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200000030

第30章 朱健先生(1)

他是有激情的,老了,还是有激情。他终归是个诗人。他于诸多琐碎之中展示出了我们平常所不注意的那些平常。

我是再也找不到他给我写的那封信了。我在家里翻箱倒柜不知翻了多少次了不知倒了多少次了。隔一段时间翻一次,隔一段时间倒一次,希望能够发现它,结果每次都是徒劳。我为什么这样痴迷?越是找不到,越是想找到。很久之前,有一次,我意外地看见它,心想我要收好它,不料那一收,它就不见了。有些东西,就这样,你不收,它还好,它还在那里,你还可能看见它,就像稼轩词里说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在哪个“阑珊处”呢?站在书房里,我看着书柜,这样问自己。

那是1983年,我写完了《小石头》,并且将它发表在大型丛刊《江南》上。好友杨铁原①将它拿回家,给他父亲朱健看。于是,我就收到了朱健给我的那封信。那信是用毛笔写的,写了好几页。开头是夸奖,然后是不足,探讨长篇叙事诗,如何叙得有诗意,怎样抒得有情思,还有节制和含蓄是要特别讲究的。这些问题,我后来一直都在思考着,一直思考到现在,也不敢说想清了。艺术是很微妙的,不到微妙处,很难说得清;到了微妙处,也难说得清。艺术多的是感受,那感受在你心里,你能看见它,却难捉到它。

创办《书屋》时,我向他约稿,已是1995年了,离他给我的那封信,那封找不到的信,已经过去12年,他也从一个老诗人演变成了《读书》的作者。既然他能给《读书》撰文,当然也可给《书屋》供稿。他的稿很快就来了——《人生荒原迷津渡——秦可卿生死谜》,发在《书屋》的创刊号上。8月份,刊物刚出来,他的信也跟来了:

周实同志:

刊已大体浏览一过。总体而言,至少应当说起点不低,因而为你高兴,向你祝贺,也道声辛苦!办好一个真正益时益世又有文化积累之功的刊物,是值得付出全副性命的,好自为之,善自为之!

① 杨铁原(1951-),曾任《湖南日报》编委、《三湘都市报》总编辑等职,有著作《边写边掐》等。

范用①是一座“宝山”,但他清脱超逸,很难启动。我精力日衰,否则,我和老妻都可为你做“说客”,到北京住在他家劝他大开“山门”。你先请戴文葆先生试试。林贤治处,你写封信去。他也有一批高妙写手(比如筱敏②以及山西谢泳③等)。另,请寄一本给宁夏人民出版社的罗飞④。

杂志要杂。现不够杂。文、史、哲、经、社等等要搜罗人才。

附来小序一篇以供补白。“黄金屋”恐怕难用“黄金乃是书”可道其精神。如能写成短文,容后寄来。

匆匆即候

时绥!

8.20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他的文字,不是谈稿子,就是转稿子,反正都是《书屋》的稿子:

周实同志:

北京倪子明⑤转来谷林⑥先生一文,呈上,请酌处之。近如有暇,最好即时复他们两位一信。寄倪子明处即可。谷林胃癌手术后能执笔作文,真难为他了……

① 范用(1923-2010),生于江苏镇江,原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著名出版家。

② 筱敏(1955-),原名袁小敏,广东东莞人,诗人、散文家,有著作《幸存者手记》等。

③ 谢泳(1961-),山西榆次人,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有著作《逝去的年代》等。

④ 罗飞(1925-),江苏东台人,“七月派”诗人,曾因“胡风案”遭迫害,平反后为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

⑤ 倪子明(1919-2010),生于安徽桐城,原三联书店总编辑,1978年,曾与范用、陈翰伯、陈原等同志一起突破思想禁锢,酝酿筹备创办《读书》杂志,开创了“读书无禁区”的先河。

⑥ 谷林(1919-2009),生于浙江省鄞县,原名劳祖德,一个地道的读书人。

周实同志:

绿原①寄来一文,请酌处,并请直接与他联系。

《水浒》题目,作文三篇,第一篇《芙蓉》要去了。第二篇《梁山秀才的故事》正在写,成后,当寄上。第三篇《没有女人的世界》。

《书屋》第五期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可喜……

周实同志:

原校已颇细,然“校雠”如“扫叶”,前人苦之久矣。略添几处,多属原稿明显笔误或词语不当者。近水楼台,此即佳处。外地编辑,怜老恤贫,往往明显有错,也原文照刊。自己事后发现,“马后炮”也无从射出,羞煞人也。

