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100000002

第2章 中国的城市在哪里(1)

在当今的中国,多数人已经将城市与带“市”的行政区完全混淆了,而这多数人中包括政府官员、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不少专家学者,甚至包括主管各类“市”的官员。

城·市·城市

——从中国的城市体制看旧城破坏

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城,本意是由夯土垒成的、封闭型的墙。也可以作为动词,就是筑这样的墙。所谓城,就是由一道墙围起来的居民点、聚落。等到城的名称用得普遍了,墙只能称为城墙,以示区别。为了防卫需要,有的城筑了不止一道墙;或者在城市扩展到墙外后又需要有新的墙加以防卫,因而再筑了一道;于是有了不同的名称,里面的一道称为城,外面的一道称为郭,形成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重要的城,如王都或诸侯的都城,可以有不止一道城墙,特殊的城还可能有多道城墙。

早期的“国”大多只有一座城,所以“国”与“城”的名称通用,城里的人称为“国人”。在分封制下,即使大的诸侯会拥有不止一座城,但这些城也是封给低一等的诸侯或封君的,因此也称为“国”。进入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间兼并加剧。被强大诸侯吞并的弱小诸侯国不再被封给新的诸侯,而是改由国君直接管辖,产生了郡、县。无论郡还是县,一般都以原来的国改置,都称之为“城”。到战国后期,拥有若干座城成为计算诸侯国疆域和实力的单位。

进入郡县制时代后,县成为最基本、最稳定、存在年代最长的行政区划单位。公元前201年,登上帝位不久的汉高祖刘邦就下令全国的县和邑(皇后、公主的封邑,地位与县相等)建筑城墙。由于此前多数县已经筑城,这显然是针对新置的县、少数以往来不及筑城或原来的城墙被破坏的县。此后,除了少数例外或暂时状态,一般的县级或县级以上行政治所都有城墙,城也成了县和县以上治所的通称。县以下的聚落有聚、乡、邑、寨、镇、屯、堡等名称,而不称为城。即使是废县或被裁撤的县以上政区,也只能称为废县、旧城、故城,时间一长,就与“城”字无缘了。

市,本意是指做买卖的地方。城里人口集中,多数人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不能自给自足,又有一定的购买能力,总需要有购买或交换物品的地方,从而形成习惯性的市。无论是暂时性的(如每天的某段时间、每月的某几天或若干天一次)还是经常性的,凡市都会集中较多的人,需要生活和营业的水源,所以必须靠近水井或自凿水井,于是产生了“市井”一词。

在习惯性的“市”的基础上,官方为了满足城里人的需要,也为了进行管理,会在城中划定市的范围,甚至建筑围墙,定时开关。国都或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城内,一般都设有市,有的市规模很大。到战国后期,像齐国的都城临淄、楚国的都城郢等城内,市已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商人和顾客数以十万计,热闹非凡,拥挤不堪。西汉以降,首都和大城市一般都有官方设置的市。普通县城内,也都有习惯性的市或者临时性的市。凡城都有市,于是产生了“城市”一词,但它的意义与“城”“城郭”并无二致。

北宋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商业繁荣,县以下的镇和较大的居民点同样形成了市。城里的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在城外和一些商品集散地出现了草市,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新的居民点和镇,其中一部分就被称为市。明清时,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这类镇或市镇相当多,一些大镇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甚至已经超过所属的县城。

但是直到近代,“市”才成为城市的正式名称,成为一种行政区划。如上海,自元朝设县后一直是一个县,正式名称是上海县。1843年开埠后,新辟的租界称为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或公共租界,租界以外的上海县辖境称为华界,属江苏省松江府。北洋政府时曾设淞沪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才设立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其他大中城市大多在此前后设置市,从此中国有了市一级政区。但不论哪一级市,其辖境都是限于城市或以城市为主的,至多包括面积有限的郊区。如上海市只包括租界和华界的城市部分,此外还是属于上海县辖境。因此市还是真正的城市,“市”与“城市”可以通用。

