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400000026

第26章 佛教的倒流(4)

意思是说,一切东西(诸法)无非是由于众多关系(因缘)凑集在一起而产生出来的。只有关系,没有物质性的东西存在。空宗是这样主张的。所谓有宗,也并不承认所有的东西,包括物质性的,即所谓“诸法”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真“有”的。他们着重保护的是“真如佛性”等等,坚持“真如”、“佛性”是真“有”的,真存在的。空宗和有宗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

交代完了空有关系,现在再谈智。

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最着名的高僧之一,在佛典中有大量关于他的记载,给他立了不知道有多少传。我在这里不想谈他的生平,请读者自行参阅。他的思想和理论,我在这里也不想去谈,那样要费很多篇幅。我想集中谈一谈,智是如何“演”龙树的无相空教的,“演”,我理解约略等于“发展”的意思,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智者的理论如何,为何“倒流”回印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先抄一段材料。《佛祖统纪》六《四祖天台智者传》后面有一段话:

义神智曰:吾祖出世,虽说诸经,而本怀得畅,唯在《法华》。自阿难结集之后,天亲作论,虽曰通经,然但约文申义,举其大略而已。至于斯经大事,教化始终,则晦而未明。暨罗什翻译,东传此土,造疏消释者,异论非一。唯我智者,灵山亲承,大苏证悟,发挥妙旨,幽赞上乘,以五义释经题,四释消文句,而又能以十章宣演明净法门,于是解行俱陈,义观兼举,可谓行人之心镜,巨夜之明灯。虽天竺大论,尚非其类,岂震旦人师,所能跂及云云。又设问曰:《辅行》引九师相承,谓北齐以前,非今所承。且北齐既用觉心重观三昧,今此何故斥于觉觅,但是一辙耳。将非智者斥于北齐耶?答:妙玄开演《法华》十妙,尚云莫以中论相比。又云:天竺大论,尚非其类。盖智者用如来之意,明《法华》之妙,故龙树、北齐亦所不及。若无生宗旨三观行门,其实祖龙树,宗北齐,禀南岳,师资相承,宛如宿契云云。又曰:天台所谈三谛三观,出乎《仁王》及《璎珞经》,三智三德,本乎《涅盘大品》,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云云。

赞曰:舍天台之学而欲识佛法意者,未足与议也。故自夫圣教东度,经论遍弘,唯任己心,莫知正义。齐梁之际,挺出诸贤,盛演法华,立言判教。一音四相之说,四时六宗之谈,众制纷纭,相倾相夺,南三北七,竞化当时。犹夫粟散小王妄自尊大补注:置粟盘中,各分位,以喻诸小王也。,而不知金轮飞行统御四海威德之盛也。惟我智者大禅师,天纵之圣,备诸功德,以为缵承祖父三观之绪,未遂光大,于是约《法华》悟门,说止观大道,立经陈纪,为万世法。至于盛破光宅,则余者望风;遍难四宗,则他皆失据,宣布至化,坐致太平,非夫间生圣人,其孰能为此大业者哉。然则欲识佛法意者,其唯天台之学乎!

上面的两段话,内容还是颇为清楚的。有几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天亲作论”,《婆薮盘豆法师传》:“法师即请兄(按即指无着)说灭罪方便。兄云:汝舌能善以(巧)毁谤大乘。汝若欲灭此罪,当善以解说大乘。阿僧加(无着)法师殂殁后,天亲方造大乘论,解释诸大乘经:《华严》、《涅盘》、《法华》、《般若》、《维摩》、《胜鬘》等。”“灵山亲承”,《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初获顶拜,思(指慧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这个说法多次见于佛典,比如《佛祖统纪》六等等。“大苏证悟”,《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昔在周室,预知佛法当祸,故背游南,意期衡岳,以希栖遁,权止光州大苏山,先师遥餐风德,如饥渴矣。”《佛祖统纪》六《慧思传》:“六年(指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于光州大苏山讲摩诃衍。”

从整段的内容上来看,智者大师用力最勤,弘扬最力的是大乘空宗的宝典《法华经》,所谓“本怀得畅,唯在《法华》”。这一点在所有与他有关的佛典中都可以得到证明,文繁不一一列举。本来天台宗就以《法华》为宝典。东土二祖慧文远承龙树,弘扬《法华》。三祖慧思也是念念不忘《法华》。这是天台宗的宗风,智者忠诚地继承了下来。

