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0800000109

第109章 遥远的完美(2)

女:我知道亲眼目睹意大利的艺术是中国画家从来都向往的,这次你去意大利,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父:是艺术家的劳动,原来真正的艺术家首先都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女:你说的劳动者我理解,但普通意味着什么?

父:一个常人,一个普通人对于劳动的概念。

女:常人的劳动和一个“非常人”,比方艺术家的劳动区别又在哪里?

父:常人劳动是要讲效率,讲劳动量的,比如在街上摆摊修车的、修鞋的师傅,还有计件挣工钱的人们,劳动量是他们追求的第一目标。有活儿他们便拼命干,不会拒绝顾客,因为干活儿直接维系着他们的生计。如此累计,一个修自行车的人每天修十辆,一年他将修三千余辆。有了这被修的三千余辆自行车,他的生存才有保障。

女:艺术家的劳动概念不是这样么?

父:不是。我是就目前中国的艺术家而言,就我自己的体味而言。在中国,一年画一张画和画一百张都可以。

女: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是因为中国艺术家的“铁饭碗”所致?

父:也不完全。依我看,主要是我们的很多艺术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清晰。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个手艺人,而不是一个自封的不着天地的贵族天才。现在让我们谈一谈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始终把自己看成一个手艺人。他从家乡来到佛罗伦萨,又到罗马,干什么来了?耍手艺来了。许多教皇、富豪向他“订件”,也是把他当做了一个聪明的手艺人。于是他手下的活儿便越积越多,有很多他一生都没来得及完成,因为那些“订件”太庞大了,每件活儿都要干上十年八年。比如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长四十米,宽十三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画了四年,因为整天躺在离地面二十米高的脚手架上画,据说天顶画完成后,他的胡子的生长都改变了方向,向上长。接着他又用七年的时间为西斯廷教堂画了壁画《最后的审判》。这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尤利乌斯一世教皇的墓,他边设计边创作,花了四十年时间才完成了一小部分,像其中的摩西像、奴隶……

女:据我所知,米开朗基罗不仅是雕塑家、画家,还是建筑家,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我知道有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市政广场等。

父:对,你想吧,这个手艺人一生干了多少活儿。

女:是啊,太不可想象了。从前我只注意到我们的艺术家,还有一些作家,一生画一张画,写一本书就可以吃老本了,现在看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在米开朗基罗接受的“订件”中——索性我们也叫它们“订件”吧,你认为最值得一提的是哪几件?

父:所有的作品都值得一提。我最喜欢的是雕塑《大卫》和《圣母的哀伤》。

女:刚才你先谈到的是他的天顶画和《最后的审判》。

父:那是他的画作。米开朗基罗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首先还应该是雕塑家,那么,《大卫》和《圣母的哀伤》就格外重要。

女:你认为这两件作品最值得一提的是哪些方面?能不能先谈《大卫》?

父:大概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人敢干的活儿他干了。你想,在佛罗伦萨杜莫大教堂的工地上,闲着一块四米多高的细长石头。曾经有几位雕塑家想把它雕成一件作品,都是试一试就走了。后来米开朗基罗来了,他发现石头里蕴藏着一位体魄健美、力大无比的男子,这就是大卫。第二是他的不落俗套。大卫的题材不是米开朗基罗的首创,在他之前,雕塑家一向把这位具有象征意义的男性,雕成一个美少年样的男孩:手里提着剑,髋部向一边扭着,有点女气。是米开朗基罗把大卫处理成现在的这种样子的,他是力量和美的象征,浑身的细胞都显示出藐视困难、义无反顾的决心。三是《大卫》的经典性。当时他是一群弱小的人民建立共和制胜利的标志,现在他是佛罗伦萨这座古城的象征,他被后人矗立在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上,使你觉得,佛罗伦萨少了他就不再是佛罗伦萨了。

女:那么《圣母的哀伤》呢?

父:这是一件标志着米开朗基罗天才的作品。当时的米开朗基罗年仅二十一岁,虽然还受着古典雕塑的影响,但你仔细看他对一些细节的独到处理,已经显示出这个青年的过人才华了,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被艺术家忽视的。比如基督的那条右胳膊,松弛而无力地垂下来,大臂上的几块肌肉也松塌了,小腹也下陷着。这都是米开朗基罗的意愿,他表现了基督刚从十字架上被救下来的那个瞬间时刻,被抱在玛利亚怀中的基督已是死人。

女:我看米开朗基罗对圣母玛利亚的处理也很独到。这位圣母显得比基督还要年轻,她那平摊着的左手,像常人,不像有些被程式化了的圣母。还有她那平摊着的左手,都能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再看那些繁琐的服饰、衣纹,你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用一块石头雕成的。

父:对,当你走进圣彼得大教堂,你会不由自主地首先围着它流连忘返一阵。

女:我很想知道米开朗基罗本人如何评价这件作品。

父:他很得意。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米开朗基罗从来不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只在这件作品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在作品的左后角。

女:关于圣母玛利亚的年龄感,你说是米开朗基罗的忽略呢,还是他有意的处理?

