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的每一次比赛和活动都会分别邀请不同的粉丝成为形象大使,它是在职业棒球联盟第一个推出社会化形象大使的球队,经由媒体报道之后,印第安人的每一次比赛或者活动都有许多粉丝(其中包括许多ESPN的电视观众)申请成为它的形象大使。在2011赛季中,印第安人的形象大使更名为“印第安人包厢”,因为如果遇上太阳太大或者刮风下雨的情况,在露天座位很难使用笔记本和智能手机的屏幕,所以印第安人把形象大使的座位升级为包厢。除了形象大使之外,印第安人同时还在Facebook 和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上大范围推出折扣球票,并向那些跟朋友分享最积极的粉丝提供更特别的票价折扣。印第安人队的社会化形象大使计划还包括开设运动员和球队官员的Facebook和Twitter账号,它在社会化媒体上面有“有我们的总裁,我们的经理,我们的球员,我们的办公室,甚至我们在Twitter的吉祥物”。
印第安人队社会化媒体信任大使计划的实施让它的Facebook的粉丝增长了214%,Twitter的粉丝增长了699%;球队官网来自Facebook的流量增长了403%,来自Twitter的流量增长了112%。在2011赛季,它几乎每场比赛都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上面出售1000多张折扣票,整个赛季的球队收入增加了174%。
点评 印第安人队的社会化媒体信任大使计划充分体现了粉丝信任的力量,粉丝的自媒体和口碑传播,比品牌的广告营销更加有力。
自组织网络与口碑推荐
P2P的自组织网络
由社交信任所形成的社会圈,会有强关系的熟人社会,也会有弱关系的半熟人社会,还会有无关系的陌生人社会。在这些社会圈中的人,因为信任的强弱而形成不同的社会群落,并不断演绎着“陌生人—弱关系—强关系”的变化过程。
我们从微信、微博、手机QQ和陌陌等社交网络中可以看出来,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比如摇一摇、附近的人、扫一扫等,这些功能可以快速联系到陌生人,也可以让线下的强关系很快成为线上的强关系;比如漂流瓶可以基于一个传播路径来串联很多陌生人的关系;比如邀请制的群组,可以由强关系的人自发组织,并成为不断扩大的自组织网络。
对于企业而言,我们可能要考虑的是,有传播路径的漂流瓶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口碑推荐的信息流?邀请制的群组是否可以成为粉丝自发组织和扩大的会员群体?一个基于促销活动临时发起的闪圈是否可以成为一个营销事件的聚集地?
如果摇一摇可以摇到正在值班的企业小助手呢?如果附近的人可以查看到附近的企业呢?当这一切成为一种社会关系形成的入口时,我们突然发现,对于信任的度量越发重要。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怎么样的?无论是个体与个体,还是个体与企业,都存在信任关系的强度问题。
P2P网络的特点
P2P网络,即对等网络(Peer to Peer,P2P),也称为对等连接,是一种新的通信网络模式,在其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能力,都可以发起一个通信会话。它的特点是点对点,而且是基于会话,因此与微信等基于消息类的移动社交类应用是很相近的。
在P2P网络中,首先是点对点的连接,然后延伸到下一个连接点,最终会形成一张社会网络,因此也涉及以社会关系为中心的社会资本。而社会网络中的社区纽带,即社会关系和公共物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同样也可以借鉴到微信网络中。
《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的作者科尔曼概括了社会资本的四种具体形式:互惠义务与期望、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信息渠道、社会规范和组织成员关系。
如果我们对比微信,可以看到影响微信社群的一些因素:
1.微信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即强关系的相对封闭性),可以维持彼此间的相互信任;
2.基于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建立的微信社会的结构相对稳定,使微信社会组织比依赖于个人订阅的微博组织更加稳定;
3.朋友圈、群聊等微信的群组与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
4.基于微信好友之间的信任,其成员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减少借贷方面的风险;
5.微信这种相互信任的网络和组织的参与者,可以更易于达成集体的决策和进行集体行动。
