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很多事情如果你刻意为之,反倒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很多成功的演员并不是科班出身,他们总提到几点:不要上表演课,不要提前背太多台词,不要端着演员的架子害怕自己出丑。很多剑走偏锋的人成功了,他们同样非常努力,只是没有太刻意去给自己定型,才能自在地挥洒才华,得到自己想要的。
190
爱情里有很多矛盾,其中极大的讽刺之一就是,当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轻而易举吸引对方,根本无须动用信心。阿兰德波顿说,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
191
如果你没有准备,当爱情中的人变化时,你会猝不及防、难以承受。他们是会变化的,如果你想要细水长流地与爱人相处下去,你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在开始都觉得爱情是个冒险的过程,所以我们才让自己在爱情里受了这么多的伤害。香港著名的作词人林夕在接受某杂志采访的时候说道,两个人维持一段关系,要有一个平衡,要懂得关系中的进退,两个人也需要同步成长。一个人坚持站在原地,没有跟随两个人的关系慢慢进步,对方就肯定在关系中走掉了。
对爱情,我们要把握,更要有勇气承担失去。其实,失去一段爱情,并不会严重到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这时候在爱情里,你似乎有了软肋,也似乎有了铠甲。是的,当你不再害怕离散时,你就拥有了真正的自在。
192
当我们在辛苦工作后,饱餐一顿,或在晚上与恋人依偎着,看一部浪漫的电影,或是和朋友相约,制订一个不错的度假计划并为此感到激动期待……这些点点滴滴的放松与成就感,都是正面的幸福。但那种恶性竞争后获得的成绩,以及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快乐,都是不好的“幸福”。长此以往,会引发负罪感,积累一些难以消除的尴尬。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因知足而感到幸福,但西方国家的开放则将他们的幸福观导向不寻常、刺激、冒险。但对于幸福感,若我们的追求和自己所处情况中的价值观念相差太远,也会招致不幸福。
在某篇评论中看到学者说,生活应该追求个体价值,和他人建立深厚良好的关系,付出和接受彼此。幸福极可能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伴随出现。如果你为了愉悦而去刻意追求,你很难感到幸福。
193
我们这一代人有种鲜明的恐惧就是害怕错过。我们惶恐不安,生怕自己错过了美妙的party,错过了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另一半。事实是每秒钟都有无数人在错过无数事情,你的担忧是每个人的担忧,但总有人把它夸大。如果你不想错过更多,那就请克服自己的不安。活在当下,专注于我们手中的事情,能把它做好,你就多把握了一件事情。
194
在杂志上看到,纽约大学某社会学家做了一份“大学社交生活在线调查”,有2.4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第一次勾搭发生一夜情的性关系时,只有11%的女性和31%的男性得到性高潮;如果性爱对象不变的话,第四次发生性关系时,33%的女性和64%的男性得到性高潮;而在以爱情为基础的稳定的性关系中,会有68%的女性和85%的男性得到性高潮。
这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了。
195
爱丽丝·门罗说,爱情原来很像我们观看的一场烟花。它绽放的瞬间,充满勇气的灼热和即将幻灭前的绚烂。我们看着它,想着自己的心里原来有这么多激情。然后烟花幻灭了,夜空沉寂了,我们也就回家了。
像《倾城》中唱的那样:“传说中痴心的眼泪会倾城,霓虹熄了,世界渐冷清,烟花会谢,笙歌会停,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烟花终会冷,但它终究绚烂过,这才是我们要的答案。
196
