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契诃夫曾说: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会让人更有动力和激情去面对工作!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志当存高远。”王毂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梅因曾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歌德说:“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翼。”巴斯德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他们的话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目标决定人生的高度。古今中外,凡是为自己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都实现了人生的高度,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左思是我国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家庭贫寒,也没考到什么功名。
这天,他多次品读了《二京赋》后,下定决心要自己写一篇《三都赋》。但是他的文学造诣有限,许多人都劝他放弃这个念头,有的甚至还斥责他,取笑他。
但是左思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到处查资料,认真思考,甚至在茅房中也放几张空白纸,以备记录下自己突发奇想的好句子。
最终,经过了长时间的苦思和努力之后,他终于完成了饱含自己心血的《三都赋》。而他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当时取笑他的人看时,那些人无不对左思投以敬佩之情。
左思在困难面前站了起来,以实际行动感动世人,而正是因为目标和信念的支撑,使得左思能够拼命地为之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菲尔普斯则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打破了施皮茨的7枚金牌的纪录,一举获得了8枚金牌,不得不为世人所惊叹。4年前,菲尔普斯还是一个19岁的大男孩,就口出豪言:要打破施皮茨的纪录,但事实上,他在比赛中却被索·霍根班德击败。
不过,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也许是因为自己对理想格外坚定,他一直没有放弃。短短4年之后,菲尔普斯的口气明显比以前低调了不少,但相反实力却比以前强了很多。最终在“水立方”上演了“8获金牌”的精彩竞技,被人称为王者归来,没有人能体会到他这4年来为之奋斗的艰辛。
菲尔普斯在获得8枚金牌时说:“这证明,不管梦想是什么,都有可能实现,有梦才有希望。”
目标越大,成功就离他越近!让我们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为到达自己的人生高度而奋斗吧!有目标才有成就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是从人们心中生长出的理想之花,它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多重要呢?从下面这个佛家小故事中,相信你会有很多体会。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他都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而其他的小和尚则被派往到山前的市镇购物,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但是,还没有他回来得早。
有一天,方丈问这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那个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因为肩上的东西重,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听后哈哈大笑,说:“只有目标才能催人奋进啊!”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但他心中的目标从来没有动摇过,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错,只有目标才能催人奋进,只有心中坚定自己的目标才能溶化一切困难和艰辛,才能让自己浑身充满力量、勇往直前。辛勤工作的人不一定能成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目标就会被深深刻印在潜意识中,形成强烈的自我暗示,才能促使人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但是近期一项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却显示,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人生目标仍然是非常模糊,这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事业信念和人生高度。
关于目标与人生,哈佛大学也曾做过一项风靡全球的调查,并且这个调查长达25年。其对象是一群年龄、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相差无几的毕业生,而调查目的就是测定目标对人生究竟会不会有影响,有多大的影响。
当年的调查结果是:
其中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的概念;
有60%的人目标比较模糊;
有10%的人能够说出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这个调查一直追踪了二十五年,最后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情况与当年的目标制定有很大关系。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怀着自己的梦想,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之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达成,生活状况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最终都生活在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甚至失业,靠社会的救济,并常常抱怨压力、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其实直到今天,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方向和人生目标仍然表现得很茫然,很少有人能很明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道出自己的具体目标,而若干年后,成功者也自然从这一部分人中产生。因此,人们最好时时关注自己的自身情况和环境变化,虽然大的目标做不了,却能一点点地制定自己的短期目标。
每一个企业也是同样,它们都会不断地制定5年、10年甚至是15年的目标。很多经理人也会时常问自己:这周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下周应该怎么部署?我们常常感觉公司开例会很烦琐、很无聊,其实这正是一个对目标及时总结和修整的小方法。
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用到自身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时常问问自己:今年过得充实吗?明年要从哪些方面改进等问题,相信对长远目标的实现是绝对有帮助的。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这所有的旅程,其实就是一步加一步再加一步组成的,就这样我就到了这里。”
成功的方法就是,先制定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分期目标,一步步走好每一段路,一步步向远大目标迈进。在工作过程中也一样,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从而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最终得到你想要的人生。
聪明的人懂得制定目标,因为他们更追求高品质的人生和生活;聪明的人更知道如何前进,他会在其中设立许多的小目标,永远用最大的激情和动力面对。
静思语: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而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第二节 一个消极的人鄙视自己的工作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对立就是积极和消极,因为这两种不同的思想特征是导致一切后果的源泉。在工作中,它们像镜子一样,反射着你的心灵!
