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感觉到痛苦之时,情绪大多是悲伤和沮丧,很少有人可以冷静下来平复情绪,正面对待。这时,就是痛苦开始扩大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而一些因此勾起了痛苦回忆的人最应该在这个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逃避远离。
一个有感情的人,一个有感觉的人,都应该在看到痛苦之时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他人的痛苦可以传递给我们,那么这证明我们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种联系,无论这种联系是什么,消除自己痛苦的最好方式就是帮助他人,彻底解决痛苦。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痛苦不只是回忆,因为回忆有可能被遗忘,但是痛苦却不能。我们看到的太多英雄人物都是在痛苦中诞生的。例如那些慈善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小时候经历过怎样的痛苦,我希望他们可以远离这种痛苦。
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尊敬的表现,因为他们充分意识到了痛苦的含义。此刻,这些人的能力足以让他们忘却那些曾经痛苦,而他们选择了主动记起,记起这些痛苦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其彻底消除。
也许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无论我们多么渺小都具备消除痛苦的实力。帮助他人减少痛苦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快乐,而这种快乐的本质就是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消除自己的痛苦。还有多少可以勾起我们痛苦回忆的人,就代表着我们还有多少痛苦存在,为消除共同的痛苦而奋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从圣母院大学公开课获取的人生箴言:
我们为减少他人痛苦而奋斗不是在等待他人的感激,也不是为了博取世界的赞扬。我们是在拯救自己。他人的痛苦也许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却从中得到了触动,这种触动是我们的动力,是我们的使命。为消除共同的痛苦奋斗,我们是奋斗的勇者。
第四节 我们仍旧充满奋斗的动力与激情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但是可以实现自己最终梦想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何呢?因为梦想需要行动,人生需要奋斗,当我们一个人只有梦想而没有奋斗的动力与激情时,梦想就变为了遥远的幻想,人生就变得灰暗,生活失去了趣味,自己存在就失去了意义。然而,追寻梦想与寻找奋斗的动力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明白梦想就在我们身边,梦想是我们触手可得的生活时,我们就可以重燃奋斗的激情与动力。
人生的激情是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寻找到我们奋斗的激情。正如诗人李白得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豪爽就是对人生追求的一种体会。正如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无需衬托与掩饰,一种自然的意气风发由内而出。只要我们还有为人生奋斗的激情和动力,那么我们的人生依然精彩无限。
“我知道被遗忘的感觉,失去人性的感觉,但最重要的是,我知道浴火重生并开始一个全新生活的感觉。”这是伊斯梅尔·比亚在《长路漫漫》中的经典名言,这种人生感悟了来源于一种重燃人生奋斗激情的喜悦,我们想要展示给他人的是,任何一个人都有消沉、堕落的时候,但是只要我们重燃斗志,我们的人生依然可以恢复色彩。
圣母院大学的学生并非天生的勇者,我们从公开课中看到的人物很多都是平凡人,然而这些人用不平凡的人生展示给世人一个道理,人生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它中途的收获,不是因为优越的享受,而是因为它长存的斗志。这一道理需要很多人长时间的参悟,甚至有些人最初并不会有任何感触,但是当他们迷惘过后,沉沦过后,就更可以感受奋斗的乐趣。
假如,我们是被遗忘的人,生活在社会的阴暗角落,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痛苦与不公,我们应该怎样?是苟且偷生,还是愤然崛起?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但是却有很少人以后者的方式而行动,当失败、挫折经历过一次、两次之后,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把外界带给他们的不公与痛苦默认为人生中的一部分,人生中应当承受的一部分。这种意识促使我们继续选择平庸和沉沦,这种意识才给了我们长久的失败。
