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办公室
大清朝初年,摄政王多尔衮先行到了紫禁城。嘿,太和殿也不给修好喽。得,退而求其次,九王爷给自个儿挑了另一间办公室,就是武英殿。您看,午门西边儿,熙和门进去,往北,金水河就跟殿前弯弯的流连。
康熙年间,武英殿改换门楣,变成了书香门第。瞧瞧,编书、出版不出院门儿。经武英殿印制的书籍称钦定本,又叫殿本、聚珍本。您看,《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康熙字典》都是珍贵的殿本图书。同治八年,武英殿遭遇大火,三十多间殿堂被毁,聚珍版也从此云消雨散了。
武英殿北边儿,是内务府和造办处,它俩管着内廷不少事务。您看,筹办庆典、财务支出、警务防卫、制造采买生活用品、饲养家畜……没有管不到的。
把中国收到大殿里看
康熙四十四年上,皇上问他的大人们:朕的大清国到底有多大?朕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都精确到哪儿了?您看我,我也看着您。嘿,谁也没回答上来。看来,你们得看看全国地图了。回皇上,手儿里没有。那,绘制去吧,一定得详实点儿。别怕麻烦,因为一幅精确的地图,对于大清国的军事、外交等各项事务,十分的重要啊。
那会儿,皇上对西学还算关注。外国人的测绘仪器和手段都挺先进。所以,西洋传教士终于有机会露脸儿了。嘿,给皇上打工可不容易。您看,他们比谁都忙。撒开了,东西南北的跑。你们,先把北京画出来。回皇上,画好了。来,拿给朕看看。那不,北海、我家……跟旧图一一比对。准吗?还行,洋人还行,新图精准程度还行。这么着,康熙四十七年,一支以各国传教士为主,中外学者共二百余人组成的测绘大军成立了。然后,分组开赴东北、河南、福建、台湾、西藏等省。对了,实地测量去了。多少年量好的?好家伙,整整儿八年。回头整理资料,又两年。您想,十年以后,就是康熙五十七年了。这一年,《皇舆全览图》终于见着了康熙皇帝。“皇图”超过了全世界的脚步,直到一百年以后,西欧各国才相继展开了同类工作。一幅“比当时欧洲所有地图更好、更准确”的,中国版的《皇舆全览图》当年就珍藏在紫禁城里头。哪儿呢?武英殿对过儿,过河,南边儿,南熏殿。
很早很早以前,早到还没有发明照相机的年月,想要留个影儿全得靠画画了。能瞧见皇帝长什么样吗?能啊,连宋朝的都有,宋神宗、宋徽宗这些老人儿都有遗世画像。瞧瞧去呀?原来挺好瞧的,就跟南熏殿里头。不过,后来都挪台湾去了。然后,皇上们就很少露面儿了。
大清早儿走进紫禁城,这会儿太阳都要下山了。咱们穿过中轴线上所有的门,看过了前朝、后廷,东路、西路。其实,也就匆匆的走了个过场儿。您想,好几千间的房子。可不,就是再借两只眼睛,那也看不完。且不说咱们这些串门儿的,皇上跟这里头住了一辈子,嘿,也没数清他的宅子究竟有多少间房。哪儿能呢?怎么不可能!因为——
偷工减料建皇宫
谁这么胆大?姚广孝,姚大军师,他心疼老百姓。您看,永乐皇帝心里有个数字,他认定紫禁城的房子该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传说说多了,有鼻子有眼,后来所有的皇帝就都笃信了这个数字。建国以后,紫禁城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经专家核实,紫禁城的房子只有八千多间。嘿,皇帝不识数儿!别介,皇上都是干大事儿的,他哪有功夫儿数房子玩儿呢。据说原来计划着紫禁城造一万间房。您看,刚提出一万间,玉皇大帝“召见”朱棣了,脸拉的老长。您老有何不悦?啊,凌霄宝殿也有一万间房。谈判、交涉,朱棣急出一脑门子汗,醒了。还好,虚惊一场。这是个什么兆头呢?姚大军师,快来,快来。你看,玉帝说了……我的皇上,这种主儿咱可得罪不起。您的紫禁城要把玉帝家比下去了,他能痛快得了?军师咱怎办呀?得,咱得让着他。让多少?半间,咱盖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好家伙,皇上脸上有光,天王老子他也挑不出理儿来。末了儿,俩人一击掌,这事儿定了。