有专家曾经论断P2P中的P是人(people),而人类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经验也确实已经有很多被应用在网络上,如B2C、B2B都是将现实世界中人们习惯的工作方式、贸易方式移植到互联网上。从人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诸如区域自治、自行管理、社区联防等管理策略。
现实社会除了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等特性外,还具有社团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这一重要特性。社团结构是指整个网络是由若干个“群(group)”或“团(cluster)”构成的,每个群内部的节点之间的连接相对比较紧密,但是各个群之间的连接却比较稀疏。研究社团结构对合作关系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对P2P网络的社群协作和自组织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分析微信协作的应用模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目前一些粉丝群体是以无数个微信群组成的,这就是个典型的社团结构。比如,一个由100~300人的微信群构成的群体,每个微信群内部连接比较紧密,但是各个微信群之间的连接是比较弱的。
自组织的模式
很多人在追着要微信百人群、500人群、千人群的权限,其实他们自身并不清楚自己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也不清楚多少人的群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人到底可以管理多少好友?一个自组织模式的群体到底适合多大规模?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邓巴数字”,即150定律(Rule Of 150),该定律指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邓巴实际上给出的是一系列数字范畴,这些数字限制了人际圈子的无限扩大。他认为一个人最核心的圈子可能有5~7人,他们都是这个人最亲密的朋友;然后是12~15人,这些人去世的噩耗会给人带来重创;然后是50人,邓巴在其著作中写道:“50人通常是大洋洲和非洲土著居民等狩猎采集型社会中,集体在外过夜的人数规模。”至于50人之外则有一些更大的圈子,举例来说,狩猎采集型社会的部落平均有1500人,他们讲同样的语言或方言。
在好友名单中,人们经常联系的好友非常少,但是相对稳定。好友之间联系得越活跃、越亲密,这个群体的人数就越少、关系就越稳定。平均拥有120个好友的男性,一般只会与其中7位好友通过图片、状态信息或留言板进行联系。而个人社交网络主要增长的并非核心网络,而是人们被动且偶然联系的人数,尽管有些人拥有最多的好友,但他们只与其中一小部人联系。人们可能更有效地宣传自己,但一如既往,他们仍然只拥有同样少量的亲密朋友。
那么,我们的通讯录里面有成百上千的联系人,是不是需要建立7-15-50-150的分级管理目录?我们的微信群、QQ群的数字是不是要考虑不超过50或者150人?看来,这事儿并不是越多越好。
类似微信群这样的自组织协作的群组,是因为各种不同种类的动机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交织,进而产生集体行动。因此,如果想揭示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就不能只分析某类单独动机,混合动机才是需要了解的真相。这些动机之间也是紧密相关的,某些动机可能是其他动机的催化剂。
群组的动机包括很多,就自我实现这一方面来说,既包括社会关怀和社会理想,譬如对社会公平、公共价值、公共精神的渴望,也包括个体目标和需求,譬如自身能力的提升、社会阅历的积累、社交网络的拓展等。对团队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满足也是自组织成员追求的重要意义,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草根性、自主性和自愿性,他们对组织文化和团队氛围有着更强的期待和归属要求。
微信群的邀请制和自愿退出功能,体现了自组织的非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特征,决定了自组织不能像其他组织一样采取自上而下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来实现行为整合。英国作者罗伯特·罗茨认为,自组织意味着一种自主且自我管理的网络,自组织网络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政治学者俞可平指出:“总有一些问题使人们认为自组织治理是一种最自然的协调方式,有些相互依存形式不适合以市场机制或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方式进行协调。”
