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8600000002

第2章 好利之害显而浅,沽名之害隐而深

“原文”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释义”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会用尽各种手段达成目的,行为会完全超越出道德范围之外,这样的祸害非常明显,因此,人们就有很多防范的措施和时间,所以造成的后果应该不会非常严重;然而一个争名的人,则会混迹于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这样的人所做的坏事人们很难道察觉,因为,预先没有制定防范的措施,所以造成的后果势必会极其深远。

争名争利,害人害己

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他们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当时,孙膑的才能和智慧在所有师兄弟之中是最好的,鬼谷子非常喜欢他。庞涓最先下山谋事,不久便做了魏国军师,然而,他心中一直嫉妒孙膑的才能,他知道总有一天,孙膑会超越他。所以他决心除掉孙膑这块阻碍他声誉大振的绊脚石。于是,庞涓给孙膑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到魏国来共创大业。孙膑哪里知道庞涓的险恶用意,因此接受了他的邀请。

不久后,孙膑来到魏国,魏王对孙膑也有所耳闻,知道他才华出众,便决定拜他为副军师,但庞涓却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最后魏王只给孙膑一个客卿的位置。而且,庞涓还一直在魏王面前讲孙膑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魏王将信将疑。

这时,刚好齐国听说孙膑才华出众,所以派遣使者来请孙膑到齐国一展才华,孙膑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但庞涓却利用这次机会,向魏王进谗道:“孙膑虽然身在魏国,但是他的心仍在齐国,齐国使者此次前来肯定是与他私通。”魏王听后大怒,一气之下,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加罪孙膑,处之以削去膝盖骨的重刑。孙膑受刑后,被关在监狱里,庞涓便假惺惺地对孙膑表示关怀,还劝他在狱中写兵书。

但是,兵书写成之后,庞涓想把兵书据为己有,便撕去了“面具”,暴露出本来的面目。孙膑这时才看出庞涓的阴谋诡计,原来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庞涓陷害的。孙膑在万分绝望之下,想出了一条忍辱逃生的办法。他毁掉兵书,开始装疯。多疑的庞涓怎么可能相信,他用尽各种非人的折磨考验孙膑。

庞涓派人将孙膑拖进猪圈,只见孙膑在猪圈里又哭又笑,吃猪食和泥土,还不停地在猪尿里打滚,通过这些逼真的表演,庞涓不得不相信孙膑是真的疯了。于是,对他不再设防。

后来齐国的一位使者来到魏都大梁,孙膑请求一个刑徒偷偷地去见齐使,把他的一切遭遇告诉使者,并且请他们营救。于是,齐国设计把孙膑用柴车运到齐国。孙膑到齐国后,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军师,后通过著名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役,屡败魏军,最后射杀了庞涓。

庞涓的下场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如果不是他处心积虑地加害孙膑,岂会惨遭杀身之祸?这一切都是因为名利所致,所以人们一定要看清名利的利害。

沽名钓誉,骂名千载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是王莽之父王曼的异母姐姐。王曼共有好几个兄弟,都因此而封了侯,只有他因为死得早没有封侯,所以,比起叔、伯家的孩子,王莽从小就显得非常寒酸,因此,他少年就立下大志,一定要位极人臣。

于是,他发愤读书,勤学多问,生活上勤俭节约,从不和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交往,专与京城中饱读诗书的名人结交。与这些人在一起时,他表现得谦恭有礼、温文尔雅。所以,他在京城中名声很好。

为了获得仕途,他想方设法地讨好做大司马的伯父王凤。一次,王凤生病,他精心伺候,请医把脉,煎药喂饭,衣不解带地守在病榻前,昼夜服侍,照顾得无微不至。王凤被其诚心所打动,临死前,特地向皇太后交托好好照顾王莽,王莽因此而得到“射声校尉”之职。就这样,王莽达成了自己初步的愿望,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王凤死后,王莽开始对他另外的几位叔、伯更加尊敬,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忠厚老实,勤劳俭朴。