父:肯定不是忽略,是有意的处理。那是米开朗基罗想象中的圣母,看起来和基督像兄妹。不知你对这种处理有什么感想。

女:我觉得这是艺术家的聪明,这种处理不仅拉近了玛利亚和观众的距离,也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你会感到,为什么这个悲剧竟发生在这样一位女性的面前,她是难以承受的,也许连儿子身体的重量她都难以承受。

父:你可以写一篇《圣母的哀伤》的专论了。

女:我们应该再回到开始的话题:艺术家的职业意识和作品质量的高低有关系吗?

父:这个问题其实你可以回答,我想听一听你的。我记得你对目前中国的城市雕塑发表过一点议论。

女:是,在一次会议上。我觉得在我们的城市雕塑中有两种现象应该引起注意。一是直接从县、乡的小石雕厂里买来一些机制成品,多是些被歪曲了的造型配以似是而非、非男非女的面孔,这些身体比例失调的怪异形象,即被冠以“阿波罗”“维纳斯”“大卫”……什么的供人作为古典艺术欣赏,还有“凯旋门”“罗马柱”等等。二是一部分当代雕塑家只作些黄泥小稿,就交给石雕工人去打制,最后刻上雕塑家本人的名字。这些东西往往也就被打制得不伦不类。还听说有的雕塑家对最后的“成品”连看都不看。我觉得这真是目前中国城市雕塑的灾难。我想知道,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也是请人打制么?

父:不可能。许多记载证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都是独自完成。《大卫》作了两年多,他把自己和石头用一道墙围起来,两年多以后才与观众见面。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也是这样画的。

女:在挪威时我去过维格兰雕塑公园,据说为了雕刻那些作品,维格兰也是把自己关起来十几年。

父:先后两次,大概是二十几年。

女:现在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开始你先谈艺术家的劳动,因为艺术家只有首先把自己当成劳动者,才谈得上艺术家职业意识的体现,而劳动量,也是观众对你作品认可的一种回报。不会有人去向一位不负责的空头艺术家“订件”的,这是问题的另一面,一种良性循环。不知我这种说法对不对。

父:对。

《遥远的完美》后记

《遥远的完美》是“鸢尾花丛书”中的一种。作为作者,我喜欢这套丛书的策划人对它的设想:这是一本绘画的局外人谈绘画的书,作者的选画是自由的,你所选择的不一定是约定俗成的“世界名画”,只要它曾经引起过你的某种感受——甚至可以包括有些你并不喜欢的画;作者的文体亦是自由的,短则百字,长可千字、万字。

这样的创意让人放松,这样的宽广胸怀让人惊喜——我可以拂去在艺术史家和美术批评家眼前“露怯”的嘀嘀咕咕的压力,也完全不承担替古今中外画家排座次的义务。我的学养不足以让我在书中对绘画作貌似内行的技术性分析,我的意愿同样令我不想把这些文字弄成“产品说明书”。好了,我的心境就单纯、明澄起来。我想我愿意想的,我写我愿意写的,我在绘画和画家中间走来走去,心里充满感激。

我感受到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作家笔下无法发生的事情,在好画家的笔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我又感受到艺术和文学之间的相似:在本质上它们共同的不安和寂寞,在它们的后台上永远有着数不清的高难度的训练,数不清的预演,数不清的或激昂或乏味的过程。

然而完美距离我们始终是陌生而又遥远的,因为陌生,才格外想要亲近;因为遥远,才格外乐于追逐。我看到在艺术发展史上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才子或才女。当我们认真凝视那些好画家的历史,就会发现无一人逃脱过前人的影响。好画家的出众不在于轻蔑前人,而在于响亮继承之后适时的果断放弃。这是辛酸的,但是有欢乐;这是“绝情”的,却孕育着新生。写作这书的过程让我窥测到一些大家的“出处”,我在敬佩他们的同时,也不断想起谦逊这种美德。

真正的谦逊是不容易的,它有可能让我们接近那遥远的完美,但真正的抵达却仍然是难以抵达。我对此深信不疑。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殒情”,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随意从容中有一点矜持,机趣俏丽中有温和的底蕴,文采在不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饰中渗透,实在是耐读而又好玩。当你打开这本书,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吃草莓,酸酸的,甜甜的,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动力,它记载着生活的脉搏,潮流的律动,或许没有隽永的回味,却有十分的酣畅。
  • 燕知草

    燕知草

    “当年” 一例是要有多少感慨或惋惜的, 这本书也正如此。“ 燕知草” 的名字是从作者的诗句“ 而今陌上花开日, 应有将雏旧燕知” 而来; 这两句话以平淡的面目, 遮掩着那一往的深情,明眼人自会看出。书中所写, 全是杭州的事; 你若到过杭州, 只看了目录, 也便可约略知道的。
  • 论读书

