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各方诸侯挑起的惊涛骇浪,那么围绕在王侯身边的谋臣志士便是那推波助澜的人。得一良士胜过千军万马,他们的故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景公取笑晏婴反被笑
公元前531年,楚灵王进攻陈国和蔡国。这两个国家派使者向晋国求救,晋平公回绝了。这时的晋国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已经做不了中原诸侯的领袖了。
此时齐景公便打算接替晋国来做一回霸主,他听说楚灵王要进攻陈国和蔡国,晋国吓得不敢出兵营救,便特意派使者出使楚国,探究一下楚国的真正实力。于是齐国大夫晏婴便充当了出使齐国的使者。
楚国听说齐国要派使臣来,于是便想办法要把齐国的使臣好好羞辱一番,彰显一下楚国的威风。他们听说晏婴长得不高,便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等到晏婴来的时候让他从这个“门”进去。
晏婴看到这个“门”,听了接待人的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说道:“这分明是狗洞,哪里是城门。如果我到狗国出使,钻狗洞进出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来访的如果是‘人国’,我就应当从人走的城门进去。我先在这等一会,你进去问问,楚国到底是哪种国家。”
楚灵王听了这样的话顿时没了话说,只好吩咐将城门打开,将晏婴迎接进来。而那些想要讥讽晏婴的大臣们也都被他的话驳了回去,再也不敢随便开口了。
楚灵王见了晏婴,取笑他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婴答道:“这是什么话?临淄城里挤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大街上走路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您怎么认为齐国没有人呐?”
楚灵王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打发你这样的人来呀?”
晏婴不以为然地说:“既然你已经这么问了,我也不得不说了。说句不怕您生气的话,我们齐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要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在齐国是最没出息的一个,于是就被派到这里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灵王也只好无奈地陪着笑。
到了坐席吃饭的时候,武士们突然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去。楚灵王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是哪儿的人?”
武士回说:“是个土匪,从齐国来的!”
楚灵王笑嘻嘻地跟晏婴说:“你们齐国人都这样没出息吗,竟做这些鸡鸣狗盗之事?”在场的大臣们都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他们以为这下一定会让晏婴下不了台。
谁知晏婴面不变色,十分严肃地说:“大王您有所不知啊。我听说生长在淮南的橘柑,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柑一旦移植到淮北,就会变成又小又苦的枳。橘柑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都是因为水土不服啊。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在齐国都能安居乐业,辛勤地劳动。可是一到了楚国就做起了土匪,或许也是水土不服吧!”
楚灵王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给大夫取笑了!是我不好,请别见怪。”大臣们都觉得晏婴确实是个不凡的人,于是大家都对他尊敬起来。
晏婴从楚国回来,对齐景公说:“楚国虽然城墙坚固,兵马强盛,可是国君却狂妄自大,朝中也没有才能超群的贤才。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怕的。您只要积极地整顿内政,爱惜百姓,任用有才能的人,齐国就一定能够强盛起来。”
晏婴将当时很有才能的军事家田穰苴推荐给了齐景公。在田穰苴的训练下,齐国的军队锐不可当。后来,晋国发兵侵犯齐国的边疆,夺去了几座城,燕国也趁机来侵略齐国。于是田穰苴率领着军队迎敌作战,击退了晋国和燕国的军队,夺回了被敌人抢走的城池。最后晋国和燕国来与齐国讲和。
齐景公任用晏婴为相国,田穰苴为大司马。中原的诸侯知道了,再也不敢小觑齐国。
三国时被称为凤雏的庞统相貌丑陋,可是却是和诸葛孔明齐名的不可多得的奇才。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同样其貌不扬的晏婴,却有着众人无可比拟的治国扶君的卓越才能。所以我们看待一个人,切不可单凭外在的一些东西就下定论。门缝中瞧人,只会是把人看扁了。
2、西门豹惩治恶人巧治邺
