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000000006

第6章 一户人家的历史(6)

举个例子来说,在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早些时候,据传有一位见习修士,有一次他没有按时完成长老留下的一项修炼功课,就不得不离开修道院和家乡而流落他乡,由叙利亚去往埃及。后来,经过在异国他乡长期的修行,终于功业卓著,历经种种磨难,殉道而终。当他死后教会追认他为圣者、为他举行葬礼仪式时,当执事喊着“非我教徒,一律退教”时,忽然间,——殉道者的尸身连同那具棺材忽的拔地而起飞出了教堂,如此这般竟先后有三次之多。后来大家才明白这位殉道的圣者曾破坏了修持,离开了长老,因此不经长老给他解除,他是不能被赦免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功绩也不行。后来,直到那位长老被请到教堂解除了那个誓约,他的安葬仪式才顺利的完成。

当然,上面讲述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些古老的传奇而已,然而发生在不久以前的一个事例却也颇值得人们注意。

在阿索斯山隐修着我国当代的一位教士,他非常喜爱这样一个神圣、安谧的栖身之所,突然,他的长老要求他立即离开阿索斯山,先去耶路撒冷朝拜圣地,然后再返回俄国,去往北方的西伯利亚。“你应该去往那儿,而不是在此地停留。”教士震惊和伤心之余,便前往君士坦丁堡朝见普世牧首,恳求对他的誓约进行解除。然而,总主教回答他说,不但他总主教不能解除他,就是在全世界也没有谁,并且不会有谁拥有可以解除他的修持的权力。这修持既由一个长老加在他的身上,就只有这个长老自己才有解除的权力。

由此不难看出,长老手中的大权在某些时候是不受任何限制和令人不可思议的。也正因为如此,长老制曾遭到我国许多修道院的极力排斥,几乎毫无立足之地。但是,随后不久民众便开始高度敬仰这些长老。例如,来我们城郊那所修道院拜见长老的既有平民百姓,又有达官显贵,为的都是跪坐在长老的脚下,向他诉说自己的愁苦和疑虑,忏悔自己的罪过,恳求长老能够指点迷津。在此情景下,长老制的反对者们在其他各种责难的同时还不停的叫嚷道,忏悔的圣礼竟被如此轻率的恣意践踏了。其实,见习修士和其家人完全不用圣礼的仪式不断的向长老诉说自己的心事。然而,结果却仍然是长老制获得了胜利,并且从此以后便开始渐渐在俄国的各个修道院中确立。历经了千年考验的这种工具使人又获得了新生,不断由精神受压迫向自由和道德转变乃至升华;的确,它也极有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也许会把有的人不是引向驯服和完全的克已,而是相反地引向魔鬼般的骄傲,那就是说不是得到自由,却是得到了锁链。

佐西马长老那时大概已有六十五岁,他是地主出身,年轻时曾服过军役。毫无疑问,他有某种心灵的特色使阿辽沙深为敬佩。阿辽沙深受长老的喜爱,因此长老不但收他为入室弟子,而且还让他住在自己的修炼室里。必须搞清楚的是,阿辽沙那时虽然生活在修道院里,却从未受到过任何制约,他可以任意进出修道院去他想去的地方,甚至整日不回修道院也可以,他还有更大的权力,那就是可以在修道院里不穿修士的长袍。当然,为了不显得与众不同,他还是规规矩矩的穿着长袍,而且他自己也很喜欢这样。也许,那位长老身上不断溢散出来的荣耀和力量的光环,对阿辽沙的年轻的想象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影响。至于佐西马长老,大家都议论纷纷,多年以来所有来向他忏悔、渴望得到他的忠告、盼望他用良言治心病的人,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到后来竟然练成了一种明察秋毫的本能,只须向前来求教的人的脸上瞅上一眼,就能很快揣测出那人出于什么目的而来,想要得到些什么,甚至能够猜到他的内心正遭受着什么样的痛苦。所以,有些时候当来者还没有开口说话,长老就可以说出他心中的秘密,这往往使那些虔诚的朝见者感到惊讶、诧异乃至恐慌。

阿辽沙发现,许多第一次来与长老单独谈话的人,谈话前总是惶惶不安,心事重重,而当他们从长老那儿出来时神情中又总是流露出一种慰藉和掩饰不住的兴奋,总之即使是满面愁容,也一定会变得欣喜万分。还有一点让阿辽沙始终无法弄明白,那就是:长老从来不会严厉,相反的是,他待人接物差不多永远是笑吟吟的。修士们在暗地里谈论长老时常说,那些罪过较重的人恰恰是他最为牵挂的人。谁的罪孽最不可饶恕,他就会对谁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怀。即便到了长老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修士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恨他和嫉妒他,但他们一直保持沉默,尽管他们中的几位已在修道院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那位年事最高的修士,伟大的寡言者和不寻常的吃素人。但勿庸置疑的是绝大多数人是佐西马长老的忠实拥护者,其中有部分人对他是真心实意的热爱,甚至有些人近于狂热地依恋着他。这部分人干脆称他为圣人,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当他们看到长老即将离他们而去时,他们甚至企盼会有奇迹发生,修道院也将由于藏有圣者的遗骸而在不久的将来享有与众不同的光荣。