附上一稿,是炒陶渊明和他外祖父孟嘉的。另正在写《子虚乌有“龙禁尉”》,为“荒原”之二。可能比较枯涩。大概还要写之三,甚至之四。还准备写篇“舌人②、胡人、洋人”,批判“土包子”硬充“假洋鬼子”,可能有麻烦,准备给《读书》……

周实同志:

读彭见明③文后,非常不安,因其有损《书屋》声名。盖“方言”之学,非常专业,不是想当然的事。文中所列“平江方言”,绝大多数是“普通话”,或山东话、长沙话。有的则是彭君自己未看懂,如“乔张致”,便发议论。这样,即给读者以编辑不严谨的印象。所以,应想法补救为妥……

周实同志:

此文如不合用,请即告我,以便另行处理。我拟再写一二文来,“专栏”便可应付一阵了。如编务上有困难,不“专”也无碍,唯请将不用文章及时告我。

近接北京友人电话,舒芜④身体状况不佳。请你认真审读前文,凡“刺激”性文字,酌予删除。我这个人见不得别人的不幸,也许可说“心太软”吧,所以终生不成气候,干不得大事……

周实同志:

今夏水深火热,老朽总算活过来了。未知尚能再活下去否。此文则希望在《书屋》先发一次。

吴泽顺①先生来信希望再写一点,务请代为解释,我非“职业写手”,只能心血来潮,即兴作文,否则,苦不堪言,千祈谅解。现在想写一篇王蒙②“红学”的文章,此君常匪夷所思成精彩之论,一旦要学者化,便俗不可耐,盖其尚在“化”的过程中也。他去年出了本《双飞翼》,把李义山和红楼扯在一块,颇有意思。我正重翻。不知写得成否。写成,也不过三二千字。便中过东塘时,盼来一叙……

① 绿原(1922-2009),湖北黄陂人,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有《绿原文集》六卷行世。

② 周实注:古代翻译官。

③ 彭见明(1953-),湖南平江人,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有著作《那山那人那狗》等。

④ 舒芜(1922-2009),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周实同志:

此文与《书屋》有关,结尾并引了陈村③之言,也许你有兴趣。

但太“专门”化了。原来写的更枯燥,改了几次,仍不如意。不知看得下去否?

近日心绪不宁,谨先奉请审阅……

周实同志:

向你推荐一位作者。老友之子,其父搞文学,其母数学教授,大学读哲学,教了几年马列后又成了经济学硕士(其妹也是硕士),去年“转业”到省财政厅当办公室主任了。家学渊源,知识面广,乐道而不安贫,山东有个刊物《青年思想家》,相当活跃,为作者之一。大概比你小几岁。《书屋》除文史等外,应尽量包容一切人文学科(政、经、哲、社、心等等),当然不容易,但可注意逐步形成作者队伍。编辑部似应物色一盒“万金油”。这篇文章,我除了知道海耶克之名外,其他则莫名其妙,你们几位大概也难说个所以然。当然可以从刊物需要的角度提出修删意见供作者参考……

① 吴泽顺(1955-),湖南华容人,时为岳麓书社副社长,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当时,该社正拟出老先生的《逍遥读红楼》。

② 王蒙(1934-),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③ 陈村(1954-),原名杨遗华,上海人,有著作《陈村文集》四卷等。

今天重读他的这些写在各种纸上的短信(大都写在一些用过再裁成小片的纸的背面),我心里的感觉是:他何止是《书屋》的作者,简直就是《书屋》的编辑。

不编《书屋》后,我写了《刀俎》,发在《芙蓉》《创作》上。他看了之后,用书信的形式,写了一篇精短的评论。他知这是他对我最好的安慰和鼓励。我也给他回了一信,并将两信作为跋,收在了《刀俎之间》的初版中:

周实同志:

多时未见,起居定必佳胜,为颂。《芙蓉》今年第三期刊发大作《刀俎之间》系列短篇十题,文前巨照为尊容,摄神传影,挺有意思。看来足下一仍边幅不谨,囚首垢面谈诗书状态未改。然鬓颊添些沧桑,眉宇多点沉静,嘴角眼梢颇见冷眼向洋的味道了。不过照片是不会说话的,表情亦早成定格,我这般说多半是读毕大作的瞎揣摩而已。情由文生,兴缘事发,还是说几句关于《刀俎之间》故事新编的读后感吧。近年衰朽益甚,阅读范围几乎仅限于熟人文章。相晤也难,读毕,随便说几句不着纲线的话,权代促膝之趣。

