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每天一条消息——你真的以为这就是微信营销?
每天一发?停下你老夫老妻式的敷衍
我要在讲述订阅号营销之前给大家讲这样一个笑话:
“是这样的张总,您在家里的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公司的电脑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不不,多贵的电脑都不行。”
这个笑话比较老了,在电脑刚刚兴起的时候流行过那么一段,不过我在这个章节讲述这个笑话并不是要让大家怀旧,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也许你正在做和张总一样蠢的事情。
张总犯了这样几个错误:
第一,他认为一切有关电脑的困难都是投入的问题,如果有困难买个更好的电脑就能够迎刃而解;
第二,别人告诉他按下"CTRL+C"复制然后就可以按"CTRL+V"粘贴,他听话地记下这些,但却不知道具体怎么用。
在我接触的很多企业里面都有这样的老板,他们盲目地认为自己微信做得不够好是因为投入不够大,只要加大资金、扩大微信团队就能够实现了,于是专门成立一个微信营销部,加预算、加程序员、加推广员、加编辑……最后发现确实“粉丝”有增加——自己团队的人都关注了。这就和张总犯的第一个错误如出一辙。
这些老板看到那些做得比较好的微信公众平台,那些人都是注册一个,然后认证,每天发内容……于是自己组建个团队也注册微信公众平台,拿着执照、身份证什么的拍几张照片传上去认证一下,接着一天发一篇文章,甭管发的是啥,今天不发不就亏了,且发着吧!这就和张总犯的第二个错误一样,只知道表面上该怎么做,就搬过来复制。
我敢说99%的机构做微信的时候都在每天没有设计好内容的情况下被动发订阅号,一天一发,风雨不误。可是,你要知道,你跟你的“粉丝”不是老夫老妻,没有人愿意迁就你的敷衍。现实中的情况是,你发的越多,大家退订的越多,你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粉丝”,但是你的原始“粉丝”却逐渐在流失,一点点的增加只不过是你吸引“粉丝”的数量大于退订“粉丝”的数量而已,就是这么一个无趣的死循环。而且不要以为那些没退订的“粉丝”就是对你感兴趣的,有可能他很久没开微信了,有可能他压根就把你放在订阅号的文件夹里一直不看,有可能他连退订都懒得去操作……
让我来说明一下微信订阅号的现状吧。
从微信5.0版本更新以后,订阅号是日渐萎靡,大部分的订阅号阅读率都降低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水平。
早期一些靠着订阅号取得了一点小成功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迷茫了,在只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时代他们尝到了一些甜头,但这甜头只是几个月而已,现今就面临着订阅号和服务号的抉择,是继续运营空有躯壳的订阅号,还是彻底断了要运营的打算,选择懒人方式,把订阅号升级成为服务号?
我可以列几组数据给大家,在微信5.0之前,微信公众平台的真实打开率在35%~40%之间,绝对不是那些微信托管机构宣称的100%,一本小说放在你的床头你都未必会打开,更何况是一个微信文章。至于微信的阅读率则要更差一些,大概不到20%。这还是微信5.0之前的数据,在微信5.0版本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微信的打开率不足20%,微信的阅读率在8%左右徘徊。
订阅号整体状态都很低迷,一些微信营销机构都在琢摸着如何提高阅读率,一些大号能够通过多渠道入手的方式,除了微信平台以外在其他领域开辟自媒体平台,从而再将资源引流回微信平台,这也不失为是一种补救措施,但那时针对于大渠道的自媒体公司。对于一些草根企业,想靠着免费的微信来赚一些钱的老板来说,你没有那样的渠道和人脉,因为你改变不了移动互联网的一些规则,所以你只能改变自己运营订阅号的方式,你需要做到这样几点:
(1)明确订阅号的定位
我从头到尾都要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微信营销也是营销,它不可能脱离营销的大规律。就像做品牌一样,你一定要有品牌的定位,做微信订阅号也是如此,如果连自己的定位都没有,你怎么能够清楚你的推广方向,又怎么知道哪些人是你想要的“粉丝”以及他们想看些什么?现实中很多订阅号运营者只是为了追随潮流,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眼睛一红脑袋一热就把订阅号注册了,恰恰忽略了订阅号的定位。
有些订阅号已经明确了自己就是要营销的,但是还在打哈哈地发一些星座运势、笑话段子之类的东西,你以为别人关注你是为了看星座运势还是看笑话?你不是闹闹女巫那种专业做星盘运势并且靠这个发财的,所以你就别往那上面靠,就比如,一个卖“杜蕾斯”的人用得着在小学校园打广告吗?
