重,不能感化鳄鱼;我的文学修养也没有韩愈那么高深,写不出《祭鳄鱼文》那么好的文章,绝不能祭走鳄鱼。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鳄鱼抓来杀掉。于是,在有经验的渔夫的指点下,百名勇士用马尾棕打了绳索,再织成捕网,把鳄鱼捕捉。陈尧佐叫人把鳄鱼抬到街市中,自己写了一篇《戮鳄鱼文》,宣布了恶鳄的罪状后,把鳄鱼当众杀死。陈尧佐杀鳄鱼虽然没有韩愈祭鳄鱼那么出名,但他却是史上真真正正除了鳄鱼的人。潮人没有忘记他,设了“三王公庙”祭祀陈尧佐,称其为“护灵王公”。

五、韩愈与叩齿庵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史。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脸方额阔,远看还一表人才,可近前时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暴出的大牙,宛如寺庙里狰狞的罗汉。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只是僚吏既无阻拦,身为刺史如果叱咤发作就会有失身份,于是只好忍着,心想:“此人一定是个恶僧,他若愚惑百姓,定要把他两个大牙拔掉。”到了太守府,韩愈盘问和尚何来,知其为济生庵得道高僧大颠,功德圆满且法力高强(有说大颠和尚是潮阳灵山寺方丈,管济生庵和灵山寺)。次日,韩愈刚升堂办理州务,跟班便呈上一小包东西,说是大颠和尚差人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原来是两个大牙齿,另外是一纸偈语,字体浑厚端庄,上书“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这使韩愈陷入迷惑之中:“这和尚还真神灵,能知我所想。”内疚地说:“我单凭相貌轻率地对一个人下结论,枉屈了好人,实不应该。”于是,当堂挥笔写了“叩齿庵”三个大字(“叩齿”在潮州方言中意为敲掉牙齿),命人送到济生庵,可大颠和尚已前往潮阳灵山寺。自此济生庵改名为“叩齿庵”。

后来韩愈多次致函大颠,互相访问,结下很深的情谊。数月后,韩愈调任袁州刺史,临走时,还专程到灵山寺跟大颠叙别,并赠衣表示惜别之情。大颠特在灵山寺前建了“留衣亭”以示怀念。

六、北宋潮州许驸马简介

驸马府主人许珏,字君瑶,一字国玺。许珏出身于显宦家族,是潮州韩山山前乡人。许珏的曾祖父是潮州前八贤之一许申,许申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10年)初举贤良,时真宗南巡东封,召试第一,赐进士及第。许申初任韶州知州,累官刑部郎中,赠银青光禄大夫;祖父许因,官太子中舍(宋英宗皇帝为太子时的老师);其父许闻诲,官卫尉寺丞通议大夫。

许珏少时天资厚质,娴韬略而精易理。许珏初以祖荫得为宋仁宗皇帝近卫武官,授左班殿直(宋朝武职官名),后娶宋太宗皇帝的曾孙英宗皇帝赵曙的长女,即宋仁宗皇帝的孙女德安公主,随升为宾州观察使、广南西路大总统兵马都监(统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继叔父许闻义而任宾州知州,封武功大夫。

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交趾(中国古代对越南的称呼)入侵犯境。越年,朝廷以郭逵为安南招讨使,许珏驸马为都监,监郭逵军南下征剿。先克邕、廉等州,十二月击败交趾兵于富良江,声威大震。安南主李乾德惧,奉表偕军伏降,逵凯旋,珏屯广南防边。

哲宗元年间,驸马的长子许仲礼以武节郎出任节度使,称为“东南第十一将”,次子仲进皆授官。至此,大宋南方东西两翼防务,委诸驸马许珏一家,恩宠甚重。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驸马罢监兵而谪戍儋州(今海南省),事因至今难于追觅。

驸马在京时,公主曾问驸马:“潮州祖居如何?”驸马回答:“前有千里龙潭,后有百里花园。”称龙潭者,指屋前有韩江、浮桥;称花园者,指屋后四季常绿、四时花开。数年之后,驸马与公主回归潮州时,公主倚韩山而面韩江时对驸马道:“驸马好眼力,千里龙潭映百里韩山。”

德安公主在仁宗朝时是太子之长女,遂称郡主,并下嫁潮州许珏。太子赵曙登基为英宗皇帝,德安郡主遂称公主,神宗时改称皇姑。至徽宗时重封前朝诸皇姬而改封舒国,时德安公主已逝潮州,驸马许珏谪戍儋州未返,因而宋史载“舒国公主早薨”,而后误为幼年早薨。

七、潮州许驸马墓

潮州许驸马及皇姬郡主赵氏合葬墓至今完整无损,它位于潮州海阳东厢(今城东)洗马桥埔,为大型宋碑墓。该墓倚莲花山,案笔架山,称“倚莲花而案笔架”之局。该墓有近千年之历史,自宋经元、明、清、民国至现代,为潮州郡地著名墓葬之冠。其宝贵之处是碑文为宋碑原字。原碑文如下:“宋敕封宾州观察使附马国玺许公皇姬郡主赵氏墓”,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附马”二字。其实“潮州许附马墓”,也即“潮州许驸马墓”,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意义。究竟“附马”与“驸马”有何异同?至今众说纷纭。其中,一说“附马”既不同于“驸马”又同于“驸马”,同者在于皆是公主的丈夫与皇帝女婿,异者在于附马封爵官阶高于驸马;另一说是笔误。均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八、笔架山宋窑的传说

