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9800000052

第52章 “死亡体验”之谜

濒临死亡的人在想什么、有什么体验?死亡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如何?

以往,人们总把“死亡”同“痛苦”联系在一起,或认为只有伟人、英雄能坦然、平静地面对死亡,一般的人对死亡唯有恐惧、难以名状的痛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从医学、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文学等各个视角描述与研究人的死亡经历的著作大量涌现,“死亡学”成为一门热门的新兴学科。他们的研究同传统对死亡的描述、想象大相径庭。

莫杰在他的《生后之生》的著作中,描写与剖析了150起死亡事件,说:“当人处在临床死亡中,清楚地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他们有与体外存在感知(其缩写为OBC)(或现实性)相联系的临死前的梦幻体验。”

OBC过程有以下阶段特征:所有机体生理功能停止(在死的过程中还来得及听到医生讲话,他们正在诊断致死的结论);发出不愉快的嘈杂声音,正在死的人走出身体,以很快的速度在隧道里飞驰,在其尽头看见光明,有时是发光物体;在某一时刻发生了感知界限,使他不能回归到躯体中;正值死亡的人增强或者有时反对回归躯体的意志。

美国精神病学家凯·林戈研究了102例死而复生的人的数据,对莫杰的描述作了支持与补充。这102例中,大多数死而复生者经受了感情上的不安。

其中37%的人感觉在自己的躯体之上翱翔;26%的人回忆起尽可能完整的所见全景,他们似乎进入了隧道、井、坟墓、水闸或者口袋;16%的人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光茫中;8%的人遇到已故亲人。

他认为,走向死亡的人,不论其国籍、民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其“OBC”即死亡体验除细节不同外,主要内容大体相似。

那么,为什么人的“死亡体验”大体相似?

医学家认为,临床死亡表现为停止了大脑供氧,观察到现象是脑死补偿性(保护性)幻觉。心理学家拉·沃特逊提出一惊人之论——人的“死亡体验”实际上回忆了“出生体验”:“可能我们在生的一刻同时与死互相认识。当越过10厘米的分娩通道,很少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危险而可怕的旅行。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此刻在婴儿的意识中发生了什么,也许他们感觉类似于死亡的各个阶段。”按照他的见解,人在出生时忍受分娩痛苦,通道、光明等神秘的人生经验使他在死亡时通过幻觉进行最后一次回忆。

精神病学家帕·纠阿沃林对自己医院33位患者的研究表明,当这些病人心脏间隙停跳、呼吸器官麻痹时,也会有OBC现象掠过,通常表现为进入黑暗的隧道,在它的尽头是明亮的光。

研究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学者还从托尔斯泰文学描写的角度论证了人的“死亡体验”乃“分娩通道”的回忆。在托尔斯泰名作《伊万·伊利依奇之死》中,伊万·伊利依奇濒死的状态——“突然一种力量撞击他的胸脯、腰侧,又一更强的力量窒息了他的呼吸。他跌到洞里,洞底什么东西闪闪发光……”同医学家描述的OBC现象非常相似。

生命科学的研究者提出这样的新见解:人有三个身体:第一,结实的外部肉体;第二,隐性结构——乙醚实体;第三,精神本质。

所有三种都是现实的,但具有不同的本性。“死亡体验”实质上是人从自己肉体躯壳中解脱,暂时生存在乙醚体中,逐渐迁移到星光中去,即世间极限之外。

对“死亡体验”的新的描述与研究,毕竟是活人做出的。而真正死亡的人是无法复述或证实上述描述与研究的,这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风中的费洛蒙

    风中的费洛蒙

    每个存在着某种关联的人物,好像被命运所安排,沉浮于平静又激越的世界中。就像风中的费洛蒙,虽然嗅到了迷离的气息,但终究还是随风而散了。在盐田的平和与城市的惨烈交错中爱情的躁动与无奈,欲望的焦灼与难耐,缘分的崎岖与未知,人性的软弱与淡然,一一呈现。他与她交错而过,她与他纠结缠绕,她又与她纷纷扰扰……十八个爱情短篇: 看似互不相识、却又像被命运安排好了似的人们, 继续寂寞,继续孤独,继续生活,继续懒得扮演自己。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刀斩江湖

    刀斩江湖

    杀人的人都有被人杀的理由!江湖之所以无情,之所以帮派四起,不是因为人心不古,而是天下大乱!小小江湖里扑朔迷离的万象,像极了人间红尘中的你我他!本书另辟蹊径,将您带进别样的武侠世界,别样的情景感受。作品是深受出版与影视媒体所关注的原创类型,值得阅读和收藏!——随江湖顶尖高手一起行走江湖,体味江湖!
  • 生活总是那么粗暴

    生活总是那么粗暴

    陈熙从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一样是男人,就打算自己过一辈子算了,谁想自己竟然到了陌生的地方,嫁给一个男人,陈熙想叹气,自己有点背
  • 青春时期遇见最美好的你

    青春时期遇见最美好的你

    一对真心相爱的一对情侣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走到一起
  • 镇魂街之无双王者

    镇魂街之无双王者

    我叫帝启,帝王之姓生活却枯燥乏味,我练习9年拳法,到头来却连叫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连我都不知道的一场拳击赛过后,我接触到了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热血的一面。很熟悉,就像《镇魂街》里的一样,不对!这就是镇魂街,我认识了曹炎冥夫妇,做了镇魂将,收服了红莲·缇娜以及风花雪月做手下,差一点点把灵域搅和的天翻地覆,与天罡龙骑将战斗!这些事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在我的眼中,却异常轻松。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有一群强大的守护灵!
  • 跑路媽咪

    跑路媽咪

    怀孕有什么大不了的,路痴又怎么样?!结婚前她跑,结婚中她跑,结婚后她也跑!好吧,她承认,她不仅爱吃,还喜欢跑路。谁让她家那位那么爱管她,她就是要跑!不就跑个路嘛,亲爱的,你也不要摆着个晚娘脸啊。她是中央情报局的精英,却是生活上的小白痴。方向感烂得可以,就连自个家门也只是有个熟悉感。他是鹰帮的老大,温文尔雅,别的女人一概看不上,专情于他家的小白痴,这项独宠居然还被嫌弃?
  • 密室之无可逃脱

    密室之无可逃脱

    经过了一段的沉寂后,柳飞云与李晓峰合伙开了家只有一名员工的皮包公司。在整整亏损了三个月之后,他们饥不择食地接下了自开张以来的第一单生意:调查一具四处游荡的尸体!随后,便陷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麻烦之中……
  • 迷橙

    迷橙

    “倾城,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谁也不许碰!”唐敬盯着倾城的双眼,霸道地宣布他的主权……
  • 末世之丧尸成为救世主

    末世之丧尸成为救世主

    末世来临,打破了洛夏平静的生活。得到空间,哇,太幸运了;成为丧尸,呃,没关系,咱可以在丧尸群里横着走了。成为救世主,不对呀,我记得我已经是丧尸了呀。唔,难道是让我把所有人类都变成丧尸吗?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想要平凡生活的丧尸莫名其妙地被成为救世主的历程。
  • 再回当年之重生系统

    再回当年之重生系统

    每个人都有充满悔恨的当年,张哲轩带着重生系统回到当年,帮助夙愿体得偿所愿的故事。丧尸围城:呆萌受X非人类攻唯爱是卿:心机文弱受X重生腹黑攻如果爱可以重来:无节操写手受X深情双生攻宝宝们辛苦一下,加个群,424073974。欢迎大家加入,再回当年的小窝,暗号是书名,谢谢么么哒,也可以直接搜索群名也是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