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0900000089

第89章 一代大师启功先生的传奇人生

◎文/钟和

独创“启”姓,自当始祖

启先生的全名是爱新觉罗·启功,但他在自己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使用过“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他曾不无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我之所以不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乃为表明我不要吃祖宗饭,不要当‘八旗子弟’,而要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启先生是大清雍正皇帝的九世孙,他的祖上与乾隆皇帝是同父异母兄弟,名弘昼,后被乾隆皇帝册封为和亲王。可是到了他高祖父这一代,因非正室所生,被迫搬出了王府。等到他曾祖父这一代,已成所谓“强干弱枝”,开始以教书度日。

要说他的曾祖父,也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因不甘人下,发愤读书,考取了举人、进士,最后做官做到了礼部尚书。他的祖父走的也是“学而优则仕”这条路,做过“主考”、当过“学政”。但他父亲却在尚未踏入仕途之前,19岁时就过早地夭亡了,当时启功刚满周岁。

启先生是在祖父关爱下,才得以上学念书的。其祖父的门生戴遂之,是一位知恩图报的老夫子。他竭尽全力地想让启功能够继承其祖父的衣钵,成为一名教育家,故于文史方面,在他身上狠下了一番功夫。而启功当时所想的却是:“我能上学读书,固然不错,可我母亲和一个没有出嫁的姑姑谁管呢?”于是,他便央求戴老先生说:“我想谋个职业,哪怕一个月只挣二三十元,也好奉养我的母亲和姑姑。”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彻底“被遗弃的贵族后裔”,应先解决生计再图发展。至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不用也罢。就这样,开朗、乐观的他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了。

1933年,启功21岁,中学毕业。这时的他在古典诗词和经史辞章方面,已是颇有心得。又是他祖父的一位老朋友,将他举荐给了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先生。陈先生对学生用心之纯、之真、之深,令启先生终生难忘。启功曾十分动情地回忆说:“我自21岁得识陈先生,直到他去世,受先生教导,经历近40年矣!”为报此恩,启先生耄耋之年,呕心沥血,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用卖这些书画作品所得之163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基金以“励耘”为名,乃是因陈老校长生前曾有诗云:“老夫也是农家子,书屋于今号‘励耘’。”赵朴初先生闻知后题诗赞曰:“输肝折齿励耕耘,此日逾知师道尊。万翼垂天鸾凤起,千秋不倦诲人心。”

患难与共情未了

在启先生心中,还有一位终生难忘的人,这便是曾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章宝琛。启先生是在母亲的包办下,在1933年与章宝琛成婚的。此前,他们二人从未见过面。章宝琛虽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自己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但自她嫁过来后,任劳任怨,再不要启先生为家操心,这使启先生由衷感佩。

婚后,启先生中断了学业,在辅仁中学任国文教员。但3年后,他被解聘了,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一天,启先生看到妻子正在补一只破了几个洞的袜子,不由心中一片酸楚,遂决定拿些自己画的画去卖。然而,当他真背上画卷准备出门时,却又犹豫了。章宝琛理解丈夫,便说:“你只管作画,我上街去卖。”

一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雪,启先生见妻子还没回家,便打着伞去街上找她。只见章宝琛坐在小马扎上,全身落满了雪花。他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见到丈夫,章宝琛挥舞着双手,兴奋地说:“只剩两幅画没卖了。”

1938年6月,日伪政府成立了教育局,一位过去的同事来拉启先生去那里工作,遭到启先生的严词拒绝。同事不死心,准备先说动章宝琛,谁知章宝琛态度更加坚决:“我们就是饿死,也不给日本鬼子和汉奸做事!”启先生知道后,感叹连连:“知我者,宝琛也!”启先生的母亲和姑姑1957年相继病逝。启先生于悲恸中深感妻子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竟忍不住跪倒于地,叩谢贤妻的深情重义。

1957年“反右”风起,启先生被打成“右派”,发配农场劳动改造。每天,他从农场回来,就呆呆地坐在窗前一言不发。章宝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那年8月的一天,启先生突然对妻子说:“宝琛啊,如果我走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妻子紧紧抱住丈夫,泣不成声:“那么苦的日子我们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能够难倒我们?如果你走了,我活着还有意思吗?”

