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0900000008

第8章 先进的航海技术

第一节 “牵星定向”与磁针指路

明代的航海技术,仍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更有所发展。郑和下西洋远航成功,不仅与先进的造船技术有关,而且是与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密不可分的,航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先进技术包括导航工具、掌握航向、有效利用风力、准确的针路和海图绘制等等。郑和船队的随行人员巩珍在他写的《西洋番国记》自序中作了概括的记述,他说:“往还三年,经济大海,绵邈□茫,水天连接。四望迥然,绝无纤翳之隐蔽。惟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斲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经月累旬,昼夜不止。海中之山屿形状不一,但见于前,或在左右,视为准则,转向而往。要在更数起止,计算无差,必达其所。”郑和船队的物标导航、罗经指向、天文定位、计程计速等航海技术的综合应用方法于此跃然纸上,已把定位航行技术推向到了一个新水平。

船位测定是关系到船舶存亡的大事,不可不慎。船舶行进必须遵循事先设定的航线,不能偏离。否则,船舶则处于盲目航行中,随时就有触礁的危险。郑和船队是用的测深定位、对景定位和天文定位三种方法。

测深定位。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萍洲可谈》说,北宋时,便用“十丈绳的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这就是将测得的水深和提取的底质相互参照后,便知船舶所在的位置。明代航路书籍上记载得更为明确,如:“左边打水八、九庹,右边打水四、五庹,硬地”,船在旧港外。《郑和航海图》则用测深定位法,找出航路中的转向点。如自大小七山去滩山的航路,“用巽己针四更,船见大小七山,打水六、七庹,用坤申及丁未针三更,船取滩头”。这是说,船的航向为142.5°,航行到了四更时间以后,测到六、七庹水深处,就转向232.5°,再走三更时间后就到滩山。这样做比以前更为精确些。

对景定位法。是利用沿岸的山岭、建筑物、航路两侧的岛屿,求得船体与这些目标的相对位置,以用来标定船舶位置。这是近代物标定位法的初级形式。因为古代没有精密仪器,只要求得相对的大致位置,对帆船来说,就足以够用了。《郑和航海图》上有单相对景定位法与三向定位法的使用。以三个岛屿作为对景标志,定出转向点的位置,说明郑和船队在测定船位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天文定位。是指船在航行中,观测太阳或星辰的高度以测定船位的方法。郑和船队则多以观测星辰来定船位。当时,观测的是北辰星(小熊座α)、华盖星(小熊座γ、α)、北斗星(大熊座αα)、灯笼骨星(南十字座)等亮度大而有明显特征的星座。特别常用北辰星,因其高悬北方,高度及出没时间又不受季节影响,航海者历来是用这颗恒星来定向、定位的。只有船在赤道以南的时候,因其高度渐低而改测华盖星。

由于星空的天体景象,随着季节交替而改变,可是在每年同一季节中,同地区星空的星高和方位却是一致的。郑和船队就利用这一点,便随季风而往返,以固定的季节和时间来观测星空。测天的仪器,是用“牵星板”,测天的高度定量标准就叫做“指”,测定的地理位置就以星高的“指”数来表示。《郑和航海图》说的“柯枝北辰三指一角”,其中的指数,便是这个港口的天文定位的位置。行进中的航船测定星辰高度的时间是:太阳升起前的12分钟,或在日落后的12分钟之内。在这两个时间中,既能见星辰,又可见水天线。这时将测得的星辰高度,求出船位的“指”数,再与目的港的星高“指”数差估算出所需的航程,结合海图中所标的航向,即可安全到达目的港。《郑和航海图》所标各港牵星“指”数,换算成现在的纬度度数,其误差有时仅有4.5海里,此已在视线之内,不会影响船舶的安全进港。由此可见,郑和船队在测天定位技术上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

郑和船队使用的测天仪器叫做牵星板,而其计量单位叫做“指”,一“指”又分为四角。《戒庵老人漫笔》说:“苏州马怀德(有)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牵星板共有12块,经过复原,最小一块为一指,每边长2厘米,依次为二指、三指……各板,每增一指,则每边递增2厘米,以至最大的一块十二指,每边则长24厘米。牵星板中心有一孔,穿孔可系一细绳,绳长54厘米。牵星时,可先选取适用的牵星板,一手平举持板向前,一手牵绳的一头置于眼前,观测者一眼顺绳前望,使板的上缘对齐所测之星辰,下缘对齐海平线即可。此时所用的是几指板,便可得出测天高度是几个“指”数。牵星板与现在的六分仪,虽属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其实测结果则相当精确。郑和船队所测一地的牵星指数与其地的实际地理纬度相差无几。