相传宋代百窑村里有个祖传的烧火师傅,姓徐名旺,烧窑看火技艺精湛,他先受重聘为人看火候,后来渐渐有了积蓄,便自己建了一座窑。新窑点火时,只见窑内五光十色冲天起,笔架山方圆几里,祥云不散。村人纷纷向徐旺庆贺,说这是吉祥之兆。谁知有好彩头而没有好结局,到开窑那天,打开窑一看,一窑瓷器全部烧成碎片,徐旺急得当场昏倒在地。

几天后,夫妻把窑内瓷片倒到韩江里。有一次,徐旺老婆发觉倒出的碎片中有一只花瓶,打捞不及,被江水冲走。回家后,徐旺说他从窑底捡回一只花瓶,妻子看了说,和漂走的那只一样,夫妻俩颇觉得奇怪。当天夜里,窑神托梦给徐旺,说玉帝怜他夫妻勤劳、善良,特吩咐窑神给他家造了一对雌雄宝瓶,助他发达致富,不料雌瓶被他老婆倒到江里去了。窑神还说,隔年六月初六,江里之宝瓶会显灵,到时莫忘下江去打捞。转眼到了翌年六月初六,徐旺竟忘记了。恰巧潮州来了一个红毛番仔(从前潮州人对长着红头发的外国人的俗称)古董商,他路过湘子桥时,见桥下水底金光四射,心想江里必有宝物。他买来一捆红棕绳,缚上一串铜钱,抛向江里发光处,果然钓起了一个花瓶。红毛古董商懂得这是一只雌宝瓶,有雌必有雄,于是他决心穿街过巷、走村串寨,到处寻找那个雄宝瓶。

有一天,红毛古董商走进百窑村,在徐旺家里发现了那只雄宝瓶。他欣喜若狂,忙摸出一个金锭,叽里咕噜地指着那只花瓶。徐旺说死也不卖给他,红毛古董商急了,夺过那只雄宝瓶往外便跑。

徐旺边追边喊:“掠(抓)贼呀!掠贼呀!”喊声惊动了四邻,大家纷纷赶来相助。众人一直追到洗马桥,驻守在桥边的官兵也一齐追过来。红毛古董商见势不妙,为了保住性命,急忙扔掉那只雄宝瓶,他背上的雌宝瓶,也不慎滑出布袋与那雄宝瓶一起摔碎了。摔碎了的雌雄宝瓶汇在一起,流出了许多金灿灿的东西。大家仔细一瞧,原来是黄金碎锭。追在前面的官兵见钱眼开,争相去拾黄金,乱成一片,红毛古董商趁机溜走了。后来,在洗马桥那一边的乡里便称为“黄金塘村”。

九、传奇侨领·陈旭年

彩塘镇从熙公祠的创建者陈旭年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至今仍为潮人津津乐道。据传,陈旭年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以做油贩度日,生活十分窘迫。后来,他的老母亲亡故,家徒四壁的从熙不仅无钱买棺材收殓其母,就连一把挖坟地的锄头也没有,他只好用破草席卷着母亲的尸体,扛在肩上到桑浦山麓去,没有锄头,葬不下。愕然之余,无计可施,只好在山上找到一处石洞,洞里汩汩流着一股泉水,从熙一看日暮将至,就只好把他母亲的尸体塞进洞里了事。回到家中的从熙想,老母亲也过世了,自己孤苦伶仃,实在走投无路,于是,把房子变卖以作盘缠,冒险乘红头船远渡南洋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

初到异国,人生地不熟,陈旭年只能靠一根扁担、两条绳索,当挑夫,做苦力。可是,命运的捉弄令他无法谋生,跟谁做苦力,谁家就会倒霉。真是“时乖运蹇,挨墙墙倒,靠壁壁倾,竹槌进门,厂家倒闭”[潮汕民间流传:“一枝竹槌靠(潮州人读‘wà’)倒十三家行铺”,故事大概就来源于此]。这使他成为一位人见人畏、极不受欢迎的人,他觉得生不如死,于是跳海自尽,可天不绝人,竟被海豚驮上岸。无奈之际,他颠沛流离,走到一处荒凉的野岭,想在此开荒种植,当地人告诫他,这里常有老虎出没,他思忖,不怕死,何惧老虎。当他刚搭寮住下,几只老虎出现了,他十分紧张,猛地大吼一声,老虎竟被惊跑了。于是,他开始垦荒,但繁重的劳动使他难于维持下去。他就到一个小小的金矿工地上做苦力工。说来也怪,自从熙公来这个金矿以后,这家矿就每天成倍地挖出含金量很高的矿砂。做了一年之后,因工资太低,他就到另一家金矿做工。而这家金矿也是自从熙公到来之后每日产金量成倍增长。从熙公一连换了几家厂矿都是如此,而自从熙公离开那一家金矿,其日产金量便急剧下降。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从熙成为一位人见人爱、极受欢迎的人,各家厂矿、商号纷纷要求从熙公参加入股。真是“时来运转,一顺百顺,冠从熙生意兴隆,合从熙发财致富。”这样,从熙公坐地分红而发迹。

从熙公发财后便回唐山探亲,悲切未能早日让母亲入土为安,今日一定要百倍补偿。于是便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去看他母亲下葬的地方,说也奇怪,事隔几年,其母亲的尸体还是原样不变。风水先生便摆起罗盘一测,惊讶地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是活地,此地名曰‘鲇鱼出洞’,倘若当时使用棺木,且有锄头可挖穴覆土下葬,那就会把鲇鱼闷死、填死,风水就破了”。