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到邺城就任邺令。他见那里人口稀少,一片萧条,便召集百姓,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百姓回答说:“我们这儿有条大河叫漳河,河里的水神叫做河伯。听巫婆说,河伯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所以每年都要娶一个媳妇。只有满足了河伯的要求,才能保证我们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然的话,河伯就会用洪水淹掉庄稼,冲掉村庄。所以那些官吏和乡绅们每年都要向我们征税,说是给河伯娶媳妇的费用。而剩余的钱就和巫婆平分了。巫婆得到足够的钱之后,便挨家挨户地查看,一旦看到漂亮的姑娘,便将其强行作为河伯要迎娶的新媳妇。到了河伯娶亲的那天,便将女孩推入河中,不一会便沉下去。这里但凡有女孩子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
西门豹说:“今年河伯娶妻的时候,你们告诉我,我要去送行。”
到了河伯娶妻那天,西门豹来到河边。大小官吏、绅士以及百姓,总共有二三千人前来参加河伯娶妻的仪式。主持仪式的巫婆年纪已经很大了,在她的后面跟着十几个女弟子。
西门豹对巫婆说:“你先把河伯的新娘子叫来,我看她长得怎么样,河伯不喜欢就糟了。”于是巫婆就吩咐女弟子把新娘子领来。
西门豹看了看便说:“这个女子不漂亮,我们要重新为他选一个。麻烦巫婆先到河中通报一声,新娘子过两天再给他送过去。”说完,就叫武士将巫婆扔到了河中。只见巫婆在水中挣扎了几下就沉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巫婆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让一个人去催催吧!”于是又把巫婆的一个弟子投到河中,别的弟子都吓得浑身发抖。
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看来女人就是不会办事,我看还是请绅士们再辛苦一趟吧!”这时早有几个武士上去,将那些早就吓得脸色发白的乡绅们丢进了河中。
西门豹冲着大河行礼,又恭敬地等了一会儿,回头对着官吏和豪绅们说:“这些人都不回来,怎么办呀?”那些人早就一个个跪在地上不断的求饶,就怕西门豹将其扔入河中。
西门豹这才说道:“你们假借河伯之名,平日里压榨百姓,害死了无数个年轻女子。现在这些罪大恶极的人都受到了惩罚,以后谁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我就让他到河中和河伯见面。”
从那以后,邺地再没有发生为水神娶妻的事。逃到外地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也陆续回到邺城。之后,西门豹组织百姓修建了十二条沟渠,引漳河的水用以灌溉农田。从此,百姓过上了五谷丰登的生活。
3、孙膑帮助田忌赢赛马
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军,虽然他在战场上经常打胜仗,但是在和宫廷贵族们赛马的时候,却常常惨败。
有一天,田忌的家中来了一位客人。这个人就是孙膑,他刚从魏国逃到此地,来投奔田忌。田忌设酒席款待,吃饭间,两人谈起两军交战的战略战术。只要一提到打仗,田忌就神采飞扬,兴致勃勃。
酒过三巡,田忌突然想起赛马的事,于是脸色渐渐布满了愁云。孙膑问他什么原因变得闷闷不乐,田忌便将自己的心事说了出来。
孙膑听他说完,沉思片刻说道:“这件事并不困难,下次您在下注的时候尽管下大三倍,我保证您能赢。”
田忌连忙问他要用怎样的计策,孙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到了那天,田忌押了千两黄金。齐王和那些王公贵族们都以为他输疯了。他们笑道:“这次他会输得更惨,看着吧!”
当时的赛马规则是:参赛者都要将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依次让双方的上等对上等,中等对中等,下等对下等。等到比赛完毕,能够取得两次胜利的马的主人就算赢了。田忌虽然按照孙膑的话押了很多钱,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放心不下。
孙膑看出了田忌的担心,便走近田忌对他说:“您就别担心了。按我说的做,一定能赢。您先让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他们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他们的下等马。就这样做,肯定能够赢。”
田忌连忙吩咐手下的人,将参加比赛的马重新作了安排。比赛结果出来,果然不出所料,田忌胜了两场,稳稳地从齐王手中赢走了千两黄金。
齐王对于田忌的“时来运转”非常好奇,田忌便将这次赛马如何取胜的经过告诉了齐王。齐王连忙召见孙膑,任命他为齐国的军师。
4、陈轸智献“虎斗计”
秦惠公在位时,积极招揽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正因为他对人才的重视,使得天下谋士纷纷慕名而来。他们各显其能,为秦国的强大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而陈轸便是其中的一员。
陈轸作为使者到达秦国的时候,正赶上韩国和魏国互相攻伐一年多的时间。由于两国都没有停战的意思,于是秦惠王就想凭借自己的实力阻止他们继续交战下去。这样既可以趁机灭掉韩、魏两国,还可以向别的诸侯显示下自己的实力。
秦惠王召集群臣,向他们询问如何看待这件事。有的人主张去解救他们,有的人主张不用管他们之间的征战。这时秦惠王问陈轸,陈轸便反问秦惠王:“您想要统一天下吗?”
秦王说:“先生是否有什么妙计?”
