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音乐历史的发展是一年一个样,一月一个样。研究当代音乐的人永远也赶不上音乐历史自身发展的速度。我的《中国当代音乐》一书完稿于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时,至今又有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四年间中国音乐创作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有什么主要的创作成就?这都是阅读本书的读者和热爱中国音乐的朋友们所急切关心的问题。
这四年间中国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是邓小平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在此前后,1991至1993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均在11.3%左右,我国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变得更快了,出现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政治、经济方面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文化、音乐的建设和发展。
一、声乐创作
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音乐创作界为配合这次体育盛会进行了几次创作活动,谱写出了一批亚运会歌曲。会歌《高举起亚运会火炬》(施光南曲,石祥词)即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首。当这首歌曲在亚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时,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已经在这年的5月2日去世了。这是我国音乐创作、尤其是歌曲创作上的一大损失。另外,《亚洲雄风》(徐沛东曲,张藜词)、《黑头发飘起来》(孟庆云曲,剑兵词)等亚运歌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通俗歌曲。
1990年的全国“民族之声”歌曲创作比赛,1991年的“全国歌曲征集评奖”活动,1993年的“第二届全国工人歌曲征歌”评选,1993年全国“广播新歌”评选……这些歌曲评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曲的发展。但是在数量众多的歌曲作品中,很少看到真正有新意的优秀之作。
通俗歌曲创作方面,1990年广东成立了“广东流行音乐创作学会”,集合起一批年轻的创作力量,如李海鹰、陈小奇、解承强,毕晓世等人,几年来创作出《涛声依旧》(陈小奇词曲)、《小芳》(李春波词曲)等通俗歌曲,对全国流行音乐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同时广东还开始推行签约歌手制。评论界称通俗音乐的“粤军”来势凶猛,兵强马壮。这一通俗音乐的创作,演唱群体的确值得重视。北京方面,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则有徐沛东的崛起,几年问一直有新作品问世,1991年为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写的插曲非常成功,1993年他还出版了自己的演唱专辑。此外,1993年下半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歌《千万次地问》(刘欢曲,冯小刚词)成为广为流传的电视插曲。
九十年代的中国通俗音乐还出现了一个好现象,就是少数民族的通俗音乐开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例如,藏族通俗歌曲风靡西藏,新疆的流行音乐传遍新疆。还涌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通俗音乐作曲家。这些少数民族的通俗音乐日前还只在本民族,本地区流传,但它们的前途是无量的,将有希望不断出现影响全国的少数民族通俗音乐来。
九十年代初大陆通俗音乐一个突出问题是:港台歌曲和港台歌星占据了听众市场。近年来,台湾、香港歌星与作品对大陆进行着轮番的“狂轰滥炸”。
现在(至1993年),国内音像出版社共有三百多家,每年新出版的音带有2500种左右,年总销量达1.5亿余盒。音像业的高速发展,又缺乏严格的管理,造成了混乱、畸型的音像市场。近年来大陆的音像出版方面是无节制地引进港台歌曲。因此。“引进版”泛滥,“扒带”风盛行,这影响了大陆音乐的健康发展。
1993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举办了“93首届中国MTV大赛”。将音乐和电视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音乐电视”(MTV)在中国开始起步了。这是中国歌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非常宽阔的发展前程。
这几年间合唱活动比较频繁,如1992年7月,北京举办了“为了明天——和平、友谊·中国国际合唱节”。1993年7月,这个合唱节再度在京举办。1993年8月“93童声合唱节”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60个童声合唱团,3000名小演员,到北京参加丁这一合唱的盛会。这些活动对推动合唱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合唱作品方面,1989年10月在“刘念劬作品音乐会”上,演出了他的清唱剧《生命·宇宙的春天》(自己作词)。1990年10月,黄田的合唱套曲《彩云之南》在北京演出。作曲家陆在易继续在合唱创作上不断探索,他的合唱序曲《在十八岁生日晚会上》(王健词)和交响合唱《中国,可爱的母亲》等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陈代霖作曲的合唱套曲《望月婆罗门》,以长安古乐《婆罗门引》为素材,突出了古典音乐风格。