第二天,章宝琛又拉着丈夫来到胡同口,指着一个修鞋的盲人说:“他眼瞎了,腿锯掉了,妻子和女儿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他不是也顽强地活下来了吗?”直说得启先生心头荡起一股暖流,妻子几句朴素的话语,帮他解开了心头的死结。

“文革”中,启先生又被审查,幸亏章宝琛有见识,也有胆量,她早把家里一切“犯禁”的东西和启先生所有的字画、书稿,统统打包藏起,红卫兵无数次抄家,什么也没有查到。

在1975年章宝琛病危期间,弥留之际,她拉着启先生的手,指点了她埋藏书画、文稿之处,日后启先生找出来一看,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所作之书画、文稿,都是用牛皮纸包好,外面又加了一层塑料薄膜收起的,一张也没坏!

另值得一提的是,章宝琛去世前,曾伤感地说:“启功啊,我们结婚都43年了,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要是能在自己家里住上一天,该多好哇!”也就是说,他们自结婚以来,就一直借住在亲戚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妻子去世后两个多月,启先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怕妻子找不到回家的路,特意来到妻子坟头,喃喃地说道:“宝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跟我回家吧。”回到家里,他又炒了妻子最爱吃的几个菜,并不停地给妻子碗里夹菜,当妻子碗里的菜多得直往桌子上掉时,启先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

启功一生无儿无女,妻子去世后,他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他把卖字画和稿费所得之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而狭小的房子里。1995年,一位慕名而来的女画家看到他这种生活现状,想留下来照顾他,陪伴他走完后半生。启先生说:“我心里只有宝琛,再容不下任何一个女人了。”

独自开创“五三五”字体

启功先生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他的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字,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立志勤奋练字。后来陈垣又对他说:“你要给学生批改作文,学生的字写得比你漂亮,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启功下苦心练字,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不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发现问题在字的“结构”上。启功找来很多名家碑帖以及唐代佛经,用透亮的方格纸将这些字单个放大,潜心描写,终于从名家书法的笔画结构上,找到了写字的规律。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分。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分”上。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分”。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分,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分”。

启功在这“五三五”不等分的基础上练字许久。他反复研究,又发现汉字结构存在“先紧后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规律,所以对历来所说汉字应“横平竖直”之言也不可尽信了。“形似”与“神似”之别,究其根源还在于汉字的结构上。如果字的结构不好,用笔再妙也无济于事。所谓“胸有成竹”,就是写字时,心中应先有这个字的“骨架结构”,下笔心中有底,笔下也就有神了。启功认为写字只要写出结构,好看就得,爱怎么拿笔就怎么拿,爱怎样用笔就怎样用笔。哪怕每天写几个字,将字的结构写准确就是功夫。“五三五”不等分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

“三怕”与“二不怕”

启功的书法成为难得的墨宝,所以假冒者颇多,还真有一家店铺专卖此种“作品”。启先生有次会后路经此店,便进去一件一件地细看。有人特地走近他身旁问道:“启老,这字是您写的吗?”他笑着答道:“比我写得好!”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了。

紧接着,启先生改口说:“这是我写的。”事后,他解释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这是看得起我。再者此人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随着他声名日隆,每天慕名造访、相约讲课、索题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早上,先生还没洗漱,门口的中外客人已经排上了队,人头攒动,疑似早市,贴上“谢客”、“有病”的条子,还是没有用。先生的好友黄苗子心疼不过,写了一篇《保护稀有活人歌》,有五百字,贴在门上,呼吁大家“保护”一下稀有的启功先生。

好多人都知道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他的第一怕是“怕过生日”,所以北师大把给他办90岁生日的活动,改为了庆祝他从教70年的研讨会和书画展。他的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故隐其姓“爱新觉罗”,还曾把写着“爱新觉罗·启功”的来信退回说“查无此人”。第三怕是怕良朋给自己介绍老伴。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老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老的脚脖子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何词可答热情洋溢良媒言,但说感情物质金钱生理一无基础,只剩须眉男子相,如此而已而已。”此招仍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

再说启先生的“二不怕”,即一不怕病,二不怕死。面对颈椎病发作,要他做“牵引”治疗。这般痛苦事,他却开心地喻为“上吊”,形神毕肖地写下《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展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先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先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先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说:“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刻活跃了会场气氛。