微信群就不是用企业OA的那种管理方式来发号施令的,而是扁平化、去中心化、自主管理的方式。在这里面,信任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润滑剂,是维持组织效能和维系组织生存的重要因素。
信任可以来自于制度规范、理性计算以及社会认同,也可来自于个人因素。可以设想,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组织内,人们很难真正参与到组织所开展的公益事业或互益事业中去,集体行动也难以存续。因此,信任可以赋予组织凝聚力,增强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共同行动的能力。由于信任增进了凝聚,强化了认同,有利于消除组织内的沟通障碍,从而大大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成本。
那种无利害关系的网友或者企业粉丝自发组织形成的微信群,就是建立在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上的,信任为合作提供了基础。组织内的成员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才会产生合作的愿望与动机,从而主动在行动上与他人取得一致。作为一个自主治理的群体,尤其是一个出于自愿而没有强制的自组织,必须在没有外部强制的情况下解决组织成员的行为整合,这就决定了自组织与其他组织运作机理的根本不同。以自组织形态出现的群组本质上是一种非控制的组织,它用人们之间自由自觉的合作关系取代了以往组织成员之间被动的分工协作。
在这些群组中,组织成员的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服务于社会的需要的满足,都经由合作成为现实。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相互联系和依赖,这会在组织内部产生一种共生关系,并构成组织成员互助合作的基础。对组织成员而言,合作并不止于大家一起工作产生某种最终的结果,而是从中产生一种协调有序的行为方式。
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基于微信的点对点对话关系及粉丝的社会行为特征,来形成粉丝的自组织社群和自组织协作。
《超市特工》命悬一线 粉丝自发举行拯救行动
——来源:采编自互联网
导读 NBC电视台的电视剧《超市特工》的粉丝自发组织起拯救行动,这也是粉丝的自组织行动的一个案例。
美国NBC电视台的电视剧《超市特工》(Chuck)已经播完了第二季,虽然第二季收视率略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平均每集600多万观众,18~49岁年龄层收视率在2.4%~6%之间。不过NBC仍然没有预定第三季的消息。于是该剧的忠实剧迷们发起了购买Subway三明治,拯救该剧的活动。
Subway餐厅连锁店是《超市特工》的置入广告商,剧迷发起的活动是在4月27日(本季大结局播出日)在Subway餐厅购买5美元的三明治,同时在餐厅意见箱内投送拯救《超市特工》的建议书。剧迷们此举也是希望主要广告商能给NBC压力以续订该剧。《超市特工》的男一号扎克瑞·莱维(Zachary Levi)亲自带领400名粉丝到Subway尽自己的一份力,并且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进行呼吁,同时也有不少平面媒体表达了关注。
NBC电视台目前还没有透露第三季是否续订的消息,正式消息将在5月初发布。
以往美剧到续订未卜的时刻,总有一些粉丝会振臂高挥,呼吁同好向电视台表达续订之情。以往的一些战绩如下:
2000年,科幻剧《罗斯维尔》(Roswell)的剧迷寄了6000瓶辣椒酱(剧中主角选择的调味品)到华纳兄弟公司。结果这部剧获得了第二季续订,同时还换了一个新时段。
《浩劫余生》(Jericho)的剧迷给CBS电视台寄送了约20吨花生(来自剧中一位演员的台词“Nuts”),之后这部剧获得了第二季续订。
在《恶魔猎人》(Reaper)剧迷向CW电视台寄来无数双袜子后,该剧获得了第二季续订,不过该剧第三季看来没希望了。
科幻剧《4400》的剧迷给USA电视台寄来了数袋葵花籽,取自剧中角色的片段。
《美眉校探》(Veronica Mars)的剧迷在该剧要被取消时除了雇佣飞机横幅和寄送2美元假币外,还在CW办公室外积聚了上万个玛氏巧克力架。
《时间旅人》(Journeyman)的剧迷寄了旧金山的盒装谷物产品Rice-a-Roni给NBC电视台高层。因为该剧是在旧金山拍摄的。
点评 粉丝自发组织起来的力量有时候也会影响品牌,甚至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从现在开始应该正视自发组织的粉丝行动,甚至能够放弃部分利益和成本而满足粉丝的需求。
口碑推荐
粉丝给品牌的最大价值是口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