后来,从熙公想在家乡建一座祠堂,请了一些石匠来打石雕。初时,他向石匠们说:“把你们敲打下来的石屑拿来换大米,一斤换一斤”,那些石匠拼命地敲打雕刻,每天都能换回很多大米,发财了。后来,石雕进入修整阶段,石匠们每天雕刻敲打不了多少石屑,提议加工资,从熙公说:“好吧,那就从现在起用石屑换白银吧,一两换一两”,修整时的石屑很少,那些石匠也就只能勉强度日;再后来,进入成型细刻阶段,从熙公就向石匠们说:“用石屑换黄金,一钱换一钱(旧时一钱等于三点一二五克)”,然而,石屑已是很少了,换回的黄金难于维持生活,石匠都先后饿死了。所以,潮汕流传这样一句话“打石换大米发财,换白银可度日,换黄金饿死”,其故事就出于此。

十、潮汕红头船的历史脉络故事

(一)红头船产生的历史背景

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潮汕今指广东东部以潮州、汕头、揭阳三地为中心的,以闽南语系的潮州方言为主的韩江平原。在清代称为潮州府,辖属海阳(今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等九个县]。自古以来,潮汕地区地狭人稠,单靠园田难于果腹,又因为长期的自然灾害,粮食极其短缺。面对开山的艰难,潮人只得求助于大海,自古以来就有下海谋生的传统。早在唐宋就已出现了海运贸易,虽然受到明王朝厉行“海禁”政策的封锁,但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始终未曾停止过。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听暹罗(泰国)贡使说,“其地米甚饶裕,价钱亦贱,二、三钱银即可买稻米一石”,为了解决闽、粤两省的米荒,稳定民心,决定从暹罗进口大米30万石给粤、闽、浙诸省。两年后,首批大米和稻谷运抵樟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正式准许沿海商人领照到暹罗采购大米以救济民食。澄海的海运贸易更趋兴旺。樟林港也因此成为“河海交会之圩,闽南潮客,巨舰高桅,扬帆挂席,出入往来之处”。

但当时南方沿海的海盗甚为猖獗,广东尤为严重,政府又没有足够的水军对付海盗,只好以防范为主,企图通过对民船编甲互保的控制,规模、补给、活动的限量,使民船特别是渔船不能直接为匪;或切断其与海盗船的联系,从而断绝海盗船的补给,最终达到打击海盗之目的。潮州出海的红头船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清政府规定各省商船、渔船在船体两端头尾部位和大桅上半截用油漆涂上不同颜色,并书刻某省、某州县、某字、某号字眼,以便于进行审批、登记、发牌、稽查等船政管理。

(二)红头船的特征

在当时,“咨会福建、浙江、江南(指江苏)督、抚、提诸臣,各遵谕旨油饰标记”。因广东在南,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广东的出海贸易船只就涂成红头船了。而红头船还特意在船头画上像鸡眼的黑圈。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在船上安上眼睛,才不会迷失航道。

红头船的船体结构大,“体长二十余丈,阔七、八丈”,外加密封的椭圆形船尾和坚固的船尾甲板室,载重量大。在当时,每艘红头船可容数百人,载物重自数十吨至二百余吨不等。据《宴海助论》记载:商船各装糖包满载,“每船载三千至四千包,一船值银数万两”。另外,红头船设置了大铁锚,这就比早先的石锚、木锚更先进,也保证了船在停泊时的稳定性。

红头船的出航,一般是结伴而行的,盖因当时闽粤沿海常有海盗活动,而且行程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按当时潮人计算的航程,“潮之海客,舟往暹罗,云水程百零六更,更六十里,是六千三百六十里也”。每年九、十月间,乘东北信风出发,顺风一月半,方可抵暹罗。翌年春季才运载回归。

(三)红头船在清代海外贸易中的地位

红头船是雍正王朝海防政策在广东的产物,后在中暹大米的合法化贸易中兴起,带动了其他贸易。因贩卖大米,向来获利甚微,红头船船主们就只是象征性的装载少量的大米以备查询,使航运合法化。而主要是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牙、珠宝等奇珍异宝;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还有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异国物产;当时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酸枝木、铁梨木等,也作为“压载物”而运进来。“米不满五千石,货可值数十万”。从樟林港驶往暹罗的红头船上也载满潮州的特产:瓷器、潮绣、雕刻、蒜头、麻皮、菜子、竹器、草席等。还有从北方转运来的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这些货物,在南洋各地都很受欢迎,获利丰厚。由大米贸易发展到其他贸易,使澄海地区的各行各业都卷入外贸之中,“农工商贾,皆藉船为业”。总之,红头船与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家庭经济的发展或崩溃,全赖帆船业的兴衰。在潮汕地区就有一首民谣:

红船到,猪母生,鸟仔豆,带上棚;红船沉,猪母眩,鸟仔豆,生枯蝇。

其意思就是红头船安全到达,家里的一切生活就生机盎然;相反的,红头船一旦沉没,一切又将变得黯淡失色。形象地道出了红头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乾隆年间,粤海关税馆在澄海设五个窗口收税,据嘉庆年间重修的《澄海县志》记载,当时广东每年“通省额征税银四万三千七百五十两有余,澄海以弹丸之地,几操全粤五分之一,洵濒海一大都会也”。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澄海在当时广东的海运贸易中,确实是占有一定地位的。

(四)红头船与潮汕海外移民

伴随着潮州与暹罗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自古就有下海谋生传统的潮州人再一次向大海挑战,这个阶段有一大批的潮州人冒险出洋谋生。樟林港因此也由贸易口岸逐步发展为移民口岸,以其兴旺的海运贸易和众多的海外移民而名闻世界。连在1875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也标上樟林地名;海外寄来的批信,只要写上“中国樟林”就可送达。而红头船也成了潮州人早期移民东南亚的跳板,一直延续到1867年。虽然红头船北赴日本、天津,南下暹罗、马来西亚、印尼,但主要航线还是暹罗。因此早期移民以赴暹罗者居多。在汕头开埠后的头15年,古老的木帆船仍然是一支可观的交通力量,樟林港也继续发挥它在贸易和移民中的作用。潮州的老一辈华侨,一提起樟林港就会联想到“红头船”,讲到“红头船”又会联想到樟林港。