很多人都在思索,对待工作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其实,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就像你和镜子一样。如果你能时刻热情地对待工作,工作也会让你更积极热情;你能多为工作着想,承担更多的责任,工作也会给你更多的报酬和礼遇;相反,如果你总是消极对待自己的工作,工作也会给你毫无生气的事业和生活。我们的态度不是面向工作的,而是面向自己的心。
佛教中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切其实都是心动而已,是心里面映衬出来的影像,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就是,工作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别,有差别的是每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这工作这么脏,非要我来干,真倒霉!”这就是消极的人看待工作的态度,其实最终,鄙视工作的人也会被人们所鄙视。他或许也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他不知道:态度是指引自己前进的核心因素。
有句话说得好: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消极的人步步退让,怎么可能抓住成功的机遇呢!
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年轻人A和B一同到一家公司面试,用人经理首先把其中一个人叫到办公室,问他:“你认为原来的公司怎么样呢?”
年轻人A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你说上一家公司啊!那里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领导总是没完没了地讲话,同事们也钩心斗角,心面不一,我觉得那不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地方,我早就想离开了。”
经理听了他的话,摇摇头说:“我想这份工作可能不适合你,抱歉。”年轻人A虽有不解,却也没有多问,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年轻人B进来了,他热情地跟经理问好,经理问了他同样的问题,B说:“我一直觉得那儿不错,同事们每天很早就上班了,领导工作也非常努力,大家经常一起开会交流工作心得,气氛非常好!”
“嗯,希望你能来这里继续工作。”经理满意地对B说。
如果一个员工总是报怨工作,他就好像是奴隶一样在奴隶主的皮鞭督促之下劳动;如果他对工作没有热情,那么任何工作在他看来都是有无穷的缺点的。每个人都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决定成功的因素也有很多,但你的态度都是最核心的因素。不同的态度,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都会不一样,因为心态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法和行动效果。
奥斯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他在毕业后有很多创新,自我感觉也很是得意,他把旧式探矿杖、电流计、磁力计、示波器、电子管和其他仪器结合成用以勘探石油的新式仪器,希望一天能有大作为。不幸的是,他的发明没有被人们认可,恰巧不久前他所在的公司因无力偿付债务而破产了。奥斯卡成了失业人员,从此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别说再有新的发明创造,就连以前的成绩,都被他一并否定掉了。从此他一蹶不振,再也不像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了。
这天,奥斯卡在俄克拉何马城的火车站上,等候搭乘火车往东边去。一路上消极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他。
在车站,因为火车晚点了几个小时,他就在站台上架起他的探矿仪器来消磨时间。
仪器上的读数一直表明车站地下蕴藏有石油。但此时的奥斯卡已经灰心至极,甚至不愿相信这一切,他在愤怒中踢毁了那些仪器。
“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不被认可,十分反感地反复叫着。
此刻他一直寻找的机会就躺在他的脚下,但是由于消极思想的存在,他不肯承认它。他对自己的创造力失去了信心。
对自己充满信心是重要的成功原则之一。检验你的信心如何,就看看你在失败的时候,对万事万物是什么态度。那天,奥斯卡在俄克拉何马城火车站,把用于勘探石油的新式仪器毁弃了。他失去了发现全国最富饶的石油矿藏的机会。
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俄克拉何马城地下埋有石油,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就浮在石油上。
奥斯卡在别人的欢呼声中失败了,但他并不是被别人打败,他是被自己的消极心态所打败的。积极的人生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懒惰,可以充分发掘我们的潜能,帮助我们战胜自卑和恐惧。
但充满消极心态者却总是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推卸责任,更甚者会因为一点点阻碍而止步不前,因一点挫折就摧毁信心,泯灭希望。看不到将来的希望,也就激发不出任何动力,限制了自己的潜能,也限制了自己的前途。就像冼星海说的那句话: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
消极心态者不但想到世界最坏的一面,而且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不相信能达到的成就,更不会去争取。可见消极是潜能的最大敌人,人的大部分精力也在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中被消耗掉。更恐怖的是:消极的情绪还很容易让人上瘾,导致恶性循环。我们身边也没有人喜欢消极的人,于是他们便沉沦于黑暗,越来越委靡不振,成功的大门就此关闭。
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态度的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别再消极对待一切了,与其鄙视、不满自己的工作,为何不把工作看成一种锻炼自身能力和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呢?
