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会感慨驴子的无知,如果人们每天的生活也是重复地绕圈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工作没有进展,即使不被公司淘汰,也会被时代淘汰。
你要多思考自己的工作在公司这个系统内的价值,更要学会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提高自己的眼界,持续地学习。对于一个职场上的人来说,只有具备宽阔的视野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力量。
而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主动性,不能只依靠公司的相关培训,因为人绝对不可能经过一次培训就脱胎换骨。集体培训时学到的东西虽然有价值,但就像食堂烧的大锅菜一样,不一定有你最想吃的菜,而要让公司单独为你做一桌“小炒”是不现实的。
与其等待别人来教你,不如自己学会观察,寻找现成的答案并且拷贝。不妨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自己增值:
1.加强对该行业或者该领域的了解,让自己能够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手头的工作,这可以通过订阅一些商业期刊或者和自身所在行业相关的报纸来实现;
2.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和工作联系起来,思考你所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并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这样会清晰地看到事情发展的趋势;
3.从韩剧和肥皂剧里醒过来,利用业余时间关注商业新闻和经济新闻,这样有助于自己做出符合形势的前瞻性改变。
做这些事情并不会让你过度疲劳,也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只要能坚持做,产生的效果要比想象中的好得多,见效得快。
让自己增值就是为老板省钱
公司中有很多部门,有的靠创造业绩为公司创收,如销售部门;还有的靠节约成本给公司创造利益,如财务部门。想想看,你的工作是为公司创收,还是为公司省钱呢?
如果一个人既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又能为公司省钱,那他一定会被公司重用。怎么做到呢?这其实并不难,而且与自己的发展目标也不冲突,那就是坚持为自己充电,不断地提升自己。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报社招聘记者,有A、B、C三个人同时面试。
A先发言:“我具备优秀的写稿能力,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当有新闻稿件需要交的时候,我能保质保量完成,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常受到大家的好评。”
B接着发言:“我会摄影,虽然文字表达不是我的强项,但新闻里配上良好的图片会更加生动。”
C最后发言:“我能够写出生动的新闻稿,也能够抓拍有水准的照片。而且,我会开车,当某个地方发生新闻事件的时候,我可以不用配司机,自己开车过去,拍好照片,写好新闻稿,高效率完成任务!”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选择哪个人?
虽然开车不是记者最核心的技能,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技能,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人力。在与竞争对手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这就成为了一个制胜的砝码。
当代公司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员工的进步速度,所以,你要用成本意识看待你的发展对于公司的意义,因为你所在的公司一定会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你。
林东的经历非常值得参考,他所在的部门由于一个大项目落空而面临解散,当得知市场部招标失败的消息后,林东的同事们表现得无所事事,没精打采,但是林东不想被动地接受这一切。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到另外一个部门做一些次要的协助工作,这样就能够学习该部门他还不了解的技术。该部门职员也很高兴有人愿意来分担一些工作,他们对于林东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当公司宣布林东的老部门需要将一部分人暂时分散到其他部门,还有一部分人分配到服务部门时,只有林东一个人没有感觉到慌乱和被动,因为他是唯一努力去熟悉新部门的人。他提出想到新部门工作的意愿,并最终如愿以偿。在新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完全超出了岗位需求水准的时候,公司大胆决定,让林东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新部门的决策中来。