这个时期究竟有多少潮州人随红头船到东南亚谋生呢?据《泰国潮州会馆成立四十五周年特刊》所记载:“自1782至1868年,潮州一带乘红头船移民泰国者人数甚多,此一阶段约一百年,华侨人数达一百五十万人”。现在不少县都有祖先从樟林港乘红头船过番的记载,暹罗吞武里王朝国王郑信的父亲郑镛,就是澄海上外都华富村人。乡人称他为歹子达,“以贫不自聊,且见恶于乡”,他在雍正年间从樟林港乘红头船赴暹罗,在暹罗以赌博起家,结交权贵,成为暹罗大官吏,“封爵,理国政,掌财赋”。又与当地的女子通婚,“生一子,即王也”。

由樟林港乘红头船出洋的潮州人中,只有小部分是做生意的殷富大户,而大部分是破产的农民和无业的城镇贫民。特别是这些早期的移民,带上一条浴布,提起一只竹篮,便漂洋过海。途中饿死、病死、翻船丧生者不计其数,正如潮州的民谣所云:“一船目汁(即眼泪)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当时人民如果不是迫于生活无着,就不会远走异国,真是“无可奈何炊甜粿”。甜粿成本高,一般是要在丰收年逢喜庆才能做,但乘红头船过番,“船期动辄一、二个月,因此典当其所有作番本”,甜粿因耐存放,食之又耐饿,适合做路途中船上食物。过洋是无奈,炊甜粿也就“无可奈何”了。一句形象化的语言道出了早期华侨背井离乡的辛酸。

潮州早期华侨对于红头船有着复杂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在泰国曼谷市郊和内地的一些寺院墓地,有一种船形的墓葬,把埋骨灰的坟墓做成一艘“红头船”的模型。船桅按照泰国骨灰墓的形式做成一个尖塔,墓基就是一艘船。用意非常明白,就是生前无奈“背弃祖宗庐墓”,指望死后灵魂能够乘“红头船”回归故里。1860年,汕头开为商埠,逐渐代替樟林港成为潮汕的出海口,古老的红头船也逐渐被西方的火船(蒸汽机火轮船)所淘汰。人们出洋谋生不再从樟林港乘红头船,而是转到汕头坐火船。于是,所谓的“契约华工”(即“猪仔”)也就在潮州地区出现了。中国的海外移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早年穷困潦倒、背井离乡的海外华侨发财致富之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乡里,纷纷回家乡建造豪宅、祠堂。从熙公祠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十一、林大钦巧对诗趣谈

(一)

林大钦自幼聪颖好学,博学群书,学识深厚。15岁中了秀才,16岁到潮安县银湖书院教书时,管院的乡里长者见他年纪很小,怕他才学浅薄,难当重任,有意试一试他,便作一对联考他,要求对得好才能留下任教。管院的长者以院后种的虎耳草为题曰:“银湖院后虎耳草”。这可把林大钦难倒了,他左思右想对不出来,只得回家,但当走到“金石宫”前时,看到龙眼树开花,顿生灵感,便又匆匆走回银湖书院去找管院的乡里长者,回对曰:“金石宫前龙眼花”。管院的长者大为惊异,拍手叫好,因为这上对曾难倒很多求职者,便把林大钦留下来教书。

(二)

上述的另一传说是:林大钦15岁时中了秀才,因家穷,即往银湖村一财主家私塾任教。并议定一学期薪酬银元五两。但年届岁暮,还不见财主送来薪金,只得开口索讨。那财主用“银湖院后虎耳草”索对,对上了才给课酬。林大钦从容地答以“金石宫前龙眼花”。虽说是好对,财主却欺负林大钦年幼,再次食言,竟诬林大钦是来此就读的学童,倒要其交还学费。于是闹至县衙。时遇阴天,公堂案头上点着一盏明灯。县令对林大钦说:“本县今有一联,若对得上,就承认你是老师,薪金当加倍判还;若对不上,则是学童无疑,学费必须如数交清。”林大钦欣然说:“门生愿听上联。”县令即说:“一支灯,审条案,分分明明,照见东西南北。”林大钦略加思索,当即脱口对曰:“五两银,课一馆,寒寒冷冷,耐过春夏秋冬。”县令佩服其才,遂判定财主向大钦赔礼,并加倍送还塾金。

以上两则传说,孰真孰假,敬请读者自考。

(三)

一天,林大钦任教的书斋门口来了一位打铁的,打铁声吵得无法讲课,林大钦便亲自去请打铁师傅把摊档搬到别处去。老师傅说:“我出一个对子让你对,你对得妙我便搬走。”只见老师傅指着手中的工具说:“锤是铁,砧是铁,铁钳挟铁铁打铁。”林大钦立即回答说:“目观书,耳听书,书斋教书书传书。”对得妙,打铁师傅只好如约把摊子搬走。

十二、林大钦状元墓

林大钦葬于潮安县金石镇桑浦山东山湖附近的状元埔。墓为封土堆,朝向西南。有碑亭,高约3米,亭内的藻井刻八卦太极图,横额刻“东莆佳城”四字。碑面正中书“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东莆林公墓”,右下角小字刻“孝子天继泣血立石”。墓前有一对雕刻精细,高1.25米、长1.60米的伫立石马和一对形象生动,卧高0.66米、长1.05米的石羊。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遗憾的是,2007年11月8日发现该墓冢惨遭盗掘!

