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宏业
告别母校已经整整20年了。其间只回去过一次,却是物非人非,徒有嘘唏无奈。
转眼年近不惑,很多时候静下心来,只是喜欢回忆,常常回忆在母校读书的日日夜夜,年少轻狂的岁月,最爱吟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年,我心中低吟着它,万分不舍地离开了培育了我四年的朔州师范,时隔二十年,我总在不经意间一次次的回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同学、师长,不知他们可好?母校啊,离开你时,我悄悄地走了,一如我悄悄地来;如今,现实中回忆里,我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
母校的地理位置独特,环境幽美,宛若世外桃源。宽阔的马路横亘门前,赋予她豪放的大气。校园里,树木葱郁,浓荫蔽日,有秀美的垂柳,刚劲的白杨,苍翠的松柏……高大的树木是鸟儿们的天堂,因而,校园里一年四季皆可闻鸟语。花坛中有鲜花芳草,每到夏日莺飞蝶舞,相映成趣。校园的后面还有一片小树林,春夏秋冬皆有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星星点点,或黄或红或紫,美艳无比。教室和宿舍多为八十年代重建,造型独特、结构精巧、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连接教室和宿舍的小径皆为碎砖整齐地铺就,异常地整洁,校园也被衬托得幽静而典雅,置身其中,感觉不到丝毫的喧嚣与浮尘。每天漫步其间顿觉心境平和。四下里到处开满鲜艳的杜鹃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几乎每间教室的窗外都有成排的垂柳,轻风拂过,柳叶婆娑,仿佛天籁。春天,一两场雨过后,柳枝发出嫩黄的新芽,不过几日便是满眼翠绿。每天的清晨、午后和傍晚,花丛中,柳荫下,都有学子们勤奋诵读的身影。现在想来,能在如此美丽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校园里读书求知,是多么的幸运,校园里的青春也因此平添了许多诗意。
我常常想,母校到底是什么。母校是人生的摇篮?是的。母校确实具有摇篮的作用,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哺育你,培养你,帮助你长大成人,但是母校又有摇篮所不具备的作用,那就是母校给你的比一个母亲给你的更多的内容。
或者,母校是人生的驿站?是的。母校确实是有人生驿站的功能,你在这里驻足,积蓄力量,再向前行,但是母校又比驿站更多一份温情,在你苦恼的时候或者在你幸福的时候,你都可以从那里找到你所需要的回忆。
或者,母校什么也不是,母校就是母校,就是你心中的那一片最美好最温馨的天地。
在许多年以后,我有时经过母校的那一片操场,有一种时光流逝、一切依旧的感觉。当然,一切依旧是不可能的,一切都在发展,都在变化,依旧不变的是我们对母校的感情。
作者简介:齐宏业,男,1968年9月6日出生,朔城区人,中共党员。1986年—1990年就读于朔州师范。1990年—1992年在朔城区企业政治部工作,1992年—1994年在朔城区经济委员会工作,1994年11月—1995年12在朔城区畜牧局工作,1995年12至今在朔城区滋润乡任副乡长、副书记、乡长、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