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论述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1989年共四十年间的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情况,以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为主线,其他音乐建设作为背景材料。
在世界当代音乐文化中,中国音乐保持着它的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因而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有一些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
这本著作既总结了当代中国丰富的音乐成就,也总结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学习当代中国音乐史的很好的教材。读者对象包括:全国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
再印序言
这是本书的第三次印刷,因此称之为“再印”。
《中国当代音乐》一书的命运有些曲折。它是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国当代音乐”课的教材。我从1985年起开始担任此课的教学任务,逐年积累了一些教案和教材。1988年我接受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约请,集中精力编写《中国当代音乐》一书。书稿于1989年6月全部完成,交给出版社之后,鉴于当时一场政治风暴过后的特殊政治背景,我很快被告知;此稿不能出版。当时还没有“出版合同”之类的手续,编辑一句“不能出”,就宣判了稿件的“死刑”,一年多日以继夜的写作劳动就完全白忙活了。于是这本书稿只能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中沉睡了三年多。期间我也曾将此稿试投过两家出版社,结果都像是石沉大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92年下半年,在我的朋友曾田力教授的真诚帮助下,《中国当代音乐》书稿被辗转送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终于得到该社领导的同意,列入了出版计划。这在当时经济大潮席卷而来,学术著作的出版和销售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了。于是此书于1993年4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初版的三千册在半年之内就销售一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音乐史学会”项阳等许多朋友的热心帮助和出版社的努力,也说明了许多学校对中国当代音乐教材的迫切需要。
此书初版时我正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未能对全书作校对和审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对音乐专业书籍的出版工作也缺乏必要的经验,因此书中留下了很多错字和排版上的错误。当初版的三千册很快销售完毕之后,该出版社便提出了重印的想法,我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加写了一个附录:《1989年以来的中国音乐创作》,补充了1993年之前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概况。
这是本书的第二次印刷,于1994年4月出版,初版中大量的错误在这次重印中大都得到改正,因此这算是《中国当代音乐》一个比较完美的版本。
以上两次印刷共出版了五千册书,虽然我没有拿到任何稿费,但是广播学院出版社没有让我自己交钱出版,我已经很是感激了。此书在1994年获得“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二等奖,奖金达两千元,更使我喜出望外。此前,在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优秀教材评奖”活动中,我交上了一大包《中国当代音乐》手抄的教材寥加评选,结果获得了一个“优秀教材奖”,得到奖金五百元,这都是我的音乐专著的首度获奖,心里美得很。
此后,《中国当代音乐》 书被许多音乐院校、艺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的音乐系当作学生的教材,因此需要量大增,许多教师和学生因为买不到此书,只能采用复印的办法。
最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杜社长洛秦博士提出要再印此书,于是有了这本书的第三次印刷,我又十分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建议。
现在离开此书的初版已经十多年了,原来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杜的协议早已过期,在版权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虽然我对广播学院出版社十分感激,但是对十多年来没有得到一分钱的稿酬也确实心存芥蒂。这次洛秦博士答应给予最优惠的稿费,这一事实也说明了我们的音乐出版事业在沿着法治的道路迅速成长。这是所有音乐学者都值得庆幸的事。
十数年来《中国当代音乐》的曲折遭遇,也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我国的音乐事业,特别是音乐出版事业从大艰难到大发展的具体过程。
本应借本书再印的机会对全书作些必要的补充和修改,然而由于时间的问题,只好暂且按原样再印。我本人亦正在艰难地努力撰写一本《中国当代音乐史》,这是我已经做了十多年的美梦,希望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
是为序。
梁茂春
2004年6月30日
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