十三、夏雨来的故事

(一)刁钻古怪夏雨来

据说,夏雨来小时候,有一天到书塾读书,进门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老师看见了,就作了一个上联要他对:“今日门生头点地。”夏雨来想了想,就对老师说:“这个容易,你说‘今日’,我就对‘昨夜’;你说‘门生’,我就对‘师母’;你说‘头’,我就对‘脚’;你说‘点’,我就对‘朝’;你说‘地’,我就对‘天’,行不行?”老师一时还没明白,就说:“可以。”一念,老师才知道里面的意思。一时间脸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对联是:“今日门生头点地,昨夜师母脚朝天。”由此可见,夏雨来从小就这么刁钻古怪(注:关于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也有人说是纪晓岚和他的老师)。

(二)夏厝巷与中平巷

据说,夏雨来所居住的巷名原叫中平巷,而夏雨来名贯乡里,一心想要留名后世,于是出了个馊主意,招呼了一帮小孩子,不时散发糖果,教他们管中平巷叫夏厝巷,不叫的就没有糖吃。久而久之,小孩长成大人,夏厝巷也叫顺口了。直到这些小孩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只知道夏厝巷而不知有中平巷了。

(三)夏雨来的“借帽”与“借磨”

从前,龙湖镇市尾住着一户人家,主人金学章虽然是个秀才,却穷得连一顶像样的帽子也没有。一天,他要外出公干,便想打扮一番,风光出门。于是,命佣工带一封信到夏厝巷向夏秀才借物件(礼帽)。

这佣工不识字,又没有到过夏家,也不认识夏雨来。他拿着主人的借条,来到夏厝巷一户大户人家门前,刚好夏雨来在门前乘凉,那佣工看到门口有人,便大声呼喝:“喂!夏狐狸(‘夏雨来’与‘夏狐狸’潮州读音相仿)可是住在这里?”原来门口站的就是夏雨来,他见对方居然呼唤其花名,出言不逊,很不高兴,就指着屋后说:“后面有个门的就是他的家,坐在太师椅上看书的人就是他。”说完,便转回屋里,换了衣服,搬了一只太师椅,坐在后门内,专等那个佣工到来。过了一会,佣工从后门进来,看到太师椅上看书的夏雨来,急忙上前行礼叫了声“夏秀才”,递上了信。夏雨来把信展开一看,原来是借条,便自言自语地说:“哦,要‘借帽’?要‘石磨’?有!‘石磨’(潮州人称‘帽’与‘磨’同音,而‘借’与‘石’谐音)我家有。”他还特地跑到屋里拿来竹扁担和绳索,叫那个佣工绑好石磨挑回金家去,并附去一封信。

佣工一路上被石磨压得半死。回到金家,金学章一见,啼笑皆非。拆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石磨罚你挑去挑回来。”金学章明白了,这才叫佣工把石磨挑回去,向夏秀才赔个不是,再把礼帽借来。佣工无可奈何,只好照办。

(四)夏雨来打官司

澄海县有个名叫洪水章的秀才,他和海阳县(今潮安县)的夏雨来都是秀才,也是讼棍。有一天,他受“李书”所托,乘船到潮州城,要与“包莹”打官司。夏雨来则受“包莹”所托,也乘船往潮州城,要与“李书”打官司。谁料到,洪、夏俩同乘一条船,却互不相识。途中,洪水章同行的人知道他的对手是夏雨来,叫他不可大意。他却夸下海口说:“夏雨来算得什么,我洪某今日一定要打败他。”夏雨来在一旁听了,默不作声。

那天天气炎热,洪水章脱下长衫,用一块大手帕包好放在一边,便打起瞌睡来。夏雨来见姓洪的睡着了,悄悄地把随手用的纸扇塞进他的衣包里。

船到县城东门码头,夏雨来抢先把姓洪的衣包拿起就走。洪水章说包袱是他的,要抢回。夏雨来大发脾气说,明明是我的东西,你竟敢冒认!两人争执不休,闹到潮州府衙。

府太爷问他衣包里有何物。洪水章说只有一件长衫。夏雨来说有长衫和一把纸扇。府太爷命差役打开一看,果然有长衫一件、纸扇一把,扇上还有夏雨来的题词和落款。府太爷便把长衫、纸扇判给夏雨来,还大声斥责洪水章身为秀才,却品德败坏,竟敢冒认别人的东西。洪水章的大官司未打,小官司已一败涂地了。这才领教了夏雨来的厉害。

可夏雨来心有不甘,心思“这太便宜了他”。于是,伴随洪水章走出府衙门,便佯作生气地斥责洪几句,用训人的口吻说:“长衫拿回去,今后对人不能太无礼。”谁知洪水章伸手刚接长衫时,夏雨来却大喊:“抢劫啦!”差役赶出门口,把洪秀才抓回去,重打一番。此时,夏雨来才扬长而去。

