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战乱频繁,死人便是家常便饭,这就导致无数百姓含冤而死,所以一些亡魂便滞留人间。这也应运而生的推出一些特殊的职业,例如赶尸人。我所说的赶尸人与道士不同,赶尸是指凭借一些特殊的方法让死人行走,让客死他乡的人魂归故里,这种职业一般在湘西那边的山区才会有。而道士却有所不同,中国道家文化渊源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
”其中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羽士、黄冠等,尊称为道长。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而茅山道教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同时又是“三茅真君”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特别是刘宋时期,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仕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说到茅山道士,当然首先应该说一说“三茅真君”。公元前82年,六十开外的陕西咸阳人茅盈来句曲山,在山中采药,济世救人,在洞中潜心修炼,得道成仙。元《茅山志》记载: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飞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见西王母。得道后,一次茅盈回乡对父亲说,我已受圣师符箓,无时不有天兵天将在守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将会受到惩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后茅盈又将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语,在世活了90岁。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躯疫、祀神等。
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箓派,正一派道士一般有家室,不忌荤,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等。
本文所讲述的内容,是由一名茅山道长在一次驱鬼中,无意之间引发的诡异案件,神秘的鼠脸少女、恐怖的龙纹玉佩等等,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