陈轸说:“我先给您讲个故事吧,或许对您有所启发。”于是陈轸讲起了故事: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叫卞庄子。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地方投宿,听说当地有两只老虎,经常出来伤害人畜。于是卞庄子决定帮助他们铲除这两只祸害,随即带上了自己的青铜剑,就要上山刺杀老虎。
旅店里的一个小伙计便跟随他一块儿上了山。两人来到山谷,看见那一大一小两只老虎正在争抢一头牛。卞庄子看见老虎便拔出剑冲出去,此时小伙计拦住他,对他说:“你先不要着急,你看它们正在抢夺一头牛,到最后一定会发生争斗。它们一旦发生争夺,就会互相撕咬起来。小的可能被咬死,大的也会被咬伤。等到那时候你再冲出去,就只需对付那只受伤的老虎了。这样岂不是省力很多吗?”
卞庄子听完连连点头,于是两人就躲在树丛里看着它们吃牛肉。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双方又是剪,又是扑,又是抓,又是咬,斗得旁边的石头乱滚,尘土飞扬。渐渐地,小老虎便明显占了下风。突然它的咽喉被大老虎咬破,血流干后便死了。大老虎此时也是遍体鳞伤,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这时卞庄子猛扑过去,一剑便刺中老虎的要害部位,没费多少力便将老虎杀死了。
陈轸向秦王讲完故事后又说:“如今,韩国和魏国互相攻打,征战一年还不停止,这样下去,他们之间必定互有损伤。如果您想尽快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最好让他们继续打下去,等到他们伤亡惨重的时候,再动用重兵征讨他们,这样就能一举两得。”
秦惠王非常赞同陈轸的建议,于是决定按兵不动。最后,韩魏两国都受到了重创,秦国的军队便趁势出击,一下子夺走了两国的好多城池。
5、甘罗年纪虽小智谋高
秦王政继位时只有十三岁,国家的实权全部掌握在吕不韦的手中。吕不韦为了攻打赵国,便假意和燕国和好。他先派使者破坏燕、赵联盟,让燕王将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又令张唐去燕国做相国。
可是张唐却推辞道:“我曾经领兵攻打过赵国,如今去燕国必定要经过中间的赵国。赵国人都恨透了我,我这次去岂不是有去无回吗?您还是派别人去吧!”
吕不韦非常生气,一时间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来,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站在窗前沉思良久。这时,吕不韦家中的小门客甘罗见吕不韦不高兴,便过来问他:“丞相,什么事令您如此烦恼?”
这个甘罗是丞相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后便投奔了吕不韦。吕不韦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跟甘罗说了一遍,甘罗听了便自告奋勇地说:“那就让我去替您说服张唐吧!”
吕不韦虽然同意了甘罗的请求,但是心中还是非常怀疑他的话。不过,吕不韦看他说得那么自信,便同意他去试一试。
张唐听说吕不韦的门客到访,连忙出来接见。可是没想到是个小孩,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甘罗对张唐说:“当初范雎想要攻打赵国,却遭到了武安君白起的阻挠。结果武安君离开咸阳七天,便被范雎赐死了。现在丞相请您去燕国做相国,您却找借口不去,您觉得丞相会放过你吗?”
甘罗的话使张唐不寒而栗。甘罗看他害怕的样子,心中暗自好笑。张唐此刻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孩,连连感谢他的提醒救了自己一命。他让甘罗回去转告吕不韦,自己会立刻动身前往燕国。
甘罗回去后,将事情的经过转告了吕不韦,吕不韦非常满意。而甘罗担心张唐在经过赵国时遇到麻烦,便恳请吕不韦答应自己先去赵国疏通一下。这次吕不韦马上答应了他,并在秦王面前将甘罗大大夸奖了一番。
秦王召见甘罗,想知道他会怎样说服赵太后。
甘罗答道:“我现在还不知道赵王会有什么反应,到时候我只能见机行事了。”于是秦王给甘罗配了十辆车、百十个随从出使赵国。
赵王听说秦国派来使者,不敢怠慢,便亲自出城迎接。可是看到使者是个小孩,心中便小看他几分。赵王问:“你今年几岁了?”
甘罗回答道:“十二岁。”
赵王大笑起来:“秦国难道无人可用了吗?竟然派出了十二岁的小孩!”
甘罗十分镇定地说:“我们秦王以才能用人,才能大的做大事,才能小的做小事。秦王认为我年纪小,于是便让我来了。”
甘罗的一席话使得赵王不敢轻视他,就问秦王派他来有什么事。甘罗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赵王:“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
赵王点了点头。
甘罗又问:“那您听说了秦国打算派张唐去燕国做相国吗?”