十四、关于义井的传说

南宋末年,宋末帝赵昺君臣被元兵追赶,由大臣扶持辗转逃进潮州城。路过大街,烈日当空,饥渴难耐,忽见前面有一口井,喜出望外,宋末帝赵昺走上前探头一看,井水清澈见底,而水深不能及,他忙命随从找来水桶提水。可是,在这战乱时期,店铺民户紧锁门窗,大街行人绝迹,到哪里去找水桶呢?君臣们只好望井兴叹。而宋末帝赵昺舍不得离开,又把头伸到井口喊:“井呀井,朕命你把水涨起来吧!”话音刚落,忽然间,井水骤涨,涌上井台,君臣见状忙上前来,纷纷以手掬水痛饮,都觉得这井水格外清凉、格外甘甜,连声赞美。宋帝昺喝够后,不禁说:“井也知君臣之义啊!朕就封你为‘义井’吧!”自此,这口井就称为“义井”。十五、建造“凤凰塔”和“三元塔”的传说相传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要在韩江两岸各建一座塔以镇湍急的洪水。据说,承建这两座塔的是潮州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他的头手徒弟(专业技术最好的得意门生)。师傅为了试一试高徒的功夫,决定各承建一座,各自设计,各自施工。师傅自己承建凤凰塔,徒弟承建三元塔。

两座塔同时开工,进度差不多。塔快建成时,过往行人都赞赏徒弟所建的三元塔胜于师傅所建的凤凰塔。师傅不解,就坐船到10多里外的江东镇鲤鱼山上察看三元塔。他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确实挑不出毛病,表面虽说连连点头,内心却很妒忌,嘀咕着将来徒弟将远胜于自己。于是对徒弟说:“塔封顶那天,你我都不能从塔梯走下来,得各显神通从塔顶跳下去。”还择定了跳塔的时辰。做徒弟的只好点头答应。

约好跳塔的前一晚,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把伞拿出来,将其中一把叫妻子送到徒弟家里,让徒弟明天打开这把伞从塔顶往下跳。妻子接过雨伞,她心里清楚丈夫平素的为人,艺精但嫉妒心强,她猜丈夫没安好心,便打开雨伞检查,果然是做过手脚。她于心不忍,吩咐徒弟一定要换把漳州产的好伞。

第二天,两座塔的下面围满了人,观看师徒两人跳塔。时辰一到,徒弟抖擞精神打开一把新雨伞,从三元塔顶层从容跳下,雨伞吊着徒弟徐徐着地,没受半点伤。师傅因心中有愧,迟迟未跳,围观的人以为他害怕不敢跳,就一齐喝倒彩。他心一慌,在犹豫中,竟忘记打开雨伞,纵身跳下,被摔得粉身碎骨,落得个害人终害己的可悲结局。

其实,凤凰塔的建造时间比三元塔要早二十年,这个故事是人们杜撰的。但它却寓含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也反映了古代艺人好斗技,也好妒忌的保守狭隘心态。

十六、“三元塔”的神奇传说

关于三元塔的建设,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传说古时韩江经常闹水灾,住在韩江边的溪东(现称江东)百姓,饱尝了韩江泛滥的苦头。老百姓认为韩江屡闹水灾,是因为西岸的鲤鱼山(是鲤鱼精变的)与东岸猫头山(是猫精变的)相对,猫儿馋,想吃鱼,步步向鲤鱼逼近,所以这里的溪面渐渐变窄,成了急水门,急水门水急,船开到这里常常要翻跟斗,船沉人亡,货物散失,百姓叫苦连天。

这一带百姓推举了几个乡里老大,到城里找知府林监成,请他想个办法。知府林监成认为只要把两只妖精弄死一只就没事了,于是决定建“三元塔”,想把鲤鱼压死,绝那馋猫的念头。三元塔开工了,又挖土,又挖洞,又砌石,鲤鱼被压得透不过气,拼命挣扎着,一连两次把建了半截的塔身翻倒。知府想了个办法,叫来打石师傅在鲤鱼头上凿三个窟窿,想先用火把鲤鱼烧死后再建塔。烟窟凿好了,火烧起来了,鲤鱼给烧死了,塔也就顺利建成了。

鲤鱼被烧死了,不久便生了蛆。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蛆爬到江中,竟变成了一条条小鱼。有趣的是,这种小鱼只在每年的仲秋八月出现,来年暮春三月桃花水汛时便消失。该鱼鱼身细长,味道极鲜美,尤其晒干后蒸煮更为甜美,当地人便把它叫做“鲤鱼虫”。由于局限该地区特产,产量不多,十分珍贵,旅外侨胞常带往国外作送礼之用。据当地农民介绍,由于岁月的变迁,生态环境的变化,这种鱼现在已很稀少,没有人专门捕捞了。

除了各种民间传说,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急水村村民还念念不忘三元塔的一段惊险经历。公元1918年大年正月初三上午,南澳岛发生7.8级大地震,波及整个潮汕平原,坐落于江东鲤鱼山头的三元塔也难逃厄运。这次地震,使三元塔的顶部崩塌去一大角,砖块落入江中,塔身被震裂,裂缝至今犹在。不可思议的是,塔顶上高1.92米、总重量达1500余公斤填满贝灰沙的塔刹空心生铁皮宝葫芦竟被抛出几十米远,落到韩江对岸的猫头山下。

地震使三元塔留下了现在这残缺了一角的五层半奇姿。随着近年景点的修缮和江东交通的改善,三元塔也以它特有的奇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十七、天池景物的传说

(一)四脚鱼

天池中有一种奇异的鱼,这种鱼头如青蛙,身如鳄鱼,尾如蝌蚪,背为深褐色,腹部呈橘红斑纹;既似壁虎,又似娃娃鱼;大不过中指,身长大约有8~20厘米;每年春季产卵,夏天常爬出水面到湿草地中觅食,冬天躲在水中石隙。相传宋末帝赵昺逃难路过此地时,饿得手脚无力,天池中的鱼儿却在水中生猛晃动,宋帝昺想捕捞却没有工具,只好望鱼兴叹:“鱼要是能自动游上岸就好了。”说也奇,话音刚落,忽然间池中的鱼果然长出四肢,乖乖地爬上岸来献与皇上充饥。宋帝昺大喜,遂赐这种鱼“四脚鱼”封号,所以,凤凰人一直把它当作神鱼。