这就是一个人在困难面前的选择,也是一个人从被动到主动,让自己更有价值的方式。通过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和公司,让自己增值,实现双赢。
别让自己成为负能量
负面情绪给老板造成公共压力
职场上的人怎么才能判断老板是否在疏远自己呢?第一,老板在讨论一个方案的时候,不需要听你的任何意见,但是和你同时入职的同事却总能够积极地发表意见。第二,你感觉自己的工作量不稳定,会突然减少或者增加。减少工作量是老板要逐步削弱你的权力,让有望接替你的人熟悉业务;突然增加工作量则是为了考验你的能力,如果你挺不过去,老板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找个人来帮你,你就不必那么辛苦了”。第三,你说不出来自己在公司里出了什么问题,但当你取得明显的成绩后,得到的不过是口头表扬;而没有取得成绩的时候,却时时被叫去训话。
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隐隐感到不安,但你不必对同事倾诉,因为你的不满随时有可能传入领导耳中,从而小事变大,得不偿失。如果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出现大问题,就要检查自己的个人事务,看是否犯了什么错。新员工小丁面试表现良好,到了公司之后待人接物也很有礼貌。可是,没出一个月,情况就起了微妙的变化。大家都不太愿意接近他,他也隐隐地感觉到试用期可能不能顺利通过了。他感觉不到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对,每天他第一个上班,下班也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对待同事的态度也很好。
其实问题出在他的情绪上。例如,当公司成功拿下一个项目,领导给大家争取到奖金之后,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小丁就会倾诉自己的不容易,说这笔奖金也不能够用来改善生活,得帮助自己的妹妹上大学。第一次听的时候,大家都很感慨小丁的辛苦,也都觉得他是一个很顾家的人。
第二次是在加班的时候,小丁也早早地来到了公司,一到大家放松的时候,小丁就开始说:“今天原本定好了去做一个兼职,现在为了主要的工作只能放弃。”有的同事就会接着聊:“今天本来要陪女儿去海洋馆”“今天好不容易挂了专家号,要去医院看医生,也去不了”“今天的电影票都买好了,现在看不成了,只能送人了”……这样的情绪一流露,大家都变成了一种不情愿的态度。老板走进办公室,会感受到整个办公室的氛围都变坏了。
传递负面情绪,用消极的态度在公司工作,只能越来越被边缘化。老板永远喜欢经历风雨依然能够保持积极态度的人。还有的人带着“受害人的心态”工作,觉得自己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他记住的都是自己的好和别人的坏。
在你身边有没有过这样的对话:
A:“这工作简直没法做了。你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呀!我们团队有六个人,说好互相帮助,现在走的走,闹的闹,怎么做事呢?而且,我觉得现在的人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没什么责任感,整个社会太浮躁,整得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B:“不对呀,那为什么其他部门好好的,都没人离职呢?”
A:“那能一样吗?其他部门的压力多小呀,也没有固定销售目标。”
B:“哦,是不是你没做好规划呀?没有多抽出点时间去了解员工心里在想什么?”
A:“我哪有那时间呀,我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他的事儿,我哪有空去想呀!”
B:“唉,你也挺不容易的。”
在这段对话中,B给了A很多实际的建议,但是都被A拒绝了,他将一个失败的结果解释成必然的失败,而且和自己毫无关系。
这就意味着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等于用一种自我痛苦的方式来“绑架”别人,有这种人在公司,就会引起大家的恐慌。
刚开始会有人同情,但久而久之就不会再有人同情甚至帮助他,谁会喜欢逢人便说“阿毛丢了”的祥林嫂呢?谁能理解一个心理灰暗扭曲的人呢?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愿意用一个整天感叹命运不公的员工吗?如果你是员工,愿意身边有一个天天都在抱怨他人的同事吗?
