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05

第5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4)

再说后一种,书籍的编印装帧,钟叔河先生的造诣也是超常的。编印装帧好,指的是一本书,拿到手,还未读文字,翻翻,觉得美,可爱。这像是末节,其实很不容易。我从束发受书,至今七十多年,手翻过的书很不少,而拿到手,不考虑内容,不考虑古董价值,就觉得美而可爱的,总是稀如星凤。我近年来也写书编书,也愿意编印装帧方面趋上游,可是自己不会,只好由版式到封面,都靠设计人员;对于所设计,有时也感到不满意,可是人家问要怎样改,却说不上来。在这方面,久闻北方有个范用,南方有个钟叔河,是大专家,出手不凡。范用先生是我的熟人,老了,多在家享清福,我只见过他为姜德明先生《北京乎》设计的版式,确是值得赞叹。至于钟叔河先生,是直到托人买来他的《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用北京俗话说,才开了眼。眼开了,看到什么?“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至多只能凑几句废话,说开本、封皮、版式、套色、边框、字体、行距,等等,都美得了不得。尤其笺释,每一首的,与诗和图对称,也是遍全书,恰好两面,真是神乎技矣。说到此,想到全才的所谓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排行老九,读之外,兼写,兼编印出版,甚至兼包销若干,就会自信是全才了吧?我看,与钟叔河先生相比,绝大多数只是半瓶醋而已。

前面不只一次说到为人,该住笔了,想就钟叔河先生的为人,再说几句。我同他交往不算多,不敢说了解,只谈谈印象。印象是人有至性,对事严谨认真,对人宽厚恳挚。这样说,有来由,而且不只一个。其一,晤对,他的表现,用古语说是诚和敬,话都是发自心腹,有时甚至近于迂,使我想到已作古的废名先生。其二,他时间很紧,可是还是远到西郊,去看久病的张铁铮先生,说因为是有通信关系的朋友,在病中,就不能不去。其三,晤谈中,他说他截取了梁任公集的一副对联的上半,希望我写,装裱后挂在一幅画的两旁。我问什么语句,他说都出于宋词,上联是辛稼轩的“更能消几番风雨”,下联是姜白石的“最可惜一片江山”。我的体会,他不是为己身打算,有什么牢骚,而是有悲天悯人之怀,总想到大处。说到大,联想到我的小,是两年以前了,我忽然也想集联,从小圈子里,《古诗十九首》。驰骋地很小,居然也有成,是:“立身苦不早,为乐当及时。”古人志在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是至多走到一半就停住了。或者不止于量而兼算质,我之所求只是罗汉果,他则一贯修菩萨行。仍是大小之别,我是小乘,他是大乘,每念及此,不禁有高山仰止之叹。

(一九九四年第一期《读书》)

钟叔河小记

蒋子丹

听说钟叔河得了“韬奋奖”,还听说此奖为出版行业最高奖,并不在意外之列,以他在这方面的才干与成就,得上这样一个奖,大约是一点不过分的。作为《走向世界丛书》的主编,他在文化出版界的名气早已大到要让人开口便得称先生的地步了。不过我倒一直觉得,倘若一称先生,钟先生就该很威严很学术才对头,而钟叔河本人恰恰不是一个威严而学术的人。好几年前跟他做同事的时候,我们年轻编辑习惯于称他为“钟老前辈”,这称呼看似愈加严肃,其实当面叫起来颇有些嬉皮笑脸的意味,因为那时候他不过五十出头,与真正意义的老前辈还差着两个数量级。这样称呼的含义,其一是敬意,其二是随意,统而言之是随意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这跟钟叔河本人很是协调,他给人的印象常常也是随意地苦心经营,随意地精益求精,随意地锱铢必较,在故纸堆里寻寻觅觅的职业,一点也不妨碍他大食人间烟火,他可不是那种被书袋吊得两眼发直目不旁顾的苦吟式老先生。

依我之见,在许许多多学术行当中,搞历史是颇艰难的一行,除了屁股要很有坐功、性情要很具耐力,更要紧的是心灵须得有超乎常人的承受能力,你要目睹历史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要经历无数忠良的冤狱与奸佞的横行,还要时时慨叹人生的渺小与虚无,稍不小心,压垮你的先不是瀚如烟海的学问,而是对人类本身本性的怀疑与忧患。记者出身的钟叔河,怎么改入了这个带有几分残酷几分苦难的行当,他自己似有一解:

“我从小就没有叱咤风云的雄心,毋宁说我本来不过想靠小聪明混一口安静饭吃。读书时曾奉‘平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为座右铭,十七八岁起开始谈恋爱,很容易感伤,追求的都是长得不怎么漂亮却被我认为很聪明的女孩子。她们都取笑我,把我叫作‘罗亭’,意思是我谈恋爱是只谈不爱的。……完全是‘反右’运动逼着我读书思索的。当了‘右派’后在长沙市内干零工谋生,才认真读历史想历史。一九七〇年被判刑十年,又进一步给了我读书的动力和时间,使我在‘平反改正’之后能做一点点事。回想一生,自己也觉得好笑,说我‘搞学问’,其实我何尝有什么学问?”

钟叔河认为是坎坷的经历成全了他。这段从他信中摘出来的话,乍看起来似乎大有无可奈何之意,事实上仍是很自谦地自豪着,因为他于漫不经心之中就在一个自己无意经营的领域里出类拔萃了。人们常常对一些苦心孤诣方得出人头地的名士不甚佩服,这些话首先打消了这个令人忌讳的疑问,显出一种大家的潇洒。而且这段话还很容易让一个够不上同辈的对话者感动。大凡上了年纪又出了名的人,都爱在年轻人面前撑着一副架子说话,钟叔河起码不打算撑起来。钟老前辈常常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的智慧或者说狡黠。

关于钟老前辈的经历我曾陆续听说过一些。

大约是一九八一年,湖南省出版局很有气魄地招来了一批平反改正重新归队的“右派”分子,钟叔河就在其中。他的办公室很快成为几个年轻编辑的饭堂,我们几乎同时发现以钟叔河的谈话佐餐,可以很有效地改善胃口。和所有有过曲折经历的人们一样,钟叔河也爱讲自己的苦难史。不同的是,他不爱将苦难再现为悲壮的正剧,即便是“文革”时期的监牢生活,经他的嘴说出,也会染上浅浅淡淡的家常色彩。他讲那些人的生或者死,如同一个家庭主妇讲她的鸡鸭发瘟了,有的死了有的活了,活的接着喂,死的挖个坑埋了完事。那时候,我很简单地把这种态度理解为曾经沧海之人劫后的漠然,倒是年长几岁之后,才渐渐看出这漠然深处隐含的大悲哀。那些故事,让时间的逝水淘洗,也渐渐显出它们的个性来了。

一九五七年,二十六岁的钟叔河被划成“右派”,清除出《湖南日报》社记者队伍(据说这家报社有百分之四十六的编辑记者被划为“右派”),一来二去混成了一名街办工厂描图员。可叹的是这份低就的差事他也没能混下去,“文革”中他“坚持反动思想,散布反动言论,攻击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为被究办,公安局的人有一天在绘图桌旁边给他戴上一副手铐,结果被判刑十年。

“判刑总得要‘材料’,我猜想它会出自于谁呢?”钟叔河说。

“猜到了?”

“当然。”钟叔河回想当年的感受时,眨着有点三角亦有点肉泡的眼睛,对自己的判断很满意的样子。

一九九三年,距离钟叔河被捕的日子已经二十三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他的时候,钟叔河给我看了一封信。一个老年人用很耐看的笔迹及很亲切的口吻,在信中向钟叔河报告自己住院医病的见闻,包括其妻如何认为他装病云云,件件娓娓道来,挺有几分意思。“就是这位老兄扛不住,交代了他们需要的一些‘材料’。”没想到钟叔河这样介绍写信的老朋友。这不由得叫人吃惊。

“你完全原谅了他?还同他保持来往?”

