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我们聊了别人的事,
我们不应该再跟他人提起,
而是应该让提起这件事的人自己先露馅。
你可能也是流言的共犯
“你知道吗?秘书小姐已经跟那个才来不到一个月的新同事上床了!”
“据我所知的一个可靠消息,住在楼下的那一户在贩毒!”
“你有没有看见住在旁边的那个女的?第二户的那个……她交了新男友!”
你听过这些句子吧?我相信你一定听过。那都是充满杀伤力的谣言、街坊邻居间的闲话或是主管的传言。有些谣言招致家庭破裂,有些引发冲突、战争和对立。你认识的人当中,多少人把搬弄是非当成茶余饭后的最佳消遣?说人是非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口部运动:早在文字存在之前,“口耳相传”已经行之多年,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假如魔鬼佩带了武器,其炮火皆暗藏在口中。”《箴言》如是说。流言具有魅惑、催眠、迷惑、吸引及令人目眩神迷的本事,还具备摧毁力。
那么,赋予流言蜚语强大力量并使之生生不息的,究竟是哪些人?
谣言之所以能够不断流传,正因为人们相信。每段闲言闲语都有市场:有些人热衷于探播公司里的各种传言,诸如薪水、工作班表或制服。这些人甚至计算了你从座位站起来几次,又花了多少时间休息。流言是未经正式确认却广为流传的信息,换言之,这些针对各项事件所做的解释都未获证实。一个人若谈论一件未经当事人证实的事情,那么,他并不是所谓的传播者,却沦为流言的共犯,也就是搬弄是非的人。我搬弄是非?是的,你没听错,你就是个搬弄是非的人。“贩卖”谣言是搬弄是非,愿意“买账”的人同样也是。谣言始于近乎无法确认的低语。但这并非重点,因为谣言向来是群体结构,多在未经策划的情况下以即兴的方式形成。所有参与和议论谣言者都是其创造者,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贡献”。
“搬弄是非者的每一字每一句,宛若入口的软烂食物,甚至能渗透五脏六腑。”所罗门王在《箴言》中这样说道。
散布谣言的三种定律
人们都是借由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了解世事。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绝对客观地去解析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的理解能力当然不是全然可靠的,它会挑选事件元素,再进行解读。因此,我们经常会得到错误和扭曲的信息,却信以为真。由此看来,谣言可能源于错误解读某则信息。
寻找制造谣言的元凶毫无意义,因为更重要的是,有人能够坦承自己听信了谣言,并且在谈论谣言时误传了内容。我们总想揪出“散布谣言的大坏蛋”,却忽略了我们自己也有责任(虽然我们会想尽办法否认自己参与其中)。听了谣言之后仍继续散布内容者,其过错等同于始作俑者。这个人相信了谣言,或和他人对此议论纷纷,并且将谣言广为散布。散布谣言一般以如下三种定律进行:
简短省事:谣言的内容逐次被删减,越来越简短。因为内容细节消失了,流传的广度也降低了。
强调重点:这代表谣言的细节在精挑细选后再继续流传。某些细节特别受重视,有些则不受青睐。这类谣言通常具有夸大的特性。
内容重整:有些人会将谣言做一番“整理”,让它听起来比较“精彩”。他们会自行加油添醋,让整件事情听起来更具可信度。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个例子:
总经理对经理这样说:“下周五下午五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在这一带出现。这是每隔七十八年才会出现的奇景。麻烦你召集所有员工在工厂中庭集合,请大家戴上安全帽,我会在场为大家解说这个天文奇观。如果那天碰巧下雨了,那就无法亲眼观看这个奇景。如果是这样的话,请所有人转往餐厅集合,我们会在那里放映一部关于哈雷彗星的纪录片。”
经理对人力资源部主任这样说:“总经理指示,周五下午五点,如果下雨的话,哈雷彗星将在我们工厂出现。到时候召集所有员工,请他们戴上安全帽,然后到餐厅集合,在会场出现一个每隔七十八年才能以肉眼看见的奇特现象。”
人力资源部主任对人事主任这样说:“经由总经理特别请求,今年七十八岁的科学家哈雷,下周五下午五点将裸体出现在工厂餐厅,他全身上下只戴安全帽,届时将有一部关于降雨的纪录片,经理会在中庭向大家做介绍。”
人事主任对总务主任这样说:“七十八年来头一遭,周五下午五点,经理将在餐厅拍摄一部名叫《裸体哈雷》的纪录片,与他合作的还有一位知名科学家和他的研究团队。所有员工都应该戴安全帽出席,因为纪录片的内容与降雨时的安全有关。”
总务主任对领班这样说:“所有人都要全身****、脚穿工厂的安全鞋,全体在工厂中庭集合,时间是本周五下午五点,不得有例外。经理将会出席,陪同前来的还有一位名气非常大的艺术家哈雷,以及他的工作团队,他们将发表一部名为《雨中曼舞》的纪录片。假如那天真的下雨了,全体人员应该戴上安全帽并前往餐厅。这个活动每七十八年才举行一次。”
