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800000018

第18章 《易经》对我们的启示 (2)

第五节 《易经》对我们的启示 (2)

在此我们提醒大家注意,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神话,都说到一个细节,即《易经》的成书与河图、洛书有密切的关系。有的神话说,有一只龙马从黄河破浪而出,背上有一幅图,名为“河图”;还有的神话说,是一只“神龟”从洛水中钻出,龟背上有一卷古书,名为“洛书”。神话中“龙马”、“神龟”一般都是水的象征,上古圣人们就是从“河图、洛书”中受到了启示,最后发明或得到了《易经》八卦。孔子曾对这一传说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在论述史前文明的时候,我们曾注意过一大类神话,主题在讲知识与洪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古老的知识都来自洪水以前,而神话以知识树、宇宙树、常青树、善恶果等代表知识,以蛇或龙代表洪水,这类神话反映了一个主题:人们从洪水围困下解救了知识。应该是:人们从退去的洪水废墟上找到了大洪水以前的某些文明成果。

“河出图,洛出书”与世界同类神话所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它更为直接。“河图、洛书”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人类知识的代表,比其它神话中的善恶树、宇宙树、知识树更直接地代表了知识的概念。而“河”在此指黄河,“洛”在此指洛水,这比同类神话中用蛇、龙、水神等表示水的概念更具体。因此,“河出图、洛出书”的神话重点在讲述知识与水的关系,根据神话内在的逻辑,此处的水只能是神话中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也就是说,它也从间接的角度说明:《易经》八卦与史前那场大洪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来推测《易经》的起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毁灭了平原、谷地的人类,也毁灭了当时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有关于这场洪水的记载),只有少数人在高山或高原上幸存下来。洪水过后,幸存的人们从各自的山峰走下来,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由于他们幸存的地点,即山头不同,因此就以这些山头来加以区分。山就好像现在的姓氏一样,来自崇山的,就以崇山为名为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崇山氏,来自伏山的,就以伏山为名为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伏山氏……

事实上以山为名为姓的习俗,源远流长。《山海经》中记载的所有天神和国家,大多数与山有密切的关系,那时的天神都可直接称之为山神,甚至有些部落就以山为其姓氏,例如炎帝神农就被称为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

此外,最早的《易经》号称“三坟”,但这里没有坟墓的意思。“坟”的本意是高大,可以看作是对山的形容,“三坟”意即三座高大的山。根据《三坟书》记载,《连山》的每一宫都是以一座山为中心,例如:

崇山君(即乾)、君臣相、君民官、君物龙、君阴后、君阳师、君兵将、君象首。

伏山臣(即坤)、臣君侯、臣民士、臣物龟、臣阴子、臣阳父、臣兵卒、臣象股。

列山民(即艮)、民君食、民臣力、民物货、民阴妻、民阳父、民兵器、民象体。

兼山物(即兑)、物君金、物臣木、物民土、物阴水、物阳火、物兵执、物象春。

潜山阴(即坎)、阴君地、阴臣野、阴民鬼、阴物兽、阴阳乐、阴兵妖、阴象冬。

连山阳(即离)、阳君天、阳臣干、阳民神、阳物禽、阳阴礼、阳兵谴、阳象夏。

藏山兵(即震)、兵君帅、兵臣佐、兵民军、兵物材、兵阴谋、兵阳阵、兵象秋。

叠山象(即巽)、象君日、象臣月、象民星、象物云、象阴夜、象阳昼、象兵器。

其中连山、列山为部落姓氏,古史中有明确记载,炎帝神农就属于连山氏。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其它六山也是部落的称号,他们应该是:崇山氏、伏山氏、列山氏、兼山氏、潜山氏、连山氏、藏山氏、叠山氏。在山名后面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可以看成是部落不同的社会分工。

这些新的部落从高山走下平原,并继承了大洪水以前的一些文明成果,比如像《易经》和《黄帝内经》这些成果。但当时的人未必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成果,但不论理解与不理解,他们都将这些作为祖先神圣的遗产,很好地保留在神话中,或其它口述历史的内容当中。这样算起来,当时继承下来的版本有很多,一个部落保留了一个版本。

又过了许多年(当时的历史时限很长,大约是几千年),到夏部落掌握政权之时,人类已经开始有了文字,这些部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传说与神话当中的神圣部分记载下来,其中就包括《易经》。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按照我们的观点,也是甲骨文成熟的时期,《易经》出现在这个时候,正符合了被记录的特点,它是文字出现以后“仰录”史前文化的结果。