个人问题永远是个人问题
在公司中,流露失意是没有必要的,得到的只会是孤独。有时候,如果你暂时失败了,也必须表现得像个成功者,这样才不会招来别人的落井下石。
一般而言,被老板重用的人都有着较强的心理能量,他们也会面对失败,但是他们面对失败的状态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失败,不同于失败者的失败,他们会积极找原因,而且还会表现出必然能够成功的气质。
而失败者的失败,则像一场灾难,仿佛夺走了他们全部的信心、干劲和能力。因此,职场失意后,要注意言行举止,当然不能趾高气扬,但也不能畏畏缩缩。
公司重点项目组的老黄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失利,这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老黄气急攻心,一不小心还发了病,被送进了医院。出院之后,老黄的身体已经恢复,但是心情总是很不好。大家在他面前说话都很注意,不想去刺激他。
当其他人有什么喜事的时候,看到老黄神色凝重,也都注意不在他面前流露自己的情绪。
当部门组织聚会、吃饭唱歌的时候,老黄总是以身体不好、不能喝酒为由不参加集体活动。
大家都能体谅他的难过,也就不再勉强。于是,不知不觉中,集体会议也对老黄开了绿灯,老黄不想参加的会议,可以不去。最后变成了连一些必要的会议,老黄也没有去参加,因为领导通知大家开会,但是没有一个人通知他。有一次,他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看到大家在开会,当他主动走进会议室后,大家正谈到关键议题,但突然就打住了,排斥情绪显而易见。
就这样,谁也不知道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的,老黄就不得不真的准备离开公司了。
只要大家捕捉到某个人的失意,就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复杂的心情。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老黄当时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再次融入集体中,就没有人敢小看他,只会觉得他有东山再起的能力,公司也会因为他经历过失败而更加看重他的未来。可是,老黄在一个简单的道理上栽了跟头。
学会客观看待你自己
对老板的认知要拉回到对一个正常人的认知上:老板也是正常人,总会有个人的喜恶和偏好,他会对某些员工特别重视,也会对某些员工没有那么热情。当你发现自己不能够得到同等重视的时候,尽量不要抱怨,而是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还要学会看不见老板的这种“分别心”,以免误会老板的意图,给自己带来困惑。
林晓峰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和他同时入职的还有一个应届毕业生叶小丽。小丽是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而且在大学期间表现非常优秀,还从事了很多学生会的组织工作。但令叶小丽想不到的是,林晓峰处处受到领导的重视,就拿上一次难得的出差机会来说,林主管带着几个老员工出去,小丽没有什么意见。可是,林主管带着晓峰去,而没有选择她,这让她心里非常不舒服。
晓峰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资料,他主动找到小丽,说可以借给小丽复印这些资料。小丽就和晓峰开玩笑:“林主管对你这么好,你是不是他家亲戚呀?”单纯的晓峰也没多想,就说:“我们都姓林,五百年前可真是一家呢!”
晓峰的回答让小丽想了很多,她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可能是真的,不然为什么晓峰没有正面回答自己呢?
越想越生气的小丽就悄悄和同事李姐提了这事,说林主管对自己不公平,还对其他同事旁敲侧击地说了她的猜测。她觉得也许只有这样背后发泄一下,才能排解自己内心的不满。
小丽觉得这种依靠“关系”的人,在公司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可没想到,晓峰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好,反倒是自己越来越被边缘化了。李姐和其他知道这个消息的同事,明显地对晓峰礼貌了起来,还主动关心他的工作情况。
终于,小丽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而这一切,晓峰浑然不觉。
其实,为什么林主管要选择晓峰陪自己出差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行的全是男同事,就连工作多年的李姐都没有被选上,而这些原因都被小丽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了。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公司中,难免会出现机会不平等的情况,大部分人都会把最后的胜利者定位为靠着不良手段取胜的人。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对自身有百害而无一利,把自己在竞争中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别人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只能让自己永远止步不前。
真正的职业化,让工作与生活更从容
老板永远不会真的痛恨加班
现代企业讲究人性化管理,有一些企业总是提倡员工能够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这是现代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出效果,生活出品质。
但是,你从不加班,还要赢得老板的信任,这样行不行?说不行,显得老板不厚道;说行,那是罔顾事实。因为公司里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对工作很拼的人。要知道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觉得某某某从不加班,业绩还好,其实人家只是没有在公司加班而已,人家花的心思可一点都不比你少。
而且,没有人会因为加班而被开除,在工作任务紧的时候,老板不会真的痛恨加班,他厌恶的只是能力不突出,无谓地消耗时间,骗取加班费的人。
如果你要与老板谈一件重要的事,没必要等到下班之后跑到老板办公室里,“罚”老板加班。一起吃午餐就是个很好的方式,既不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干扰,又不会耽误老板的大块时间,还和老板作了最直接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