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1700000031

第31章 高粱情(2)

只有一次,学父亲的样,我爬到“大墙”上面,看遍野的高粱地,正是仲秋季节,高粱穗全都泛红,有的呈深红,有的呈粉红,在阳光下真正有着热烈的扑面而来的血性!因为地势高低不平,有的高粱地就如鲜血的河流自上而下地泻下来,我仿佛听到了雄浑的呐喊声,父亲也一定听到过。我被面前的景象所震慑。以前,只是钻在高粱的丛林里,闻高粱气味,做黑甜的梦,第一次看到如此壮丽而惊心动魄的高粱地,不,是高粱的世界!整个空间,从天上到地下,都充满了高粱耀眼的光辉。过去我只知道白天的亮光来自天上的太阳,但高粱红的季节,火焰的高粱地,使白天格外的亮丽,天地间似乎多了另一种光,比阳光还要浓艳。一年四季里只有这一段时间能给人以这种感觉。的确,如果仅仅有平常的阳光是酿绘不出真正的秋日和秋色的。面前的高粱的血性的大地,不是由于你形容它修饰它,它才不朽和有了光彩,应当像养种高粱那样,创造新的只属于高粱的词语,让高粱雄伟地耸立在人世间。我写这篇文章,最终就是为了要找到这些词语,它不属于古旧的辞典,只属于新鲜的有血性的诗。

高粱的根,最使我敬佩,它是我的家乡所有庄稼中最强劲有力的根,而且很美。

高粱的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具有个性和力度。当然,最宝贵的是它的穗儿和连着穗儿的那一段箭秆。穗儿就是粮食,箭秆皮可编炕席。高粱的挺拔而粗壮的茎秆,给人以自信和力量。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出了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看去是流泻的晶体,但用手摸摸,又是那么的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不几天就强有力地抓住了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曾在朔县农业学校读过书的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无知无觉。不对,这是人类的偏见。庄稼都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有些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树一般地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争得阳光和空间,延续自己的生命。高粱秆下部的气根是最不可缺少的,高粱很有预见性,是经受过千万次的灾难后才获得的。夏天暴风雨来临之前,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地里,风暴才无法撼动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定在地上,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高粱“意识”到了这点。父亲掐了一小截,他自己先尝,让我用舌头舐了一下,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但是再有力气的后生都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摔跤时,教我的佩珍伯伯说:“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我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觉得我不是有两只脚,我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只只脚入地三尺。

我这一辈子练不出高粱的鹰爪般的根了。我只能靠两只赤裸的脚,艰难地立着,跋涉着……

高粱的根是好燃料。70年代,我在湖北咸宁写过一首诗,题目是《巨大的根块》。当时我就想到了高粱的根。我们家乡叫茬子,准确地说是指带点庄稼秆的根。家乡人用煤烧饭,高粱茬子是好引火柴。高粱秆有大用途,人们舍不得用它烧饭。我家的地很少,引火柴不够,一到收割高粱的那一阵子(十天八天),我和村里的孩子,肩头挂个小镐头,到地里去刨高粱茬子。这是一种很累的活儿,须在收割的当天刨,当天不去刨,第二天就被别人刨光,而且晒几天后地也硬得刨不动了,因此,那几天人再累再累也得去刨。我们家乡把这种活儿叫“砍茬子”,不但砍高粱的,还砍谷子的。

我们总是成帮去,除去镐,每人还带一根煞绳(较粗的一种麻绳),到得地头,立即头不抬地刨了起来。有的地主家刻薄,开割前告诫长工“茬子留低点”。刨这种茬子,手没法拽着,很吃力。但是收割的长工们还是留得不算短,都是本村人,他们明白,不能让贫穷的人家没有引火的柴。刨完一块地,就把刨起的茬子归成堆,一边归堆,一边把上面的土磕打干净,这样便于晾干,背着也省劲。一天两趟,晌午一趟,黄昏一趟。我们把高粱茬子堆砌得像一堵夯实的墙。茬子咬茬子,十分的齐整。最后用绳子把它煞紧,留两个活扣儿正好卡着尖瘦的肩膀头。当时我们不过10岁光景,茬子垛的重量远远超过自身的体重。三五个孩子背着茬子垛艰难地走着,从后边看不见我们的头,只看到两条细瘦的脚脖子在动。背茬子垛须弯着腰,汗顺着披在前额的“马鬃”(儿童的一种发式)一滴滴地洒一路。我们的茬子垛一样大小,码垛之前谁刨的少,大家匀一点给他。乔元贞一向手脚慢,抢时间的活儿,他不如我快捷,而他们家却最穷,连一分地都没有。背进村子,乔海大娘立在门口夸奖儿子:“看我们元贞真能干。”元贞极老实,说:“我们刨好了平分的。”