终于,他的另一位伯父王商被他的表象所打动,心想王家能成大事的人也就只有王莽一个,其他的都是些花花公子、纨绔子弟,没有一个可继承祖宗家业的,于是,他上书汉成帝,表示希望把自己的封邑分一半给王莽,让他也封侯。朝中大臣对王商的提议都非常赞成,纷纷上书夸赞王莽德才兼备,应该重用。汉成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决定封王莽为新都侯,官职同时也升到光禄大夫。但是,王莽谦虚谨慎的行事作风仍然没有改变,他虽然官居高位,却不居高自傲,不蓄家财,将全部的钱财都用在资助名士上,表现出一副轻财重义的豪气。

王莽的哥哥死得早,所以他承担其供养嫂子和侄子的责任。侄子王光在太学读书时,他提着酒肉去慰问王光的老师,还带了好多吃的送给王光的同学。由此,太学的先生和学生都对官居高位的王莽印象很好,于是,他们争相宣传王莽礼贤下士的美德。

王凤死后,大司马一职由王根担任,他也是王莽的一位叔父。他在病重时,多次上书请辞,王莽刚好抓住这个机会,得到王根的举荐,出任了大司马一职。

一次,大臣们向太后提议说,王莽应该有同大司马霍光和萧相国一样的封赏。

王莽却向皇太后上表说:“我和孔光、王舜、甄丰、甄邯一起商议决定拥立新皇帝,现在我只希望列出孔光等的功劳、赏赐他们,不要把我包括在内,我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大臣们建议说:“虽然王莽自己不要求封赏,但是朝廷还是应该表彰,更应该给予赏赐,表明朝廷不忘功臣,否则朝廷的官员和百姓将会失望的。”

皇太后就听信了大臣的意见下诏把召陵、新息两县民户两万八千家封给王莽,让他的后代不用服差役,还规定子孙可以世代继承他的爵位和封邑,仿照萧相国的例子褒赏他的功勋。任命王莽担任太傅,主持四辅的事物,号称安汉公。并用以前萧相国的官邸作为他的官邸,明确规定在法令上永远流传。在入朝时王莽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给人感觉是不得已才接受封赏。他接受了太傅的官位和安汉公的称号,却推掉了封赐的土地和子孙继承爵位、封邑的赏赐,并说等到百姓家家都变得富裕了再接受这样的封赐。大臣们一再为王莽争取,他都没有答应,却建议把诸侯王的后代和自开国以来的功臣的子孙封为列侯。但王莽的野心绝不仅仅是这些,他的目标是专权独断。随着地位的越加巩固,权势的越来越大,王莽的权欲也越来越滋长。他从以往的斗争中总结了经验,那就是控制皇后是最重要的,这可以更加巩固他的地位。

更始二年即公元2年,他提出为平帝的婚,想趁机让自己的女儿登上皇后的宝座。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达成了目的。但是没过多久平帝就去世了。在议立新君时,王莽为了利于自己的篡位,就借口“兄弟不得相为君”,把宣帝都已经成人的曾孙数十人排除在外,在宣帝玄孙中挑了一个仅二岁的刘子婴即位。这时,王莽的党羽根据王莽的意思,假造了一个刻有“告安汉功莽为皇帝”的符命石。王莽的心腹们上表给王政君,王政君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不能实施。然而,王莽此时已大权在握,其心腹也多身居要职,王政君终究敌不过,最后竟然允许王莽行皇上之事。至此,王莽更是大权独揽,几乎与皇上平起平坐了。但是,王莽还是不满足,他想当真正的皇帝。为了这个目标,他的党羽心腹开始密谋篡位。到这时,一些过去对王莽不太了解的人和部分汉室子弟开始怀疑了他,把他虚伪、恶毒的假面具给撕了下来,并想着阻止王莽的阴谋,但是都失败了。

王莽的手下还把这美其名曰“不遭此变,不章圣德”。然而,王莽知道时间拖得越长事情越难办,于是就在他当“摄皇帝”的第三年,便开始进行公开的篡位夺权了。而王政君却直到王舜奉王莽之命向她要玉玺时,她才幡然醒悟,可惜已经太晚了。她异常气愤,大骂了王莽和王舜一顿,狠狠地把玉玺扔在地上,从此退居深宫,身着汉家服饰,按照汉朝的制度生活,以此表明自己要坚守名节,与王莽势不两立的立场。