成熟的订阅号往往都是那些内容丰富但观点独特、有行业价值的,你不可能让全世界都喜欢你,那么你就退而求其次让行业目标人群稍微喜欢你一些吧。而且一定不要赤裸裸地在微信上面喊着营销,用一束玫瑰花和甜言蜜语放倒一个美女的人是情圣,用野蛮方式放倒一个美女的人是罪犯。
(2)“内容为王”永远都是订阅号的主题
微信5.0时代并不是所有订阅号的末日,恰恰它是为了保护一些优质订阅号而生的。那些内容优质的订阅号反倒是打开率提升了,所有订阅号的消息都放在一起,哪个内容好、标题吸引我,我自然就会乐于打开哪个。微信订阅号也像所有的互联网推广一样需要技术,但是技术并不是根本,有些订阅号在技术上可以算得上是完美,但内容的缺失还是让它们在微信订阅号领域输得一败涂地。
好的文章有可能会被成百上千人去转发,所以不要以为你的微信里面“粉丝”不重要,他们会传播你——只要你的内容做得足够打动他。做订阅号永远都不要忘了“内容为王”。
(3)多一条消息不如多一个渠道
如果定位准确、内容实用,那么可以说你的微信订阅号内部构建基本上算是完善了,这时候你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追求者?当然是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你。对于订阅号推广来说,多渠道分发是重要的一环,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你要借助一些大的平台进行转发,要在线下多一些二维码的展示,无论你有多好,你要让更多的人看到。
以上就是我对微信订阅号的一些浅见,做微信要学会取悦“粉丝”,就像古代的花魁一样,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该弹小曲的时候弹小曲……取悦别人需要一些头脑和心计,不是脸皮厚就什么事都成了。
取悦用户、实现沟通、提升影响,你需要做到这些,你要学会和你的用户去“调情”,而不是每天一发的例行公事,那样毫无价值可言。
说到“调情”,有谁做得比杜蕾斯还要好?我们不妨看看它的订阅号是如何运作的。
杜蕾斯,不疯魔不成活
有些人认为杜蕾斯在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成功是因为它的领域,通常来说有些挑逗的东西总会成为人们传播的话题,杜蕾斯的蹿红不可否认有这样的原因。但是从微博到微信,杜蕾斯从来没有掉过队,这就说明它绝对是有过人之处的,而且杜蕾斯也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为什么同行业的企业没有蹿红微信呢?
先从杜蕾斯的微博营销故事开始吧,你就能够看到杜蕾斯有多么会做互联网营销了:
(1)一个网友把益达口香糖的广告词改了:“兄弟,油加满……你的杜蕾斯也满了。”当时杜蕾斯回复了一句:“杜蕾斯无糖避孕套,关爱牙齿,更关心你。”将一个大家都烂熟于心的广告偷换概念本就是一个聪明的办法,这样一说大伙儿都可以会心相视一笑,大脑的LED板上淡淡飘过一句“你懂的”,默契由此产生。
(2)“VANCL粉丝团”发布一条微博:“韩寒新书《私》中提及送给未来18岁女儿的一句话——套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套。韩少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哇!”杜蕾斯发现后评论并转发道,“所谓安全第一,韩少作为赛车手深谙此道啊。”诙谐风趣简洁明了,巧妙地将品牌诉求点与名人话题结合,引起强烈的共鸣。
(3)2011年,王功权私奔事件的微博一时间转发量高达7万多,被网友们戏称为“私奔体”。杜蕾斯敏锐地捕捉到这条热点微博中的关键词“男女”“私奔”“幸福”,发现都与杜蕾斯品牌调性相关。在第二天下午便原创一条微博“私奔需要三样东西:杜蕾斯、现金、一起私奔的他or她。”巧妙结合时下热点事件,掀起第二轮的话题讨论。
(4)北京那一年暴雨之后,一位网友(后来证明是杜蕾斯的员工)在雨天将安全套套在鞋子上,整个鞋子都没有被雨水打湿。短短一条微博文字配上图片,当天成为了新浪微博转发量第一名,而且有效地说明了杜蕾斯伸缩性好、不会破漏等产品优势。制造了当时暴雨以外最大的一个热点。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看出一些做互联网营销的门路了,你的内容一定要时尚,最好能够跟时下热点结合,就算你对时下热点不甚了解,你也要跟自己扯上一些关系,像杜蕾斯这种道行比较深的,无论什么事都能够找到热点和自身产品的关联,可谓是营销的极致。