    论读书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热门推荐
  • 乱世之无界

    乱世之无界

    就算是最虚伪的和平也比最正义的战争好上千万倍。——聂星儿聂星儿原本不过是个市井小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几个钱娶老婆,只可惜生逢乱世,想要娶个老婆也波折重重。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就从一份给黑心丈母娘的聘礼开始……书友QQ群:胭脂(7205127)
  • 墓碑:罪与罚

    墓碑:罪与罚

    《墓碑:罪与罚》是系列小说《墓碑》第一阶段三部曲中的首部曲,故事发生在追捕并击毙国际恐怖军事集团”蝗蛇“的干部马奎尔之后,来自意大利地区的蝗蛇指挥官弗洛伊德与联合国皇后议会雇佣精英部队“墓碑”的青年指挥官杰洛斯准将的斗争。斗争的主战场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杰洛斯将会为了公义与和平,与嗜血的弗洛伊德展开激烈的交锋。(并且,本作涉及政治、军事和战争场面。大多数内容为作者原创虚构!文段略微地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请各位读者理解,谢谢!)备注:争取一天更一章,新人一枚希望喜欢的朋友们多来捧捧场谢谢!!!
  • 灵昊大陆

    灵昊大陆

    太古初年,魔族举族来袭,万族惊恐,神域大帝率领诸神守护,神魔大战一触即发,诸神得万族协助终将魔族主力屠挺缪于神域之中,然诸神也因力战魔族而分分陨落,大战之后,神帝集万族之力以神域为基大帝神体为骨筑成苍天封印防止魔族再次来犯,至此神魔皆寂,一段属于万族的时代来临
  • 我本来就不是人

    我本来就不是人

    孤魂野鬼,借尸还魂,再生为一名大学生。天生缺少阴气,只能不断地和女性接触,吸阴调阳。如果说女人是一所大学,那么我就是在大学期间转了无数次校,遍觅群芳,终成吸阴大法!花丛软玉温香,公子多情模样,十年一觉红尘梦,赢得情海薄幸名。从此,吸阴证道。名门正派,鬼域魔宗,妖坛兽山,生化机甲,看我一一将他们踩在脚下。你若美女如云,我便阴气长存,你若不离不弃,我便不死不休
  •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

    制度高于一切。制度决定成败和兴衰,制度决定高度和跨度。一个发达而进步的企业必基于一种发达而进步的制度。一个昌明而伟大的国度必基于一种昌明而伟大的制度。一个和谐而文明的社会必基于一种和谐而文明的制度。
  • 封天祖神

    封天祖神

    前世,他不甚跌入海中。幸运重生。今生,他寻求武道,步步变强。功法武技,修炼无数。奥义神通,交错相生。千百年后,人们称他为:封天祖神!
  • 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是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稿,郭教礼先生带领的中医专家群体组织编篡的一套丛书。作者群体拟计划推出全国祖传四代以下的中医世家50余位,足见内容之宏富;积淀之深厚。每们中医世家分为余位,足见内容之宏富,积演之深厚。每位中医世家分为余位,足见内容之宏富,积淀之深厚。每位中医世家分为开篇家传史略;上篇学术研究;中篇临床经验,下篇医案医话来编写,体例较为合理。尤其以“医案医话”为载体辐的射其学术研究尽成查与推广其临床经验,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确是一份有意义、有力度的工作。
  • 碧海庄园主

    碧海庄园主

    号外,号外,倒贴海岛数座,庄园若干,技能无数,萌宠海蛇紧急处理熊孩子一枚,有意者请与岛主牛青联系。特别提示,一旦出售,概不退货,概不认账,我真是个好人呢。熊孩子:望父成龙,怪我咯!!!
  • 一曲浮生几何欢

    一曲浮生几何欢

    苏言凉与他已有两世的缘分,一世乃她幼时,他为她起了这个名,却也只一日的缘,这一世相识。第二世乃她初涉人世,人海茫茫,他只为还她一个随手丢弃的香草而跟了他一路,他成了她人世间第一个朋友,却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的命数,这一世相知。然今世,从相识至相知再至相承欢,原来她也有会触及到那个难以捉摸的情字。她说,“你应我,要为我煮梨花茶,要一同把阿柠拉扯大,你应了我的……可你,又在哪儿呢?”是啊,曾说要守她无忧的那个谁又去哪了呢。她的四周,只有寂静和凄凉啊……
  • 穿越时空爱上“狼”

    穿越时空爱上“狼”

    哎哟~这里是哪儿呀?她看着古色古香的房子,他是谁?师傅?莫名其妙!他又是谁?狼?郎?又是一场莫名其妙!黑衣人!中毒的妹妹!是谁在搞鬼?来看天才少女古代爱情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