(二)太子传奇

当年宋朝小皇帝赵昺在众大臣的护卫下,从饶平方向逃难到乌岽顶天池附近的荒坡上,后面元兵也已追赶上山顶,大家都找不到藏身之地。紧张间,忽然有大臣找到一山洞,众人马上簇拥着宋末帝钻进去。转眼间,元兵追上来,却不见人影。原来蜘蛛精可怜这小皇帝,等他们一钻进山洞里,便连忙吐丝结网,把洞口封住,迷惑了元兵,使他们以为洞口有蜘蛛网,洞内肯定没有人,于是往前追,这才救了小皇帝赵昺等人的生命。宋末帝赵昺当时才七八岁,刚当上几天皇帝,老百姓还以为他是太子,所以就把这石洞称为“太子洞”。后人在这洞的两块大石上分别刻着“天不亡宋”和“孺人拯主”。太子洞顶一侧还有一只坐北朝南的石靠椅,传说当时太子曾坐在此歇息,后人把这石椅称为“太子椅”。

十八、“西湖渔筏”的逸事

话说潮州城北有个以贩鱼为生的张老大,每天贩鱼之前都要到西湖深潭穴去观察鱼样。有一天,张老大的鱼卖完了,离中午吃饭时间尚早,便又到潭穴看鱼样。奇怪!湖水清如铜镜,鱼虾绝迹,但见潭穴里面有一颗宝珠熠熠发光。张老大回家后把此事告知邻居李老三,并请李老三一起去潭穴取宝珠。李老三以摸石螺为生,深谙水性,他的老婆快生孩子了,家中连一粒米也没有,打算冒死取宝换钱给老婆坐月子。在张老大的指引下,李老三舍命潜入深潭,终于摸到了穴洞尽头,把宝珠捞上来。两人决定把宝珠卖给古玩铺。古玩铺财主经营珠宝几十年,还没见过这般成色的珠宝,十分高兴。但他以为这两人不识宝,就说:“这是颗假珠,最多值五两银子。”李老三急说:“假珠?这是舍命从西湖‘鱼穴’摸出来的呀!”财主一听,又加价五两。李老三说不卖了,向财主要回宝珠,财主不还,三人争吵起来。这时恰好海阳县知县出巡路过这里,张老大请父母官来评理。知县一看宝珠确是稀世之宝,问明来由,便对差役说:“把他们三人带回县衙!”

到了县衙,知县升堂审问。知县先对财主说:“这宝珠是镇城之宝,你敢买?姑念你是生意人,不加处罚,回去!”财主走了。知县又对张老大说:“你教唆李老三偷了护城龙王的宝珠,全城百姓就要遭殃啦!你知罪吗?”张老大连忙求饶,知县罚张老大十两银子。知县又对李老三说:“念你是贫苦人,我给你五两银子,把宝珠送回原处,免使龙王发怒,潮人遭殃。”李老三磕头道谢。

隔几天正好五月初五,知县传李老三到西湖,还请来府城众士绅到场。知县对李老三说:“昨夜护城龙王托梦给我,说要用宝珠教仔戏水,但你老婆生孩子,你的手脚不干净,所以我用红花、仙草把宝珠洗涤净化,再用红缎封好,现在你就把它送回去吧!”

李老三接过红缎包,把它咬在嘴里,转身跳下西湖,送回宝珠。刚爬上岸,知县立即喊差役把他绑住用乱棍打死,并扬言:“若不打死他,他明天还会再来偷,满城百姓还要遭殃。”其实,送回潭穴的是假宝珠,真宝珠已被知县藏在箱底了。

过些日子,知县卸任带着宝珠要回家去。不料船到三河坝便遇上狂风大浪,全家人都翻沉到江里喂鱼了,那颗宝珠到头来真的归还龙王爷。

说也奇怪,自从发现了“宝珠”后,西湖的鱼越捕越多,而且西湖鱼兼有溪鱼、池鱼之味美,“鲜而不腥”,故捕鱼者一齐涌到湖边来。从此,西湖湖面波平浪静,葱郁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湖里,片片渔筏出没于湖光山色中。渔人抛网捕鱼,满载而归后泊聚岸边,晾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欢乐,构成了一幅“渔家乐”的真实图景。

同类推荐
  • 强袭部队的步兵指挥官

    强袭部队的步兵指挥官

    问:什么是强袭部队?答:就是由萌萌的魔女和正常人妹子们组成的特殊部队。问:主角为什么能堂而皇之的进入女兵部队?答:因为他是主角,因为他有奇遇,因为这是设定。问:会死人吗?答:会。问:会死妹子吗?答:这可是战争,你说呢?【PS:作者很懒,更新很慢。】
  • 穿越之精忠岳飞

    穿越之精忠岳飞

    方傾.国家文物局特种兵,在执行守护岳飞墓的任务中牺牲。然而,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在《武穆遗书》的帮助下成功穿越到了北宋年间,熟知历史的他将会何去何从...
  • 大秦都市

    大秦都市

    秦始皇时期始皇帝收集了大量古董,在他死后一部分随他长眠在地下,还有一部分流落到了刘邦手中。经过时代的变迁这些古物有些拥有了自己的灵智有些重见天日流落在世界各地成为权贵手里的玩物。剩下的一部分随着一个意外长生的古人——扶苏的苏醒而来到了世间。当古代对阵都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张文的大唐生活

