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3300000008

第8章 李煜和大周后、小周后的爱情往事

第1节 亡国之前的李后主:春殿嫔娥鱼贯列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有的版本是“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是李煜的词,描写的是他当皇帝的时候,在宫中纵情享乐的情景。

这首词,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美丽的宫女刚刚上好晚妆,一个个光彩照人,肌肤像雪一般白。宫殿里众多的嫔娥们排成一队,然后鱼贯而入,像鱼游泳一样前后相继。排箫声在宫殿里池中的流水和天上的白云之间悠闲地流动、回旋,一遍又一遍地演奏《霓裳羽衣曲》。

一阵风飘过来,是哪个宫女身上飘来的女人香?我喝得微醉,看着这些雪白的宫女,听着如此美妙的曲子,闻着这妙不可言的香味,喝着花酒,醉中手舞足蹈,拍打着雕阑玉砌的栏杆,这是内心中深切的享受。酒阑人散,我从宫殿回卧室的路上,告诉下人们不要点红的蜡烛,我还没玩够,不想睡觉,还要骑马去欣赏那一轮明月呢。

从上面这首词来看,李后主在亡国之前的享乐就没有节制。他想听凤箫声,就让人家“吹断”水云闲,吹到断。他想听《霓裳羽衣曲》,就让人家“重按”,一遍又一遍地听。最后都喝醉了,还不想回去睡觉,还要“待踏马蹄清夜月”。

当年的李后主就是这么耽溺和享受的。叶嘉莹先生说过类似的话,说李后主这个人,是个没有反省、没有节制的人,不管是对悲哀,还是对享受。所以,他那种对真情的投注,带给我们强大的感发。作为一个词人,他有他的长处,但是,作为一个在人群之间伦理之中的社会人,这样的人有他的缺点。他因性格而形成了一个容易导致失败的命运。

《霓裳羽衣曲》,自然和唐玄宗、杨贵妃有关。传说唐玄宗梦游到月宫里去了,醒来之后作了这么一首曲子——《霓裳羽衣曲》。这首曲很有名,是唐朝最伟大的曲谱,现在已经失传了,在唐朝很有名,杨贵妃可以随着这曲子起舞。

其实,《霓裳羽衣曲》在五代的乱世之中就已经失传了。后来,南唐得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公元963年,李后主的皇后大周后根据得到的残谱开始整理,要知道,大周后是个音乐家。李后主就同他的皇后大周后一起整理残谱,终于整理完成,开始在宫中演奏。从此以后,李后主沉湎声色,不能自拔,于温香软玉中放纵自己。

李后主让大臣听《霓裳羽衣曲》,中书舍人徐铉听后说:“这种法曲原来应该很慢,为何新编之后这样急呢?”当时还有个乐工感觉这曲不吉祥。果然不出所料,一年后,大周后因病去世。李后主续娶了她的亲妹妹小周后。

李后主和小周后终日耳鬓厮磨,颇像当年“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第2节 当囚徒后的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在北宋当囚徒时写的一首词。李煜曾经是一国之君,南唐后主,治国他不行,不是那块材料,写词他却是高手。“国家不幸诗人幸”,一个南唐王朝的灭亡仿佛就为了成就历史上这个伟大的词人,这个以血写词的词人,这个“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王国维语)的词人。当然,国家的灭亡也成就了他和小周后那美好、凄婉的爱情绝唱。

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读词偶得》中讲到李煜这首《虞美人》的开头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就这样感叹说,那是“奇语劈空而下”。叶嘉莹先生说,头两句词突兀地劈天盖地而来,我以为就是这两句把我们古今所有的人类,不但是中国人,是古今所有的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这就是宇宙的无尽与人生的无常。这是李后主感发的力量。

这样好的词真是不好用现代的语言来讲,不过,为了方便,我还是勉强用今天的话来“翻译”一下:

春天来了,花又开了;秋天来了,花又败了。春去秋来,月圆月缺,这样的往复什么时候是个头?昨夜,小楼上吹起了东风,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我不由想起我做后主的故国——南唐,可如今我是囚徒,回想往事,真的是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那华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吧,只是熟悉的人变了,老了。试问你究竟有多少愁苦,那愁苦就像春天的江水一般向东流去,不再回头。

国破家亡之后的南唐后主李煜这首词,让宋太宗赵光义看到了,宋太宗极为不满,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莫非你想复国?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多疑的人,因他自己就是靠杀死自己的亲兄长赵匡胤夺得帝位的。有一次,赵光义对李煜从前的大臣徐铉说,你最近看到过你过去的主子李煜吗?徐铉说,没有,没有。没有圣上的旨意,我哪敢私自去看他。宋太宗说,我现在就让你去看他。徐铉去了。这个李煜,真是一点脑子也没有,见到徐铉,他第一句话就说,我后悔当初错杀了主张抵抗的潘佑和李平。当初不听忠臣言,还杀了人家,现在自己成阶下囚了,才想到自己当初的荒唐决定。他现在竟然在宋太宗赵光义的眼皮底下说这种话,简直天真得可笑。徐铉回去,向赵光义汇报了李煜的话。

原本就想占有小周后的赵光义决定杀死李煜。于是就命人给李煜赐御酒——当然是下了毒药的酒,那种毒药叫牵机药。第二天,李煜就离开了这个无常的世界。李煜都死了,深爱着他的小周后还想活着吗?她可不想给那个凶残的赵光义当什么妃子,于是愤然自杀。据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一书卷28中记载,赵光义曾经“临幸”了小周后。有人据此为题材,画了一幅画《熙陵幸小周后》,熙陵就是赵光义,因为赵光义的陵墓称为永熙陵。也就是说,赵光义早就着手计划占有小周后,李煜遭毒杀之前,赵光义已经强奸了小周后。总之,小周后的死与赵光义有关,因为,他让小周后住宫里去,不许她和李煜住在一起,这中间发生过什么,我们只能联想了。

从《熙陵幸小周后》这幅画来看,赵光义毒杀后主李煜,因为什么词而生气恐怕只是个借口,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永远占有小周后,所以才下牵机药毒死李煜。牵机药是很毒的,吃了之后手脚抽搐,然后痛苦地死去。

清人王士祯在这幅画上题跋说:“观此,则青城之事不足怜矣。”意思是说,看了这画,才明白“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别人欺侮,原来是报应,因为你们赵家在北宋初年就欺侮了别人,李煜和小周后死得多惨!“靖康之耻”是对赵光义作恶的报应。

第3节 李后主和大小周后的爱情往事

那么,小周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以至于让李煜为了她而丢了江山丢了性命。李煜是怎么认识小周后的呢?她在李煜的心中有多重要呢?她的姐姐大周后又是什么样的女人?

2009年5月2日的《今晚报》上有一篇何申的文章,《李煜的爱情生活:两个皇后是亲姐妹》,引用如下:

南唐后主李煜本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个风流才子。他善绘画、精通音律。他的书法学柳公权,甚得其妙,诗、文均有造诣,尤其词的成就最高。若不生在帝王家,他一生过得可能很愉快。可他偏偏却当了皇帝。

李煜前后有两个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后。这二位关系可非同一般,亲姐妹。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其父是大司徒周宗。周宗是南朝重臣,先是娥皇经常随父亲出入宫廷,她容貌美丽,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绝妙。中主李璟很喜爱她,就做主让她嫁给了李煜。娥皇在十九岁与李煜成婚。李煜即位后,就立她为皇后。

娥皇音乐才华出众,尤其擅长弹琵琶。是她修复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堪称大音乐家。《霓裳羽衣曲》原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到五代十国时只保存了残破不全的曲谱。当时一些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都曾试图修复它,均未成功。李煜得到残谱后,娥皇和他一起“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修复乐谱之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了霓裳羽衣组舞。他们又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这之后,娥皇便经常在宫中举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会了。