“我原谅他是因为他并没有由于交出‘材料’得到什么好处,相反他受到的打击比我还要重。这叫我有点同情他。我认为他的坦白交代也并非出于牺牲别人保全自己之心,不过是性格软弱造成的。他胆子小,一问就什么都招了。我自己不是在肃反运动中也不负责任地伤到过朱正么。他一直很落魄,想自费出本旧体诗词,还得动心思拍卖旧时恋人赠送的一块手表。结果犹豫来犹豫去,书号涨价手表降价,书到底没出成。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当年的行为他其实也很后悔,反正牢已经坐完了,怪罪他也没有什么意思。”而且正是这个人的行为与遭际让钟叔河对现实动了愤懑之情,同时产生出琢磨它琢磨历史的念头。

我无法凭经验想象,钟叔河是怎样与一个这样“伤到过”自己的人继续做朋友的。也许这在一个研究历史研究得颇为通透的人来说,只是一件随缘而造的事。

“我戴着手铐乖乖跟着他们走。在街上,我走得很慢,很想让个熟人看见我,也好给我家里报个信儿。结果没碰上。”就这么着钟叔河于一九七〇年被捕,手指上沾着墨水,胳膊上戴着袖套,关入长沙市左家塘看守所,直至一九七一年五月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十年,转送劳改队。

按照通常的惯例,我们在听一个历尽苦难的朋友述说他的过去时,需要抱一种深切的同情,并随时准备给予必要的安抚,但跟钟叔河谈话不需要如此。钟老前辈回忆看守所和劳改队的生活时,从来不曾凄凄惨惨,相反还有一点津津乐道。这似乎有些反常,也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大概很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让他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令所有的人不可思议的往事。

钟叔河所在的看守所没有专门的死牢,死刑犯和其他犯人混在一起,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命运。他蹲过的两个号子都曾有犯人被拉出去枪毙,其中一个十六人的号子,有次一回就提出去七人。当时法律程序全乱了套,没有预审、终审、上诉、驳回等必要的手续,哪天看守人员打开监门,喊声“××,带上你的毛巾”,就算通知了××的死期已到,立即押赴刑场执行。毛巾的用场派在脖子上,以防游街示众的时候罪犯乱呼口号。次日有执刑任务的信号是监狱食堂半夜三更动刀动铲地造饭。一听到三更起炊,号子里就人人自危,钟叔河也不止一次在漆黑的夜里,听着食堂响成一片的刀铲之声,反省自己说过的每一句可能被揭发的话,掂量一下够不够判死刑。但事实上囚犯们的自我判断常常要出偏差。给钟叔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名“武斗英雄”,武斗中误伤人命,总觉得非要抵命不可,听到食堂动静往往反应强烈,动辄摔碎一个碗,用瓷片刮他的络腮胡子,刮得满脸血口子,再和同牢的人一一握手。他每次嘱咐钟叔河:你要是活着出去,写书别忘了写上我。可笑的是他的脸刮了好多次,总没喊他带上毛巾。倒是有个抢劫犯觉得自己没犯死罪,常常调侃别人,有天早上拎开门口的尿桶说,昨夜食堂里切萝卜,快别挡了×老倌(强奸知青犯)上路。正好此时牢门大开,需要带上毛巾上路的正是那家伙自己。

钟叔河说到这些的时候就会发笑:那时候是地地道道的听天由命,跟玩一样。一个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去的文化人,书读得更多更好,事想得更多更深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年多看守所收审之后,钟叔河被送到劳改队去服刑。凭着有文化,他很快混到一个清闲的差事,抄抄写写,出出黑板报,也可以出去买买文具什么的,于是有了时间看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在劳改队里,使钟叔河十分难忘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犯,因书写反动标语被判刑十二年。钟叔河新来乍到,那孩子很为他被判十年而感到高兴,告诉他每年春节食堂里都有一样好东西吃,油条、包子或者别的,十年能吃到十样,是很走运的。孩子还对钟叔河说,他想求管教干部把他弟弟也弄进来吃饱饭,每年还可尝一样好东西,不知做不做得到。讲到这个孩子的故事,钟叔河仍然面带笑容,不过笑得有些不同。劳改队生活让钟叔河感触最深的就是人命薄如纸,一个孩子的青春,只与每年一尝的包子等价,而一个男人的生命就值一条短裤。有一回给犯人分发回收的旧军装,人人都领了长裤,唯有一人领到短裤,要求换一条不成,便在满屋子人说说笑笑的工夫,用裤带将自己悬挂在高低铺的杠子上。真是途穷志短。钟叔河说。

