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面对妈妈的离去,孩子的表现为何截然不同
青青一岁半了,特别黏妈妈,只要妈妈一离开就哭闹,并且只要妈妈不要别人,有时候妈妈忙不开,让爸爸哄她一下她也不干。很多时候妈妈都是趁青青睡觉时到外边办事,一旦青青醒来找不着妈妈就又哭又闹,任谁哄也没用。妈妈很着急,青青这么黏人,以后上幼儿园可怎么办啊?
力力跟青青同龄,但力力似乎跟妈妈合不来。妈妈在家的时候力力也不大理会,即使妈妈出门,力力也是漠不关心,只顾玩自己的。有时候妈妈下班回来,想跟力力玩一会儿,有时力力也不理妈妈,妈妈抱他时他也挣扎着不让妈妈抱。有陌生人来家里,力力也不害怕。
为什么青青和力力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依恋类型不同。
安丝沃思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和她的同事们设计进行了“陌生情境”的实验。
在实验中,安丝沃思等人将几十个1~2岁的幼儿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让这些幼儿分别与母亲分离,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对幼儿在这些情景中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安丝沃思等将母子依恋的类型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安全型
这类幼儿与母亲有着安全的情感联系。当与母亲在一起时,幼儿喜欢与母亲接近,但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放心地玩耍。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接近母亲,寻求抚慰,并很快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和怕生,但也会表现出试图接近和友好的态度。这类幼儿的母亲往往对幼儿的情感需要比较敏感。
2回避型
这类幼儿对母亲采取一种回避态度。当母亲在场时,幼儿很少理会,而当母亲离开时,也是漠不关心。当母亲再回到身边时,回避与母亲的交往,抱他时会挣脱或移动身体。对待陌生人甚至比对待母亲的回避还要少。
3矛盾型
这类幼儿对母亲怀有矛盾的情感。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极为痛苦,而当母亲回到身边时,又拒绝同母亲接触。当母亲回到身边后,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使情绪平静下来。这类幼儿在陌生环境中哭得最多,玩耍最少。也难以与陌生人接近,对人反应上表现得消极被动。这类幼儿的母亲,往往是情绪变化大,对幼儿的情感需要所做的反应不一致。有时对幼儿表现出亲近、依恋;而当幼儿在表现出痛苦和反抗时,又会对幼儿表现出粗暴的态度。
在安丝沃思的研究中,不安定依恋类型(回避型和矛盾型)的,分别占被试幼儿的20%和15%;而安定依恋类型(安全型)的,占被试幼儿的65%。
后来,有研究者发现,除了上述三种依恋类型之外,还存在第四种类型——混乱型。这种类型的幼儿缺乏对陌生环境的一致筹略,行为组织性很差,过于任性;同时表现出寻求亲近与回避的矛盾行为,而且行为年龄完整性;有时对父母表现出像陌生人一样的谨慎。
小测验:测试宝宝的依恋类型
依恋是宝宝出生后形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它为宝宝在以后的成长中建立其他社会关系提供了榜样,也是宝宝自信心的来源。
下表是一份测试宝宝依恋类型的小问卷,问卷中的每道题目都有“是”或“否”两种答案,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如果孩子的主要抚养者为其他人,如爷爷奶奶时,问卷中的“妈妈”应换作“爷爷”、“奶奶”。
1与妈妈分离时,会哭泣或表现出不安,但能很快安静下来。
2哭闹或受惊吓时,在妈妈的安慰下,能很快安静下来。
3妈妈回家时会很高兴,喜欢与妈妈一起玩,愿意和妈妈分享玩具与食品。
4去新的环境,刚开始可能比较拘谨,但不到10分钟就可自在地独自玩耍。
5能在妈妈身边独自玩耍,不时会向妈妈微笑或与妈妈说话。
6在妈妈的鼓励下,能比较放松地在陌生场合表演节目。
7在妈妈的鼓励下,能很快和陌生的成人玩耍或说话。
8妈妈回家时,仍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很少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9虽然是被陌生人逗弄,仍会露出笑容。
10对妈妈的离开漠不关心,很少表现出哭泣、不安的情绪。
11能够很容易地让不熟悉的人带出去玩。
12与妈妈在一起时,很少关注妈妈在做什么,只顾自己玩玩具。
13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妈妈的拥抱,或与妈妈亲近。
14不怕生,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就能自在地玩耍。
15喜欢缠着妈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玩耍。
16与妈妈分离时,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哭闹不停,很难平静下来。
17即使在家中,也很难接受陌生人的亲近。
18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虽然父母在身边,仍表现得很拘谨,不愿独自玩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19与妈妈重聚时,紧紧缠在妈妈身边,生怕妈妈再次离开,怎么安慰都没有用。
20在哭闹时,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平静下来。
21与妈妈重聚时,有时会表现出生气、反抗、踢打妈妈的行为。
以上题目分为三组,1~7是测试安全型依恋的题目;8~14是测试回避型依恋的题目;15~21是测试矛盾型依恋的题目。将三组题目的得分各自相加,哪组得分最高即代表宝宝属于哪种依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