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维护一个巨大的库存,费用支出太大,因此,采取巨量库存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但通过记录表跟踪所销售的商品,可以大致了解商品的需求状况,由此而适时补充或减少库存,这样可以使库存维持在能够满足需求的水平上,而不需花费巨大的库存维持费用。网络站点有助于库存跟踪,它可以跟踪订单,并更新数据库记录,还能显示库存状况和库存是否已空。通常可将数据库与站点之间直接连接,这样订单信息就可以不断地更新数据库,使数据库信息同步显示市场状况。通过程序可以及时地检查库存水平、运行报表,并列出更新进货后已满足需求或仍未满足需求的商品以及在必要之时应补充或减少的库存货物。
(2)订单跟踪。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有时一些偶然事情仍然可能会发生,如订单可能会丢失或放错地方,或者被遗忘。越是好企业,订单就会越多,这种偶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越大。为了确保订单能尽快处理和发货,最好的办法就是创建追踪订单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快速提供有关订单及其状态的信息。
9.5 电子商店及经营策略
随着互联网络(Internet)应用的发展,利用无国界、无区域界限的互联网络来销售商品或服务,成为交易方式的新选择。从国际上召开的一系列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络制造商机”等讨论会的踊跃现象可以证明,互联网络上的电子商店已成为一个新的通路和销售形式,并已经或即将形成一个发展和普及的浪潮。
9.5.1 电子商店及其特点
电子商店又称为互联网络上的虚拟商店(Virtural Store),也称为电子空间商店(Cyberstore)。电子商店与传统的商店不同,它不需要店面、装潢、摆放的物品、服务人员等。就其经营特点而言,电子商店属于一种无店铺的销售方式,其使用的媒体是互联网络。目前,互联网络上电子商店的销售方式多转为被动,类似于大众传播媒体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因此无法像邮寄的广告DM或信函,可以在邮件上以高度个人化信息(如祝贺收信人的生日、或在信件上指明收信人姓名的一对一传播),来引起客户的兴趣和喜爱。
电子商店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成本低廉
在电子空间开发一家电子商店,其成本主要涉及自设网站的成本、软硬件费用,再加上网络使用费以及以后的维持费用。这些比起普通店铺经常性的支出如昂贵的店面租金、装潢费用、水电费、营业税及人事费用等要低廉得多。如果直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租赁店面,则成本更为低廉。
2.无存货商店
电子商店可以在接到客户订单后,再向制造厂家订货,而无须把商品陈列出来,供客户选择,只在网页上打出商店出售货物的目录,也可在网页上展示商品,以供选择。这样,店家不会因为存货而增加其经营成本,这样在价格上更能增加电子商店对一般商店的竞争力。
3.营销成本低
电子商店同时兼备了销售、广告促销等多种功能,其“货架”上的商品同时又是广告宣传的样品,经营者不需要再负担促销广告的费用。
4.经营规模不受有形店面限制
电子商店的经营者,在“店铺”中摆放多少商品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只要经营者有足够的开发能力,服务器都能予以满足,而且经营方式也很灵活,经营者既可以将自己当成零售商,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批发商。
5.方便收集顾客信息
服务器在收到客户订单后,可自动将客户信息汇集到用户信息数据库中,以便将来用于产品的营销活动和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业务联系。
6.全天候经营
由于电子商店无须雇佣经营服务人员,可不受《劳动法》的限制,也可摆脱因员工疲倦或缺乏训练而引起客户反感带来的麻烦,电子商店是全年昼夜的持续营业。
7.近期目标对象相对较窄
就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而言,互联网络的使用者多为高收入、高教育水平、从事专业性或经理级工作的群体。根据最近Nielsen和Commerinet的一份调查发现:大约有14%的互联网络使用者曾经通过互联网络来买东西;平均而言,25%的使用者年收人为8万美元;60%有大学以上学历;50%从事专业性或管理性工作。当然,如果以此资料推论,以目前全球有1亿多互联网络用户而言,这部分消费群体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相对于大众消费市场,其目标对象是十分狭窄的,但这部分客户的市场潜质和市场影响力是十分宽泛的。