也许你不能选择工作本身,但你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静思语:
别让“消沉”在你心上占有一席之地;别让“懦弱”出现在你的口头禅里;别让“倦色”爬上你的额前眉际。
——马·阿诺得
第三节 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
命运的主宰者是自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自己,要知道自己付出的每一份汗水都是在为自己的明天添砖加瓦。工作同样是为自己,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人应该有的尊严和自信,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在这个科技社会,每个人都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于是每个人身上都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为生存、为父母、为养老,等等。现实也确实是这样,如果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有可能要努力地去找工作。
也因此,我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白天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工作,一方面不想工作,一方面又怕领导不满意,失去工作,然后晚上下班再三五人坐在一起抱怨工作的烦恼。
他们生活得不累吗?他们当然很累。因为他们只知道为别人工作,却不知道为自己工作!在这样不情愿——抱怨——更加不情愿的恶性循环中,他们已经丢失了梦想,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不知道怎么走出这个怪圈。
其实方法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转变我们的一个想法而已——我们是在为公司工作,但我们更是在为自己工作。你为公司工作的同时,难道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吗?
一只到处游荡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籍,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在上面自由闲逛,兴起之时甚至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然后猛抽着鼻子,心中嘲笑道:“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极度饥饿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这只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因为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
然后,野猫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撕成了两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本领,少了身后的靠山和后盾,就等于一无所有。一个人终究要在工作中才能显现自己的价值,没有工作,你什么都不是。
这个寓言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公司就像“佛塔”,员工就像“老鼠”,我们在社会上所获得的信任和尊重,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所仰仗的公司。我们花着公司的钱,成就的却是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再去抱怨呢?
工作,不能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应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幸福和未来打工。
公司是员工学习的平台、发展的跳板,是员工实现理想的舞台,为员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感激公司提供给我们的平台,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公司发展得越好,员工的收益就越大。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员工花的是公司的钱,成就的却是员工自己,看似在为公司打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工作。佛教中有个经典的小故事,讲的就是:你在为别人点亮一盏灯时,同时照亮的还有自己!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不绝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的盲人告诉他:“是的,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说:“原来您是为了别人照明?”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到?”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撞我了。”
是啊,我们做哪件事情不是为自己呢?每个人都有一盏心灯。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自己。如果一味地想:“我自己又看不见,凭什么为他们照亮道路?”那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安全地到达终点呢?
为自己工作,少了几分抱怨,多了几分感恩;少了几分低落,多了几分快乐;少了几分敷衍了事,多了几分积极进取;少了几分柴米油盐的计较,多了几分人生理想的开阔!
世界上的职业有千千万万,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知道,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即使我们没有多么远大的人生目标,也需要明白这点,因为只有工作才能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只有工作的机会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只有认真工作才能让你不断地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这是一笔多么惊人的财富啊!
