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400000008

第8章 在阅读中走入哲学(2)

从喜爱读书,到大量阅读中国古典哲学等各类书籍,汤一介已经从一个彷徨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逐渐走近哲学、有头脑的热血青年。

对于在云南和重庆南开这一时期的中学经历,汤一介后来称之为“没有拿过小学和中学毕业的文凭”。并回忆说:“……有一些学生很聪明,可以跳级;如果我很聪明的话,也可以跳级。我没有跳级成功,足见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记得父亲曾讲过,第一流聪明的人,如果不努力的话,就连第二流的成就都达不到;而第二流聪明的人如果努力,是可以取得第一流成绩的。我努力了,但是我不敢说我是取得第一流成绩的人。”

3、对“生死”的感悟

这个时期的汤一介,对人生的理解也在一天天成熟。比起十几年前6岁时的汤一介对“生死”的发问,可以说,此时的汤一介面对人生已经开始了对“生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意义探讨。

十几年前,儿时的汤一介曾经历了小妹的死亡,后来大哥和大妹又在云南被疾病夺走了生命。特别是大妹的病逝,更让汤一介开始重新面对人生。

汤一介对“生”和“死”的感悟是在中学的学习和生活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比如对于“生”,是在学习了“生理卫生”课的知识后,他开始懂得,这种“生”是不同于小时候母亲对他“你是从我的肋下生出来的。”的回答。而在中国,之所以父母这样对幼小孩子讲“生”,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男女之间的“不洁”之事。汤一介认为,这种思想大概是由长期的民间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但也可能与儒家的礼教影响有关。

阅读了越来越多的书以后,汤一介知道了更多的关于“生”和“死”的故事,比如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人的故事,佛教关于“轮回”的思想以及儒家和道家对生死不同的态度等等。

通过阅读,汤一介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圣人皆无父母,感天而生”的传说,讲的是伏羲氏是由他的母亲踏到了一个大脚印而受孕出生。而帝尧的“感生”故事则说的是帝尧的母亲由于感受到雷电而使尧诞生。还有关于黄帝、老子、真武大帝、魏存华(女仙人)都有“白日升天”或死后到天上世界的故事,还有佛家主张的“来世”“轮回”和道家宣扬的“长生不老”等,这些通过阅读看到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故事,都是中学生汤一介在哲学研究道路上迈出的最初步伐。

而当时汤一介和大妹对于一只死去的小鸡的悲伤,则让他感到,“再生”的观念早已植入他们的伤心之中了。这种“再生”的观念可以说在他们更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比如当年在北平汤家的车夫老李给大院的那些孩子讲的那个秀才死了又“再生”的故事。这个见于《聊斋》的故事应该是受了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轮回”思想的影响。因为在中国古代大概是没有“再生”、“转世”这类观念的。

大妹关于“再生”的问题,虽然是个幼稚可笑的问题,但却涉及到了中印文化之不同,可见小孩子的问题中也可以有大学问。大妹的死,让汤一介更有一种孤独的忧伤,因为汤一介已经知道,大妹不会“再生”,就像花草一样,今年开的花、长的草枯死了,到明年再开的花、长的草已不是原来的花草了。

4、在阅读中长大

汤一介的写作才能也在这个时期开始爆发,他最先完成了一篇《论善》。对于中学生汤一介来说,饱含对生命热爱激情的《论善》虽不是他创作的第一篇作品,却让我们看到,从少年跨入青年时代的汤一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正在逐渐成熟,这也标志着汤一介在哲学研究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虽然《论善》早已佚失,但汤一介在作品中阐明的“珍惜自己的生命是为了爱他人,‘善’就是‘爱’,人活着就是为了‘爱他人’”的主旨,他是不会忘记的。汤一介曾回忆说:“但这时我对‘爱’的理解是那么地抽象,它实际上是从爱自己的生命出发的‘爱’,它并不是真正的‘博爱’。”

《论善》完成后,汤一介仍然不断地阅读、学习和思索,对“善”和“爱”的抽象理解也逐渐具体。他的读书兴趣和阅读重点也开始转向宗教和带有宗教意味的文学作品。

比如《圣经》和佛经里的故事,带有宗教道德气味的法国作家纪德的《窄门》,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搏斗》,还有罗曼·罗兰的传记作品《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和《米开朗琪罗传》等。

这些宗教书籍主张的“爱”和带有宗教意味的书籍宣扬的“人生苦难”,无疑都深深影响了汤一介,因而在心中一直满怀对人类“善”和“爱”的汤一介又增添了许多“人生苦难”的忧患。

汤一介这种“忧患意识”思想的成长过程,应该说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祖父汤霖“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食,随时而安”的家训,一身“美国留学的儒学之气”的汤用彤和出身望门大族的汤夫人,无疑让汤一介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少年时期经历的战争动乱和亲人离去的悲哀,更让性格内向的“大孩子”汤一介感受到“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悲情。

从感悟人的“生”和“死”,到感受“善”与“爱”以及充满同情心的“人生苦难”的忧患意识,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是汤一介步入哲学殿堂的最初历程,这更让我们看到,汤一介能够走上哲学研究的道路,成为一代著名哲学家亦绝非偶然。

汤一介称自己这个时期思想的成长过程是以某种儒家的思想心态接受西方思想。因为这时的汤一介虽还没有系统学习儒家思想,但他认为,孔子所追求的“天下有道”的理想,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以及后来一些宣扬“视死如归”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气节的儒家思想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而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汤一介自然会被《贝多芬传》中那段担当人生苦难的话深深感动,故汤一介评价当时的自己仍是“以某种儒家思想心态受西方思想之例证。”

