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1700000090

第90章 一个温暖的人——感念作家靳以

题目中的“人”字,本来写的是“作家”,我改成了“人”,我觉得“人”更美好。谈论到一个人,常常用“热情的”或者“冷酷的”词儿来表示对这个人的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憎恶,极少说“温暖的人”。划分人的类别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尽管按阶级成分、社会地位,以及职业性能都可能划,但常常划不清,也划不准。我也有个划分法,以冷暖来区分:一类是冷性子人;一类是暖性子人。当然只在心里划,从未对谁说过。我这里赞美的温暖的人是我国已故著名作家靳以。我觉得以“温暖”二字概括靳以的人和作品的素质和特点,再确切不过了。

把温暖与靳以联系起来最初是来自我对他的作品的感受。大约1938年或39年,当时我在陇南山区一所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看到了一本叫做《圣型》的小说,也许是散文集,作者靳以,这名字也是头一回见。我所以从图书馆选这本书看,是因为书名很怪,我想看个究竟。书的内容细节现在完全忘了,但是它给我的感觉却是异样的温暖。而且这温暖,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冷却,仍温暖地存聚在我的心里。

我是冬天读《圣型》的,住在一座破庙里,既孤独又寒冷。靳以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所酿成的氛围,是那么地柔和而亲切。我当时写过一首小诗《灯》。记得我在诗里写着:“冬天,人们有一盆火,烤手,烤脚。我有一盏灯,在心里,又红,又亮,又热,烤我寒冷的世界。”(大意)这首小诗是我在寒夜读《圣型》时即兴写的。我默默地感谢,世界上有个作家叫靳以,他为我寒冷的心送来一盏灯,又红,又亮,又暖。

这盏点在我心里的灯,一直没有熄灭。1944年下半年,我已是个大学生,生活在陕南汉江边的一座小城。我把那几年写的诗收为一集,想送到大地方去出版,其中有长诗《鄂尔多斯草原》,发表在《诗垦地》的诗辑《草原的音息》,还有一个五百行的诗剧《智慧的悲哀》(当时在重庆艺专演出过),诗集取名为《野性的脉搏》(诗集中一首诗的题目)。我寄给复旦大学一位好友,希望他能请一位前辈作家写篇序文。回信说,在复旦大学执教的作家靳以先生答应写序,并且推荐给一个叫“雅典”的书店。这真使我欣喜若狂。万万没有想到,写序的人正是我所仰慕的灯一般温暖的作家靳以。我的朋友和我非常感激靳以先生对我这个远方陌生作者诚恳的帮助。但是由于大后方动荡的局面和日益加剧的白色恐怖,靳以先生被迫匆匆地离开重庆到福建去教书,这部诗集终于没有得到出版的机会,而靳以先生答应写的序也未能实现。这当然令我很难过。但我完全能谅解靳以先生,因为过了不久,我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被迫离开了大学。

1946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到上海江湾复旦大学拜访靳以先生,才第一次见到这位给过我温暖和帮助的作家。靳以先生说,他还记得我,对答应写的序未能完成感到抱歉。我早把写序的事忘了,他还记得,这更使我感动不已。他说话的声音、微笑和眼神,像朋友似的亲切。我一生交往过的前辈作家很不少,但作品和人温暖如朋友的亲切的作家,却并不是很多。

1953年,在北京煤渣胡同《人民日报》宿舍又见到靳以先生,他和胡风等作家来北京参加英模大会。我们一块畅谈了很长的时间。靳以先生一点不显老,声音和微笑还是那么温润而亲切。可是,从此以后,再没有机会见到靳以先生了。他于1959年去世,距今已有三十五个年头了。

写到这里,我又记起一件事,1958年夏天,我恢复工作不久,当时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王任叔(巴人)交给我一部靳以的选集,让我在业余时间代他看看(我当时头戴反革命帽子,没有担任责任编辑的资格),我很感谢巴人对我的信任。对靳以的这部选集,我怀着深深地感念的心情做了全部的编辑工作。之后,社长王任叔作为责任编辑签发了这部书稿。记得我当时告诉了王任叔,我与靳以先生的那些交往,我也说过靳以是一位能给读者心灵以温暖的作家的话,王任叔很赞赏我的这个缺乏阶级观念的评价和审美的感觉。

靳以先生,在我的心灵里,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亮着,默默地闪射着一束光芒,并不灼热,却很亲切。

对于给过我温暖的人,特别是在那些艰难而寒冷的日子里,默默地爱护过我的人,我记得格外地清楚,到死不会忘记。原谅我吧,在友情上我也许是个很古典的人,而且有偏执的一面。