杜蕾斯订阅号推出之后,很多人都传说杜蕾斯拥有八人专业陪聊小组,不过这个显然不切实际,作为“粉丝”数量前三的订阅号,只有八个人聊天是远远不够用的,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就是基于杜蕾斯的自动回复设置很完整,很多订阅号在别人说话后自动回复都是很简单的,要知道这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微信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有选择性的对用户咨询进行回复,另外杜蕾斯订阅号的团队还做了200多条标准化的信息回复,根据语义分析作针对性的解答,而且语言诙谐幽默,给人感觉不像是对着机器说话那样冰冷乏味。
杜蕾斯订阅号除了在回复系统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以外,还很重视微信订阅号的互动。实际上,很多人逐渐放弃订阅号就是觉得自己只是单方面的传输信息,并不能达成沟通,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不要因为你的店铺没人光顾就以为你店铺的地段不够好,冷清是因为你没想过出去招揽顾客。
杜蕾斯订阅号最为火爆的一次活动就是推送了这么一个消息:
“杜杜已经在后台随机抽中了10位幸运儿,每人将获得新上市的魔法装一份。今晚22点之前,还会送出10份魔法装!如果你是杜杜的老朋友,请回复‘我要福利’,杜杜将会继续选出10位幸运儿,敬请期待明天的中奖名单!”
这个活动一推出来,短短的几个小时,订阅号里面就收到几万条“我要福利”,这难道不就是互动吗?而你所付出的代价呢?10盒套装而已。换位思考一下,你真的觉得订阅号做互动很难吗?你真的觉得你的“粉丝”每个都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吗?你错了,他们在10盒保险套面前都被征服了。
其实赠品活动的成功是基于与“粉丝”互动的成功,杜蕾斯无论从名称、语言形式、发放内容等几方面都成功地运营出了它的情感形象,我们要正视一件事,微信是一个社交媒体,你必须保证它发挥社交作用,从而在社交传播中利用用户关系实现营销,一个企业如果想做自媒体、做社会化媒体,那就一定要以诚恳和热情与“粉丝”建立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交谈最基本的是有诚意、可沟通,如果想成为伙伴、朋友还需要这个人有一些个性和讨人喜欢的地方,让人崇拜就需要你展现出独有的人格魅力,我认为这是三个阶段,建立沟通、树立个性、创造崇拜,很多微信在沟通还没有建立起来就想着如何去引导“粉丝”消费,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真诚地去书写你的内容,与“粉丝”建立起你们的沟通,然后全力地做自己的个性。就像杜蕾斯这样疯就疯到底,一直贯穿下去,烂就烂到底、贵就贵到底、傻就傻到底……就像《霸王别姬》里面说的那句话一样——不疯魔不成活,将自己做到极致你就赢了。
放弃米聊,雷军的微信百亿大梦
在微信公众平台还没有完全推出来的时候,雷军这样的营销巨头就已经有自己的行动了,当时很多互联网门户网站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小米公司近日通过其官方社区对外宣布,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开放官方微信账号,雷军将通过其微信官方账号对外发布小米相关的最新消息,同时将与用户通过微信进行在线互动。
据了解,小米公司旗下也有一款与微信类似的产品米聊,但与腾讯公司的微信相比,无论是用户量还是用户体验,米聊已经落后不少。
据此前消息,腾讯公司微信用户量已经超过3亿,对此马化腾表示,期待微信走向世界。
有业内人士表示,雷军宣布开放官方微信互动平台也从侧面印证了米聊的失败,但对此,小米公司表示,开放微信官方互动平台仅仅是扩展小米的沟通渠道,希望媒体不要过度解读。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信息——雷军放弃了米聊,至少在当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雷军接下来将会寻找另外一个契机来实现他那些鬼马的营销方案。
现在回想一下当初的米聊还是很风光的,以通讯交友为定位,依托于小米手机和MIUI两大平台作为推广渠道,超过千万的用户量,不过即便如此风光,如今米聊的市场份额连微信的十分之一都没有,未来还会更加萎缩。人们会议论微信的各种功能设置,哪怕是吐槽也好,但是大家对于米聊感觉到的只有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