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中有一段话:“不安感是我人生的支柱,一切事情的因由。为了消除这种不安,我拼尽了所有的力气。年轻时放纵的日子,寻根溯源也是来源于此。我寻找刺激和不同的状态,是因为我害怕我的生命空空落落,唯恐错过了什么,唯恐那边有更好的景致,更可口的菜肴,更迷人的爱情,更纯粹的人生,于是便怎么也不肯停下脚步,匆匆扔了手边的一切向前急奔而去。后来我才知道,没有更好的东西了。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我什么都明白,但是我抵挡不了那种不安,不安把我变成一个傻瓜,出乖现丑,做尽蠢事。即使在幸福中我也是不安的,因为幸福终将改变。保持不变不是宇宙的规律。”
这话对于年轻人或许是太具悲观主义的色彩了。年轻的时候,欲望总是把眼前的地板铺满,而所做的都不切实际,所想的都飘落天外。但时间的确是会带走我们的不安的,不安被带走,浮躁被带走,这正是人生被注定注入悲观主义的过程。这并不会让我们绝望,只是教我们学会自己碾碎浪漫的梦想。
197
没有哲学家推崇悲苦。一直以来,智慧的生活总是与努力减轻苦难、焦虑、绝望、愤怒、自轻和痛心相联系的。
198
以前希腊有位哲学家叫伊壁鸠鲁,他认为快乐为善,痛苦为恶,在艰苦自律的哲学家同行中是个异类。他曾写道:“如果我把口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娱、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一概摈弃,那我将无法设想善为何物。”他的哲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强调感官的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
199
有哲学家列过一张快乐的需求清单:
1.茅屋一间。
2.可以作乐的好朋友。
3.避免有上级、受恩赐、钩心斗角。
4.思想。
5.像贝利尼的《圣母像》中的转世肉身,忧伤的表情掩盖不住冷面幽默和自然流露的天性,身穿普通商店中模特身上的时装。
快乐得之不易,不过障碍不在金钱方面。
200
希腊哲学家皮朗有一次乘船旅行遇到了大风暴。所有的乘客都惊惶失措,害怕那脆弱的船不堪汹涌怒潮一击。只有一名乘客没有失态,静静地坐在一角,表情泰然自若。那是一头猪。理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理性,还有恐惧,并常常让人痛不欲生,有时候还不如丢掉理性去学学猪的淡定。
201
人最需要摆脱的是期望。曾经在失恋的时候,听说幸福本身就不是题中之义,这反而鼓舞了我。叔本华这位阴暗的思想家从反面鼓舞过我,他说,人唯一的先天的错误就是认为我们是生而为追求幸福的,只要我们坚持这一先天的错误,世界在我们看来就是充满了矛盾。因为每走一步,无论大小,我们必然会体验到这个世界和人生决不是为维持幸福生活而安排的,因是之故,几乎每一个年长的人脸上都挂着一种叫作失望的表情。
在爱情方面,其实只要我们坠入情网时抱着正确的期待,就决不会那么失望了,“少年之所以烦恼和忧愁,皆因其坚信此生必定会得到幸福而孜孜以求。经常为希望所欺而生怨恨皆由此来。我们梦中模糊的希望以变幻无常蛊惑人心的形象在我们眼前盘旋,撩拨我们去追寻其源头,最终归于虚妄。如果年轻人能及时得到忠告和指导,从头脑中根除对这个世界抱很大期望的错误观念,他们将获益良多。”
202
敏感的人被人告白觉得是别人在开玩笑不敢接受,被人喜欢又觉得爱不持久不敢在一起,被人夸奖觉得别人只是说说场面话,跟不认识的网友第一次见面担心自己不好看变得畏畏缩缩,跟别人说几句话怕别人嫌自己烦……这些无法收拾的敏感,已经变成了懦弱,会毁掉你所有的自信。
203
看到过一段话:“见到厌恶的人想骂一万句最终一句话没说;遇见喜欢的人想说一万句最终也一句话没说。骄傲的谦卑,在两种极端面前,使用同一个答案。越长大,越不想说话;不说话,就可以把疼忍住,把恨融化。”或许沉默真的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204
安静如水的等待才是积极的。那些看起来惊心动魄的感情必定要承受其爆破后的伤害,你脑中浮现的飞车公路的爱情场景并不适宜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如果今天你爱的人不爱你了,你就要去跳楼,他不一定来救你。
205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你感到颠簸摇晃,那并不一定是外力所致,内因才是关键。人们常常都对他人无穷需索,自己却冷酷无情。日夜担心对方不忠,自己却并未恪守忠诚。安全感的根源是自我足够的稳定、妥实、诚恳。感情就是折射面,他背叛就是你早已背叛,他崩裂就是你早已崩裂。一个身上一直在发生颠倒、不一致的人,无法拥有平实温润的恋情。
206
活得太虚幻并无好处,活得真实才会让人生逐渐变得有分量。悬在半空的生活是缺乏密度的,会让你如玻璃人般一碰就破碎。我们每天只需要认真踏实地做好分内的事,不妄想浮华的海市蜃楼,不自我催眠,不纠缠于无谓的情绪与理念。“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