赵王又点了点头。
这时,甘罗才开始进入了正题,他对赵王说:“既然您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
赵王感到莫名其妙,说:“我有什么好着急的?”
甘罗说道:“秦燕两国这样做,就说明两国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这样的话,赵国岂不是很危险了?”
赵王想了想,问道:“那你觉得赵国应该怎么办?”
甘罗说道:“您不如将五座城池送给秦国,秦王一高兴,您就趁机请求将太子丹遣送回燕国,断绝和燕国的联系。如此一来,赵国再去攻打燕国便不是什么难事,那时候您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五座城池了。”
赵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将河间的五座城池割让给了秦国,秦国也按照约定将太子丹送回燕国。赵国攻打燕国,很快便得到了燕国的三十座城池,并将其中的十一座城池送给了秦国。就这样,秦国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十六座城池。秦王为此非常高兴,大赞甘罗的才能。由此,年仅十二岁的甘罗便成为上卿。
甘罗十二岁便做到了很多成年人都胜任不了的职位,这是因为他有着别人望尘莫及的才能和智慧。机会从来不偏爱任何人,同时也不会拒绝任何人,只要你具备一定的实力,便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地位。
6、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
和氏璧是赵国的国宝,从来不轻易示人。秦昭襄王凭借自己强大的国力,派使者来见赵王,希望能够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因为秦强赵弱,如果不答应,赵王恐怕秦国会借此攻打赵国;如果答应,又怕上了秦国的当。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能谈论出结果。
这时,蔺相如说道:“秦国提出用城池来换和氏璧,如果我们不答应,那么错便在我们一方;如果我国交了和氏璧而秦国拒绝让出城池,那么错在秦国。依我看,不如先答应秦国,让他们担当交不出城池的罪名。”
“那么你愿意出使秦国吗?”赵王问道。
蔺相如说:“我可以走这一趟。如果秦国肯交城,我就留下和氏璧;如果他们不守信用,我就把和氏璧再带回来。”于是,赵王便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咸阳,将和氏璧呈给秦王观赏。秦王看到和氏璧爱不释手,并传给左右的美人和臣子们观看。蔺相如在一旁站了半天,就是不见秦王提起交换城池的事情。他知道秦王是不打算割让城池了。于是他走上前去,说道:“这块玉有些小毛病,待我指给您看。”
秦王便将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后,急忙退后几步,靠着柱子,十分生气地说:“当日您派使者送去信件,说要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今天我诚心诚意地拿来了玉璧,可是您竟然在离宫别馆接见我,态度傲慢,将我赵国的国宝当做玩物般来回传看,故意戏弄于我。我看大王根本没有交换和氏璧的意思,所以我才把璧拿了回来。如果您逼急了,我就和这块玉璧一同撞到这根柱子上。”蔺相如说着便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要摔。
秦王见蔺相如要毁坏和氏璧,便连声道歉。他马上叫来了管理图籍的官吏,在地图上给蔺相如指出割让给赵国的地方。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过是应付他,于是便说:“和氏璧是闻名天下的宝物,赵王送走它的时候先斋戒五天。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在大殿上备设隆重的九宾大典,如此,我才会献上和氏璧。”
秦王无奈,只得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
蔺相如知道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但是绝不会把十五座城让给赵国的。于是他便派自己的随从偷偷拿着和氏璧从偏僻的小道返回了赵国。五天后,秦王在朝中备设了九宾大礼的正式仪式,邀请蔺相如上殿。当他知道蔺相如已经叫人把玉璧送回赵国后,便喝令武士把蔺相如绑起来。
蔺相如说:“请您让我把话说完。天下的诸侯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如果秦国真的能够将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赵国又怎会为一块玉璧而得罪秦国呢?”
秦王虽然十分生气,但是他知道,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会破坏和赵国的关系,所以秦王放了蔺相如。后来秦国没有割地给赵国,而和氏璧也没有送给秦王。
7、蔺相如渑池会盟显智勇
秦国没有得到和氏璧,因此一直对此事怀恨在心。没多久,秦国便派兵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的石城。第二年,又出兵攻打赵国。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会盟。赵王心惧秦国,所以不敢赴约。可是如果国君不去,就表明了赵国软弱,会让秦国和各诸侯国看不起。于是赵王只好勉强前往渑池赴约,同时令蔺相如陪伴前往。
廉颇率领大队兵马护送赵王到国境线上。临别时,廉颇对赵王说:“国君,这次到渑池会盟,来回最多需要三十天的时间。如果三十天后您还没有回来,就请答应让太子继位,以免受到秦国的威胁。”
赵王点头答应,嘱咐廉颇好好辅佐太子料理国事。到了约会的那天,秦王和赵王在渑池见面。在宴会上,双方喝完几杯酒后,秦王借着酒兴说:“我听说赵王喜好音乐,那就请演奏一曲吧!”
