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000000003

第3章 词语的选用与锤炼(1)

词语的选用

修辞,是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是由一系列词语组合成一个个句子,从而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因此,词语的选用与锤炼就显得首当其冲。选择得是否恰当,运用得是否贴切,直接关系到思想感情能否有效地表达。可见,词语的选用与锤炼,乃是说话和写作的基础。

词语的选用是语言的加工活动。是以切合题旨情境(即语境)为原则,受题旨情境制约的。汉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是具有极大表现力的。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可供选择使用的词语很多,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有一个是最准确最恰当的。因此,只能选用最为贴切的这一个。也就是说,选用词语除了要切合其语境外,还应努力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准确性,即在表情达意方面要做到准确无误,恰到好处。

其二,是简洁性,即用词要简洁有力。其三,是鲜明性,即用词要态度明朗。其四,是规范性,即用词要普遍适用,广为接受,合于规范。

要做到准确地选用词语,首先要注意坚持不懈地积累词汇,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词汇,要继承古汉语中有生气的词语。其次,在阅读报刊文章或文学作品时,要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其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对那些含义相近盼词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地准确地理解其词义。只有这样,在写作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心应手地挑选最精确、最贴切的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这就是“质文统一”的修辞。这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情欲信,辞欲巧”是完全一致的。虚假的谎言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被揭穿之后其修辞就是负效应,正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掌握词汇,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词的含义。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一些词,词义虽然相近,但有明显的不同或细微的差别,使用时,就要注意分析、比较,恰当地选用。比如“局势”和“局面”二词,是近义词,就其感情色彩论,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但放在下面两句中,情况就明显不同了:

1.那时局势很复杂。

2.我们要创造新局面。

例1中“局势”后面有“复杂”,例2中“局面”前面有“创造”、“新”。这样,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语境,从而,其褒贬的含义就显现了。

其实,在词语的选用方面,鲁迅、茅盾、叶圣陶、老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范例,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都是非常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别,从而仔细斟酌,不烦修改。请看下面例举:

例1: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这段话里,“抢”、“扯”、“塞”、“抓”几个词,选用得尤其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刽子手康大叔那种如狼似虎,凶狠、横暴、贪婪的性格和神态。若把

“抢”换成“拿”或“取”,“扯”换成“撕”,“塞”换成“交”或“递”,“抓”换成“拿”,那么,刽子手康大叔的性格,就不但不会得到准确、鲜明的体现,甚至于适得其反,成为败笔。可见,准确地选用词语,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例2: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如果把其中的“阴晦”换“阴了”,“苍黄”换为“昏暗”,“横着”换作“摆着”,“悲凉”换为“凄凉”,就会大为逊色,使原作所创造的气氛及心情受到损害。

例3: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是鲁迅散文《藤野先生》中的一句。其中若把“鼓励”换成“奖励”就不妥。因为“奖励”是着重在物质方面,而且是在做出成绩之后所得的酬赏;“鼓励”是着重在精神方面,也不一定要在做出成绩之后。况且,文章这样写,不仅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也显示出了鲁迅先生伟大的谦虚精神。

例4: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

这是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一句话。其中“扔”字原文是一个“掷’,字。叶老之所以将它改为一个“扔”字,是因为二者虽然都是指把东西抛掉,但“掷”的动作是适用于较大的物体,而“扔”字是适用于细小物体,所以,对香烟屁股来说,“扔”字更为确当。

例5:

今天我要说的是,从当代中国文艺功能和文艺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追求真善美。我们讲“真”,就间要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就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真理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这是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人民日报》2006-11-29第02版)时讲的一段话,其中“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按其内容表达需要,准确选择动词,合理动宾搭配,强调了当代中国文艺功能和文艺家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例6:

我独不了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是引自鲁迅先生《这个与那个》中的一段话,文中使用了“心

