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
心中假如没有忧虑和杂念,又何必要内省呢?佛教所说的“反观内省”,实际上却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间万物本来都是一体的,又何必等待人来划一平等呢?庄子所说的“消除物我界限”,就等于是分割了本来属于一体的物性。
“解说”
初修佛理的人因不明真义,常常走弯路,有时本来在那一阶段他已经有了进步,但是定力不够,怀疑单凭自己怎么可能进到这一层呢?结果疑心一起,进展就随之而垮。所以就连修心也需要自信,天同此理,人同此心,我怎么就不可能修持到这一境界呢?不要自设坎坷,凭空给自己添麻烦。明白了这一层道理,事实上在佛理上又无意间进了一大层。不论何时,只要守心端正,发现自己在什么境界就承认这一境界,不要凭空忧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世俗生活中也是这样,有位科学家早就发明了一种仪器,却因怀疑自己,束之高阁,几十年后却发现别人晚自己二十多年申报了同一发明的专利。始知自己原来超前,追悔莫及。
“例解”
出于自然 归于自然
庄子在《至我篇》中说:“物种繁多。生在水边的有接骨草,在水土相接之处有苔藓,生在高地上的有车前草。车前草变为粪土以后,又化为乌足草。乌足的根变为蛴螬,乌足的叶变为蝴蝶。蝴蝶又化为虫子,生在灶下,就象刚刚脱了皮,名字鸲掇。鸲掇经过三年为化为鸟,名叫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变为斯弥,斯弥变为蠛蠓。颐略生自蠛蠓,黄祸生自九猷,瞀黄生自荧火虫。羊奚草和不生在一起,久竹生青宁虫,青宁虫生豹子,豹子生马,马又生人。人又复归自然。万物都出自于自然,归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