同类推荐
  • 冰心主页

    冰心主页

    本书收入了冰心小说、散文、诗选的有关篇目。这些作品除了有助于莘莘学子扩大文学视野之外,对于提升都市青年时尚一族的文化涵养和美学鉴赏能力,也将大有裨益。
  •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

    其实你始终相信梦想,虽然你常说你不信了;其实你始终相信爱情,虽然你常说等不到了;其实你明知道下句台词是什么,但你一样会被感动;其实你始终爱着这个世界,虽然你常说世界很令你失望之极。总有一天我们信仰的会失效,热爱的会消失,但永远记得,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绝望的时候抬头看,希望的光一直在头上。也许我们都像本书中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被理想和现实生活所累, 但我们深信这些都是一点点黑暗,那些被贱卖的、被毁却的、被否定的理想,终将被我们一一实现。
  • 做生命的船长

    做生命的船长

    本书通过剖析人生这场艰辛之旅,进而带领读者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它让我们在这个一切都几近匮乏的世界里,放弃对无效救助的寻求,并开始认真对待关照心灵的任务,并以此来丰满世自己。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作为一个杰出的风俗(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世态画家,其散文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除了让人捧腹发笑之外,也让人从他诙谐幽默的文字中品味出生活的现实与严峻。
  • 鲁迅作品集(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描述的是这里是一九三○年与三一年两年间的杂文的结集。
热门推荐
  • 人生提醒:安慰篇

    人生提醒:安慰篇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
  • 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

    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

    青春年少的灰姑娘与高冷满怀心事的冷漠男,也会擦出火花。有纠结、有欢快、也有阴谋,最后你希望他们怎样?身世之谜和好友的动摇,让一切如风暴般爆发……这是一场关于青春的盛大狂欢,这里有你的曾经。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悲喜交欢的青春像是一场残酷的玩笑,也许我们都需要找个出口,站在那个出口瞭望青春,原来我们热血沸腾过,却始终输给了命运的安排,我们回不去了,怎么就回不去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叫青春。
  • 强娶小娇妻:神秘老公,别太饿

    强娶小娇妻:神秘老公,别太饿

    结婚三年,他的小娇妻忽然跑了。怎么办?追!追到以后?睡!睡完以后不服?继续睡!他坚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在床上解决不了的,一次不行,那就两次。某女腰酸背痛,怒了,“你个衣冠禽兽!给我出去!”“你抱得这么紧……我出不去。”他勾唇一笑,附在她耳旁,“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看你这样子,是想让我进来,对吗?那我就满足你。”不要随便曲解她的意思阿喂!她的老腰哟~
  • 洪荒重生女娲

    洪荒重生女娲

    风西西一不小心穿越到洪荒成了女娲,幸运的是与她穿越而来的还有她的男友傅熙(伏羲)。现代人穿越到洪荒大都牛得不行,女娲其实是真的牛人,但我没将她写成牛人,因为洪荒有洪荒的规则,莫忘了天道之下圣人亦蝼蚁。伏羲他还身殒吗?他不身殒他还是伏羲吗?他若身殒这穿越都穿成这样了,它还叫穿越吗?请看人间凉风云淡风轻谈穿越这回事。
  • 最强游戏玩家

    最强游戏玩家

    私立八光学园原本是为了培养大小姐的贵族学校,最近正式改为男女合校。第一批入学的只有五名男生,在身处周围1000位女生的女校范围内。这些男人真的能够克制住自己蓬勃的青春欲望吗?……呀嘞呀嘞,学校里的麻烦美少女已经够多了。让王浩没想到的是,被卷入「游戏」的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美少女,并被提出无理要求——「Just-shoot-me!」那么问题来了——「让我射哪好呢?」[可公开情报:监狱学园/欧派默示录/D游戏/魔人系列/Days系列(如school)/jump海火死等/罪恶王冠老司机重制版][初回限定封测群:469949712]
  • 如是观

    如是观

    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吧,回到现实,正常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在异界修仙求道的故事。
  • 难一

    难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行尸之地

    行尸之地

    灾难爆发,世界为行尸走肉所占据,活人无处藏身,人类文明已经坠入万丈深渊。苏和意外来到美剧《行尸走肉》的世界,决定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杀光行尸,重建人类世界!
  • 霸气冲天系列13

    霸气冲天系列13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乱世红琰:蔡文姬

    乱世红琰:蔡文姬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描绘了汉末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声,从少年才子到婚配丧夫,之后父母双亡,悲惨中又被抢到匈奴被迫嫁给匈奴左贤王,最终被曹操赎回大汉,又不得不于儿子分别,最终嫁于幼时同学董祀方才转危为安,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