平气和”、“疾首蹙额”、“委曲求全”、“求全责备”几个成语,虽着墨不多,却把旧中国保守势力那种维护旧制度,压制新生事物,反对革新进步的阴暗心理和反动立场描述得格外鲜明生动,显示了很强的表现力。

例7: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这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一句话。其中“进步”一词原来是

褒义词,这里用作了贬义,是褒词贬用,从而使语句产生了辛辣的讽刺力。

例8:

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这是邓小平同志《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一句话。其中“顽固”一词原本是贬义词,这里却用作了褒义,是贬词褒用,从而把中国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坚定信念表达得更加突出有力。

例9: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用这手走来的。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中描述孔乙已的一句话。其中“走”字,本来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但是在“原来他用这手走来的”一句中用了它,这就无形中为主人公增添了异常悲凉的意味。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用脚才是“走”,而孔乙己却是用“手”,显然,此时此刻的孔乙己,已是被折磨到了非人的地步!

例10:

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

(鲁迅《明天》)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鲁迅《故乡》)

“妈”与“母亲”本是同义词。两句中之所以不同使用,是因为不同语境中描述的对象有别。前者是描述单四嫂子回想宝儿生前讲给她听的一段话,直接记述孩子讲的口气,因此称呼

语用“妈”。而后者间接叙述成年人“我”的阅历,故这里用“母亲”。在表达效果上,前者显得亲切活泼,后者显得庄重。

以上所举诸例,无论是从语义,还是从词的感情色彩方

面,均表现出选用词语的重要与必要。它直接关系到思想的表达,感情的抒发,人物的塑造,以及事物的说明等能否真正做到准确、形象、生动。

词语的锤炼

明白了词语的选用,这里再说说词语的锤炼。所谓“词语的选用”,是指同一意义范畴内的词语选择。而“词语的锤炼”,则是指不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内的词语的选择。它超越了一般所说的词语选用的范围,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琢磨,经过千锤百炼来实现其词语的艺术化境界。所以叫做词语的锤炼。也有人把这种推敲琢磨用字,称这为炼字。例如: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几句。其中写鹰不用“飞”,也不用“翱翔”,而是用了一个“击”字,因为雄鹰展翅有力搏击空气,而用上一个“击”字才能真正写出雄鹰的矫健有力;写鱼,也是不用“游”,而用了一个“翔”字。说明鱼在水中如同鸟飞一样,其游动的神态是既轻快又自如。尽管这些词语的含义十分丰富,很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其“击”与“飞”,“翔”与“游”绝非同义,不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故称之为锤炼。不过,要真正做到“锤炼”,使之达到词语的艺术化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词语的锤炼离不开思想的锤炼。词语用得好,主要

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提高,取决于作者思想的不断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词语的锤炼或称锤炼的词语,能够发人深思,或寓意深长,有弦外之音。那么,具体说来,到底如何锤炼词语,下面不妨举几种例句来谈谈。

例l: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是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诗句。长江大桥本是静态事物,用“飞架”这一表动态的词语描写,就不仅写出了长江大桥凌空而起横跨大江南北的雄姿,同时也写出了建造长江大桥工程进度的神速。

例2: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这是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中诗句。坐落在大江南北两岸的龟山、蛇山,也本是静态事物,可是作者仅用了一个表动态的“锁”字一描写,便变静为动地写出了龟、蛇二山夹峙大江的形势。

以上两例,说明用表动态的词语来陈述静态的事物,不失

为锤炼词语的一种手段或方法。

例3: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中诗句。其中一个“染”字用

得极好。好在它把远处那层层山峦经霜后一片火红的层层枫林,写得好比一幅涂染的美丽的图画。显然,诗人是暗中使用了比喻。

例4: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个句子引自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作者巧妙地用“飞出了”