对于这位长老的几乎神奇的力量,阿辽沙也是深信不疑,就像他绝对相信关于棺材从教堂里飞出去的故事一样。他见到许多人带着病孩或有病的亲人来到这儿,求长老用手按住他们的额头,为他们做祈祷,而这些人不久以后便又重来,有些人甚至在第二天就来跪在长老的面前,泪流满面的感谢长老为他们的亲人除去了病魔。

究竟是病被完全治好了,还是只是病情有所好转,——这个对阿辽沙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已对师父的精神力量毫不怀疑了,就连师父的荣誉也好像成为他自己的胜利。那些从俄国各地专程赶来的平民百姓中的香客,静静的等在修道院的门口等待师父的接见,希望能够尽快瞻仰长老的慈容并且能够得到他的祝福,每当长老出面与他们相见时,阿辽沙总是感到激动不已,而且会自然而然的容光焕发、神采飞扬。那些前来朝见的百姓们纷纷长跪在长老的脚下,泪如雨下,失声痛哭,妇人们小心翼翼的捧着自己的孩子向他递去,也有人把患病的“鬼号婆娘”领到他的面前。长老会与他们细心交谈,然后为他们念上一段简短的祷文并加以美好的祝福,最后才让他们渐渐离去。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敬重长老,为什么一见到他就长跪不起,感激涕零,——在阿辽沙看来,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当然,他十分清楚的知道,俄国老百姓正经受着劳累和忧患的痛苦,特别是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直在各种折磨的间隙中生存,因此,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渴求和安慰莫过于目睹一件圣物或一位圣人,对之匍匐膜拜。

阿辽沙完全知道普通人心中的感受,甚至还很清楚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对此他很理解,而长老在人们的心目中正是那样的一位圣者并且保存着上帝的真理——对这些他自己深信不疑,与那些痛哭流涕的穷苦汉子一样,和他们重病不起的老婆一样,和那些把孩子捧向长老的母亲一样。阿辽沙心中比修道院里的任何人都更为坚信,长老圆寂后会带给修道院莫大的殊荣。总而言之,最近,他的心中似乎在燃烧着一种深藏了很久的无法压抑的欣喜。至于说这位长老,毕竟只是他眼前绝无仅有的例子,阿辽沙却全不在意。

“这并不重要。他是那样的神圣,他心中深藏的秘密几乎能让所有的人获得新生,心中藏着最终将在世上确立真理的那股伟大的力量。到那时人人都是圣贤,都会相亲相爱,不分彼此,贵贱之分也不会存在。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真正的基督王国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这便是阿辽沙日夜憧憬的未来。

两位兄长的来临给阿辽沙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在此以前,阿辽沙根本不了解他们,他对异母的长兄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比跟同胞的次兄伊万·费尧多罗维奇相互熟悉的更快、也更为接近,虽然伊万比德米特里来的更早一些。阿辽沙希望能与胞兄伊万多一些交流,然而,伊万已经在老家居住了两个月,他们虽然见面挺多,但就是不能彼此接近。阿辽沙并不善于言谈,他似乎一直在期待着什么,而且还有些难为情。虽然阿辽沙曾无意中发现胞兄伊万常常以好奇的眼光长时间的注视自己,但很快就似乎对他又没什么兴趣了。阿辽沙注意到这一点后,就多少觉得有些窘迫不堪。他认为造成胞兄对自己冷淡的原因是他俩在年龄上、特别是受教育程度上的距离。但阿辽沙也常有另外一种想法,胞兄伊万对他如此的冷漠不关心,也可能是由于阿辽沙并不知道的某种原因造成的。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总是觉得伊万心有所专,而且专心于某一件别人无法揣摩的重要事情,而且他总是力图追求某种目标,这目标也许是很不容易实现的,所以他就顾不上自己的弟弟,这也许就是他对阿辽沙在态度上始终心不在焉的惟一原因。