说话儿紫禁城就开工建设了。您想,这么大的工程,征役、赋税都压在老百姓身上,可不,苦不堪言呐。姚大军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来想去,有主意了。紫禁城大呀,这房子多一间少一间好像没多大差别。这就砍下了一些个。您瞧瞧,给老百姓减轻了不少负担,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一举两得。四年以后,紫禁城提前竣工了。朱棣登高看、骑马看、坐轿看,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紫禁城都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回到大殿之上,皇上心里还开着花儿呢,非召姚大军师来聊会子。问:我的爱卿,紫禁城有多少间房啊?答: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又问:爱卿,那半间在哪儿呀?答:皇上您看,就是文渊阁的一间配殿,它的两柱之间只有五尺之宽,所以是半间。接着姚广孝又把城中的镇石、神兽、仙人,一一指给皇上看。皇上心里这叫美呀,但他就没看出来他的房屋总数缩水了。下班的时候,姚广孝暗自擦了把汗,好险,亏得皇上没发现。
数不清的门槛儿
不就是“内九外七皇城四”吗?那是大数儿。您想,紫禁城在一座大北京的中央,它拥有宫苑、美舍无数。这门槛儿且难数了。您看,午门和神武门,一南一北,一前一后,在重重宏伟殿宇的阻挡下,它们俩一辈子也没见过面儿。午门去到神武门的路,就是紫禁城的大脊梁,它有九百六十一米长。瞧瞧,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顺贞门。嘿,神武门了。太和门广场有一圈儿的门,咱头前儿数过一回。这不,顺时针依次是:熙和门、贞度门、太和门、昭德门、协和门。太和殿的一西一东分别是:中右门、中左门。太和殿广场上还有俩门,弘义阁北边儿的右翼门,体仁阁北边儿的左翼门。到了保和殿,西边儿后右门,东边儿是后左门。呵,要进乾清门了。不过,进门之前,您得耽搁会儿。遇见谁了?您看啊,乾清门广场,东边儿是景运门,门内北侧有排房子。哪儿了?九卿房。好么,大人们都跟这儿等着奏事呢。跟它对称,是隆宗门,军机处在门里边儿呢。您想想,一边儿是满腹心事的三公九卿,一边儿是大权在握的军机章京。可不,点头哈腰、虚与委蛇,得会子呢。乾清门边儿上,还有俩门。西边儿是内右门,东边儿是内左门。
回头,折到慈宁宫。它南边儿,也是造办处的北边儿,还有俩门儿,都是东西向开的。谁呀?西边儿永康右门,东边儿永康左门。这不,皇太后大摆筵席了,它俩今儿要超负荷。您看,皇上领着文武百官,从“左门”进来行礼;皇后、嫔妃、公主和二品以上官员的福晋从“右门”入。皇太后这一天受了多少拜呀,要是跟每人说声儿谢谢,腮帮子该酸死了。
紫禁城里头,比较大的门啊,可也就这么些个了。另外,城墙东、西,还有两道大门看着这大院子呢。它们是谁呀?俩人儿隔着七百多米远呢。您看,南熏殿北边儿的西华门;銮驾库北边儿的东华门。东华门上也有好些颗门钉儿。数数,横八竖九七十二。咦,是个阴数?可不,紫禁城大墙上只有它这样儿。大概其因为,活人基本不走这儿。午门的左右掖门也是七十二钉儿,这个原因比较明确,走这儿来的官员,品级较低。
四十王爷一片天
爱新觉罗家族强大了,当权了。亲戚朋友都也就找来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一顺水儿的团聚在了北京城。各家儿建各家儿的宅子。注意,超标准可了不得。王府啊,是指亲王、郡王的府邸,贝勒以下的只能称自个儿家为府。您可看好了条例。那些年,内城里头陆续盖起了四十多座王府。另外,宗亲、宗室数不胜数。大树的阴凉儿,大家伙儿多多少少都借到了。尤其那些没啥作为的“闲散宗室”,统统加了四品顶戴。但规定里也写了,凡宗室的下一辈儿“接班儿”,一律降一级。比如:贝勒的儿子,您只能是贝子。这叫“世降一等”。呵,早晚降没了不可呀。您想,人总得奋发图强,自谋生路啊,哪能祖祖辈辈儿指着政府扶持呢。
清朝大大小小的王爷们,有智勇双全的、有一辈子没干过大事儿的,贫贱富贵、浮浮沉沉。这当中只有一类王爷特殊,他们可以安享“世袭罔替”的待遇。也就是说,除去造反、裹乱,不好好儿干的,否则世世代代为亲王、郡王。“铁王爷”多吗?不多,清初就封八个,八个“铁帽子王”。都谁呀?您看看,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庄亲王硕塞、豫亲王多铎、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克勤郡王岳托。再往上捋,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肃亲王、庄亲王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子;郑亲王是努尔哈赤之侄;克勤郡王是礼亲王代善之子;顺承郡王是代善之孙。敢情,都不是外人。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不是顶着烽火硝烟,跟随大清国出生入死,为江山社稷奠定基业的开国元勋。那一顶顶“铁帽子”可不是随便捡来的。