夏部族作为统治者,可能管辖下的最大八个部落就是:崇山氏、伏山氏、列山氏、兼山氏、潜山氏、连山氏、藏山氏、叠山氏。它将自己的《易经》名之为《连山》,用八个最大的部落象征《易经》八宫、八卦。

因此,《连山》的命名只是为了记载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人类是在高山上幸存下来的,所以对山有一种特别的感激之情,又因为人们幸存的地点不同,故名之为《连山》。这就解释了一个困惑了许多人的文化现象:为什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平原或谷地上的早期中国人,在他们的神话当中有那么“山崇拜”的宗教情绪。

随着历史的流逝,后来许多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而他们的《易经》版本也消失了,只有曾经占据过统治地位的部落,将他们的《易经》版本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古代“三易”。

《易经》与中医的神秘联系

那么,《易经》是否有记录的痕迹呢?我们认为有!理由有三:

第一、古代人们也认识到这一点的,例如贾公彦就曾说:《易经》乃“有文字之后仰录三皇时事”而成,证明它是被记录的而非发明的。

第二、它是突然出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即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易经》,无论是数字形式还是卦画形式都基本相同,从时间上连接夏、商、周三代,从版本是串联《三坟》古易和《山海经》所记三易,而这些形式在以前根本没有。

第三、《易经》从它出现在历史中,就与目前所看到的大同小异,是一个极为完善的体系,包括八经卦、六十四别卦及爻辞,即它的经文部分。几千年过去了,后人对它的基本部分没有丝毫补益,只是在《易传》部分不断加入自己的理解。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易经》是被记录下来的,而不是发明出来的。

除了以上三条推测外,在《易经》本身我们也可以找到证据。

一、三易卦画相同而爻辞不同,证明《易经》源于笔记。

我们以上说到,古代“三易”卦画相同,都是由八经卦及六十四卦组成。爻辞是对卦画的解释,一般来说,相同的卦画本应该有相互一致的爻辞。但现存三易的遗留爻辞却极不相同,上一节里我们曾引证过《连山》同卦爻辞与今本《周易》的区别。我们由此推测,《易经》来自某种记录,不同的爻辞是由理解不同造成的。这是《易经》“笔记”痕迹的一个重要证据。例如:

《连山》遗卦“中孚”初八爻辞曰:一人知女,尚可以去。

今本《易经》中孚卦初九爻辞曰:虞吉,有他不燕。

这两句爻辞文字差别很大,但内容却极为相似。《连山》爻辞大意是: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又没有其他人竞争,大概可以成事。而今本《周易》爻辞的大意是:即使专心一致,但如果有其他人出现,那事情就不太好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两句不同的爻辞实际上都在以比喻的手法描述同一个事物,但被描述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二、《易经》文字中有大量比喻的成分。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这些不同的爻辞,还会发现一个更加重要的证据,那就是:《易经》爻辞尽管文字不同,但隐喻的内容却是相同的,因为文字中包含了大量比喻的成分,给人的感觉是,它们用不同的手法在描述同一种东西。

不但不同版本的《易经》爻辞有大量比喻的成分,即使同一版本的爻辞,也使用了大量比喻的手法。例如:

今本《易经》第一卦为乾卦,六条爻辞中有五条涉及一种传说里的神物,那就是龙,潜龙、见龙、龙在渊、飞龙、亢龙。爻辞是在用龙的不同形态来竭力描述一种东西,想告诉后人。可它描述的究竟是什么?这成了千古之谜,可能是物体,也可能是某种道理。其它卦也大多数如此,如,今本《易经》的鼎卦,它取用了鼎的六种形式——鼎巅趾、鼎有实、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金铉来作比喻;师卦则用军队的六种情形作比喻。

《易经》爻辞的比喻性质,在孔子时代就被注意到了,所以当时人解易特别重视“象”的问题。“象”是古代人理解《易经》的中介,如十冀中的《大象传》就是对卦的一种理解,所以《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直接将乾理解为天,再进一步引申成为君子,还可以引申为父亲等等;《小象传》则是对爻辞的理解,如颐卦上下是阳爻中间有四个阴爻,就好像是口腮中含一物,故《象》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所以“象”的本意应该是:好像是这样!如乾坤,大家理解不了时,有人就说:乾坤嘛,好像是天地。

《易经》爻辞的比喻性质只能证明:它来自不同理解后的笔记。再进一步推论: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有人向我们面对面传授过《易经》。当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们在底下听,由于讲授的内容深奥难懂,老师只好用打比喻的方法,学生们记下的也是这些比喻。千百年过去了,人们看到的只是这些笔记中的各种比喻,而根本不知道当时的人想用这些比喻说明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读《易经》的困惑。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很原始的部落里,一天来了几个现代人,他们告诉老酋长说:外面的人最喜欢踢足球,可好玩了。老酋长问:这足球是个什么东西?他们说:足球嘛是这样的,它是圆的,像你们地里种的西瓜,上面有些条纹和斑点,中间是空的,可以踢着飞起来。说完这些现代人就走了。