布告栏公告:“总经理周五将满七十八岁,因此,全体员工获邀参加下午五点在餐厅举行的宴会,哈雷与彗星合唱团将莅临表演。全体员工必须一丝不挂地参加宴会,请务必穿上安全鞋,因为当天可能会下雨,工厂中庭恐怕会一片混乱。”
大家都看到了,当某人认定某个信息不但可信且非常重要,并转达给别人,这时候,谣言就开始运作了。谣言的来源不是官方或原始的信息;其实,谣言的存在,恰恰就是未经真正消息来源正式确认的信息四处流传的结果。因此,我们经常会听人这样说:“我跟你讲的这件事,消息来源很可靠。”特别强调正在传播的信息相当可信。或许,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你知道吗?我听说……”这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听到的是谣言,不妨特别留意谣言常见的运作模式。
散播谣言者经常会说这件事“来自可靠的消息来源”。传递谣言的人绝非立场中立者,他们总是想办法说服他人,否则,他不会随便和一个不相干的人议论是非。你也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句子:“听说哦……”或是:“我是不太相信啦!你也知道谣言就是乱传一通嘛!不过,那个刚进公司的女同事好像……”
透视谣言的类型
谣言有不同的类型,分别适合各种喜好和职业。没有人能躲得过搬弄是非者的那张嘴巴。你不说话他们当你是哑巴,你不做事他们当你是废人。总之,爱嚼舌根的人总会想办法更改信息内容,倘若无处可做改动,那么,他干脆就无中生有。这类人具备异常强大的想象力!以下就是不同的谣言类型:
不动声色的谣言:这类谣言多是缓慢成形。
躁动鲁莽的谣言:这类谣言散播出去时,就像一串爆竹似的,满场喧嚣。这种谣言通常发生在职场、运动团队及亲戚之间。而且,流传速度相当惊人。快速散布信息是关键所在,因为速度如果不够快,时间一久,吸引力就消失了。过时的谣言总是不如刚出炉的诱人。
载浮载沉的谣言:这类谣言会定期出现并消失。
搬弄是非者极力想拉拢别人,并试图多找几个不同的共犯。今天跟某甲说是黑的,隔天跟某乙又说成是白的,天天就这样颠倒是非。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找寻被人倾听的乐趣,他们企图从中得到成就感和同一阵线的盟友,因此,只要一听到什么风吹草动,一定会找人一起议论。这些人不愿意谈论自己,所以他们对别人的生活了如指掌,别人对他们却一无所知;他们一心只想议论他人。搬弄是非者尽是不甘寂寞的人,因此,对他们而言,找点事情聊聊就格外重要了(如果能聊别人的是非,那就再好不过了)。若要摆脱被刻意压抑的侵略性,闲言闲语也不失是个解决方式。
解毒秘技:彻底摆脱流言的毒害
流言蜚语都有销声匿迹的一天,不过,当谣言仍在蔓延时,却有许多人遭到波及。让我们好好学习如何制止谣言入侵,绝不容许它再毒害我们。我们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闲言闲语,才能解除自己所受的毒害,彻底摆脱闲话是非和造谣者。以下就是我们可以采取的行动:
除非是当事者亲口告诉我们,否则不轻信别人对我们叙述的传言,也不要继续传递信息。
找出信息中的破绽,仔细寻找信息中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的细节。
好好思考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谣言。
只有当事人的说法才可信。一旦有任何疑虑,找当事人澄清就对了。若要终结谣言,务必要和谣言提及的单位或当事人沟通。
避免说些言不及义的废话,那只会让搬弄是非者说得更起劲。真正专注于目标和计划的人,根本没有时间讲别人的闲言闲语。
我们要特别留意的是,有些信息还是以书面通知为宜。
时时警惕谣言可能造成的后果。
千万别成了“那些别人”或“传递信息者”的拥护者。如果有人跟我们聊了别人的事,我们不应该再跟他人提起,而是应该让提起这件事的人自己去说。
必须提供信息时,尽可能做到精确的程度。
快速传递信息(赶在谣言满天飞之前),并尽量让每个人都知道。
此外,如果有人对你大声嚷嚷,对你议论纷纷,或在背后说你的是非,那是因为你特别突出!否则,大家根本不会在乎你这个人。你是一座巨石,绝非流言蜚语能够击溃的。“因为我们获得的丰盛果实,我们将为众人所知。”《圣经》如是说。你继续收获、播种,不必花时间去聆听别人打算跟你说的话。若花时间去解释或试图去了解谣言的内容,可能会让你因此偏离了目标。
流言蜚语无法剥夺你的幸福或梦想。唯有当你投入过多关注时,谣言才会活络起来。你的幸福和你拟定的所有计划,并非取决于他人的言论,而是看你如何处理谣言。
别让自己中毒了!摆脱毒害,勇往直前。
流言就像黄蜂:你若无法立刻歼灭它,那就最好别招惹它。
萧伯纳
不是所有人都会复述他们听来的谣言,有些甚至会改编得更精彩。
无名氏
流言蜚语一如口述的简短消息,四处流通,人人皆号称具有第一手信息。既然是消息,那就不需要真实性。
已故委内瑞拉政治家艾斯科瓦·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