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冲淡些,只是他们的幸福并不长久。李煜在位四年,娥皇得了重病,卧病在床。他们的四岁儿子很孝顺,看母亲生病了,也学着大人去佛堂前祷告,祝愿母亲早日康复,谁知因为年幼不小心,从高高的椅子上摔下来摔死了。爱子的死使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

更严重的事又接踵而至,娥皇生病期间。李煜和她妹妹周薇相爱了,李煜的一首《菩萨蛮》描写了他和小周后浪漫而艰难的幽会: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后来娥皇还是知道了这一事情。陆游《南唐书·后纪传》说:“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大概就是说,娥皇抱病躺在床上,突然从帐后看到妹妹在床前,惊问:“妹妹什么时候来的?”天真的周薇没有仔细考虑便回答:“来了几天了。”娥皇马上明白了一切,她翻身向内,不再说话,至死都没再翻转身。

娥皇一死,李煜非常悲痛,写了很多的诗词悼念娥皇,即使在娥皇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娥皇死后第三年,李煜立周薇为皇后,史称小周后。小周后也非常美,但在感情上和生活情趣方面都已无复当年娥皇时的盛况。

公元975年,金陵城破。李煜由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于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词都产生于此时。

第4节 国破家亡的滋味:别时容易见时难

浪淘沙

(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用现代的语言“翻译”一下,两首词的大意如下:(一)

回想往事只有悲哀,对着这些无限美好的江山,怎么也难以排解心中的愁绪。无情的秋风吹打着庭院,台阶上爬满了苔藓。就让那珠帘遮盖着吧,不用去卷它,我如今落得囚徒的下场,从早到晚,谁会来看我呢?一个被软禁的人,谁理呢?

曾经握在手里的象征着南唐大权的金剑,如今已经掩埋到地下了,当年那种说一不二的帝王气概也已经成历史了。秋天的天气已经有了凉意,天空明净而高远,月光洒满大地。我当时曾经拥有的金陵玉楼瑶殿,现在如梦如影,就像秋天的月华一般照在秦淮河里。

(二)

窗帘外的毛毛雨淅沥沥地下着,春天就像街头逐渐暗下去的灯光,快要过去了。丝绸薄被,怎么能受得了那五更的寒冷?在梦里竟然忘记如今自己的身份不再是主人,而是寄人篱下的囚徒,还长久地贪恋曾经属于我的那种宫廷快乐。

一个人不要凭栏看风景,想到南唐的无限江山,是什么心情?离开一个人很容易,但要再见面可就难了。那飘零的花朵随着东去的流水漂走了,不回来了,春天已经远去。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怎么能相逢呢?

据说,宋太宗赵光义看了这首词,看到李煜如此念念不忘他的帝王生活,他的家国,赵光义大怒。

那么,李煜怀念的仅仅是曾经属于他的帝位吗?恐怕不是,至少不全是,他想的只是那种曾经属于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那种和大周后、小周后填词、唱曲、喝酒、玩乐的生活。因为李煜本来就不是特别愿意当皇帝的,没办法轮到他了,才当的。当上了,又不称职,把个好好的国家给葬送了。这是他的命。

曾经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帝国的黄昏》。这是一部专门讲述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末代皇帝的著作,作者称南唐后主李煜为:爱情圣手词学宗师。作者说李煜当皇帝完全是“历史的安排”,非主观争取得来。关于李煜沦为阶下囚的过程,书中是这样写的:唐朝末年,庐州刺史杨行密占据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建立吴国。杨行密死后,政权落到大将徐温手中。徐温死后,养子徐知诰执掌国政,他废掉吴国末代皇帝杨溥,自己称帝,建立南唐。他说自己是唐玄宗的子孙,改名李昇。南唐后主李煜是他的孙子。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按照一般的继位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向衰落,他的父亲李璟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形成隔长江对峙的局面。