8.无界限经营
国际网络无远近之分,只要拥有电脑,即可随时到电子空间的商店里遨游,对于电子商店的店主而言,商品一上网络即有可能成为国际品牌,而无须花费昂贵的国际营销费用,以最少的成本把自己的货品、服务推到全世界。这种方式可以把小企业变大,本土公司变成全球公司,对于国内资本额不高、无太多营销预算的中小企业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
同一般商店一样的是,电子商店也需吸引客户进入店内,才能浏览商品,引起兴趣,进行销售。商店设置的网页如果无法引起客户的注意,过而不入,则同样无法给商店带来任何商业利益。零星的网页一般难以引起客户的注意,目前网络上采取电子购物街(Cybermall)的商店组合方式,将各店家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大的商品交易百货公司,多个五彩斑斓的网页集中在一起,大大引发客户的兴趣。如在互联网络上久负盛名的Internet Shopping Network(ISN)的首页十分类似于百货公司的店面布置,按产品类别分别为电脑产品、家庭办公室用品、照相器材、食物等,同时还预告新产品上市。这样的安排使客户在比较产品品质和价格上也十分方便,只需单击某一按钮跳出某一商店,再进入另一家商店即可,选择最便宜、最有价值的商品购买,而不必像传统的购物方式需要到处奔波。
美国从1994年开始出现网络商店,最著名的“互联网络购物中心”最初只有34家商店,1996年底发展到2万多家,且每天还增加100多家。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人已接受了这种购物方式,8700万美国家庭中,仅1996年11月,就有1100多万户上网购物,1996年感恩节到圣诞节的1个月内,网络商场销售额就达1.94亿美元。世界第一家电子零售商——家庭购物网已达到1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网络连接到6500万个家庭,客户通过此网络重复购物的次数相当可观。
1995年,日本上网的“网络商店”仅84家,到1996年底便多了10余倍,达1000家。日本山梨县一家百货公司通过网上开设的“假想百货公司”,向全国推销其经营的名牌产品,开业仅18个月,营业额猛增60,利润增加两成。
过去,应用互联网络来销售商品的多是创业性小公司。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商场也看好这个新的零售渠道。美国第35大零售商Nordstorm是有770家分店的高级百货连锁店,就组建了一家名为NPTA(Nordstorm Personal Touch America)的电子网络购物中心。美国和世界最大的超市连锁公司科罗格,1995年销售额为240亿美元,有2350家店铺,1995年夏天在德州实验电子购物,效果良好。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脑公司MCI,利用自家经营管理Internet之便,在互联网络MCI建立自己的购物中心。这个集家庭购物网和电视购物服务为一体的系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是互联网络购物方面成功的先驱者。
从广泛的意义讲,电子商店或者说空间市场的大量涌现,是科技发展、商业竞争、客户价值、文化变革等综合因素所促成的。
(1)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已使客户用于外出去商店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拥挤的交通和日益扩大的店面延长了购物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商品的多样化也使客户难以辨别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客户迫切需要新的快速方便的购物服务方式。
(2)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迫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去寻找变革,尽可能地降低商品由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上所占用的成本和费用,缩短运作周期。面对这些要求,“电子商场”可谓一举三得,对零售商来说,“电子商场”降低了商品库存成本和店面运作费用;对制造商来说,能更加迅速地了解市场需求,减少商品积压,降低风险;而这一切又最终会使客户受益,由于供应链成本的降低,从而降低了商品售价,同时“电子商场”又使客户省去车马之劳,并能在商品的海洋中得到最快最好的服务。