赵王不敢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弹奏了一曲。这时秦王对旁边的史官微微点了点头,史官马上会意,就将这事记了下来,并大声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会盟,赵王为秦王弹瑟。”
蔺相如知道这是秦王有意侮辱赵王,将其看做自己的臣子使唤,还让史官记录下来,让赵国脸面无存。他想了下,拿起一个瓦盆,上前对齐王说:“我听说秦王会演奏贵国的音乐,何不也演奏一曲?”
秦王一听非常生气,高昂着头,根本不理蔺相如。蔺相如就站起来,对秦王厉声说:“秦国固然强大,可是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之遥,我马上就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的身上去!”
秦王见蔺相如高举着瓦盆,如果真的砸下来,恐怕自己性命不保。两边的侍卫这时一个个乱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秦王于是很无奈地用筷子轻轻地敲了一下瓦盆。
蔺相如就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事记下来,并念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盟,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服气,继续叫道:“请赵国用十五座城,作为对秦王的献礼!”
蔺相如毫不示弱,也回道:“那就请秦国割让都城咸阳,表示对赵王的敬意!”
此时秦王得到消息,说赵国的大军就驻扎在临近的地方,于是秦王也不敢轻举妄动,便喝住手下。待气氛缓和下来后,秦赵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8、商鞅南门立木重诚信
起初的时候,秦王在战国七雄中实力算是比较弱的,在各方面都比别的诸侯国落后。其中邻近秦国的魏国就比秦国强大,从秦国夺去了河西大片的土地。
秦孝公继位后,他决心要发奋图强,将秦国建成一个具有实力的强国。想要国强,首先就要网罗人才。于是秦孝公下令,但凡有能力使秦国强盛起来的人,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别的国家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官职。
秦孝公这个命令一散发出去,立刻就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其中有一个卫国人叫商鞅,在卫国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跑到了秦国。经过别人的引荐,他终于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秦国要想富强起来,首先要注重农业,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理好,就要赏罚分明。树立起了朝廷的威信,改革起来就容易多了。”
秦孝公对于商鞅的主张表示非常赞同,可是却受到了朝中许多贵族和大臣的反对。秦孝公看反对的人很多,自己刚刚继位,地位不稳。所以生怕闹出什么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放了下来。两年后,秦孝公的地位稳固了,便封商鞅为左庶长,并赐予他改革的大权。
接着商鞅便下了一道法令,但是他担心百姓不信任自己,导致新法令不能好好执行。于是他便叫人在都城的南面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说:“谁要是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城北,便赏金十两。”
不一会的工夫,南门口便聚集了一大堆人,大家围在一起议论纷纷,都对这个事情表示怀疑,以为是商鞅开的一个玩笑,所以尽管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上前去扛。
商鞅看出了百姓们的怀疑,于是便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两。可是赏金越高,百姓们越觉得这件事不可信,仍旧没有人去扛。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出来一个人说要试试。说着真就扛起了那块木头,一直扛到北门。
商鞅马上让人拿来五十两金子给那个人。这件事很快就在秦国传开了,百姓们知道了商鞅说话是算数的。
商鞅知道威信已经树立起来了,接下来他便将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的法令赏罚分明,官职大小以及爵位高低要按照打仗立下的功绩为标准。即便是贵族,倘若没有军功也不能受封爵位;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避免官府的差役;因为做买卖或者懒惰而变得贫穷的,妻儿都要受罚成为官府的奴婢。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军事力量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不久之后,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西打到东,将魏国的都城打了下来。
商鞅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一、废井田,开阡陌。将一些穿插在田间的道路开垦为耕地,把以前作为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木等开垦出来。谁开垦的土地归谁所有,另外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统一由国家直接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
商鞅大规模的改革遭到了很多方面的反对。很多贵族和大臣都不支持商鞅的做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触犯了法律,商鞅便惩罚了太子的两个师傅。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样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十年后,秦国已经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周天子亲自派遣使者给秦孝公送去祭肉,其他的诸侯国也纷纷向其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