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5 同伴是孩子最好的交往对象
多多比阳阳早出生10天,加上他们两家是邻居,所以两个小朋友经常见面。但是,在头几个月里,他们见面之后也就是互相对望一下,或者摸一下对方后就各干各的了。当他们9个月的时候,已经会爬了,为了方便多多爬,妈妈在自家地板上铺了许多塑料拼图。这天,妈妈又带阳阳来多多家了,碰巧多多在地板上正爬得起劲。妈妈把阳阳也放在地板上,并告诉阳阳说:“阳阳,去跟小哥哥玩。”起初,两兄弟都是各爬各的,过了一会儿,阳阳爬到了多多身边,因为他看到多多手里有一只漂亮的小鸭子。起初,阳阳只是看着多多手里的小鸭子。阳阳趁多多不注意,一把把小鸭子抢了过来,多多见小鸭子被抢走了,“哇”地一声哭了,阳阳见多多哭了,自己也哭了起来。妈妈纳闷了,怎么抢了别人的东西还哭呢?
研究发现,在半岁之前,婴儿见面后就能互相接触、互相注视。一个婴儿哭的时候,另一个婴儿也会以哭来反应。不过,这些早期反应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反应,因为婴儿并不想去寻找或期待从另一个婴儿那里得到相应的反应。他们直到半岁后才开始有社交行为。
有研究对12~24个月的婴儿作反复的观察(每隔4~6)。该研究的情境十分自然,让婴儿和自己的母亲、几个小同伴以及几个陌生成人(小同伴的母亲)在一起游戏,还有几样玩具。在游戏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分别取5分钟活动的样本,观察记录他们社会交往的情况,如微笑、一瞥、看、伸出手臂、说话等,观察到了一些极为有趣的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极大部分的社会反应非常简短,3/4的社会反应不超过30秒钟,大部分社会接触不是真正的相互作用,往往是一个儿童产生了某种社会反应,但从另一个儿童那里引出的反应至多是凝视或瞥一眼。在头两年里,这种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很少变化。这个年龄的儿童很少有真正相互作用的游戏,只是到第二年末才有所增加。真正的社会相互作用,即一种社会行动可以引出另一个人的社会行动,最经常的表现就是争夺玩具或占有玩具。在第二年,儿童为争夺玩具打架、咬人、抓头发的现象增多。
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成三个阶段:
(1)客体中心阶段。婴儿的相互作用更多是集中在玩具或东西上,而不是婴儿本身。10个月之前的婴儿,即使是在一起,也只是把对方当做活的玩具,互相拉扯,咿咿呀呀说话。
(2)简单互动阶段。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做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动。
(3)互补性互动阶段。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社会交往,可以看到模仿已较普遍,还有互补或互惠的角色。如一个躲起来,一个去找,一个逃,一个追。此外,在发生积极的相互交往时,还常常伴随着哭和微笑之外的合适的反应,如语言的、情绪的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喜欢与同伴玩,而不愿意与陌生成人玩。
小测试:你的孩子在群体中受欢迎吗
方法:全班幼儿在室内进行游戏时,教师分别将每个幼儿叫到一旁,让他们看一看全班所有的小朋友,从里面挑选出他最喜欢一起玩和最不喜欢一起玩的三个小朋友,并说出他们的名字。然后告诉教师选择他们的理由,教师记录每个幼儿被选择(受欢迎)的被负选择(被拒绝)的次数和选择的理由。
评价标准:
A.被5名以上小朋友拒绝(同伴关系较差)
B.A与C以外的情况(同伴关系一般)
C.被5名以上小朋友欢迎并无人拒绝(同伙伴关系较好)
根据此项测量,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种类型幼儿的行为的优点和缺点及每个幼儿的优点、缺点,和家长共商适当的个别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