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100

第100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16)

由此可知,制服的对象与制服的觉悟必定共生共灭,智慧与无明相依为命——对立即存在于统一中。这好像是辩证法,但在表达上,或者在实践上,却只有统一而无对立,故曰: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宮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如果说,作为至上法王的心性或如来,是无分别的,这还说得通;但用于混世的佛徒,也完全合适,其与世俗凡夫的唯一区别,就是前者视世间为虚幻不实,后者视之为真实不虚而已。《华严经》提出,佛与诸众生,无别无有异,《圆觉经》则作了如此发挥,由此指导实践,就成了这样一种处世哲学,是之谓“随顺觉性”的“一切种智”: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最好是不起妄念,一旦有之,随其自然;对待妄想境界,则不知不辨。这可以是《老子》的“大智若愚”,可以是《庄子》的无是非观;清代士大夫发出的“难得糊涂”,近代文人追求的“无差别境界”,也都可以从中引申出来。

“循诸性起”是《华严经》所论“性起”最简明的概括,也是华严宗核心宗旨所在。它以心性“不生不灭”为本体,与瑜伽唯识系规定心体本为生灭杂染区分开来;它用无明贪爱依圆觉而生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说明世界缘起之根由,则受到宋代天台家主张一心即具善恶之所谓“性具”说的挑战。要想把握瑜伽唯识新旧二译的区别,华严与天台二宗以及反映在天台内部山家与山外之争,了解“循诸性起”是极重要的一方。

在众生由“圆觉性净”转变为污染世界时,经文还有另一番解释。

一是以憎爱为二妄,等同流转与涅槃之因。经文载净诸业障菩萨问:“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其后还有大段陈述,兹不备录。

二是用爱憎作为“我”见的根底,觉悟的障碍。经文载世尊言: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贼为子(《楞严》语),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由此现示,《圆觉经》把爱憎情感因素视作左右世俗人生最重要的成份,比之于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和认识问题,在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更为强烈。

三、 “顿悟”与“渐修”的觉修论

如果世界以及众生皆是幻化,立马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世尊就此答道: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这是再次复述无明幻化依圆觉而起的道理:圆觉犹如虚空,幻化犹如空中之花,花灭空不灭,幻灭觉不灭。但此说只是客观陈述,并非肯定圆觉是有是无,是幻是真,因为圆觉本质不动,没有任何差别,也不能作任何规定。故曰: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据此,解脱的根本任务就是远离一切幻化境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这里的远离以及远离亦须远离,相当般若所谓的“无所得,无所得亦无所得”。此既可作一切皆无所执著解,亦可解作对“远离”或“无所得”的否定解,所以又说:“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至于“远离”的方法,重点在“知”: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知”字当头,则远离诸幻,不须方便;离即是觉,亦无渐次。这是《圆觉经》最具特色的修行理论。禅宗荷泽神会系提倡“言下便悟”的顿悟说,宗密所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在这段经文中就可以找到痕迹。

以下颂文,对本经的整体世界观有极明晰的表述,文义浅显,无需再作解释: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此谓之“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然而“顿”是仅就“知”或“观”而言的。为了保障幻灭与圆觉的完满,持戒与禅定等传统的修习方法还是必要的,这属于“渐”。问题是这样提出的:所谓“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唯,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佛答: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此等禅观,相当于传统佛教“四念处”中的观“身”和观“心”,不同的地方在于,以观“身”为“四大和合”,取代了原有的“观身不净”;以“六根四大”、“积聚缘相”为“心”,取代了“观心无常”。这种取代的实际意义,在于用身心的自然结构发明本经经旨,抵消了用佛教教义界定身心性质的武断。此中对“心”形成的机制的说明,颇有特色:按照它的逻辑,四大和合有身,身则表现为“六根”;六根乃司认识的官能,又与外部之四大统一(中外和合),于是就有了“缘气”——“缘气”是本经独创的概念,意指能够对外攀缘境界的“气”;此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能够反映境界相状的功能,“心”即由此而生。