不管钟叔河自己是否也有穷途末路的感觉,反正他总算将十年刑服了九年。剩下的一年,让他领了一个“提前释放”的情,心下自是不太舒坦。为争取平反,他多次找法院、检察院,先是改判为“免予刑事处分”,意思是罪犯下了,被宽大处理而已,钟叔河更觉得冤。牢都快坐到头了,还称什么“免予刑事处分”?上告的结果,是将结论改为“虽然在‘文革’中说过错话,但不构成犯罪,予以释放”。钟叔河不依。接待他的人开导说,“哪个没说过错话呢?”钟反问说:“那你也说过?”那人说:“当然也说过。”钟说:“那你为什么不坐牢?”那人无言以对。结论第三次改为“经复查不属错案,撤销原判”。最后钟叔河一直告到中央组织部,才被“彻底平反”,按在街道工厂做工的月薪六十八元补发了九年工资。这段经历更让他领教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里历史的荒谬,也更增加了他研读历史的兴趣。

同类推荐
  •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本书对中国现代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进行研究,作者对徐訏、无名氏两位作为浪漫派的代表、置身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之外的两位作家的创作、作品进行解析。
  •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收录了纳兰容若的诗词作品。《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收录了梦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梦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梦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梦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等作品。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

    本书由数篇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组成,内容生动感人,不要说我们太爱流泪,因为,每一个感动都是对生活的感恩,都足以让我们洒下一捧感动之泪。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热门推荐
  • 异界就是要潇洒

    异界就是要潇洒

    一生何求,唯执念相伴。梦寻千古醉,月暖如梵音,足矣!
  • 女帝传奇:凤在九天之外

    女帝传奇:凤在九天之外

    她顶着女帝之女之名,号令天下,纤纤弱女倾城绝色,满腹诡计,江湖第一高手冥王以命相互,一国之君为她交付江山,她想十七年的苟且偷生,足以。
  • 明天有你不孤独

    明天有你不孤独

    忠贞不渝的爱情最后是完美结局呢还是被现实搁浅?校园爱情是否真的那么不靠谱,是不是我们最终会败给时间,又或是我们嘴中的现实。这些我们不得而知,谁都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是否我们一直走在自己限定的路上或是家长给我们限定的路上,不管怎样,我们都还生活的很好,在家长的庇护下,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归属在何方。这些问题永远没有最终的答案,不过让我们来看一看晓云经历的故事,或许你能得到一些启发呢?这谁知道呢?
  • 法句经疏

    法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赤色童话:可惜你不是荷西

    赤色童话:可惜你不是荷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某一天,我看到那个断更许久的漫画有人再继续连载着……故事跨越了童年,少年,成年,直达我们每人的心底……(很久以前写过的一个小短篇,当时疯狂迷恋三毛,迷恋书中她自在的生活)
  • EXO:记忆里最美好的你

    EXO:记忆里最美好的你

    天使界最强的战士,最美丽的公主,水心,机缘巧合遇到了人间的他们……EXO,你们就是命运注定要我爱上的人儿吧,不管我们经历了甜蜜的,痛苦的,酸涩的,可那些记忆,永远都会存在我的脑海里,不会消散……下辈子,愿我们,相见,不相识……
  • 丑女逆袭:美男快到碗里来

    丑女逆袭:美男快到碗里来

    现代一女神…经穿越到古代一矮丑锉女身上,女主受到一万点打击,还是一个智障,一千万点打击…第一天来,就被人打个半死关小黑屋,不给吃不给喝,就说虐不虐?女主一张生无可恋脸,咳咳…不过…咱女主是谁?二十一世纪新新女性啊!不说了,赶紧美容去,等咱美成一只妖精,再拐几个美男回来,然后…女主一脸银荡笑:“灭哈哈哈哈哈哈!。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血与血痕

    血与血痕

    一个男孩与他的母亲被吸血鬼家族发现,男孩成了血族王子,原本平静的吸血生活被一个意外在男孩生命中的出现的女孩彻底打破了,女孩出现后,接二连三的鬼族战争打响,血族和这个女孩到底有什么关联,而女孩与鬼族有什么关系?为何能让鬼族与血族争斗,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藏着什么秘密?
  • 万界圣域

    万界圣域

    圣域,凌驾于诸天万域之上,为万界所共尊,是圣界大陆无数修道者的圣地,却因万年前的一场惊世之战跌下神坛……从此,圣路断,圣人难寻。当那劫难再度降临,圣域,能否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