在北宋建立后,李璟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病逝,李煜继位,年仅25岁。他即位在北宋建立之后,到开宝七年(974年)南唐亡国,在位13年,历史似乎专门安排他来为南唐陪葬。

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赵匡胤利用。李煜在位时用宫中的钱募人为僧,使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们诵佛,然后赦免。赵匡胤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更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整天念佛。

李煜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书法、绘画和文章也都很出色。书法独具一格,后人称为“错金体”。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对于军事不感兴趣,根本不想用兵。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即使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辞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填词,似乎在静候灭亡的到来。

他不敢与之北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南唐皇帝为江南国主,自己把政权降格,中央的行政机构都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说明南唐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能励精图治,南唐抵抗的时间一定不止一年。但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写下《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开宝七年(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知道请去就回不来了,就推说有病,没有去。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封了他一个违命侯。

到了开封,当了俘虏,成了阶下囚,李煜这才知道国破家亡的滋味。在《望江南》一词中,李煜这样感慨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昨夜的梦中,想到多少亡国之恨。那个时候,我是一国之君,在皇家花苑里和美人游览,那个时候我的车多得像流水,我的马像龙一般。花好月圆,春风得意。现在呢?

第5节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他终于体会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的感情很自然地变成哀悼,无可挽回地哀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人生短暂又无常,他用生命写出了人生的那种无常的悲哀,正因为无常,因为短暂,所以“我们要以无生的彻悟,来从事有生的事业”(顾随语)

他的词有一种伟大的感染力,有生命,有血,有泪,他成了哀悼派的一代宗师。我们来看李煜那首著名的《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格就是人格,对于一个(诗)词人来说,心物是相通的。这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林黛玉看了落花,就想到自己的红颜薄命,对花伤己,感慨“红消香断”、“花落人亡”。在她的心里,花是知己,所以,看到落花,不光流泪,还独自葬花,边哭边葬,吟出了那首前无古人、悲天地而泣鬼神的《葬花词》。

落花这样的事,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感伤和悲哀。南唐后主李煜则写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样自然率真、情真意切而又强力感伤的词。李煜说,满林的花都“谢了春红”,春天的红色花朵,美得让人心疼,这么好的花,说凋零就凋零了,而且是全部凋零,未免“太匆匆”了。红花,这么美好的花,生命怎么如此短暂!太残忍了吧?“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美好的花迅速地凋零已经“太匆匆”,还有更无奈的事情:早晨还要承受冷雨,晚上还要忍受寒风。从早到晚,不是寒风就是冷雨来摧残,不分时辰,没完没了。

花犹如此,人何以堪?想想人这一生,得经历多少风吹雨打?那春天鲜艳夺目的红色花朵让人想到美人的胭脂,朝来的寒雨淋在花朵上面,就像美人的泪,为了这“胭脂”流下的泪,我要留下来,为她再次喝醉,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看见眼前这朵红色鲜花,凋零了恐怕就再也见不着了。不过,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但“我的青春一去不回来”。王昌龄在《出塞》中说“秦时明月汉时关”,现在看到的月亮和秦朝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但是,明年春天再开的花还是眼下这一朵吗?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失去的不会再来。李煜感叹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遗憾就像东去的流水一样,向东去,长年不息。

总有人说,生在帝王家,是老天给李煜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就连清朝的诗人袁枚也这么感叹说:“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意思是说,这么一个才子做皇帝真的可惜了,“屈才”了,否则他可以给后人留下更多经典的词作。这可真是文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如果没有生在帝王家、没有亡国的经历,没有这种伤痛的体验,李煜就不可能写出那种大悲的、脍炙人口的词。

词人小传

李煜,在位时间(961—975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宋开宝八年,金陵城遭宋军围攻,国破。李煜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

