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8400000009

第9章 只求正义,淡泊名利

“原文”彼田我仁,彼天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物宅陶铸。

“释义”我拥有仁义德性而别人拥有富贵,我拥有真诚和正义而别人拥有爵禄,因此拥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不会被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束缚;人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自然力量,坚定的意志能够激发出强有力的精气,因此,君子显然不可能受造物者的限制。

浩然正气留美名

春秋战国时期是天下纷争的时代,也是名人辈出的时代。屈原就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屈原是楚国贵族,楚国是当时的大国,楚怀王雄心勃勃,总想图霸中原,他重用了一些能人,屈原就是这时候应召入仕的,这是屈原政治生涯中最为光芒四射的时期。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聪颖明睿,这一切都能应对自如,最重要的是屈原精通历史,“明于治乱”,又富于革新锐气,楚怀王急欲有所作为,好与西方的强秦、东方的齐国争雄,因此十分支持屈原的治国主张。

长期以来,楚国是与秦结亲的。秦与楚结亲,本就心怀鬼胎,它的内心其实早把楚国视为统一天下的主要障碍而决心予以摧垮。屈原当然洞察了这一潜在危险。所以在他担任左徒期间,即力排众议,提出了转变外交方略、毅然断绝与秦之关系,而与齐国结成联盟的重要主张。这一来,楚朝廷上下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除了令尹昭阳、大工尹昭睢及大将屈句等朝臣外,大多亲秦的贵族宗臣,均激烈反对屈原的主张。从后来秦之《诅楚文》透露的消息推测,反对派中的头面人物,很可能还有怀王的叔父。他们联合起来向怀王施加压力,并将主张联齐的屈原视为仇敌而急欲除去,屈原的处境由此变得岌岌可危了!

但雄心勃勃的怀王却是支持屈原的。当反对派气势汹汹进逼怀王时,他即以凌厉的手段镇压了一批宗亲大臣,甚至将对抗他的叔父也拘囚起来,打入了“冥室椟棺之中”。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平息了。屈原终于接受怀王的委托,“东使于齐”,与齐王签署了联齐抗秦的盟约,实现了楚之外交政策上的重大转折。

但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却不能容忍触犯他们既得利益的朝政改革。他们既无法正面对抗楚怀王,便决定采取“釜底抽薪”之计,先把屈原从怀王身边剪除。

首先找麻烦的便是上官大夫,他是个卑鄙小人,却又是楚怀王身边的红人。屈原革新自强的方略之计,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加之二人政见不同,素来不睦,所以他在楚怀王面前说尽了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本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他听信了谗言,连见屈原一面都没有,便将其贬为三闾大夫。

屈原被黜以后,楚国的政局便急剧地发生了逆转。

秦惠王遣张仪诈骗楚怀王,只要断绝与齐之盟交,即愿归还楚之“商于之地六百里”。怀王大喜,即遣勇士宋遗辱骂齐王于廷,逼使齐国断绝了与楚国的联盟。而当楚使至秦索取偿地时,张仪却变口说:“当初只说归还楚地六里,哪来的六百里?”气得怀王七窍生烟。

第二年,秦惠王又悍然进袭楚之汉中,楚师八万士卒捐躯,大将屈句壮烈殉难。怀王不甘罢休,随即下达总动员令,冒冒失失攻入武关,在蓝田与数十万秦师拼死血战。谁知秦又调唆韩魏,从背后袭击楚之腹地,楚师由此崩溃。

正是在这样的危亡之秋,怀王才又复用屈原,命他再赴齐国,重建齐楚之盟。由于怀王不久前的背信弃义,齐国对楚早怀怨怒。故屈原此次使齐,处境极为困难。但屈原终于凭借自己的外交才华和一腔热忱,说动齐王恢复了与楚之邦交。

可惜楚怀王并没有汲取这一深刻的教训。七年后,当秦惠王死、秦昭王初立,为拉拢楚王而送来丰厚的贿礼时,怀王竟又“背齐合秦”,并娶秦女为妇,与秦结成了“姻亲”之邦。

外交政策的反复无常,不仅使楚遭受丁韩魏诸国的连年讨伐,而且使秦更加肆无忌惮地乘隙进犯。几年后,秦约齐、韩、魏三国大举攻楚重丘(今河南泌阳东北),大将军唐味血战殉国;第二年,秦复攻楚,斩首两万,杀楚将景缺。楚怀王不得不与众卿紧急磋商,命大夫昭应奉太子人质于芹以求援……

一年后,这危险终于降临到了楚国;而屈原,竟也为此遭受了怀王的暴怒放逐!

事情是由秦昭王的一纸来书激起的。在连续三年军事进攻之后,秦昭王忽然一变常态,致书怀王建议“和解”,并约请怀王到秦之边境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好会”。

这显然是一次居心叵测的凶险之会。然而楚王身边的大臣,如子兰及权臣上官大夫等,慑于秦之淫威,纷纷劝说怀王赴会。在这批亲秦的贵族眼中,保持自身的富贵、权位,当然远比国家的安危重要得多。他们全都乐观地断言:“秦昭王毕竟顾念与我大楚的姻亲关系,岂能将事情做绝?只要大王赴会,楚秦之和便指日可待!”