坦率言之,大作读来,时不时心惊肉跳,血压升高,一丝儿“审美愉悦”也生发不出,以致掩卷废书者再三再四。心里则颠三倒四,不断嘀咕:“这个周实!这个周实!”嘀咕时并不明白到底在嘀咕些什么。而今想来,大凡嘀咕莫非一种情绪,很难说清是什么意思,因其本未构成意思。事后追溯嘀咕“这个周实”大概是指:此君不知出于何种用心,多半是囚首垢面谈诗书走火入魔爆出不能自已的冲动,于是奋笔疾书抄出这么一份列祖列宗治大国若烹小鲜调和鼎鼐的——什么呢?既然与烹调鼎鼐相关,全文又以“刀俎之间”统名,那就无妨称为现下风行人间的“菜单”。况且庖厨之内,刀俎之间,所得产品,当然应列入“菜单”。周实抄出的“菜单”,共十一品。举凡人彘、鸩、绫、族、炮烙、定杀、腰斩、宫、凌迟、 、殛,皆在单中。“这个周实”似乎生怕今人不识古时菜,乃先列刀俎操作技法。为避烦琐,仅举“人彘”一菜为例:“此刑俗称人猪,先以哑药灌哑人喉,次以聋药熏聋人耳,再剜双目,复剁四肢,使人犯只剩下一段肉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按:周实于技法说明未尽,还有把这段肉身“使居厕中”一招,否则便不成其为“猪”矣。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八字评,已把全部“菜单”精髓传尽:人对人的肉体虐杀伴以精神虐杀,比简单的肉体虐杀更残忍,是人性之恶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张扬。由是言之,故事新编《刀俎之间》,审恶之作也。既然是审,就必须直面着恶。所以“这个周实”要开出“人彘戚夫人”“酒鸩甄皇后”“腰斩李斯”“车裂商鞅”“凌迟袁崇焕”“炮烙朱高煦”“定杀屈原”“殛鲧”“宫司马迁”加一个灭十族方孝孺的有女有男有文有武十全大补“人肉筵席”。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美食美器,洋洋大观。又,既然是审,就不可感情(或感想)代替政策,应是脸不变色心不跳,做冷面杀手相,指点席面,激扬文字,甚至来点黑色幽默式酷评。比如“腰斩李斯”,评曰“用铡刀将人犯从腰部斩杀,使之均匀地一分为二,俗称一刀两断”;言简意赅,颇能传神。愚意似可做“一刀两段”,如切红白萝卜或大葱辣椒,方见干净利落。又如“人彘戚夫人”,有评曰“昏死了的戚,剥了个干净,再次掷在香案上……戚的胴体真是美呀!”读此语,竟忘乎所以,想为周实加上一句“像脆皮乳猪”——饷我一脔,分我杯羹,馋涎滴而食指动矣。冷面杀手甜言蜜语和黑色幽默妩媚多情,打造出变化无序的语言魔方,有时足以把“审恶”提升抽象成“审美”,所以世间遂有波特莱尔培育出的“恶之华”了。

应当声明:周实“审恶”水准难望波特莱尔项背。读两位之诗,可知。我这里仅在说“这个周实”审古人之恶,审来审去似乎把今人之我也糊里糊涂审进去了。看来,审恶提升抽象成审美犹如陷阱,阅读时心神迷乱之际,那些平日深藏不露、未曾料想和不敢承认又的确属于自身的人性之恶,莫名其妙地被诱发出来:原来自己不仅是“人肉筵席”上的消极看客,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也会食指大动,兴会淋漓,有福同享。——想到这里,能不心惊肉跳血压升高乎?

同类推荐
  •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

    这本书显示了仵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散文,读起来轻松流畅,娓娓动人;他的诗词虽不很规整,但真情感人。他还尝试不同的文体,如文言游记《游阿尔巴门奇国家公园》、赋体散文《乐以忘苦,图卢布卢》。他还翻译了一些文章,如《提露内丝·迪巴巴前传》《咖啡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英文水平。虽然本书中有些文章还不十分完美,但作为一名医生,文字功力和英语水平能达到这种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 萧红作品集(三)

    萧红作品集(三)

    全屋子都是黄澄澄的。一夜之中那孩子醒了好几次,每天都是这样。他一睁开眼睛,屋子总是黄澄澄的,而爷爷就坐在那黄澄澄的灯光里。爷爷手里拿着一张破布,用那东西在裹着什么,裹得起劲的时候,连胳臂都颤抖着,并且胡子也哆嗦起来。有的时候他手里拿一块放着白光的,有的时候是一块放黄光的,也有小酒壶,也有小铜盆。有一次爷爷摩擦着一个长得可怕的大烟袋。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人经》三部曲之《女人心经》