207
我们会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人或事痛彻心扉,但若假以时日,就会失去痛感,甚至模糊了伤口的位置。是时间伟大的疗效带走了痛吗?并不是,而是这痛本身就建立在虚无之上,那些不值得你劳心伤神的人本身就是幻梦一场。我们会越来越明白,人要允许自己做梦,但从入梦的那一刻起,就要知道其中的痛感本身并不真实,它消散得一如它来时的浮浅,不值得你畏惧。
208
这世上真正能爱你、保护你的人,
不过是个位数,
你却还要减掉你自己一个。
209
有时候越想要表达,
手脚并用张牙舞爪却越不被理解。
有时候想掩饰什么,
殚精竭虑东躲西藏却还是欲盖弥彰。
210
一定有一个人的名字,
在你心中变成了咒语。
每当看到或想起,
就提醒你难以再爱上其他人。
电影推荐
猜火车
TRAINSPOTTING
电影的DVD封套上有这样一段话:“《猜火车》就是那种要么让你喜欢得要死,要么让你郁闷得咬牙的东西。“据说对于这部影片,从来没有什么中间派的存在,就像影片的第一句台词的第一个词:选择。这完全是个主观的过程,一如你对他的感受。我是属于后一类的人,就是对它郁闷得切齿的人。放浪形骸的英国混混那种奇怪而正宗的英国腔调好像是一种你完全不熟悉或者不懂得的语言,或者让你更加迷惑的是这样一类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颓废,就是这种无所顾忌的迷惑。影片的每段都堪称经典,比如开头,“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的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吗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跟吸毒的颓废生活相比,主流的生活的确沉闷,但至少不会让人在纵欲后感到如此无望绝望。另类并不好当。
我们每个人的结局必定都是妥协,只有极少的人能放浪不羁并且成功地活着。 人的思想行为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生活以它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你,你作出改变,以为是自己的选择,却不知这是生活在选择着你。
针对这部电影,有学者写了一段极其精彩的影评:青春的意义就是一种虚掷,一种否定,而圆熟的过程是一种务实,一种修正。 否定的否定却不是肯定,生活不是数学。背叛的背叛也不是回归,什么都会变,包括结论。 因为什么都会变,所以一切质疑都有意义。质疑后人们都会找到他们的真理,也许不是真理,而是近似真理。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蓝》《白》《红》三部曲
BLUE BLANC ROUGE
基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分为:蓝色情调,红色情深,白色情迷。它们沉闷而带着疑惑地诉说着人类芜杂纷乱的情感,是文艺片中的阳春白雪。
重庆森林
CHUNG KING
EXPRESS
这部电影名字引人入胜。为什么叫重庆森林呢?故事既不是发生在重庆,影片里更没有森林。
据说王家卫刚到香港的时候曾经居住在一间名叫重庆森林的小旅馆,里面有很多香港新移民。重庆森林旅馆所带有的移民者的孤寂与迷茫恰恰符合本片所给人的疏离感,这是一种心灵缺失的情愫。
此片讲了两个平行无关的恋爱故事,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重庆大厦,我去过那儿,一如影片中喧闹,不过少了电影里那种破旧却迷人的腔调。
这部电影前半段有段很经典的台词:秋刀鱼会过期,凤梨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但我更喜欢后半段王菲和梁朝伟的故事。
California Dreaming和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相得益彰。 片中,王菲眼眸像小鹿一样古灵精怪,顶着一头蓬松的短发,过瘦的身材,这样特别的身影随着California Dreaming慵懒地摇摆。王家卫独具的风格,让人有种在喝Mojito的感觉。
这部电影会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有人说它属于失恋症候群人类,也有人说失恋的人不能看《重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