    张文的大唐生活

    张文自杀失败穿越了,为什么?因为他女朋友是神,所以张文可以在唐朝和现代随意穿梭呢!且看张文怎么用他的能力在唐朝混的风声水起!!!
  • 唐朝美男子

    唐朝美男子

    回到唐朝,做一个美男子!剑指权力和金钱上,权力至上,富可敌国!本想以部落的势力,扩大唐朝的疆域,奈何只能在长安享福,暗地里积蓄自己的力量。长安趣事:李白是我的结拜大哥,想和我对诗?小妹妹,我想你还不够格。拿宋朝的词去挑战唐朝的诗人,我看你服不服?拿元朝的曲去会会唐朝的名伶,我看你爱不爱?拿现代的画去打败唐朝的画家,我看你懂不懂?好吧,现在开始,跟我一起,去唐朝混混……若云新书,求大家收藏点击……点击进来的朋友们,记得点击一下左边的加入书架哦!谢谢大家了!
热门推荐
  • 邪魅总裁两块钱

    邪魅总裁两块钱

    她是组织的特工,身手不凡,混入敌手盗取机密,无奈一时大意被下春药,与他一夜缠绵,生下了孩子,又被催眠,失忆,只记得自己的孩子。他是京城遮手翻天的司少,也是司氏集团的霸道总裁。他万花丛中一点绿,美人拥抱,坐享齐人之乐,他轻轻一皱眉,京城都得抖三抖,他自诩不会对女人动心,却栽在她的手上。“妈咪你看,你个怪蜀黍一直再看你哦!”“那不是怪蜀黍,那是妈咪的上司。”“哇!是上司诶!妈咪居然也有上司哦!”“别这么惊讶!他其实身价不过两块钱!和咱家隔壁的大白菜一样随便都是一大摞。”某司黑线,母子俩当着他的面这么说真的好吗!!
  • OK妖精少爷

    OK妖精少爷

    〔本书已出版)真爱美若樱花,真爱永不凋零,他是妖之族的千年妖精千裂,有着妖精般美丽的面容,前来人间寻找拯救族人的公主;蒂朵和雪悠悠一人拥有公主的容貌,一人拥有公主的心灵,因为同时爱上妖精千裂,嫉妒折磨着彼此,一对好朋友开始开始敌对。无限度的宠爱,到底是属于谁,少女们的恋爱,夹杂着层层叠叠宛如大海的诡秘波澜……
  • 余生漫长,有我别慌

    余生漫长,有我别慌

    她患有轻度强迫症,她在回忆里找寻温暖,她在现实中追逐梦想,她从未成功却也从未放弃。朋友对她说;"杨沐芯,你别太逞强,就算没有完成梦想,人生也不会太糟。”家人对她说;”芯儿,你可以为了你的梦想努力奋斗,但也别忘了,累了就回家."陈宇哲对她说:"沐芯,请你一定要记住,余生漫长,有我别慌。"
  • 梦在这里开始

    梦在这里开始

    一个从小受过专业的职业赏金猎人,在一次任务中,为了接近一名高中女学生,而动了真心。但是,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 争霸九霄

    争霸九霄

    自古神魔不两立,爱恨情仇难相依。前生前世九霄之天,面对红容和粉桃一个爱他之人和一个他爱之人时,他会如何选择?今生今世红尘大地,他已出家僧侣,六根清净不染红尘,却不曾想到在桃花树下被唤醒了前世的情缘。当他再次面对红容和粉桃时,他爱之人已由神化魔,爱他之人则由魔化神。三界刁难,他又要如何选择?是要遵天行道,还是要逆天而行?他叫赤昊,前生是神霄阁主,今世乃红尘俗人……
  • 穿越唐朝之苦恋计

    穿越唐朝之苦恋计

    她,是21世纪为情所困的孤女,身世一般......真是背了,在现代就为情所困的女孩,到唐朝也不放过她。穿越到唐太宗时期,唐朝以肥为美,她却偏偏成了瘦美人。瘦美人又怎了?她的身姿可是把人迷住了。尽管是明君,哪个皇帝不好色?他也不例外。终究只是历史的一个番外,终究一切都要回到原点,终究历史没有她,她终究只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
  • tfboys之樱花下的你

    tfboys之樱花下的你

    。。。。。。。。。。。。。。。。。。。。。。。。。。。。。。。。。。。。。。。。。。。。。。。。。。。。。。。。。。。。。。。。。。。。。。。。。。
  • 田园伊色

    田园伊色

    罗伊现代的美容师,也美容产品的研究员,因意外穿越的古代,嫁给了被当朝将军抛弃的将军之子蒋大鹏,蒋大鹏将军之子却长在农村,等他知道自己身份的同时也给自己个罗伊带去了不小的麻烦。”喂喂喂....就是你,你长得好像我找了好久的相公啊,叫什么名字。“男子上前抬起女子的下巴,“怎么才几个月不见,娘子就不认识为夫了,看来要让娘子好好加深印象呀”新文《男神大人碗里来》以发!大家收藏一下
  • 美容化妆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美容化妆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花容朋貌更须锦衣相伴,家庭成员的服饰和仪容同等重要,每当走出家门,映入别人眼中的首先是衣着和容颜。如何才能用小技巧使穿着和容貌锦上添花呢?如何才能在心碌的生活中半功倍地对待服饰和美容呢?本书用分妆师的经验给你充分的指导。
  • 三世之舞谁倾萧

    三世之舞谁倾萧

    呆萌凶兽,血与血的契合。一切都只为换得你的笑容。千寻吐出口中的鲜血,‘萧萧,我这一生,只有一个心愿未了,生,只为你。死,只为你。现在,只怕来世重新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