静思语: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他。
——冯雪峰
第四节 责任感,事业成功的基石
美国作家赭罗德·约翰逊说过:“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应的责任。”如果你不会为公司着想,又凭什么一切都如自己所愿,没有半点阻碍呢?相反,当你学会付出责任,多为他人着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也得到了更多。
美国西点军校是世界最著名的军校之一,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合格的优秀军官、将领,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富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企事业员工。为什么从西点走出来的学员都非常受各大公司的青睐和好评呢?
从他们的学员章程里我们就能窥探一二,他们是这样规定的:每个学员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穿军装与否,也无论是在担任警卫、值勤等公务,还是在进行自己的私人活动,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种履行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别的什么,而是必须是从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出发。
西点军校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不可或缺。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让每一个从西点毕业的学员受益匪浅,也让他们的事业和人生道路更加宽阔。
华盛顿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其中夹着一些杂树。这些杂树不结果实,还影响其他果树的生长。一天,父亲给了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并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伤自己的脚,也不要砍伤正在结果的果树。”
父亲走后,华盛顿挥动了斧子,不停地砍着。突然,他一不留神,就砍倒了一棵樱桃树。年幼的他害怕父亲知道了加以责怪,便把砍断的树堆在一块儿,将樱桃树盖了起来。
傍晚时分,父亲回到了果园,看到了地上的樱桃,就猜到是华盛顿不小心把果树砍断了。但是,为了试探一下小华盛顿,他就装做不知道的样子,还看着华盛顿堆起来的树故意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这么多的树,还把砍断的杂树都堆在了一块儿。”
听了父亲的夸奖,华盛顿的脸却红到了脖子根。
他惭愧地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我太粗心了,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我把树堆起来是为了不让您发现我砍断了樱桃树。我欺骗了您,您责备我、骂我吧!”
父亲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高兴地说:“好孩子!虽然你砍掉了樱桃树,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你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原谅你了,我宁可损失掉1000棵樱桃树,也不愿意你说谎,逃避责任!”
华盛顿不解地问:“承认错误真的那么重要吗?能和1000棵樱桃树相比?”
父亲耐心地说:“敢于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看到你今天的表现,我就放心了。以后把庄园交给你,你肯定会经营好的。”
华盛顿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长大以后,他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来约束和激励自己,他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人之一,并在l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责任心也是现代人素质的标志,不仅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勇于承担,我们每一个人更要将责任深深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应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尤其在工作中,责任意识更是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加速剂。
皮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上不起学,便在一家工厂替人割草,有一次他打电话给工厂老板娘布朗太太说:“您是否需要割草工人?”
布朗太太回答道:“哦,已经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
皮诺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草丛中的许多杂草,让它看起来更干净。”
布朗太太说:“这些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
皮诺又接着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布朗太太说:“我请的那小男孩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皮诺这才挂断了电话。此时男孩的朋友好奇地问他:“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
皮诺说:“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
多问自己“我做得好不好”,就是对工作负责任的表现。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责任心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把责任当做负担,要当做自己至高无上的荣耀,你自然会主动地承担。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员工,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公司时,总是觉得公司给予自己太少,并且对公司的称呼都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连“自己是这个公司的一部分”的意识都没有,怎么能做到与公司“荣辱与共”,怎么能勇于承担公司的责任,领导又怎么会把重任委托于你?