第二节 修正风压差与流压差

我国处于季风地带,很早就掌握了利用季风航海的技术。郑和船队便是利用东北季风出航,又利用西风季风回国的。在明代以前也是如此。但是,当船舶趁季风航行时,由于季风对水面的摩擦力,以及对海浪迎风面的压力,使得海水很自然地顺风向移动,于是产生了一股有定向的海流。从世界大洋环流图中可见,印度洋有一股冬季风海流,此海流与冬季西北信风的运动方向一致。此时,海船如趁这股海流自东向西航行,顺风顺流即可漂渡到东非的索马里。可是,当海船航行路线与风、海流方向如果形成交叉状态时,则海船一侧因受风海流的压力,就要顺着风、海流方向移位,于是便产生误差,逐步脱离原先设计的航线,此种误差,即是风压差与流压差。怎么办呢?郑和船队掌握了这一原理后,便在设计航线时,预先就把风、流压差角的修正量置于设计之内,让原设计的航向角偏小,使船体慢慢横漂,逐渐东移来修补差量,以达到正常航向。这个发现,比哥伦布要早87年。

第三节 神秘的天象观测

中国人民航海探险活动,自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在太平洋上开始探索了。到了汉唐时代此风尤盛。不过这时多以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为活动范围。汉武帝就是在印度洋上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至于后来所谓“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者,那是指的唐代扩大了航海范围的结果。后世吴鉴在《岛夷志略·序》中所说:“中国之外,四海维之,海中夷国以万计,惟北海以风恶不可入,东西南数千万里,皆得梯航以达其路”。指的中国航海范围更加扩大到印度洋、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了。

航海范围扩大,海况随之复杂,自然也就多风险了。欧人艾儒略在其《职方外记》中说:“海中夷险,各处不同,惟太平洋(中国海)极浅……大西洋极深,深十余里,从大西洋至大明海四十五度以南,其风常有定候,至四十五度以北,风色便错乱不常。其尤异者,在大明海东南一隅,常有异风变乱,凌杂倏忽更二十四向,海舶惟任风而飘。风、水又各异其道,如前为南风,水必北行,倏转为北风,而水势当未趋南,舟莫适从,因至摧破。至小西洋(印度洋)海潮极高大,又极迅急,平地顷刻涌数百里,海中大舶及蛟龙鱼鳖之属,常乘潮势涌入山中不可出……至满剌加海无风倏起波浪。又不全海皆然,惟里许一处,以次第兴,后浪将起,前浪已息矣。”《岭外代答》说:船舶“风便而行,一日千里,一遇朔风,为祸不测”。《星槎胜览》说:“俗云:上怕七洲,下怕昆仑(在越南湄公河口以南,今昆仑岛),针迷舵失,人船莫存。”上述危险海域,即大明海45。以北的地方,因其风云变幻不常,骤起风暴,对航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这些海区天象的观察,就成为航海家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了。

明代,天文航海气象知识及其应用已达到了实用科学的成熟阶段。郑和船队,“每一号船上面,有三层天盘。每一层天盘,里面摆着二十四名官军,日上看风看云,夜来观星观斗”(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五回)。这72名官军,相当于今日之气象台的观测员。此外,还有“阴阳生”专司海上天文与风云变幻之占验,“凡天文如日月星辰,风云□雾,各委官生昼夜占候”(《明会典》卷二二三),以供船队航行决策之用。

实际上,历来航海者对于风云的占验就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例如,《顺风相送》就记载了“云从东起必有东风,从西起必有西风,南北亦然。云片片相逐围绕日光,主有风。云行急主大风,日月翚主大风。云脚日色已赤,太白昼见,三星摇动,主大风。每遇日入,夜观于四方之上,若有星摇动,主有大风。人头颊热,灯火焰明,禽鸟翻飞,鸢飞冲天,俱主大风”。

《指南正法》记载:“春夏二季必有暴风。若天色湿热,午时后或风雷声所作之处,必有暴风,宜急避之。秋冬二季虽无暴风,每日行船,先观西方天色清明,由五更至辰时天色光无变,虽有微风,无论顺逆,行船无虞”。