公元8年,王莽终于如愿以偿地正式称帝,国号“新”。至此,王莽的“狼子野心”、“虚伪、狡诈”的面目彻底暴露了。

智慧总结

坏人坏事人人痛恨,因为坏人坏事显而易见,人们可以采取措施事先防备。可怕的是欺名盗世之辈,沽名钓誉之流。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如果不是德才兼备,却是用名来装点自己,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那么这类人就可能在表面上大言不惭悬壶济世,骨子里只为私利,一肚子男盗女娼,还可能利用手中权力祸害民众,贪污腐化,“好名者害隐而深”,这类人算是一种典型。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热门推荐
  • 我的教授男友

    我的教授男友

    白芍,孤单的手下败将,喜欢依附别人而存活。因为一次计划已久的转折,她的人生改变航向。恋爱、未成年结婚;重逢、忍痛割舍……一段本就不具备公平性的爱情,逼迫她散发出光彩熠熠;一份未完待续的钟爱,以别种方式卷土重来。只记得,那一年,桃花深处的邂逅,他37岁,她25岁……她笑着调侃:”孤老头,我们复婚吧。”他回答:“你若是单膝跪地,我可以考虑做你的天……
  • TFBOYS之兄弟试用期

    TFBOYS之兄弟试用期

    世界有太多不公平,这我知道。但是我总觉得如果世界公平的话一切就应该美满而和谐,就是有太多的不公平所以这世界才有无限的寒冷和恐怖。………………………………………………………………………………………………………纯兄弟情,无爱情
  • 与前世共度今生

    与前世共度今生

    要一雪前耻吗?要报仇雪恨吗?要,肯定要,奇耻大辱岂能不报?那你能不能别这么犟,按照我说的做不行吗?凭什么我要听你的?凭什么?
  • 独家密爱:作死就去嫁总裁

    独家密爱:作死就去嫁总裁

    他和她因系统再度结缘,开始鸡飞狗跳的同居密爱!同居前,男主:搬出你的狗窝来我这吧!女主:孤男寡女的,多不安全啊!男主:年少时喜欢你是眼瞎,你当我现在还眼瞎吗?女主:…………同居后,女主:我的手都起茧子了!男主:怎么?你吃我的住我的用我的,做点家务委屈你了!还是说你想换个方式……女主:肉偿?男主:既然你想要,我就勉为其难答应吧!…………………………………………
  • 婚姻捍卫战

    婚姻捍卫战

    本书是一本改变婚姻命运的生活智慧书。告诉你婚姻需要捍卫,守卫得来的大多是苦涩,捍卫争取来的往往是甘甜!对于婚姻,一味被动防守并不牢靠,需要主动去捍卫!婚姻是人际关系中最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一,有时候需要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与精神来捍卫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行商

    行商

    唐二二在爷爷去世后,因思念爷爷成疾,故而获得一个看起来强大得不靠谱的系统。指导员居然是个看起来很神棍的老头。为了再次见到爷爷,一个屌丝级的都市二货小白领走上了一条自己都不相信的成长道路。人性、斗争、杀戮等等可怕的面目降临,一切为了见到爷爷,唐二二只能在彷徨中咬牙面对。
  • 从渤海到纳木错

    从渤海到纳木错

    真实的学生骑行青藏线一路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 我的闪婚老公

    我的闪婚老公

    相识仅短短一星期,他们便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过起了幽默搞笑的新婚生活。然而,两人的闪电婚姻究竟能走多久?或许,在这个物质泛滥爱情贫乏的年代,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简朴而真实的浪漫,不是没有,而是总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读者QQ群:34848228新书《魔女的爱情汤》http://***.***/cgi-bin/dis/pworkintro?workid=21008
  • 我所认识的民谣

    我所认识的民谣

    民谣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