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播报
第一年高考,我差十几分没有考上北大,被南京审计学院录取。我没有去该校报到,而是经过一年的复读,考入清华。回忆起复读那一年,感觉就是一个词:后怕!
我是在原来的高中插班复读,学习环境没什么变化,带我的还是原来的班主任,对我又格外照顾。然而我发现,复读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和我一样变得敏感,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沉闷。
妈妈每天中午步行半个多小时给我送饭,这是高三时都没有的。爸爸妈妈不再特别追问我模拟考试的分数,不再轻易地“损”我,也许他们也觉得我很累,压力很大吧。爸爸把养了好几年的一对鹿狗都送人了,怕它们的叫声影响我学习。班主任老师也对我的每次考试成绩更加敏感,在复读的一年里,我几乎每次大考都能拿到年级第一名,唯独二模成绩掉到了十多名。如果是去年,班主任会在班里当众批评我,给我施加压力,而这次,她只是放学后悄悄叫我留下,帮我找各科丢分的原因。
在家人、老师、朋友的呵护下,我走过了复读的一年。当初选择复读的时候,想的是为去北大再搏一次,然而真正走过了这一年,我发现它耗掉了我所有的激情,磨掉了我所有的棱角。第二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报的是人大。后来,清华的招生老师觉得我的分数报清华应该很稳妥,最后我才改填了清华。
其实这不是一种执著,同样是一种妥协,作为文科生的我没有报北大,是因为我已经再没有胆量搏了,北大文科的分数会比清华高一些。然而分数出来,我是市里的文科状元,在全省的排名也进入了前二十,超过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十多分,但还是与我最向往的大学永远错过了。人人都是会有遗憾的,尤其是复读生的胆子更小,然而能一路平稳地发挥,我已经很庆幸了。
案例点评
每年的8月,对于高三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分化的季节:考上大学的考生憧憬着象牙塔的美好,落榜的考生却在是否复读的挣扎中煎熬。
高考确实有它的偶然性,但多数还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其获得的分数实际上正好体现了他的水平及在所有高考人群中的位置。可是很多家长却以“孩子发挥不好”“考场失利”等为借口,希望通过复读,孩子的分数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一般来说,复读一年,分数提高10~30分属于正常现象,若非毅力坚强、决心很大或者这次高考出现严重失误的学生,很少有人提高的分数能超过50分的。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通过复读都能增分,也有不少是降分的,这对家长和考生的心理显然是一种考验。如果决意复读,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就要在身体和心理上做好两手准备,不能简单地把复读与分数提高划等号。
吕老师提醒
1.复读并非人人合适
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复读,也就是说复读是有条件的,家长和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做出判断。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以下三类考生不宜复读。
(1)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的高分考生一般考分上升空间较小,特别是已经上了重点线的考生选择复读一定要慎重。
(2)原本基础太差,由家长督促复读的考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很有可能越补越差,分数不升反降。
(3)考生本身学习一直很刻苦,每天起早贪黑,非常努力,精力已经使绝了,但是由于智力因素,只能考上三本学校。
2.如何判断是否适合复读
(1)看发挥
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过得去,但因为考场没发挥好或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导致高考失利。如考试时身体不适,因生病影响水平发挥;心理焦虑,整夜失眠导致考试失常;粗心大意,涂错了卡,漏做题,时间分配不当或违反考规导致扣分、丢分等。此类考生可考虑复读一年。
(2)看潜力
比如说考生在高一高二时,由于贪玩、迷恋网吧、早恋等而耽误了学习,到高三甚至是高三下半年才觉悟并开始努力,这次高考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如果他把这股劲头坚持下去,再复读一年,效果可能会很明显。
(3)看心态
选择复读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复读的人经历了一次重大失败,一般更加容易悲观,对于考试更加容易紧张和焦虑。从考生个性看,许多考试失败的考生就是一个爱紧张的人,当年的失败经验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致使整个复读像一个梦魇,失败的情绪常常伴随着他们。如果考生心理承受力够强,可以复读。
(4)看志愿
有的考生由于所报志愿没有拉开梯度,结果考出的是一批本科的分数,却掉入二批本科;也有考生填了“服从调剂”,结果录取的专业与自己心目中的志向差距太大。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选择复读,并在下次报考志愿时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