我们知道,关于意识(精神)的起源,始终是科学和哲学企图解决的问题,但至今还在探讨中,没有定论,《圆觉经》的“缘气”说,固然有些神秘,但毕竟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指出了意识(精神)源于物质这个正确的方向,比之上帝吹口生气给人,人就有了灵的解释,更有意义。

由四大六根缘气积聚而成的“心”,当然不是与圆觉同位的心,而是“虚妄心”,经云: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认识达到这种程度,算是修习的基本完成。但具体说来,由于“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愚智不同,五种性有异,在修习的方便手段上也必有差别,总括起来,略有三种:

1. 奢摩他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奢摩他”与“三摩地”在含义上没有区别,都可意译为“止”,但它特别被用于对特定的佛教观想,所以多与毗钵舍那(观)并用,所谓“止观”、“定慧”。这里则特指依据悟解了本有圆觉的“净觉心”,澄除杂念,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寂静轻安”心理状态,由此显现遍于十方的内在“如来心”。

按佛教通行的说法,这相当对“真如”的实证,此处则指作为“至上法王”圆觉的证得。在整个修习过程,这是由“解”悟向“证”悟的一种飞跃,完成了认识上的根本转变。

同类推荐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热门推荐
  • 成为太后之前

    成为太后之前

    阴谋作为,不能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端木言行事光明磊落,却又聪明机智,凭着自己的才智从皇商之女一步步走向太后之位。
  • 糖泪阑殇

    糖泪阑殇

    我本是山中猎户之女,幼年遭受全村覆灭,被高冷的商凌澈收留,一路打打闹闹,少女情窦渐开,奈何商凌澈却心系师姐清萱,心死外去历练,遇亦正亦邪的魂宗之子阑殇,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遇见你是我这一辈子最美好的事情…
  • 我的恋人是只鬼

    我的恋人是只鬼

    死亡少年一直守护青梅竹马的恋人,鬼与人的恋情真的能进展吗?
  • 毒后养成史

    毒后养成史

    一朝穿越,成了吴国有名无实的皇后,皇帝厌恶,太后凶残,嫔妃横行,娘家算计,甚至新婚之夜被人喂了春药送到男人身下,还可以再悲催点吗?某女扶了扶额,她真心想做个好人,可是没机会怎么办?既然如此,她便把这些蝇营狗苟全部送入地狱好了,踹了皇帝,打了太后,灭了妃嫔,毁了娘家,做完坏人再做好人呗。可那位美男是怎么回事?什么,就喜欢人家的坏!矮油,人家不好意思啦,过来,人家保证不打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夙冥忆瑾

    夙冥忆瑾

    【垂髫】她6岁,他10岁,她暗恋他,这是她的初恋。【豆蔻】她13岁,他17岁,他要娶异国公主为妻。他只把她当做妹妹,绝无男女情分之想。她,已死心……【及笄】在她成年之际,却遇见了可以终身托付的人。可是,他傻她愚,两人磕磕撞撞。但幸好月老还是为他俩牵稳了红线。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 纯情少帅

    纯情少帅

    身世神秘的少年杨禅,奉自家老爹之命来到大都市,开启了一段自认低调了生活……冷艳总裁,清纯少女,火爆女警,邻家小妹,极品萝莉,靓丽学姐一一出现。杨禅苦着脸求饶道:“各位美女,现在政策规定一夫一妻制……”
  • 五式血莲花

    五式血莲花

    月色下的血色皇莲刻着龙印的极限机甲一场核能驱动主宰的战争战争划分天下
  • 高冷校草独一无二的宠爱

    高冷校草独一无二的宠爱

    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老妈,我才不要和那个混蛋一起同居,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和她水火不容的你怎么……”啪啦啪啦“笑笑,来喝口水你是我的宝贝女儿我怎么会整你呢是吧”……
  • 美男三少之薄荷之恋

    美男三少之薄荷之恋

    她们刚从巴黎回来,就被父母设计进圣樱学院,在圣樱学院她们和他们相遇。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斗盟战神

    斗盟战神

    牧牛少年,得屋顶“神秘瓦片”。不屈命运,坎坷向前。练武,修仙,迷茫中踏步蜕变。仙路难,斗法争资源。勇者战,败者亡,粉红骷髅话凄凉。犹思量,长生茫茫谁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