    《人经》三部曲之《女人心经》

    《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热门推荐
  • 至尊凰女

    至尊凰女

    七星连珠,凰玉引魂;斗数主现,天下一统!沐沇溪,东越西侯府六小姐,生于二月,传言:二月女克亲!祖不喜,父不爱,姐欺凌……一夕之间,生母遭馅惨死…一朝梦醒,眼中一片清明,前世今生,我还是我,凰女魂归!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习武研医,谋财建势;拜名师,护亲人,寻真龙,创盛世!片段一:看着满屋的金银财宝,沇溪:贫困层秒变地主层,简直幸福不要来的太快…片段二:凤凰血玉是空间?沇溪:凰玉,你有这么牛掰的功能为何不早早告诉我?片段三:看着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真的不好拒绝好吗?可是,哥,我还未成年…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古剑寻情

    古剑寻情

    轩辕家族与蓬莱家族大战于蓬莱之巅,因心存世间百姓、忧其受灾轩辕家族大败被冰封于东海洪荒之内。轩辕家族最小的女儿轩辕桐时为刚出生的婴孩幸存于世并被俘,多年后从蓬莱家族逃脱开始了自己的救世之旅,途中结识了一群性格怪异、身份不同的朋友,并与西陵国太子舞火兮之间展开了一场感人肺腑、惊世骇俗的旷世绝恋。此部作品集武侠、修仙、救世、爱情于一体,尤其是轩辕桐与舞火兮一路走来,无论是敌人、朋友还是知己均感动于二人缠绵悱恻、扣人心弦的爱情经历。
  • 器之界

    器之界

    这是一个以器制霸的世界,掌控的“器”,才是实力,地位,权力的根源。凡器,灵器,有人能以一把凡器冠绝天下,也有人以绝品灵器纵横天涯,灵器之上,是为神器,神器之上……人有一窍穴,收器于其中,以人养器,以器养人,人将精气蕴于器,器以灵气反哺于人。窍穴分为凡、灵、神、天绝,共计28等,唯天绝独一无二。人修人、地、天、神,共计28阶,突破即可增长寿元。器分凡、灵、神、至宝,共计28品,一品一天地。群:548038105
  • 命锁天途

    命锁天途

    是什么,令独霸一方的天地门分裂,又是什么,令得仙,人,鬼,妖,魔厮杀争夺。一把锁,两生莲。牵引出千年间阴谋算计,五百年爱恨情仇,三百年血缘恩仇。少年命中注定了卷入这乱世之中,生死相斗,快意恩仇,一步步揭露这世间的真相。
  • 魔法通行令

    魔法通行令

    在魔法横行的斑墨时空流传着一个传说:斑墨的某地存在一个名为魔法之门的东西,只要打开魔法之门取出魔导书“灭”,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而此门只能由魔法通行令才能打开,传闻魔法通行令就藏在无情无欲的冰冷世界。斑墨纪元1767,“毒王”帝恩在精灵之山找到冰冷世界,为了开启魔法通行令收集暴戾的魔法能量。100天的地狱降临在斑墨时空的第九感大陆,公会战争由此爆发。“精灵之刃”副会长莲娜动用远古魔法封印了魔法通行令,战争终于结束,一切终于恢复如初……十年之后…
  • 乡村少年玩转都市

    乡村少年玩转都市

    作夜晚的京都,这个Z国的首都,人来人往。京都火车北站没有人注意的一个少年正在打电话:“喂!叶老头,说好的人呢?等了半天都没来!老子都快饿死了!你耍我呢?!”
  • Joy

    J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州明月传

    神州明月传

    神州明月传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年代:明中后期。地点:神州大地。人物众多事件:抗倭,钓鱼岛,西沙,东沙,南沙,台员岛属大明之地。日本侵华几百年前的野心。抗日援朝
  • 明湖留住水

    明湖留住水

    一匹毛色鲜红的马儿急急地奔驰而来,骑在背上的人披麻戴孝神情紧张,不停地拍打着胯下的气喘呼呼的马儿。“怎样啊?”“大哥说他不能回来了,丧事叫我们先办了。边关有战事了皇上要他带兵去边关助战。……”“你们就知道争争争,难道除了知道争这争那就在没有你们所关心的事情了?”眸子气的圆圆的瞪着那一群头低下的各怀鬼胎的姨太太少奶奶……”站在这小岭之上明湖的全景尽收眼底,波纹幽幽地拍打着船上的花男花女,嬉笑的清脆的声音顺水传到这清幽的馒头岭上,就如这满山参天大树的翠绿一样是人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