这位老酋长临死时对他的接班人说:某天来了几个怪人,他们说外面有一种好玩的东西,形状像个奇怪的西瓜,脚一碰就飞上了天。新酋长于是将老酋长的话记录下来,他是这样写的:世界上有一种怪瓜,能飞能跑,其妙不可言。又过了几百年或者几千年,这个部落的子孙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他们开始研究学问,研究本部落以前的历史。但这些研究人员读到上述记载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记载中的“怪瓜”就是足球。

《易经》版本的情况证明,它记录的痕迹很浓,而且所有的记录都出自一个祖本,或一次相同的传授。

《易经》以上版本的特点,为我们解开《黄帝内经》起源,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中医与《易经》很可能有相似的起源。

同类推荐
  • 中华名句

    中华名句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知识的通俗读物。内有名句、出处、解释。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我青春我叛逆

    我青春我叛逆

    美艳义气的“幽灵”、帅气低调的“耗子”、不羁狂放的“公公”、正统耿直的“可乐”、胆小如鼠的“冰激凌”、泼辣好嫉的“师爷”……初三,一群青春逼人的花季少男少女,在青春的校园里,在社会这个大染缸边缘,演绎着一个个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或成熟、或青涩、或坦诚、或阴暗、或朝气、或颓废……这里正在发生着所有当代青春期学生所面临的所有困惑……这里正在发生着所有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煎熬和束手无策……慨叹……青春无敌……
  • 流星来了

    流星来了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情场失意又出车祸,等到他醒来,却发现身处于一个陌生的异世,从此他的命运彻底改变,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修仙路……
  • 活在南朝娱乐圈

    活在南朝娱乐圈

    南吴朝的名士们地位很高,如果你是女子,那就向着女公子的地位努力吧!不过我们的历史中没有南吴朝,所以这里自然也没有李白苏轼梅兰芳...于宁说,这就是个古代版的娱乐圈!
  • 战血飞舞

    战血飞舞

    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在救赎与退缩的悬崖!他的身份为何高贵而又贫贱,破旧的长矛机械般的挥舞,铁血生死营,豪情真男人,这累累军功,能否换回心上人的青睐,帝王的权术,可是他的选择?
  • 主逆天宰

    主逆天宰

    上古遗迹天光开,不世神兵无限灾。血魔神珠降尘寰,绝代之狂扫万骸。待看一位铮铮少年是如何掌竭烬,破苍穹,逆天为主,宰行天下……
  • 病娇王爷被扑倒

    病娇王爷被扑倒

    据不完全统计:她是第8356429位穿越的女主,她是第二十五万七千八百六十三位穿越架空的女主,她是第柒万叁仟陆佰贰拾肆位第一章就开始攻略男主的女主。又根据很不完全统计:她是第三千五百六十六位每三章和男主虐一次单身狗的女主,没有平均!她是第两千三百位和男主么么哒二十次的女主,平均每十章。她是第N位作者们编不下去的女主。她是第N的n次方位作者们想要五毛钱卖掉的女主。————————————————————————————————————“你脑子里整天都在想什么?这么迷糊?”“第一个字。”
  • 恋你无伤

    恋你无伤

    千年一战,仙魔妖三族元气大伤,昔日战神,身化五剑,封妖后,伤魔君。遗留花谷一神秘少年,走向悲漠消愁,生死困顿。情之道,伤痕累累,百折不挠;剑之道,体味天殇,我悟轮回。
  • 守护战鹰的日子

    守护战鹰的日子

    李宏林觉得飞行员是天之骄子,可像他这样的空军地勤是中国大地上最美丽的蓝色、是空军战斗力的基石。他记得大队长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机务兵,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一手托着国家财产,责任重大!
  • 我的失忆千金

    我的失忆千金

    富家小姐脾气坏到极点,新婚丈夫要离婚,千金大小姐失踪?失忆?七荤八素的被“无良万能工”骗到小杂货店打工赚钱??各种糗事,各种郁闷,一对欢喜冤家闹剧百出,只是欢乐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阴谋...千金小姐如何逆境中找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古缘风云录

    古缘风云录

    一篇篇古风文章,一段段儿女情长、一次次尔虞我诈,一首首改命颂歌。沉浸在这诱人的世界中,感受着他们的英雄气概,品读着他们的传奇故事,带着自己的体会融入在古风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