早在1978年,66岁的他,就为自己撰写了一篇《墓志铭》,其诙谐幽默,溢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

2005年6月30日,一代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书画家、诗人启功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3岁。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爬行动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爬行动物

    本书从爬行动物的渊源入手,主要介绍了其种类、形体结构、特征、分布范围、生物习性以及在动物界的重要作用等内容。
  • 变不出魔法的下午

    变不出魔法的下午

    本书精心编选了近20年来在全国大型报刊、杂志发表的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分别从不同视角为孩子们缔造了色彩斑斓、瑰丽奇幻的童话王国。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而富有文学意味的描写将使读者如临其镜,淋漓尽致地去体味的童话乐趣,每一篇都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珍藏一卷,快乐一生。呈现了宽容、梦想、爱与勇气等最初的珍贵的品质,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文字,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间重饮一露甘泉,纯净小孩甚至大人的心。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六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六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 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生命的源头就是知识和智慧,只有努力学习,用心去领悟,才能和源头相连。小故事中也蕴含着大智慧,阅读本书,相信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你的心灵,给你启迪和感悟;书中每一个故事蕴含的大哲理和大智慧,犹如夜晚指路的星星,点亮你的人生之路。
  • 青少年必懂的情调

    青少年必懂的情调

    本书包括了“无言的恋情”、“无尽的亲情”、“无悔的爱情”、“无华的感情”、“无边的乡情”、“无间的友情”、“无限的激情”、“自由颂”几个章节。
热门推荐
  • 陈萱的爱情路

    陈萱的爱情路

    她只是他公司的一个普通的员工,因为一次玩笑,从此命运将两人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 写给女人

    写给女人

    这是曾经激励过数千万人的著作,它如今也必将激励着你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奋力拼搏,享受生活。如果放弃一根小小的荆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相信所有的妻子都会回答:我愿意。但真正伟大的妻子并不仅仅如此。她还会成为伴侣背后的支撑,令其获得更大的成就;她亦会娴熟地打理生活,令幸福和美满遍布人生的各个角落。这部久负盛名的经典,不但能令无数女性获得更具活力、更高品质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亦能造就伟大的女人,培养伟大的男人。
  • 大掌柜系统

    大掌柜系统

    李宁有个愿望,就是在全世界都开一家“风满楼”分店。PS:q裙,200391685
  • 医道双修的日子

    医道双修的日子

    杨双是神医的关门弟子,尽得神医真传,但有一天,神医却告诉他,从小为杨双定下了婚约,这让杨双感到很不舒服,于是杨双决定偷偷下山去退婚……火爆的美女警花,冷艳的公司老总,(咳咳),在我杨双眼里,有什么样的妞儿是泡不到的?
  • 谁见墨上轩

    谁见墨上轩

    生死相隔,前世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忘记时,一心想要记起,那人的好,那人的爱,那人的怨。记起时,却又甘愿忘记。前世的狠,前世的弃,前世的舍。等待时,便安心等待。守候时,也一心守候。唯独在他身边时,乱了所有的方寸
  • 一世执念,倾城惑后

    一世执念,倾城惑后

    梦中的一袭红衣,真的很美,冷艳,倔强。她看着地上的雪,脸上是不符年纪的冷静。倾国之姿,惹世人引目。三千墨发挽成高贵而优雅,一双墨眸看起来孤傲而冷清。然而,她是这样的么?一切都是装逼。身为公主,她只需要顽皮和享受就好了,不需要如此。转眼,又变成了一个好奇而倾城的女子。一世重生,惊才艳艳。
  • 回到商朝当仙人

    回到商朝当仙人

    吴铭一个现代保险公司员工他为人猥琐狡猾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回商朝这是个仙者满天飞的时代看他如何逆转历史重改封神之命!
  • 风尘不封尘

    风尘不封尘

    都市言情,一切的一切来源于一场美丽的邂逅。。。。。。
  • 住在我隔壁的那个女孩

    住在我隔壁的那个女孩

    只想写一个小人物在都市打拼的故事;只想写一个非帅哥和美女谈恋爱的故事;只想写一个安静温馨的故事;只想写一个大家看了能够微微一笑的故事。我还是一个新手,写的不好,大家有意见,请留言,谢谢。
  • 丁香谢

    丁香谢

    应届毕业生齐居的奇异梦中世界,永不退却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