朱彧《萍洲可谈》载:“舶船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

郑和船队在往返航行中,及时利用了信风,说明已熟练地掌握了海洋气象的变化规律。我国有经验的航海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航行规律,一般是从闽粤出发,启行时间多在十月至翌年正月,此时正值北风季节;自印度洋归国,总是在四月至七月间,此时正值南风季节。宋王十朋《提舶生日诗》就有“北风航海南风回”之句。以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为例,于“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闽江口),(行十六日),二十四日到占城(越南南部)……八月二十八日开船回洋,(行二十三日)……五月十日回到昆仑洋(越南南部东面海上)……六月十四日到崎头洋(浙江象山港北穿山东)……二十一日进太仓(江苏太仓,指浏河口)”(见祝允明《前闻记》)。郑和的航海日期,就体现了当时对当地信风规律所作的记录。

同类推荐
  •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的作者从晚年的视角,以跌宕起伏、大悲大喜的生命阅历谱写出精彩人生篇章。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更是近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迪。人生如斯,在泥沙俱泻中唯有金砾能够沉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就能重新焕发光彩。从浪荡洋场到潦倒小镇,从豪门阔少到高墙囚犯,从苦力营生到光影人生,最终成为做客央视《东方时空》的“小巷馆主”。因怀真情,才见辞采。文中有深情的回忆,有细腻的描述,有冷静的反思,有深刻的剖析,更有对哲学命题的独特见解,可读可品,赏心悦目。
  •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切·格瓦拉:未公开的档案

    本书讲述了格瓦拉这位职业革命家艰苦而顽强的游击生涯。细致、独到、全面地呈现了切·格瓦拉“最后一位青春战士”真实而鲜活的人生。
  •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是被公认的英明皇帝。他聪慧好学,知识丰富;他精明强干,勤于政务;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他所向披靡,政绩卓著,向被史学家所称道其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尽管因为社会制度封建性的局限,使康熙大帝具有与其他封建帝王同样的阶级压迫及封建剥削,但这并不损害他作为封建君主的睿智与英明。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萨特

    萨特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绝不平庸

    重生之绝不平庸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假如有呢?再一世的李逸凡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 我欲破天

    我欲破天

    末世世界,各派林立,功法各有玄妙,法修,体修,妖修,器修,兽修。百家争鸣,各路豪杰威震四方。王林带着自制的辅助外挂转世而来,修仙不要太轻松:“叮,系统提醒,商店有神器是否购买”,“是”。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告诉你如何避免错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创建节约型的社会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意味着付出的时间最少,节省的成本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好。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高效率,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世上无后悔药,第一次就赢得结果;这样做,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三方面着手,告诉人们如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 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大战神

    末日大战神

    人类苟活于末世,变异人肆意猖獗,武道是人类存活末世的唯一希望!我为颠覆而生,也为末世而战,挡我者必被我踏于脚下!一个在末世挣扎求存的小子,偶得星外武道高手的传承,就此开启到达武道巅峰之路。是力量与速度的比拼,是血肉与变异的较量,是心灵与邪恶的对抗,谁是王者?雷神无双!
  • 万法神灵

    万法神灵

    缥缈境算什么虚无境又算什么在我面前不过是一群小娃娃你有神器我有天器你有天器我有器祖你有器祖我也不怕仙帝神帝不要做恶不然我照样收你我就是万法之神凌枫
  • 细节决定人生

    细节决定人生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神域帝尊

    神域帝尊

    一次意外从天才变成了废物,遭受所有人唾弃漫骂、凌辱、磨难中成长,努力的开启了从未有过的修炼法则。废物夺回天才的光环,坚持不懈的修炼达到巅峰。神域帝尊,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小说人物等级制度:源境,天境,灵境,王境,帝境,尊境,元始境。
  • 首席一隅终生

    首席一隅终生

    婚前,她不可思议的望着他:“你,你要娶我?”他点头,“可是我不找二婚的男人。”闻声,顾子隅从容的勾了勾唇:“二婚的男人有什么不好?他比一婚的男人要成熟,要稳重,最重要的是他在某些方面比一婚男人更有经验。”况且他又不是二婚。话落,苏素刷的一下红了耳朵。婚后,苏素依偎在顾子隅怀中,问道:“当初若是我执意不嫁给你,你会怎么做?”他将下巴抵在她的头上,熠黑的眸底闪过丝阴霾:“那就抢过来。”她笑:“你怎么这么霸道?”他吻吻她的头顶,笑而不语,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了。Ps:这是一则霸道总裁威逼利诱,迫使良家少女投怀送抱的宠溺文。【你我终年不遇,一隅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