据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永远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Book of stop here(责任到此,请勿推辞)。如果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都是“Book of stop here”。这样的公司将让所有人为之震惊,这样的员工将赢得足够的尊敬和荣誉。
我们也可以从一个标语,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尽量不迟到早退;无论多么小的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再比如改掉说公司坏话的习惯,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归属,公司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公司的责任就是自己的责任。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美国作家的。
有一个小伙子向一位作家自荐,想做他的抄写员。但是这位作家目前还不是特别需要,这个小伙子就表现出渴求的样子,看来他是非常需要这份工作,而且一再答应自己一定会做好,尽到责任。
作家便同意了,谈妥条件后,这位作家就让那个小伙子坐下来开始工作。
还没工作一会儿,小伙子就朝外边看了看教堂上的钟,然后心急火燎地对作家说:“我现在不能待在这里,我要去吃饭。”
于是作家说:“噢,你必须去吃饭,你必须去!你就一直为了今天你等着去吃的那顿饭祈祷吧,我们两个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了。”
作家说那个小伙子曾对他说过,自己因为得不到雇用而感到特别沮丧,但是当他有了一点点起色的时候却只想着提前去吃饭,而把自己说过的话和应承担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
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不要问你的工作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工作做什么。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所有成功者的标志都是他们对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一切负全部责任。”翻阅历史,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无不具有勇于负责的品质。要想事业有成,就要像西点军校要求的那样,就要像华盛顿那样,就要像小男孩皮诺那样,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职业精神。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翅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巍然。我们如果没有责任心,就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
静思语:
在这个世界上,责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它来自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它可以拯救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由。
——苏慧
第五节 服从是高效工作的第一前提
近几年,“跟着唐骏学打工”的口号喊得异常红火,唐骏是如何打工的呢?“如果是为了企业发展,我就会选择服从企业”就是他多年来打工经验的经典总结。
每个人的心都是向往自由的,其实谁心里都不喜欢被约束。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的生活似乎到处都被规定的所谓的“条例”、“规章”所充斥,但有一个事实不能忘记,越是法律细致、健全的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越高。
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法律是约束人们的,但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安全和利益。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有句名言:“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推而广之,在公司中也是这样,员工很多时候都是在不情愿的心情下接受任务的,有的接受了之后牢骚满腹,更有甚者一气之下辞职走人,这就是不理解公司制度的员工,也是不会服从的员工。他们常常说:明明我做得已经很好了,他还一直说!有完没完?
大多数我们不愿意服从的时候是因为感觉老板提出的任务很苛刻,但是,没有苛刻,怎么会有效率,也许你会说,现在公司业绩已经很好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业绩不是会更高吗?自己的待遇不是会更好吗?只需要稍微听从一下意见,就能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成绩,为什么不愿意服从呢?
服从,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必须的工作态度!
西罗毕业于一所著名的石油大学,在校期间成绩很好,总是老师们表扬的对象,毕业后,也很顺利地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
西罗穿上制服开始工作了,第一天,领班对他的要求是: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然后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里。他接到任务就兴冲冲地拿着盒子登上高而狭窄的舷梯,然后气喘吁吁地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了主管。
主管这时转身背对着他打开盒子,看了一下从盒子里取出来的东西,然后重新包装好盒子并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回去。
于是西罗又快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给了领班,领班同样背对着他,然后换了一个新盒子,也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让他再送给主管。
他看了看领班,犹豫了一下,又转身登上舷梯。当他第二次登上顶层把盒子交给主管时,浑身是汗两腿发颤,主管却和上次一样,背对着他仔细看了会儿后又在盒子上签下名字,让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脸上的汗水,转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来,领班重复着第一次的动作,再次换了个新盒子并签完字,让他再送上去。
这时他再也不能忍受了,甚至有些愤怒,他看看领班平静的脸,还是尽力忍着不发作,又拿起盒子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当他上到最顶层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当他第三次把盒子递给主管时,主管严肃地看着他,傲慢地说:“把盒子打开。”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只是装了两枚螺丝母。他终于愤怒地抬起头,怒视主管。
这时主管又对他说:“把这两枚螺丝母分别拧到那边的螺丝上。”西罗却再也不能忍受了,猛地一下把盒子摔在了地上:“如果你们的工作就是这样耍人的话,我不干了!”他看看倒在地上的盒子,顿时感到心里很痛快。
这时,主管站起身严肃地对他说:“螺丝母虽小,但却能固定住这座井架。你可能不知道,你所做的这些重复不是白忙活,因为找到了适合的螺丝母。再者,我刚才让你做的这些,并不是戏耍你,而是一项必备的承受极限训练。咱们在海上作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险,这对队员的心里素质和身体的承受力是极大的考验。只有经过种种磨炼,才能完成海上作业任务。想做一个优秀的海上油田钻井队队员,首先就应该对上级命令绝对服从,它是成就油田事业的素质之一。只是很可惜的是,前面三次考验你都通过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你没有把螺丝母拧到螺丝上。现在,你可以走了。”
要知道,企业雇用你不是为了故意刁难你,而是为了因为你的加入让这个团队变得更好。如果你现在做的还不能够保证这个集体因此而更好,那么,就服从吧,因为你的上级永远比你的经验要多。即使有时我们为了服从上级命令而承受了一些损失,那也是你把握到职业精髓的表现,懂得服从的人,才懂得怎么领导别人;懂得牺牲的人,才懂得如何得到!