1958年,中央政府扩大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的范围,将原属河北省和江苏省的一批县划归两市,如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的十个县全部划归上海市。至此,直辖市的“市”已经不是城市的同义词,而只代表中国的一个省级政区。当时,在上海市六千多平方千米的辖境中,真正的连成片的城市面积不过一百多平方千米。以后设置的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都是如此,但国内普遍将二者混淆,以至在重庆市设立后,某通讯社居然向世界宣布,重庆市以三千万人口超过上海市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

改革开放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并未改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以下达文件的方式先后实施市管县、县改市和撤地建市。县改市的结果是整个县的辖境都成了市,而市的大部分依然是农村或集镇。县原来只归省管,市管县名义上是代管,实际上已使县和县级市成为该市的辖区。地区(专区)原来不是一级政区,专署只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建市后成了介于省与县之间的二级政区。尽管《宪法》规定只有“较大的市”才能召开人大,但实际上除了西藏地区以外,二百多个“地级市”都成了较大的市,都开了人大,成为一个完整的政区。至此,中国出现了三个等级的市,即省级的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但显然没有一个等同于真正的城市。

但这样的设置却为城市的大规模扩张和盲目的城市化开了方便之门,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新的趋势是县改区。原来一些市下辖的县或县级市,虽然“代管”已徒有其名,但毕竟还保留了一些省辖时期的自主权。一旦改为区,就完全属市管辖,成了名实相符的市的一部分,城市扩张的范围更大,也更不受省级政府的约束了。

看到这里,读者大概可以猜到了,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篇幅讲城、市、城市的关系和演变过程。中国近现代,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城市景观的迅速变化、历史遗迹和风貌的急剧消失、原有城市的大规模破坏,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无不与制度性的缺陷有关。

自从县产生并形成制度后,多数县城相当稳定,往往数百年以至上千年间,名称、范围和基本结构一直没有改变。由于中国的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易受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因此不得不一直重建,而且国人一直喜欢“整旧如新”“焕然一新”,但并不影响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功能,城市的脉络或文化传承(文脉)依然得以长期延续。

这倒不是古代的地方长官都具有保护城市遗产、延续城市文化的自觉性,而是他们受到制度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想大拆大建也没有可能,想扩张城市也力不从心。

首先,在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下,每座城都属于某一等级,因此城的规模和城墙的长度、高度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因天灾人祸而毁坏的城墙,重建或修复时一般还得按原来的规格。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城内无法容纳时,往往会在城外形成新的商业区或居民点,但要扩展城墙却几乎没有可能。南宋期间,杭州城外已经形成繁华的市场和人口稠密的聚落,范围比城内还大,但杭州的法律地位是“行在所”(皇帝的临时驻地),扩展城区、新建城墙的理由难以成立。

其次,地方政府并无基本建设的经费,连必要的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也得靠地方官自己募集。新设置的县往往没有钱建城墙,如上海县设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直到二百六十一年后的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才因防御倭寇入侵,奏请筑城。获准后,还得由松江知府征捐赋,才筹到筑城的钱。就是明清的首都北京城,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后,嘉靖三十二年曾拟建外城,但仅建成南侧一面,此后直到清末再未增建。

再者,城内的公共建筑如衙署、仓库、营房等是不能随便改建扩建的,寺庙、古迹也是动不得的。居民住宅、店铺、园林都属私产,除非依法没收,否则也不是长官想拆就拆,要迁就迁的。

而且,一座城市的格局一旦形成,就会被从风水的角度解释其合理性。而谁想稍有改动,也必须找到风水的依据,并且将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承担改变失败的风险,少动为妙。