这消息传到屈原耳中,他顿时惊呆了。他清醒地估计到,“武关之会”其实是个可怕的陷阱,怀王若从大臣之议赴会,定遭不测!一旦怀王遭秦挟持,楚国的命运便不堪设想。屈原忧虑万分,他竟不顾怀王不准他参与朝议的禁令,毅然赴阙强谏怀王,从而与亲秦的大臣子兰等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对于这一次冲突,《史记·屈原列传》作了如下记叙:

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因,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记叙虽然过于简略,但屈原与子兰等辈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情状,仍可于字里行间强烈地感受到。

可叹的是,在这一场关乎怀王安危、楚国命运的谏争中,屈原还是失败了。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屈原所料。

楚怀王率领扈从刚入武关,就被秦之伏兵包围擒拿,押往秦都咸阳。秦昭王逼令怀王签署盟约,将楚之巫郡(今重庆巫山县北)、黔中(今湖南常德市西)割让予秦。怀王暴跳如雷,拒不签约,由此被软禁于咸阳。

消息传到郢都,楚宫上下一片混乱。为了避免为秦要挟,大工尹昭睢急赴齐都,请齐王放回入质之太子熊横,立为楚襄王。秦昭王大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十五城而去。

楚襄王继位后第二年,怀王乘隙从咸阳出逃,取道赵国以求救。赵惧秦强,不敢接纳。怀王转道奔魏,却被秦师追及,死于河西。秦人不敢泄露杀害楚怀王之秘,谎称怀王“发病”而死。

楚国日益危机,掌权的旧贵族又束手无策,一再误国。此情此景,屈原悲愤难抑。贵族党人的误国行经,令他愤慨,长期怀抱的理想破灭,更令他哀痛,倘若他仍在郢都,定会舍身上殿,怒斥小人,拼将一死可挽既倒之狂澜的。

命运似乎注定屈原还要遭更大的劫难。楚襄王自与秦结为姻亲以后,便愈加荒淫无度。屈原听到这些消息,彻底绝望了,他知道楚国的强大再也没有希望,终于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中。

屈原虽然含冤沉江了,但他不倦求索真理的执著精神,不折不在同黑暗势力抗争的勇气,以及眷恋故国、生死与共的伟大志节,从此辉映天下、照耀千古,永远留在苦难中奋然前进的志士仁人心上。

屈原之死诚感天地,作为一个杰出的文人,他的诗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一个忠臣,他的美名流传千古。

不求富贵求淡泊

东汉时期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同学。他才华出众,但不汲汲于名利,更不戚戚于富贵,从不因为有汉光武帝这样一个老同学而骄傲,反而害怕刘秀封自己做官,所以他隐姓埋名,隐居富春山中,以垂钓为生。

刘秀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于是告示天下,令人寻找严子陵,并且请来宫廷的一流画师,为他描摹了一幅形神毕肖的画像,并下诏复制许多份,颁发天下,让各地官吏负责寻找严子陵。

很长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严子陵的消息。刘秀非常焦急,却没有任何办法。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天,一个农夫上山砍柴,远远地看见河边坐着一个身穿羊皮大衣的垂钓者,往前走近一看,竟然很像集市上贴的严子陵的画像,这可是皇上下重金要寻找的人,于是农夫顾不得砍柴,便飞一般的跑到衙门,向县令报告此事。

县令不敢迟疑,迅速上书光武帝说:“一农夫在富春山溪水边,发现一位身披羊皮大衣的垂钓者,很像严子陵。”

刘秀听后,立即派官吏带上优厚俸禄,请严子陵出富春山回朝做官,然而淡泊名利的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是刘秀不甘心,后又多次派人去请,但都没有说服他。最后,刘秀给派去的官吏下了死命令,让他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严子陵请回京城。于是,这些官吏只好把他硬拉上官车,一路快马加鞭的把他带回京城。刘秀早已为他准备好房子、食物、仆人。然而,严子陵不但没有感谢刘秀,还非常不屑一顾。

那时,严子陵还有一个旧时好友,名叫侯霸,在朝中做大司徒。他听说老朋友已到京城,就派下属猴子道带上自己的亲笔书函专程去探望。可是,当猴子道恭恭敬敬地把信递过去后,严子陵斜倚在床上根本就没动一下,只是接过信,粗略地看了看,便放在桌子上。猴子道以为严子陵因为候霸没有亲自来拜访而不高兴,于是说道:“大司徒因为公事无法脱身,所以没能亲自来看您,晚上,他一定会登门拜访,劳驾先生先写个回信,也让大司徒安心。”

严子陵便提笔给侯霸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君房(侯霸字君房)先生,既为汉朝大司徒,就应为人民做好事,如果一味地奉承君王,不顾人民死活,那样是不可以的。”

猴子道回去把信交给侯霸,侯霸看信后很不高兴,以为严子陵根本没把他这个大司徒放在眼里。于是把信交给刘秀看,谁知刘秀笑了笑说:“他还是这个倔脾气。”