同类推荐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应当积极探索和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关系到全社会幸福指数的全面提高。什么是科学的幸福观?其一,科学的幸福观对幸福的定义必须符合定义的逻辑规则,即外延要包含幸福概念所指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内涵要抽象出幸福概念的本质属性;其二,要深刻揭示人类幸福的客观规律,使人们明确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其三,要有实践指导意义,容易付诸行动,并切实增进个人和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其四,能够促进善的互动循环,完善人格,提高道德水平,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句话,科学的幸福观应当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健康的、和谐的、理性的、积极进取的幸福观。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本书以青少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让他们熟悉和了解散文的内涵,吸收其中的精髓,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本书精选了最优美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和其中阐释的哲理,让青少年的心灵受到鼓舞和升华,让青少年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梦想与憧憬,活得更有激情;让青少年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绝望时,从中汲取力量;让青少年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让青少年在面对一切感到木然时,心中涌起无限的亮色;让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 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 “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 诗经全鉴

    诗经全鉴

    在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名字就叫《诗经》。《诗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绽放于世界文学舞台的艺术奇葩。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并渗透在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中。《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拥有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热门推荐
  • 三国演义之谜

    三国演义之谜

    刘备、曹操的长相究竟如何,为何关羽是红脸、张飞是“豹头环眼”“三英战吕布”是否确有其事,诸葛亮为何要娶丑妻,诸荀亮将周瑜活活气死了吗?刘备有没有封过“五虎大将”,曹操是军事天才吗?“七擒七纵孟荻”是真是假。
  • 角逐王座

    角逐王座

    扶大厦之将倾,天才少年力挽狂澜,带领战队杀入世界决赛角逐王座却意外缺席,一时万夫所指。心灰意冷之下,少年退出联盟职业,成为一名闲人。没人知道,他何时回归职业,直至一款名为荣耀的游戏出现......
  • 凡心紫魂

    凡心紫魂

    人有一颗平凡的心,但平凡中我们追求不凡,即使突破不了自己,我也要努力,让自己无怨无悔。重活一世,看主角携紫雷成“玄武”之魂,炼制魂印章,掌控印阵,在猎妖师的世界里留下自己的名字。本书属于慢热型,将慢慢带您进入奇妙的异世界。
  • 潜夫论

    潜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你长相厮守

    许你长相厮守

    她说:如果,这是个梦,那我愿此生都醒不过来。他说:“我没有女朋友,老婆倒有一个。”当许诺头次与孟澶相遇时,他们便已被月老的红线牵扯住了即使分开再久,他与她,也终不会散了
  • 饕餮踏天

    饕餮踏天

    ·一朝出渊,潜龙升天。·铁血治国,佳丽三千。·饕餮吞天,大冥无边。·系统在手,天庭永恒。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绝色谋妃

    绝色谋妃

    前世受尽背叛,穿越而来。在这玲珑局中,贵妃紧逼,皇后莫测的关怀……她只好步步皆谋。聪慧如她,倔强如她,那些欠她的,必要百倍偿还。一纸契约,逃离宫中。无意间的惊才绝艳,无数美男纷纷而来。她只想安安静静的寻一方安然之处,品茶赏月,仅此而已。什么所谓的爱情,她才不相信。一:“我白浮欢不配的自不会去争,若是我的,就容不得别人来抢。”某女微微一笑。“只要是我喜欢,都比较喜欢把它抢过来,怎么办?”某男靠近某女耳边细语。二:“原来我终是死在自己的手里。”她对白浮欢说。“我以为我什么都不要,你就会和我走。”他对白浮欢说。“欠你的,要百倍偿还。那你欠我的,准备怎么还?”他对白浮欢说。
  • 皇的宝贝:误惹摄政王

    皇的宝贝:误惹摄政王

    再一世为人,被这和平的世界所迷惑,不计较欺负前主的人,以为可以放下疲惫的身心,做一只懒洋洋的米虫。可,却因好心被一群市井小混混打得半死,才想到——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强者为尊!某女:“我要成为世上第一个摄政的皇后!”某男:“天下随你折腾!”【邪魅一笑】某女:“小倾子,有人说我是妖精,给你施了妖术。”某男:“那也是我自愿的!”【傲娇脸加宠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