阿辽沙还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也许那位有学问的无神论者根本瞧不起他这样一个傻气十足的见习修士。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再为此怄气,但他却总是在内心的深处渴望他的兄弟会愿意靠近他、接近他。长兄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对次兄伊万的看法中渗透着深刻的敬意,他在别人谈起伊万时特别有感情。近来,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拉近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此事的全过程我还是从德米特里那儿了解到的。阿辽沙总是认为,德米特里对伊万的赞不绝口的评价特别耐人寻味,因为跟伊万比起来,德米特里简直什么都不知道,这两个人站在一起,无论人品还是人物,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恐怕令你都很难想象出有另两个人会比他俩更不相似了。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这一家人举行了一次会晤,更确切一点儿说,那是一个不祥和的家庭的成员在佐西马长老的修道室内的一次家庭碰头会。这次家庭会其实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那时,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和他父亲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在遗产和财产帐目问题上产生了争执,显然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糟糕境地。两人间关系极为紧张,已不可能缓和。好像是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主动提出大家可以在佐西马长老的修道室内会合,这样即便不用长老出面,大家也可以比较体面而又相对友好的谈到一起,同时长老也可以从中调解,德米特里·费尧多罗维奇从没见过长老的居室,自然以为父亲想借此来吓唬自己。顺便说明一下,他并不是住在家中,而是在小城的另一端单独生活。又恰巧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米乌索夫当时从国外回来,一听到这一聚会的主意,便抓住不放。这位四五十年代的自由主义者,一贯拥护自由主义和思想解放,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突然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突然想去修道院走走而且极想拜见那位长老。由于那时修道院和他还有关于领地问题的一桩官司,他便立即利用这一点,说他本人愿与长老交谈,以便寻求一种友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他的到来自然受到了比较认真、友善的接待。本来,那时长老因病已不见一般的来访者,但由于米乌索夫已经把话说了出来,修道院为了自己的利益给长老施加了一些压力。结果,长老终于同意接见,并且很快就订下了日子。

“谁指定过我要做他们心中的仲裁人?”他含着笑对阿辽沙说。

阿辽沙自从知道了要会晤的事之后,就变得不安起来。阿辽沙非常清楚,只有长兄德米特里对这次聚会很认真,而其他人又都有不纯的动机,胞兄伊万和米乌索夫出于好奇而来,也许这种好奇心是不健康的,而他的父亲可能又会像小丑一样演出一番。虽然阿辽沙很少言语,但他却对父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小伙子绝不是有人所说的那样题头脑简单的小伙子。他等待约会的来临,心情很沉重。很自然,他极其渴望所有的家庭纠纷能全部解决。然而,更让他放心不下的却是长老:他为长老,为了长老的荣誉而担心,怕他受到不敬和侮辱,特别担心米乌索夫那骨子里就有的尖刻的嘲讽,还有博学的伊万的那种居高临下,吞吐的语调。他甚至想把要来的几个人都事先就跟长老介绍一下,让长老也好有个准备,但考虑再三,他还是没有说。直到约会日期的前一天,他才通过一位熟人给长兄德米特里捎了句话,说自己非常爱他,希望他能履行诺言。德米特里陷入了沉思,他显然不知道自己曾向阿辽沙许诺过什么,于是便给阿辽沙去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会做什么“丢人显眼”之事,并且还说,他预感到这里面不是给自己设下圈套,便是一出不成体统的闹剧。

“无论怎样,我宁可咬断自己的舌头吞入肚中,也不会去冒犯这位你如此敬重的圣人。”德米特里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但此信却没有给阿辽沙带来太大的安慰。

注释:

[1]西南亚的一个半岛,今属埃及。

[2]希腊东北部伸入爱琴海中的一半岛。

同类推荐
  • 花的日记

    花的日记

    直美因为姐姐英子的出嫁而倍感忧伤,但是邻家的女孩子久里清子给了她安慰,女孩子花儿一样的年纪,有着花儿一样的明媚,连心里的秘密,也像清晨花瓣上的露珠一样,在朝阳下轻快地闪着柔和的光……
  • 人伦

    人伦

    《人伦》这部书是教人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刘震云先生的话真是“一句顶一万句”,他说,《人伦》也可以换个书名,叫《醒世书》。《人伦》也算是个农村题材,因为它是由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衍生出来的故事。《人伦》是从一个事件切入,但并不写事件,而是写事件之外的事,通过描写几个人物在这个“事件”面前的表现而演绎出的“众生相”。
  • 牛虻

    牛虻

    主人公亚瑟出生在意大利富商家,是富商后妻与神父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却不知道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父,把他当作良师慈父。当时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亚瑟决定参与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事业。蒙太尼里调走后,新神父卡迪诱骗亚瑟,使他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女友詹玛误以为亚瑟告密,打了他耳光。同时亚瑟得知自己竟然是私生子,陷入极度痛苦中,于是流亡南美洲。十三年后,他重回意大利,已经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革命者,文武双全的“牛虻”。一次行动中,他被捕入狱。蒙太尼里......
  • 南海沉船之谜