当晚,刘秀亲自登门看望严子陵。可是他仍然不愿理睬,躺在床上动都没动。刘秀没有恼火,反而笑着拍拍严子陵的肚子,说:“老同学,你难道一点也不念咱们同窗一场,帮我一把吗?”严子陵说:“我怎么是不念旧情呢,只是我不喜欢做官,你就不要逼我了吧?”刘秀只能失望地走了。

不久后,刘秀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但是他不肯上任,一定要回富春山继续过他的隐居生活。刘秀没办法,只能同意他的要求。严子陵回到富春山,每日都坐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台子上钓鱼,后有人把这个地方称为“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一生只寄情于山水间,这是一种人生的极大智慧。他很清楚名利场上的险恶,与其为名利争得你死我活,倒不如保持清高的节操,在淡泊中度过一生。

做人的智慧

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能够保持他们的人格和理想,不为身外物所累,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这一点远远超过为争夺名利而狰狞;狼狈的小人。

同类推荐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鬼谷子》原文生涩难懂,该书配合《鬼谷子》的原文、译文及白话经典故事来诠释当今社会你必学的谋略。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阅读就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享受,领悟古典文化的精髓所在。所谓人事无边际,计谋无穷尽。在时下这个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多样的人事中,运用现代计谋来为人处事,选择恰当巧妙的方法来给自己选一条通往成功的大路。
热门推荐
  • 殺

    太白金星VS宇智波斑孙悟空VS神笔马良阎罗王VS海神波塞冬钢铁侠VS黑白无常在这里你将代言一位强大的存在苟且存活大乱斗型无限流小说,作者:吕郎才尽欢迎朋友的到来
  • 独宠爱恋:霸道总裁爱上我

    独宠爱恋:霸道总裁爱上我

    情节一:“陈宇琛,你脑袋里都是些什么?!”“跟你不一样的东西。”情节二:“陈宇琛,你吃醋了?”“嗯。”“以后别乱吃东西。”“。。。”情节三:“陈总您好,我叫柳雨薇,余生请多指教。”“笑笑...”“陈总,抱歉,我叫柳雨薇。”--------------------------柳雨薇,我不管你是不是林笑笑,你,我要定了。
  • 化传奇

    化传奇

    人类对外星人的探索从未停止外星人对人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这是一个契机既是人类的又是外星人的契机!
  •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真理少一分则不能称之为真理,多一分则是谬论;谦虚是必要的,可一旦过了头就变成虚伪了,让人烦;自信是我们喜欢的,可过了头就是自负了,给人狂妄自大的感觉;坚持原则是应该的,但如果不懂机动灵活,就成了刻板僵硬、迂腐;这也就是所谓做人做事的分寸、尺度。做人要有分寸是指行动合乎立场,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世界因为有分寸、有尺度而变得完美与和谐;人生也因有分寸、有尺度而拥有许多成功的喜悦。本书,将告诉您何谓“分寸”,何谓“尺度”,做人做事如何把握。相信每一位读者开卷阅读后都会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讲述的是揭秘世界动物身上的神奇之谜。
  • 台湾资料清仁宗实录选辑

    台湾资料清仁宗实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秋玦祭

    千秋玦祭

    有玉名玦,每千年出现一次,每次现世就会掀起血雨腥风。玉玦饱引鲜血,所以世人谓之名曰:千秋血玦。书友群214559834
  • 虞姬重色

    虞姬重色

    卧佛亭中遇,月下起涟漪。一似人间芳菲雪,一如天宫不圆月。而她,只是来自异世的一缕魂,来到世上,被世人所误。谁愿坐禅犹堕落,是君推佛向修罗。一朝佛灭,天地变色。万骨成枯。这是她的罪孽。当她亲眼看见青丝华发,红英入土,昨日倚树弄箫,满目清华都不过是一场梦。月非皎然,僧亦不净,孰是孰非?
  • 婆娑世界之悟道成佛

    婆娑世界之悟道成佛

    道德经真言;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在上着曰天,有日月星辰仙佛神圣,在下着曰地,有四湖五岳飞禽走兽,又有花草虫鱼。在天地万物间,有一种生灵,智慧谋略都超过其他圣灵,名叫人。人这种生灵,头圆可以顶天,足方可以塌地。并且穿着衣服。行为都合乎礼仪,他们之间有尊有卑有上有下,有的可以通过行善使生命达到高度完美,形成可以和天地同寿的生命,与日月同辉的智慧。有的则为了个人私利,造下无边罪恶,最后落得个坠入无边地狱的境地。凡夫俗子如何悟道成佛,本书讲述的是一代高僧虚云法师,如何由少年出家,最后经历九魔十难苦行成佛的故事。
  • 纯白年代

    纯白年代

    他(她)们相遇在最青涩的年纪,像一支交织的白色幻想曲!迷茫绝望彷徨……三年观望,三年念想,三年痴缠。在纯白的旋律中,进行着一场以爱之名的伤害。九年,一百零八个月,三千二百八十五个日夜,坏了的书皮,摞了几摞的的日记。最终飘散了,盆里跃动的火光,在她的脸上明明灭灭,照出来的只有苍白和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