在国难家难面前,充满悲情的汤一介更从心中激起一种“悲天悯人”的感情。但成长中的汤一介已经认识到,这种感情更可以化为中国儒家所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一种承担“人生苦难”、济世救人的理想的力量。

而汤一介也从这种儒家提倡的“济世救人”思想中对人的“生”、“死”、“爱”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不难看出,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汤一介在思想中已经肩负起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这一时期的思想感受,汤一介曾作过这样的回忆:

我那时认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活着就应有一种使命感,应对社会负责任。如果一个人不甘于平庸凡俗,自然要担当起苦难,所以中国有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从古至今有儒家精神的仁人志士都是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兴衰和人类社会的幸福十分关怀,往往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不是为着一己的小我,而是为着国家民族的大我,因此可以为着一个理想的目标,舍生忘死。在这个时期,我常问自己,“为什么活着?”我很自然地回答:是为了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而活,并愿为之而奋斗。当然,我那时的这些想法都是空洞的、没有实际内容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但这些思想感情对我一生说仍然是宝贵的,因为它无疑是我们中国人传统思想文化中应受到珍视的一部分。

在阅读中成长的汤一介已经长大,他“为了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而活,并愿为之而奋斗”的思想一天天成熟,而“大孩子”汤一介在动乱的战争年代的中学岁月也即将结束。

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即将结束中学学习准备考大学的汤一介感到无比振奋,一直记于心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一直在心中澎湃的“为人类、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理想激情,都让汤一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幻想着祖国将会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明天。

同类推荐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西蒙娜·德·波伏娃(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蒙娜·德·波伏娃(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 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 在塞纳河左岸 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 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热门推荐
  • 9O后网恋到实恋

    9O后网恋到实恋

    都说网事如风,真的就风过无痕了吗?不,网恋,虽短若昙花一现那样,却也美的虚无飘渺,置身于其中,也如是仙境般让人迷恋沉醉...网恋..也只是一场梦而已...!
  • 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思忆文丛)

    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思忆文丛)

    人类思想的先驱者,为了捍卫人类理性的尊严,高昂其头颅,在血泊中站立,他们的名子可能不闻于世,但他们的思想永存,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让我闪牢记先驱者的精神遗训,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 在校园里遇见你

    在校园里遇见你

    谁家千金能翻脸比翻书还快;谁家千金能每次考试都考全市第一;谁家千金能没有大小姐脾气,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告诉你吧,就是华夏集团的千金——夏璃茉!啦啦啦,读者主群:在校园里遇见你粉丝群262079379(500人群)
  • 叛逆千金

    叛逆千金

    一场车祸使她变得不再爱笑,她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从最开始的好好学生变成了街头小混混,无论是谁说他他都不会去听,直到…………
  • 草根道长

    草根道长

    序言--60年代龙山道观收养一个婴儿,起名草根。革命的气息迷漫中华大地。饥荒,饥饿的人们无力申诉,路边常有人们遗弃的婴儿,一个一个小小生命得不到上苍的眷顾而失去生命,但我们的主人公草根是一个例外。我从出生就有一种感觉,有一被天道戏弄的感觉,是不是他觉得我太帅了,妒忌我这张帅气的脸蛋。开玩笑了,那为什么妹子看到我都想亲亲我了,尽管他们大了我十几岁。我趴在他们的胸脯,脸蛋感觉软软的,可我不享受那种感觉,只是呼吸困难。直到有一天,穿着绿军装,手上戴着红巾的战士到了我家。砸东西的声音,骂人的声音,那时我还小他们抓走了爸爸妈妈,我也成了孤儿,我庆幸的是我被人收养了,他让我管他叫师傅。
  • 啤酒女厉冰冰

    啤酒女厉冰冰

    在这个故事中,啤酒女厉冰冰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年轻女孩子的符号。她不特指某个人,但她的遭遇,却是每个年轻的女孩子都有可能遇上的。在我们今天这个面临着重大变革的社会里,我们的人生也在变革,我们的际遇也在变革,一切的一切,都瞬息万变,看准方向,走好脚下的路,才是万全之策。
  • 女娲石

    女娲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念离道

    一念离道

    修仙盛世,一个小人物,父母双亡,无奈只能在乱世中苦苦挣扎,若天道要我亡我便斩了那天,若仙道与我作对我便灭了那仙,三千大道辗转其中,挣扎求生,只为生存
  • 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

    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

    这是一座至今仍存活着的古城,不少纳西族居民仍生活在其中。古城中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进入古城,除了看到保存完整的石板路、民居建筑、古桥梁、古寺庙、三眼井、古街、古巷、店铺、水系、河道、山体、园林、手工艺作坊等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可感受到东巴经书、象形文字、古岩画、壁画、白沙细乐、洞经音乐、民族打跳、民族节庆、民族服饰、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还让人体验到纳西族优秀文化精神,比如纳西人始终坚持的和谐思维、和谐态度、和谐行为、和谐方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个民族、多种宗教相互包容、共存共荣的和谐文化精神。
  • 暗世之凡人若尘

    暗世之凡人若尘

    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却因为一场事故意外的来到了异世。在这里凡人是什么?是尘土,也可能连尘土都不如吧。可是自己什么都不会,到底怎么才能在这里活下去呢。偏偏偷窥被发现...偏偏第一次偷吃被抓...偏偏第一次像人借钱却...这么悲催怎么活,可偏偏老天待我不薄,偶获神器“梦呓”,从此颠覆了我的命运。看一普通人如何修炼成仙,创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