三字,活画出了八岁的宏儿跑出来的那种轻快、敏捷、活泼的神态。显然,作者是暗中把宏儿比作了鸟儿。

这3、4两例,说明暗中使用比喻,也可算作是锤炼词语的

一种手段或方法。

例5: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这也是录自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其中“分明的叫道”,写出了小说中“我”的感受。幼年的好友,分隔二十多年后竟然用“老爷”来称呼他,这是大本出乎意外,使“我”十分震惊。所以小说接着写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显然,这“分明”二字,十分传神地道出了“我”的感觉和心情。

例6: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铸剑》中的一段描述。其中“仓皇”一词,原作是“即刻”,而“仓皇”是定稿时的修改。因为“即刻”仅表示时间概念,而“仓皇”则还包含有匆忙和面带慌张的意思。这个改动,就带着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感受与感情。因为“仓皇”一词,刻划出了从王后到弄臣张皇失措的神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含义丰富。

这5、6两例,则说明写作时努力让使用的词语带有对作

品中人物的感受和感情,也是极有效的锤炼词语的手段或方法。除上述诸点外,词语的锤炼还应力求字音组合的和谐优美,使词语的声音谐调,读来自然顺口。请看示例:

例7:

关雎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增强了句子声调的和谐悦耳。

例8:

寸寸微风,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的,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脚,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身身世世),暮暮(夜夜)朝朝?

同类推荐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汉语文化语用学

    汉语文化语用学

    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主要内容有: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复仇女王顾熙儿

    复仇女王顾熙儿

    五年感情毁于一旦,一个柔弱的女子历经生死只为向他报仇,各种机缘巧合下完全蜕变成人人闻风丧胆的女王,但天眷好人,终也获得爱情
  • 二中男篮

    二中男篮

    从美国帝王高中回来的李俊一来到了C市第二中学高二五班就读,恰巧遇到了势要振兴篮球社的美女经理花琪。花琪四处招兵买马目的只为了拿到全国冠军,但是球队里全都是以退学为威胁逼迫他们进入篮球社的痞子,谁能想到这样的全员痞子军团一路高歌……书写一曲黄金一代的篮球传说。所有人目标直指NBA。为了纪念我热血傲气的青春篮球时代……
  • 神木仙缘

    神木仙缘

    一颗传奇古树;一位被灭族的蛮族少年;一个孤身闯荡修仙界的故事;一段震烁苍穹万族的佳话…
  • 杰森大魔王

    杰森大魔王

    这是一个腹黑男,在NBA一步一步成为毒药大魔王的故事
  • 末世重生逆袭

    末世重生逆袭

    上官琳重生了,末世来临,她再也不会被人欺负,欺负她的都要还回去………然后只想默默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其他神马的就能多远就多远。第一次写文,写得不好请多包涵
  • 九大戒律

    九大戒律

    当时光前进到2060年,超能力在全球涌现。普通人与超能者们展开冲突,促使全球超能联盟诞生。同样是这一年,华夏龙组严重挑衅世界第一王族的尊严,使得两大阵营关系日益恶化。为了生存,超能联盟被迫接受普通人制定的八大戒律。看了这本书、投了推荐票、加了收藏并且按时点击的大大们,恋爱成功了!事业顺利了!家庭和睦了!等车就来了!约炮啪啪了!…………
  • 红墙见证录(一)

    红墙见证录(一)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 等月落

    等月落

    抬头,是不变的明月。垂首,只有一杯凉茶。我在这里等月落,看日出,只因你说过,你会在某个早晨忽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嘲笑我依旧那么傻……可,又是谁踏着月光而来?又是谁在月下伫立?那些,都不重要了……
  • 我青春我作主

    我青春我作主

    主要讲述一个青年曾富贵人生道路上的故事。故事以曾富贵从出生至年少开始直至中年为线索,讲他的成长经历,如何为人,如何创业,如何成就大事业等等。小说以曾富贵一人为例,实则衍射当今时代大部份的青年朋友的现实生活。也许很多当代青年都可以从曾富贵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奋斗史,自己的影子。这正是当下时代的一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