9.5.2 电子商店的经营管理策略
1.电子商店的规划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经营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店不仅能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与提升公司形象,更能借此掌握新兴的渠道,连接上下游合作厂商及客户,形成更稳固的伙伴关系,提高客户重复购买率。通过网络做营销信息收集与提供服务信息,也可掌握客户的最新动态,降低售后服务成本。因此,做好一个完整的开设电子商店的规划,对于将来电子商店的经营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电子商店开设规划的10个步骤说明如下。
(1)营销策略的确定。对于己经拥有传统渠道的商家来说,开设电子商店应考虑对传统渠道的影响,并重新拟定整体市场营销策略。例如,台湾地区一个知名的售票公司,其销售策略是希望新渠道能逐渐取代传统的售票专柜渠道,以节省渠道成本,利用电子商店,可使客户在家利用互联网购票,经由网上以信用卡付款后,立即取得入场密码。整个流程比传统渠道节省了相当可观的手续费和时间,而利用此渠道购票的客户也因此得到更高的折扣。实践证明该厂商的策略非常成功,赢得不少客户的好评。
如果营销策略确定得不合适,电子商店的设立则不会为其带来好的收益,反而会引起下游经销商的疑虑,造成传统渠道与新渠道之间互相排斥的现象。因此,开设电子商店时应慎重考虑,确定销售哪些产品,是否卖新产品或现有产品,是否与传统的渠道相冲突等,以避免投资的损失。
(2)规划商品的销售及配送办法。将要开设的电子商店中销售的商品是否是需由人工配送的实体商品,如果是,那么可以考虑利用电子商店作为商品的展示。
如果商品是属于无形的电子类产品,且可以用数字化方式传送,那么可直接利用电子商店将数字化的信息直接传送给客户,节省物流及零售商的费用,商品的配送应考虑便利和效益的原则,才能吸引客户的购买欲望。
(3)设定具体可行的营业目标。如果电子商店在某一区域是开设的第一家,而且是惟一的销售渠道,那么,在初期一定不要将营业目标定得太高。因为,根据业者的统计,上网逛街的购买率不到来客率的1%(超市的购买率为24%,邮购的购买率为3%~4%)。而针对网络使用者所做的统计,只有13%的使用者有网络购物经验,因此,营业初期应以拓展市场和增加知名度为基本目标。
(4)评估获利能力。获利是商场惟一的生存之道,因此经营电子商店的首要目标就是如何增加获利能力,所以,除了直接从商品销售所获得的利润外,还要知道通过开源节流的方法,同样可以形成利润。
(5)预估经营成本。经营成本包括广告成本、开店成本和营业成本。建立电子商店,当然免不了包含硬件、软件、通讯以及开业后的各种维护等。如果是小本经营的话,开始时能省则省,业务量扩大后再视情况升级调整。如果要搞规模化经营,则投资额会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以资料库来看,商品资料库、客户资料库的建立都不可少,商品货号、价格制定、存货(或是由上游厂商供应)等都必须有据可查。复杂些的还需对商品销售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主力产品配合促销活动等,而客户资料库是商店经营的资产之一,如何有效管理是网络营销的基础。这些最终都表现为企业的货币支出。
一般情况下,有意开设网店者可找信息厂商协助架设,许多信息厂商提供相关的系统建置服务,从软硬件的建置到网页设计等都有。这些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或是大公司并不想一开始就投入相当多的资本,则考虑参加“网络商场”。其概念类似于百货公司出租专柜一样,由信息业者建置整个系统架构,包括硬件、软件、订单的处理甚至信用卡授权连线,有了商场的雏形后,再提供空间给想要在网络上开设商店的业主。这样,业主将可省却硬件建设及软件、安控等系统维护,届时只要专线连接到商场主机,透过简易制式化的界面来更新产品价格及信息内容等,省去了不少麻烦。由于网络商场的经营规模一般较大,且具有很好的信誉,容易取得使用者信任,而且有较全面的规划设计,并且配合广告媒体促销作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
(6)规划亲和的购物流程。一个明快流畅的购物流程,是规划一家成功电子商店应注意的重点。在软件成本方面重要的一环是人机界面设计。如果网络上只是放些静态的信息、几行字,这是很难引起使用者购买兴趣的。为此,当客户在一家电子商店选中某种商品下决心订购时,要使其明确知道如何订购,订购流程不要令客户困惑,而且订购流程也不能烦琐,否则,客户就不会积极订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