背到院子里,茬子还得再晒两天。祖母能从茬子的高矮认出是从谁家的地里刨来的,姓安的地主家茬子最短,不足三寸。茬子干透以后,我把它们码在窗台下边。祖母看着我码好的高粱茬垛子,摸着我瘦削的肩头上一道道血印,心疼地说:“明天去带上我的罩头的布垫着。”我怎么忍心用她的罩头布,她只有一块儿,只在磨面时才用。我后来学背炭的大人,在肩头上垫上柔软的茅草或青高粱叶子。

我家为什么日子过得那么窘迫?因为父亲那几年到太原进教育学院读书,家里只我这个半大的孩子还算是个劳力。我不干,祖母做饭没有引火柴,我小小的心已懂得疼她。祖母最喜欢用高粱茬子引火,高粱茬子在灶膛里哔剥爆响的声音听着畅快,不像麦子谷子的茬子既不耐烧,又缺乏火焰。高粱茬子有酒的火性,烧成灰烬半天半天不冷。夜里常常看见灶膛的热灰里,有一闪一闪的小火星在游动,祖母说,是“七寸人”(民间传说中的矮人)打着灯笼去赶集。我痴痴地望着灶膛,觉得“七寸人”一定也是高粱养育大的,跟我一样,他们白天隐身在高粱茬子里。有一回,我埋了三个山药蛋在灶膛的热灰里,掏出来吃的时候,只剩两个,我诬说是妹妹偷吃了。祖母笑着说:“不是二妮子吃了,是七寸人吃的,一个山药蛋够七寸人全家吃好几顿。”祖母说的一点不神秘,像谈邻居的家常小事。当时我相信是真的。世界太神妙了!

高粱收割完后,在我的心灵上,没有收获的欢快,也不觉得田野因此而轻松与开阔,我的天地被破坏了,火焰的大地突然熄灭,变成灰烬般的废墟。小小的心灵伤感好久好久才能习惯。再也没有那个美好的境界去深深隐藏自己了。

茬子一刨尽,显露出久违的甜根苗,小小的野花野果,还有祖先的坟墓。我们必须赶在翻地之前,挖几天甜根苗。常常带着狗一块下地,狗在空旷的田地里奔跑、耍欢,到处闻来闻去,用爪子刨田里的地鼠,追赶啄食的成群的乌鸦。大人们嫌我们挖甜根苗,把地弄得坑坑洼洼,他们远远地喊叫、威吓。田野的空气变得陌生与空虚了。疲累已极的土地卸去了沉重的负担,舒畅地喘着气,远远望去,田野笼罩着一层浑沌的尘雾。田野上高粱的气息还恋恋地凝聚不散,这是因为到处遗留着高粱多彩的叶子,血红的,黄的,更多的是青的。风吹卷着它们,飒飒有声,如羽毛似的飘动着,飘得很高很远。滹沱河带着它们流向东山那边。大道和曲折的小径上,村里街巷的角落,到处都有它们的踪影,它们仿佛是高粱的多彩的词语,热诚地跟世界对话,依依地告别。

田野一旦失去了高粱,就失去了热烈的气氛,突然地变得苍凉和冷寂了。酸枣丛千万颗晶莹的红果,成为田野上仅有的光彩;一直到白雪封盖住苦寒的大地,酸枣还火种似的红着。家乡的传说中,酸枣是高粱坚贞的情人,她总是守望在高粱地的近旁,用犀利的尖刺护卫着高粱。养种高粱的庄稼人从来不忍心砍伐地边的酸枣丛。高粱的故事,祖母能讲很多,关于高粱的曲子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唱不少。我也可以唱。