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都比较清贫。
巴黎近郊住着一位名叫彼得的农民,他曾是一名技术精湛的炮手,退役后他和妻子及孩子一家三口过着贫困而又积极的生活。他们凭借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勤俭节约,终于终于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然后用这笔积蓄买下了他们已经租住了十来年的小农舍。农舍虽小,却是红瓦白墙,屋后搭建了一个精心调理的小花园,园里栽满了招人喜爱的各色植物。在把这幢小房子买下来的那一天,全家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宴会庆祝了一番。
不久,德法战争爆发,彼得军事技术过硬,便应征入伍,去了前线。
不久后彼得的家乡陷入德军之手,村民们都随着逃难的人群远走他乡。这时,法国人只有一支炮兵部队还奉命占据着河对岸的高地,而彼得就在其中。
时值寒冬,彼得正在一门大炮前站岗。一位名叫诺艾尔的将军走了过来,用他的望远镜仔细瞭望河对岸的小村庄。
他冲彼得喊道:“喂,炮手。”
“是,将军!”彼得应声答道。
“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看得非常清楚,将军。”
“也看到左边那所小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
“看到了,将军。”彼得的脸色煞白。
“这是德国人的一个住宿地。伙计,给它一炮。”
这是多么寒冷的冬天啊,可是彼得的脸上却渗出了汗珠,脸色苍白。但最终,彼得服从了命令,仔细地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硝烟过后,军官们纷纷用望远镜观察河对岸的那块地方。
“干得不错,我的战士!真不赖!”将军微笑着看着炮手,不禁向彼得喝彩,“这农舍一点也不结实,它全垮啦!”可是,当将军回过头来却吃了一惊——他看到彼得的脸颊上流下两行热泪。
“你怎么啦,炮手?”将军不解地问。
“请您原谅,将军,”彼得用低沉的嗓音说,“这是我的农舍,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仅有的一点财产。”
如果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的话,那么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服从便是一种美德了。身在企业的员工,服从企业的安排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首先做的就是要端正你自己的心态,要用一颗事业之心从事你的职业,用你工作的激情调动你的工作状态。
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对企业要有强烈的归属感,“服从”就是自己的天职,“服从”是一个人工作的必备条件。只有当你具备了“服从”的观念,你才能具备强烈的组织纪律意识,无论何时你都能严格地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长此以往,你就会成为企业的一名强有力的执行者,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服从是员工的宗旨,服从是为做好员工这个角色,服从也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服从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在正确的建议和法律框架内的服从。
“令行禁止”的企业才是有长远发展、有竞争力的企业;“有令必行”的员工才是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可替代、拥有幸福感的员工!