世界各国的城市在进入工业化后,都受到发展工业、改善交通、转变功能的冲击,如需要新建一部分公共建筑,将一部分旧建筑改变用途,拓宽道路,增建或改建桥梁,新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设施,部分或全部拆除城墙等,对旧城的破坏大多不那么剧烈,或者旧城的基本构架和文化脉络依然能够保存。在中国,旧城的遗迹大多还可寻觅。如上海的旧城拆除后,在原址新筑一条环形马路,游人绕行一周,还能想见当年风景,发思古之幽情。

为什么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中国的城市遗存会受到那么大的破坏,以至多数城市的旧貌荡然无存了呢?一个独特的原因是过早过快地取消了大多数私有住房。在实行城市社会主义改造时,对所有出租的私房像对待资本家的生产资料一样,一律归公,有的只发象征性的定息。这些房屋虽然基本上还是由原来的租客居住,业主却已成为政府的房管部门,再进行拆迁改建自然不必再征得原房主的同意。原来的城市中造新房、修旧房、拆房、拓宽道路的余地有限,因为往往受到周边私房的限制,所以城市原有的路网、水网、基本布局不易突破和改变。私房大多变为公房后,只要政府一声令下,一片旧房短期内可以变成一座庞大的公共建筑,若干条马路一下子合并为一条宽阔的大道。另一方面,完整的四合院被分割为多个大杂院,如上海市内一度流行“见缝插针”式的加层、打通、搭建,为节约成本而用简陋粗劣代替讲究精细。

直辖市和其他市辖境的扩大为城市扩张扫清了行政区划上的障碍,但改革开放前各地方政府自主权有限,更缺少经费,心有余而力不足。改革开放后多数城市已“不差钱”,又有了足够的自主权,于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红线一破再破,城市范围一扩再扩。由于旧城的绝大部分房屋早已收归公有,旧城的位置往往又处于黄金地段,升值无限的前景驱动官商齐心合力拆之唯恐不尽。从县改市、市管县到撤地建市、县(含县级市)改区,城市用地及房地产用地几乎无限量的增加无疑是主要目的之一。正因为如此,中国城市扩展速度最快的年代也成为中国原有城市破坏最严重的阶段, 是完全符合逻辑的结果。

2011年4月24日

中国迁都:历史和现实,需要与可能

近年来,不时有人提出中国是否应该迁都、迁到哪里这样的话题,有的还有很具体的理由和规划。最近又有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建议将首都迁往长江中下游华东某中小城市”。

兹事体大,不妨先看看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迁都,成败如何,对当时和此后的历史产生过什么影响。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无论是传说中的黄帝,还是夏朝、商朝,迁移是生存和发展的经常性措施,也是对付天灾人祸的有效手段,所以迁移和迁都相当频繁。其中见于明确记载的、影响最大的一次迁都,应为商朝的盘庚迁殷。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商朝的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殷墟一带)。关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史学家做过种种推测,不外乎躲避黄河水患,土地肥力减少,通过迁都“去奢行俭”,保持一种比较节俭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作为游牧民族残留的习惯性措施。从迁都后盘庚发表的训词看,迁都之举曾引起贵族们的反对和恐慌,经过盘庚强有力的劝告和镇压才在新都安定下来。但此后的二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再未迁移,以往那种不时迁都的历史从此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朝的首都由镐京(今西安市一带)迁至洛邑(今洛阳市)。这是因为镐京一度被犬戎攻陷,都城受到很大破坏,而且由于周天子势力衰落,此后也难抗御犬戎的入侵,只能东迁至相对安全的地方。这类因在军事上处于弱势而不得不以迁都寻求一时安全的情况以后还多次出现,如战国时楚国的都城由郢(今湖北荆州江陵)迁至陈(今河南淮阳),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面对蒙古军队的入侵,金朝的首都由燕京(今北京)迁往南京开封(今河南开封),末年又迁至蔡州(今河南汝南)。更严重的是,因国土沦丧,原有的都城已为敌方所占,要继续存在,自然只能迁都。如东晋建立时,西晋的首都洛阳已非晋朝所有,只能迁都至建康(今南京)。南宋建立时,北宋的首都开封也已被敌方控制,只能以杭州为“行在所”(临时首都),一直“临时”了一百多年。