养种过高粱和诗的父亲,已经离开人世间30年了。我知道他心里埋藏着许多未完成的诗,其中最沉重的几首里,有一首一定是感念高粱的。他去世前从西北高原回过故乡两次,最后一次带回一小袋家乡的高粱。当时是1961年,他想把它们一粒粒地播种在子孙们的心上。在我的心上也播种了几粒。我此刻写高粱,真正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在握笔书写,我一个人撼动不了写高粱的这支笔。高粱最难养种,最难触动它,它的鹰爪般的根,深深地扎在我的心灵里。要撼动它,非得带出我的心血不可。我感到父亲默默地立在我的身后,正如童年时我练着吹笙,他总是站在不远的地方,仔细谛听着每个音律。我觉得父亲正看着我此刻写下的每一个字,我感到了他的温热的目光和呼吸。这不是幻觉,也不荒诞。我写高粱只能凭借父亲对高粱那种虔诚的心境与情感去写。我握着的笔,本来应该由父亲握的,我只配当他的助手。我们家乡那么多美好的传说,那么多纯情的牧歌,从来说不清是由谁写的编的,它们是一代一代的人传说传唱下来的。高粱情也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一个人是没有力量把它写尽的。

此刻是深夜,故乡的高粱正开始拔节,我听见了……

同类推荐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 独酌

    独酌

    此书遵循的是一个“醺”字。醺,微醉也,醺醺然,是一种幸福、乐观、忘我、没有烦事的境界,也是一个较为放开的世界。平日不敢说的不敢想的,此时可以放开了胸襟。说者痛快,听者忘我。
  •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行书:千古行书精品

    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行书字帖三希宝帖、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蜀素帖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Letters on England

    Letters on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弥生

    九弥生

    傲气振天。他,以一人之力,破诅咒,战天下。霸气登天为红颜。九次弥生境,征战万神,谁敢阻我。登天劫梯,战异世禁地。以翼人族高贵之血发誓:“谁说翼人族是废物?我到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强者,不成强者,我就斩去双翼!”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吉祥搞笑天下行

    吉祥搞笑天下行

    一个在都市混不下去的2货,回到自己的老家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却没想到在一次去山上抓兔子的时候摸到了一块不知道什么鬼玩意的东西意外穿越回了自己的初中时代,随着他穿越回去的还有那块黑不溜秋的东西。在邓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
  •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Ⅲ

    《灵魂尽头——小时代电影全记录III(精装)》是电影《小时代4:灵魂尽头》的唯一见证书,全方位地收录真实片场花絮与独一无二的幕后信息,还原影片拍摄日常中导演及演员们的真实面貌,与影片的详实制作过程,有朋友相聚的轻松欢乐的美好,也有处理工作的困难疲惫的艰辛。有编剧团队对《小时代4:灵魂尽头》以及整个《小时代》系列剧本创作的历程感言,更有导演郭敬明亲笔写下的拍摄日记与编剧创作回顾和导演总回顾。
  • 全职保镖在都市

    全职保镖在都市

    运在三灾六劫中,际遇不与常人同。大道冥冥有定数,否极泰来妙无穷。灾难与劫数,不过是助我修行的催化剂神通与异能,不过是练我秘法的附产品金钱与美女,是给我行善持德的奖励责任与使命,才是我最终存在的意义这是草根的传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 重生之娱乐无极限

    重生之娱乐无极限

    既然重新来到了94年,那我金康泰总的留给这个世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金康泰语录。
  • 神域争霸

    神域争霸

    恶灵,躲在暗处监视着整个大陆,在所有灵性生物意志薄弱的时候诱惑他们,走向堕落的深渊。麦尔,四百年前神秘消失的将军,再次出现时,却顶着“卑鄙的叛徒”、“恶魔异端”等称号;他能否让人们相信真相,解暗灵族之危?封印的龙族血脉,能否解开?宿命预言,能否成真?历尽万劫,争霸神域,能否独尊?
  • 病爱成瘾
  • 陌良人

    陌良人

    谁说皇后必要贤德,她如一般的女子一般,希望完完全全地拥有自己的丈夫,做他唯一爱的人,做他唯一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