    南海沉船之谜

    吴芳芳编著的《南海沉船之谜》共收录悬疑故事三十多篇,分为《谁盗了我的梦》《鬼塘之谜》《变异的木雕餐具》和《价值千万野人奶》四大专辑。 《南海沉船之谜》所选悬疑故事情节离奇而不诡异,过程紧张刺激而不恐怖、血腥。能给读者带来新奇、畅快的感觉。 生活就是由一串串故事构成的珍珠项链,在作者用心精心编织的这串故事项链中,你将被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你将会品到父母的爱子之心,还会看到青春飞扬的生活场景。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理想,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明辨是非,依法断案的中华美德,作品悬念丛生,情节跌宕,通俗易懂,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盐骚

    盐骚

    《盐骚》是以重庆三峡巫溪的一个古镇为原型而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主动鲜活的人物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大盐灶老板延光在洪水中受灾而衰落,强娶的民女薄青莲因他陷害自己的避孕药人,而放火烧掉宅子,给予他重创。船工常福生拉纤为生,爱唱船工号子和妻女艰难维生,却始终乐观向上,最后在过险滩时被江水吞没。大盐商沈玉林风流倜党,以玩笑般的三个打赌娶得盐灶老板赵源清的女儿赵云珠,使得赵源清与原本定亲的另一个盐灶老板张天禄反目成仇,其间还穿插了沈玉林与青楼女子银红的感情纠葛等。
热门推荐
  • 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全译本)》为青少年成长读物类图书,是一本少儿科普读物。该书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V.M.希利尔创作,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艺术史,既生动,使孩子们快乐地亲近艺术,又实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艺术的种子。阅读《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全译本)》孩子们能收获了无穷的乐趣,激发孩子进行思考。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隔世尘嚣

    隔世尘嚣

    上古仙史,无人记载,亦无人知晓。相传有道士撰奇书,天下大事,尽收其录。乃道士死后,此书流落民间,不知所踪。此书所记的仙家逸史,渐渐流传民间,为一苏姓女子,撰写成册,尽入渔樵闲话……
  • 妃比寻常,腹黑王爷攻心计

    妃比寻常,腹黑王爷攻心计

    他,权倾天下。她,活泼开朗。一道圣旨两人走到一起。……一天某侍卫来报;王爷,王妃跟太子殿下出去了,某王爷;给我绑回来。……又一天,侍卫来报;王爷,王妃去青楼了,某王爷;绑回来。'……又一天,侍卫心惊胆战来报;王爷,王妃跟凌峰去郊游了,某王爷怒了一阵轻风飘过,人已不见踪影。……
  • 美女总裁的护花高手

    美女总裁的护花高手

    【万人阅读,火热连载】“你轻点儿,痛。”“唔,进去了,好长,我好像流血了。”“不用叫的那么大声吧?”“我是第一次。”“先生。打个针而已,用得着叫的那么销魂吗?”【书友群:558229075】
  • 时空效应

    时空效应

    第四维度——时间,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自从宇宙大爆炸,它便随着宇宙的产生而产生……人们认为它们总是不可分离的,并称之为“时空”……但在交错的时空中,他的经历是意外?还是天命......
  • 画圣

    画圣

    “画一片云在手心,就拥有了整片天空。”这是神卷大陆对强大的画师作出的评价。相传,太始元年,有神卷携氤氲之光自天而降,分散落在人间。大陆各族因观神卷之雅韵有所得而获天地之力认可。自此,画道成。多年以后,人族一代画圣于画师陵陨落,随后重生到了一个身份神秘的少年身上,也由此,开启了一个逆天画师的崛起征程!
  • 魂源大陆

    魂源大陆

    何为魂,所持执着之念即为魂!何为魂力,以自身意念憾天地之力,即为魂力!修魂者,可分武元!武魂者,以魂力强化肉体!力大无穷,劈山断石!身如金刚,水火不进!元魂者,以魂力感悟天地!身如法则,号令万物;移山倒海,天地变色!千年一次的魂潮轮回!谁能幸免?!当黑暗再次笼罩!魂元大陆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
  • 他非良人

    他非良人

    你带我一起笑,最后留我一人哭。我最爱的人啊,你竟亲眼看我死我本以为我林未己会是你唯一爱的,结果你是我唯一不能爱的。夏有乔木,浮生未几,愿你能在天堂保佑我带着你一起幸福我最想要的,无非是倾尽所有,如卿所愿。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
  • 心凝传

    心凝传

    穿越前,她是万源大陆冰家的掌上明珠,身份高贵,却因她得到的万源天珠而导致家破人亡。穿越后,她是身份神秘的农家贫女,爹爹算计她,娘亲辱骂她,人人都道她是灾星,见到她有多远就躲多远。可是,一切又和她有什么关系?算计,也要你能成功!辱骂,我又何须照单接受?我只是活出了一个真实的我,顺便报了灭门之仇,有空逗逗老爱找她麻烦的妖孽皇子,高兴时我就修补一下万源大陆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