同类推荐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呐喊

    《朝花夕拾》除了《小引》和《后记》外,共由十篇散文组成。着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从幼年在三味书屋启蒙到青年留学日本。虽是过去生活片段,却勾画了一幅连贯而丰富的历史生活画面。《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生活,深层次地揭示了种种社会矛盾,对中国传统观念及旧有制度的陈腐进行了深刻的、彻底的剖析和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早安!钻石老公

    早安!钻石老公

    【一对一甜宠文:你敢吃这包狗粮吗?】亚洲最贵的男人为了追她假装自己是代驾?大总裁跟她逛街用美男计砍价?完了还说,砍价真有趣!凌昙雪感觉这男人真玄幻。可是有一天,她突然说,我想结婚了。他严肃认真的走了。却在她伤心的以为自己自作多情的时候,他手机拿着户口本出现在她面前。“户口本,你带了吗?”**千墨其他书:《先婚厚恋:老公那啥掉了》《青梅火辣辣:竹马么么哒》《校草头号宠:麻辣公主小甜心》《魔王的狼妻:老公,我很乖哒》
  • 叩苍天

    叩苍天

    彼苍者天,欺众生,囚灵源,以一己私引万界战。某当叩而战之,殊不知与天斗,其乐无穷也!
  • 火影海贼神

    火影海贼神

    我知道终有一天你会离去,就让我紧紧抓住,哪怕是多一点温存。平凡少年携带火影海贼之心,降临异世。
  • 天使之翼:韩少的心尖宠

    天使之翼:韩少的心尖宠

    缘分让他们相遇在最美的年纪,而又让他们迷失在无知的青春中。明明是富家千金,却偏偏要独立,一场意外让她遇见了那个他,一场由替身开始的逐爱游戏就此拉开序幕。都说在爱情里面谁先动心谁就输,可偏偏她动心了,最后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过去的十七年我没能陪你过,未来的十七年及一辈子我都陪你走下去。我希望从此以后你的青春有我,我的年少有你。再美好的誓言都如尘烟般易散。………婚礼上,她是新娘,他不是新郎,他从天而降替她说不愿意,别人能给她一场婚礼,他同样能给她一场世纪婚礼。他说:“女人,是不是我太宠你了,你才敢带着我提供的精子嫁给别人,不过,这辈子,除了我,没人敢娶你!”读者群:247847305
  • 情剑下南山

    情剑下南山

    一个是温柔似水的小家碧玉,一个是刁蛮任性的大小姐,你会选哪一个?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无界巅峰

    无界巅峰

    简介:环宇星空之中强者无数,只有真正了解自己身体的人,才能达到无尽的巅峰。“轰”的一声巨响,一栋30米高的破旧大楼就像纸箱一样被轻易撞碎,几千米外的梁默神色冷峻,他死死盯着那个在腾起烟尘中快速移动的巨大身影,自语道:“九级凶兽,白猿金刚!”
  • 一品妖凰

    一品妖凰

    特工神算师董芸儿因为一块墨玉被男友设计而死,却意外魂穿天罗皇朝,重生在傻子皇后董芸儿身上。一看董芸儿的记忆,虽是皇后,却被皇上独孤澈嫌弃,活的还不如一个粗使宫女滋润,董芸儿彻底怒了。当她是豆包可以随意拿捏,她发誓,一个月内,一定搞得皇宫不得安宁,弄得皇上夜不能寐。那些欺负过自己的,一个也跑不了,不虐的你们渣渣都不剩,怎么对的起我神算师的名号。
  • 正邪神兽

    正邪神兽

    为了自己的国家到大陆中部寻求救国之法,在磨练中变得非常强大的他,却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处理的事情也很复杂,意想不到的的事情接连发生,爱情和亲情都不能如愿以偿,他该如何面对……请关注《正邪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