二、民族器乐创作
1990年9月,山西“威风锣鼓”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向人们展现了这种雄强朴实的民间音乐。1991年9月在山西太原举行了首届“国际锣鼓节”。在1992年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山西绛州鼓乐团的《秦王点兵》获大奖。我国的民族打击乐继续在闪现它的独特的艺术光彩,并推动了中国打击乐创作的发展。1993年5月,“李真贵中国打击乐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演奏的《打击乐组曲》(郭文景曲)是专为这场音乐会而作的。
1991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插——小型民乐作品征集评选”活动,1993—1994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小型独奏、重奏和民族乐队轻音乐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乐器的独奏、重奏和小型乐队作品的创作。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民族器乐作品,如二胡与扬琴的《A的随想》(胡登跳曲),四胡与小乐队《满多情》(柴钰曲),笙独奏曲《唤凤》(赵晓生曲),埙独奏曲《循》(吴爱国曲),《姑苏情》(朱昌耀曲),唢呐曲《黄土情》(周东朝曲),笛子曲《晨雾》(朱可圣曲),柳琴曲《塔吉克舞曲》(王惠然,朱可圣曲),琵琶曲《龟兹舞曲》(杨静曲),二胡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民乐五重奏《和》(朱践耳曲),《新春锣鼓》(陈葆坤曲),小型民族管弦乐《秦韵》(张晓峰、王方亮曲),“江南丝竹”风格的小型乐曲《秋雨》(彭正元曲),民族管弦乐《节庆》(胡登跳曲),《闹杜火》(景建树曲),《舞乐》(瞿春泉曲),《乡韵》(李尚清曲),民族乐队轻音乐《如意歌》(呼格吉夫曲)等等。
筝曲创作继续保持善旺盛的势头。重要的古筝作品有组曲《蜀乡风情》(邱大成、徐晓林曲),筝独奏《表情素描》(阎惠昌曲)、《伊犁河噼》(成功亮曲),筝乐四重奏《锁风沙》(饶余燕曲),筝与民族乐队《王昭君》(王志信、李莹曲),筝与管弦乐《暗香》(罗忠铬曲),古筝,小提琴协奏曲《思与炽》(胡海林曲)等。1992年“东方古筝研究会首届年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交流了一批古筝新作品,如何占豪的《月儿高》等七首筝与管弦乐队作品。1993年6月,“徐晓林古筝作品音乐会”在香港举行,这是徐晓林近年来的古筝作品的集中展览。同年,西安“秦筝学会”创立十周年,西安音乐学院举行了纪念活动。“秦筝学会”在十年中对推动“秦筝”创作的发展和“秦筝”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几年的大型民族器乐合奏曲创作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在1991年第十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推出了七部民族管弦乐新作,如刘念劬的二胡协奏曲《夜深沉》,徐景新的民乐合奏《风》等。此外,还应提到郭文景的笛子协奏曲《愁空山》,李滨扬的笛子协奏曲《楚魂》,郑冰的《第一二胡协奏曲》、《第三二胡协奏曲》、《A商调式幻想曲》,赵季平的《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管子主奏,民族乐队协奏)等等,在民族器乐创作上都取得了不同的成绩。
三、室内乐和小型器乐创作
与八十年代中期室内乐创作繁荣的局面相比,九十年代初我国室内乐创作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作品的数量不多.应该提到的有林华的钢琴曲《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王建民的单簧管组曲《四季掠影》,罗毅的《单簧管奏鸣曲》(以上两部作品1990年11月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单簧管作品比赛中获奖),庄汉的降B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水乡风情》等。1993年5月“莫凡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演奏了他的弦乐四重奏《体育组曲》,弦乐合奏《诙谐小品两首》等九首室内乐作品。
与国内室内乐创作比较沉寂的情况相反,这几年间中国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不断在世界上得奖或得到演奏。如,1990年周龙的《定——为单簧管、打击乐和低音提琴而作》在德国获国际室内乐比赛的首奖;1991年他的五重奏《禅》在法国获第五届国际作曲比赛首奖,杨勇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和《八重奏》分别获得1991年度华盛顿国际音乐比赛作曲一等奖及爱丽亚第三届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1991年4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由新合奏团演奏了谭盾、瞿小松等七位中国青年作曲家的新作,如瞿小松的《易》,何训田的《幻听》,许舒亚的《秋天的落叶》,莫五平的《凡》,陈其钢的《水调歌头》和郭文景的《社火》等。荷兰的乐评家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音乐会”,“七位作曲家的新作品赢得了大多数荷兰评论家的喝彩”。
1992年在科隆“青年作曲家论坛”上,陈晓勇的为女高音和室内乐创作的《韵》引起轰动,而权威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赛奇·库萨维茨基音乐基金1993年度委约作曲奖又给了周龙……一系列的国际获奖和世界演奏,使中国的室内乐创作开始在全球范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