我们讲到过圣母院大学一位学生正在为增加飞机的发动机动力而奋斗。这种奋斗是一种长久、坚信的工作。直至今日,这一奋斗仍旧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仍旧未能提升飞机发动机的动力,仍旧未能带来任何资源的节省。无数次的失败同样打击了这些奋斗之中的师生。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因此而感受到沮丧,而是更多的不甘和加倍的努力。
这就是人生的精彩之处,也是圣母院大学公开课想要传授给大家的思想。在我们看来,圣母院大学的公开课正如一次正能量的传播,我们所需要奋斗的全部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是我们人生境界的一次升华。其实不然,我们所需要奋斗的恰恰是我们身边感触最深,距离我们最近的人生目标,也是我们体现人生色彩的方式。
二战期间世界各地战火纷飞,在一个硝烟四起的村庄中,一个受伤的妇女正在背着自己的女儿逃走,这一镜头让很多人感觉到揪心。这位母亲的后背上全部是鲜血,我们不知道是她自己的还是女儿的。
当时血流了一地,这位母亲一直在不停地奔跑,直到跑到了一座小木屋。母亲推门进去后,把孩子放下。这时才发现那流了一路的鲜血。女儿已经离开了,一颗子弹从她的后背进入,在前胸已经冒出了尖尖的弹头。
子弹没有穿透女儿的身体,女儿用身体保护了母亲的性命。这位母亲看着女儿戛然而止的微笑愣了几秒钟,然后发出了撕心裂肺地哭声。女儿的眼睛没有闭上,母亲看着女儿无神的眼睛只剩下痛苦的呐喊。
这则纪录片曾感染了无数的人,但是纪录片后面的发展更令无数人为之震动。这位母亲失去女儿之后没有离开战场,而是在把女儿掩埋之后进入了战火燃烧的村庄。她面无表情、没有话语,但是却在尽量寻找着每一个伤员,并不顾一切地把他们背出村庄,送往完全的地方。很少有人可以理解这位母亲的举动,女儿用生命换来的一切,她却如此不在乎,在危险的战场中去帮助他人。
我们要明白这并不是英雄电影,而是真实的记录。试想当一个常人经受过失去孩子的痛苦,并且感受过战场的危机之后,几乎不可能再有勇气回到那样一个地方。然而这位母亲做到了。她究竟在做什么,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从这位母亲的角度思考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问题。这位母亲在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奋斗,然而当她奋斗已久的一切被无情的夺走之后,她选择了继续奋斗,虽然没有目的只有方式,但是她没有放弃,没有沉沦。
这种奋斗其实也是缓解内心痛苦的最好方式,当一个经受了失去人生最宝贵东西的痛苦之后,最好的疗伤方式就看看到更多的挽回,看到更多的改善。
也许还会有人对此感觉莫名其妙,这与奋斗有何关系?故事中这位妇女的举动完全是一种精神受挫后的异常举动,完全是没有道理的表现。其实,这一案例就在伊斯梅尔·比亚的《长路漫漫》中出现过,伊斯梅尔·比亚想告诉人们的是,我们失去的一切都不是阻止我们停止奋斗的理由和接口,而是我们应该继续奋斗的动力,也许失去的无法再挽回,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是阻止继续失去,防止的人生变得更加暗淡。
失去是一种奋斗的动力
很多人讨厌失去,讨厌一切与失去相关的东西。然而他们在失去之后选择了一种逃避的方式,这种方式让他们失去了更多。
失去其实是一种警告,是自身不足的警告,可以让我们明白奋斗的重要性。有些人会抱怨,我们身边的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正如那些无辜的非洲难民,他们也不像天生贫困,但是他们无法选择。
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一个贫瘠的人更应该学会奋斗,懂得挣扎,在我们看来也许我们先天不足,但是后天是可控的,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奋斗不是我们拥有多少资源,奋斗是我们争取让更多资源可以令我们拥有的过程。因此,失去也是一种奋斗的动力,而且是孜孜不倦地奋斗动力。
拥有是一种奋斗的肯定
有些人天生富有,这种先天资源令这些失去了奋斗的理由,让他们学会了挥霍。这并不是谁的错误,是一种生活环境所影响的结果,因为他们不懂得一切得来的可贵,所以他们不理解奋斗获取的乐趣。
那么这些人是不是无需奋斗呢?当然不是,他们所需要奋斗的更多。贫瘠的奋斗为了拥有而奋斗,富有的人为了守护自己现在拥有的,博得未来更多的而奋斗。我们可以听到一些富有的人最终失去了一切,而导致这一切却是他们宠爱的孩子造成的。这就是一种不懂得奋斗乐趣的结果。
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拥有的全部是奋斗而获得的,这就是一种奋斗的肯定,这就是我们需要继续奋斗的理由,如果现在拥有的是我们时序奋斗动力和激情的理由,那么我们只能说我们正在走在失去的道路上,而且速度飞快。
从圣母院大学公开课获取的人生箴言:
奋斗的激情不息,奋斗的动力不止。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奋斗所获得的和未曾获得一切。如果我们因为奋斗的收获而奋斗,那么这不是奋斗,这是一种欲望的满足,而我们把奋斗所得的一起当做一种继续奋斗的理由和动力,那么我们的奋斗才会更有激情,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