清前期的“铁帽子”王府全部集中在内城,多数儿不离紫禁城的一左一右,外带着宅子大,王爷们基本都算是街坊。您看,睿亲王府、豫亲王府和肃亲王府,大概其占了大半个东城。剩下那五处儿,必须西城了。
豫王爷的御天井
“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什么房,什么墙?您看,礼亲王府的宅子就在西黄城根儿南街路西边儿,南起大酱房胡同儿,北到颁赏胡同儿,约占地三十万平米。如果能把紫禁城分成五份儿,那么,礼王府能占了五分之二。呵,除了皇上家,那它就是京城宅基地之最。豫王府啊,倒是没那么大的地儿。但是,它有四壁高墙,乾隆皇帝赏的。
您看看,乾隆爷来豫王府串门儿了。王爷在呐?来,咱俩杀一盘儿象棋。谁赢了?这不,俩人儿战平了。皇上忒贼了,他这就不玩儿了。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咱丢不起那人。得,朕还有要事在身,必须要打道回府了。你瞧瞧,这没分胜负啊,我是奖你也不是,罚你也不好。但是,你的棋艺还凑合。所以,朕恩准你,把府上的院墙加高三尺。王爷这高兴,得了令就开工。干完活儿,他傻眼了。敢情,墙太高了也不好。可不,院子没那么大呀,脑袋上的天明显小了。不好了,这回我掉井里了。窝火儿的王爷一宿也没睡着觉,翻来覆去的直叹气。唉呀,棋桌儿上没分输赢,末了儿,还是让皇上把我给算计了。
早已过去那二百多个年头儿里,先后有十三代骑马坐轿的豫王爷从豫王府出来进去。伴随末世清王朝的瓦解,北京大院儿里王爷们大都无奈的离了家门儿。公元1916年,美国大财阀掏钱买了豫王府。三下五除二,洋人将王府全部建筑拆毁,准备敲锣打鼓另开张。甭管多大变迁,老百姓里外里也插不上手。大家伙儿眼瞅着豫王府卖了,拆了,又建起来了,整天儿介穷折腾。嘿,那新“大楼”剪彩了。呵,不是明白人干的活儿,傻子都看出来了。啥样儿啊?它呀,想学学咱的古典建筑。学瞎了,总之有点儿离奇。跟哪儿啊?就跟王府井大街偏东边儿,东单北大街以西,那条叫东单三条的街上,北京协和医院那儿。那两尊卧狮依旧在门前,保持一样的姿势,装了一肚子的老礼儿、新鲜儿事儿,守着它们那个变了样的家门儿,感想很多呀。它俩为啥不站起来呢?老百姓都说,头一任豫王爷多铎功勋太卓著了。所以呀,圣上恩准,连他的狮子都可以趴着晒暖儿了。
空院空门睿王府
紫禁城东华门外头,南池子大街上有户人家。呵,见天儿的车马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好奇的主儿偷偷儿的趴门缝儿瞧了一眼。好家伙,屋子地基高达数丈,三层椽子。好家伙,咱没瞧见过太和殿,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谁家呢?嗨,皇上还小,行政官员也不进宫参见,都集中在这王爷府上议事。您知道了,这是九王爷多尔衮的睿王府。哪写着王府呢?寺院倒是有一座。没错儿,普度寺,就它了。怎的?您想,从功臣到罪人,就前后脚儿的事。抄的抄、罚的罚、打的打、杀的杀。后来,睿王府也改成了眼前儿这间寺院。乾隆年间,睿亲王得以平反昭雪,重新戴上了“铁帽子”,并重新给划拨了建设用地。跟哪儿了?东单北大街外头,外交部街,早年叫石大人胡同儿。听说,还有两棵A级古树和一对儿埋在地下的石狮子,曾经见过当年的睿王爷。
除了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余下那五家儿铁帽王爷都跟哪儿了?他们家呀,今儿还在不在单说了。但是,地址总归都还留着。您看:
西城大木仓胡同儿,郑亲王府,部分建筑尚存。旧址为国家教委所在地。
庄亲王府旧时分为大小王府,大王府旧址位于西城太平仓胡同儿,一九零零年毁;小王府在西四牌楼北边儿,旧址为我军某部队驻地。
西城新文化街,原石驸马胡同儿西口儿路北,克勤郡王府,少数建筑尚存。现今,新文化街二小跟那儿。
西城太平桥大街路西麻线胡同儿,顺承郡王府,保存完好。二十世纪末,王府整体异地搬迁,并在朝阳公园东侧复建,旧址现为全国政协办公地。
东城正义路东,肃亲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