静思语:
没有服从,任何企业绝佳的设想和战略都不可能被执行下去;没有服从,任何一种先进的管制理念和制度都别想落实。
——佚名
第六节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
塞·约翰逊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一种懒散比戴着“职责”光环的懒散更容易诱使我们堕落了。人在履行职责中感到幸福,因为被赋予责任而感受到力量。
如今的职场,能力胜于文凭,责任胜于能力。职场中人,最不应该忘记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职责。这种责任感是一种人生使命,伴随我们工作的始终。
一位名叫吉埃丝的美国记者,有一天来到日本东京,她在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买了一台唱机,准备送给住在东京的婆婆家作为见面礼。售货员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地特地挑了一台尚未启封的机子给她。但是回到住处之后,她拆开包装准备试用的时候,才突然发现送来的机子根本没装内件,无法使用。
吉埃丝顿时火冒三丈,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百货公司交涉,并凭借着记者的本能快速写了一篇新闻稿——笑脸背后的真面目。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一辆汽车赶到她的住处,从车上下来的正是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和拎着大皮箱的职员。他俩一走进客厅就露出了谦恭的态度,俯首鞠躬、连连道歉,吉埃丝搞不清楚百货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职员便缓缓地打开记事簿,讲述了大致的经过。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昨日下午该公司职员清点商品的时候,发现了他们已经将一个只有空壳的货卖给了一位女顾客,这让他吓了一跳,赶忙告诉总经理快点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当时他们只找到了两条线索,顾客的名字,还有吉埃丝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
于是百货公司立即展开了一场无异于大海捞针的行动。他们先后一共打了35次紧急电话查询。他们先向东京的各大宾馆查询,没有结果。然后,他们打电话到美国快递公司的总部,深夜接到回电,得知顾客在美国的父母的电话号码,紧接着,又马上打电话到美国,得到了吉埃丝在东京的婆家的电话号码,终于找到了她的落脚地。
在这期间,他们一共打了35个紧急电话。职员说完,总经理将一台完好的唱机外加唱片一张、蛋糕一盒奉上,并再次表示歉意后离去。吉埃丝的感动之情可想而知,她立即重写了新闻稿,题目即为“35个紧急电话”。
其实说得理性一点,今天的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每个人责任感的竞争!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有这样大海捞针的行动,就不会有及时改正错误的机会,也不会有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这家百货公司没有主动寻找买主,而是抱着“等她主动找来再说”的想法,恐怕吉埃丝的一篇报道早就让他们失业回家了。
一个时刻不忘自己工作职责的人,才会把身心所有的热忱、信念、细节、忠诚等全部应用到工作任务中,把工作做到最好。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完成我们人生使命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的工作态度。
“二战”结束之后,国家规定,要把所有甲级战犯都关在斯班道监狱里。这个监狱是由英、美、苏三国联军共同管制管理的。
当时每个战犯,都被囚禁在一间两平方左右的格子房里,每间房外面都有身形健壮的宪兵把守,他们还在每个房门上方面开了一个四方形的窗口,以便门外的宪兵可以二十四小时观察囚犯的一举一动。
在这段时间内,大多数战犯都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精神折磨,相继自杀了,部分未自杀的战犯,也由于身体、精神方面的原因相继过世。但其中有一个叫做赫斯的战犯,一直坚持了下来。到他七十六岁那年,斯班道监狱就只剩下他一个囚犯了。
部队里有一个规定,即使只剩一个人,斯班道监狱仍然要维持正常的运作,但实际上英、美、苏联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天需联合花费将近三十万美元。最终,英、美领导人无法忍受了,于是讨论要将赫斯释放,而苏联则坚决反对。
于是,斯班道监狱就这样因为赫斯的原因得以继续维持。而赫斯则一直在斯班道监狱,在那个狭小的、只有两平方米的房间里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他九十岁那年才自杀身亡。
那时的他可能是终于领悟到了,想要获得释放几乎已经不可能了。他虽然被捕,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与联军抗争着,让自己的敌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事后他们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英、苏、美联军竟在他一个人身上花费了15亿美元之多。
这就是职责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只有用心在做才能够获得。苏惠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责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它来自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它可以拯救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由。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需要来自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帮助我们获得事业的自由、家庭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负担起作为这个世界的人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要知道,职责并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念。
静思语: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当你请到真正优秀的人才时,你必须让他们掌管一部分业务。这并不意味着我不管了,因为,你聘请他们的原因是你要给予他们驾驭权。
——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