但是,智者却决非固步自封地来继承,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建树。这一部极其重要的经典,在印度已经是“晦而未明”,传到东土以后,也是“造疏消释者,异论非一”,“唯任己心,莫知正义”。

智者除了宣讲此经以外,还亲手撰写着作,如《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文句》等,可见他对此经用心之专和用力之勤。佛典传说,他“灵山亲承”,也就是说,他亲耳聆听如来佛讲授《法华》,直接受到了佛祖的启悟,他对此经研究的成就非同小可,迥异前人。这当然不是历史事实,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是,即使是宗教神话,也能反映一些事实。这里反映的是,智者对《法华》的研究,他“演”《法华》,确有过人之处。他是“用如来之意,明《法华》之妙”。他阐释其他经典,也是“以《法华》为宗骨”。他是一个研究《法华经》的集大成者,“故龙树、北齐,亦所不及”。因此,印度方面也必须向智者请教,这样一来,以《法华经》为骨干的,出乎龙树的大乘无相空教,传到了中国,又“倒流”回印度,充分表现了“东人利在乎解性”的惊人现象。

对于印度与智的关系,中国佛典有一些暗示,比如《神僧传》五《智传》说:“(智)又患身心烦痛,如被火烧。又见亡殁二亲,枕头膝上,陈苦求哀。又依止法忍,不动如山,故使强弱两缘所感便灭。忽致西域神僧告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每夏常讲《净名》,忽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三匝,久之乃灭。”

这个神话中可能含有暗示的意义。

关于智的“倒流”,就讲到这里。

下面再谈玄奘。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含光传·系》中说:“如中道教生乎弥勒,慈恩解之,疑西域之罕及。”这个“中道教”是什么意思呢?我在上面曾引用过宗奉空宗的天台宗慧文的话,他使用了“中道义”和“中道”这样的词儿。

现在要问,中道教(亦称中道宗)和中道、中观、中道行、中道观、中观论、中道义等等,表面上很相似甚至相同,是不是一个意思呢?回答是:它们不是一个意思。我在上面引用的慧文的原文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可见空就是“中道义”。引文下面还有“空有不二,是为中道”这样的话。“中道义”和“中道”,是空宗的重要术语。

而“中道教”(也称“中道”,这个“中道”空宗也使用,二者容易混淆)则是有宗的术语。根据法相宗(有宗)的重要经典之一《解深密经》三时判教的说法:“初时,为小乘说有教,明人空,五蕴空,未显法空,很不彻底;第二时,大乘空宗所依之《般若经》,然是有上,有容,未为了义;第三时,有宗,说非有非空,中道教。”这里说得非常清楚,“中道教”属于有宗。《含光传·系》中所说的与此完全符合。根据我现在的理解,空宗的“中道”、“中观”等等一系列的名词,主要是用否定的方式(八不等等)来否定我们的一切主观认识,否定整个客观世界,所以叫“空”。而法相宗的“中道教”却是在说空的同时,还保留了一些对佛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也否定掉,佛教就将陷入危机。因此,在法相有宗眼中,般若空宗的学说只是佛教宗义的低级阶段,只有法相宗才代表佛教的最高真理。

这个问题解决了,我现在来谈玄奘是怎样把弥勒所倡导的“中道教”来“解之”从而导致“疑西域之罕及”的,也就是说,“倒流”是在玄奘身上怎样体现的。这里用的这个“解”字非常值得注意。我认为,这个“解”字同“解性”的“解”,是同一个意思,是“理解”的“解”,“分解”的“解”。

是同印度人的“念性”的“念”对立的。

把智和玄奘比较一下,这二位高僧的“倒流”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智根本没有到过印度,他“演”龙树的无相空教是在中国。他在中国“演”出了成绩,然后受到印度人的仰慕,倒流回了来源地印度。而玄奘则不同。

他回国后创立的法相宗,根据一般学者的意见,是完全忠实地、亦步亦趋地保留印度传统的,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最忠实于印度原型的,最少中国成分的宗派。有人甚至认为,它的寿命之所以最短,原因亦即在此。那么,玄奘难道说没有“解”中道教吗?当然不是。我个人觉得,玄奘在印度时已经“解”了中道教。他在印度留学期间,从师戒贤,而戒贤则继承了瑜伽行者有宗的宗风,所以玄奘也终生宗信有宗。他在印度的活动中,他曾撰写过两部梵文着作。我现在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四《玄奘传》等书,把有关资料条列如下:

《慈恩传》:

时戒贤论师遣法师为众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时大德师子光先为众讲《中》、《百论》,述其旨破瑜伽义。法师妙闲《中》、《百》,又善瑜伽,以为圣人立教,各随一意,不相违妨。

惑者不能会通,谓为乖反。此乃失在传人,岂关于法也。愍其局狭,数往征诘,复不能酬答。由是学徒渐散,而宗附法师。法师又以《中》、《百》论旨,唯破遍计所执,不言依他起性及圆成实性。

师子光不能善悟,见《论》称一切无所得,谓瑜伽所立圆成实等,亦皆须遣。所以每形于言。法师为和会二宗,言不相违背,乃着《会宗论》三千颂。论成呈戒贤及大众,无不称善,并共宣行。

同样一件事《续高僧传》也有记载:

初那烂陀寺大德师子光等,立《中》、《百》论宗,破瑜伽等义。奘曰:圣人作论,终不相违;但学者有向背耳。因造《会宗论》三千颂,以呈戒贤诸师,咸称善。

这一段记载比较短。两段可以互相补充。这是两段非常重要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玄奘对瑜伽行派的贡献。那烂陀寺的师子光用空宗的《中论》《百论》的理论来破有宗的瑜伽义。玄奘既通《中》《百》,又通瑜伽。他认为这两派都是“圣人”所作,“不相违妨”。他会了二者,争取到了许多信徒。

这是他同师子光斗争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是关于三性论的。三性论是瑜伽派的基本教义之一。所谓三性是指:

遍计所执性,是一种虚妄的实在;

依他起性,是一种相对的实在;

圆成实性,是一种绝对的实在。

瑜伽派认为,对有或存在的认识有三个次第,或三个阶段,或三种境界。上面说的三性,就依次代表这三个次第,是逐渐向高深发展的三个次第,瑜伽派后起的大师陈那,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阐释这三性:如夜行见绳,误以为蛇;后来看清了,才知是绳非蛇;再仔细看,知道绳是麻做的。

见绳误认,是遍计所执;绳体由因缘生,是依他起;认识到绳为麻制,是圆成实。玄奘用《中》《百》论旨,破遍计所执。他不谈依他起和圆成实。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师子光是想破有宗瑜伽派的中道教。这是玄奘决不允许的。如果把这三性说同《解深密经》的三时判教说相比,则情况更易理解,更为明了。初时约略相当于遍计所执,二时相当于依他起,三时相当于圆成实,第三时的中道教是瑜伽派理论的基础。师子光所代表的般若空宗,属于第二时,尚是低级阶段。由此可见,玄奘并不是完全想“破”空宗,对于空宗他也是同意的,只不过认为它还处于低级阶段而已。他所着《会宗论》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内容大概就是《解深密经》的三时判教,是想调和空有的。

这是玄奘在印度留学时对印度大乘教义发展的一个贡献。

下面谈玄奘的第二个贡献:《制恶见论》。

仍然先条列资料:

《慈恩传》四:

时法师欲往乌荼,乃访得小乘所制《破大乘义》七百颂者。

法师寻省有数处疑,谓所伏婆罗门曰:汝曾听此义不?答曰:曾听五遍。法师欲令其讲。彼曰:我今为奴,岂合为尊讲?法师曰:

此是他宗,我未曾见。汝但说无苦。彼曰:若然,请至夜中。恐外人闻从奴学法,污尊名称。于是至夜屏去诸人,令讲一遍,备得其旨。遂寻其谬节,申大乘义破之,为一千六百颂,名《破恶见论》。将呈戒贤法师。及宣示徒众,无不嗟赏,曰:以此穷核,何敌不亡?

同类推荐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本书是60位亲历者讲述的发生在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他们当中很多是文学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真诚的创作激情和厚重的文学底蕴,但是它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第一手的地震灾害评估科学报告和减灾防灾的预警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难。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热门推荐
  • 尸兵突击

    尸兵突击

    马萨卡解放组织头目,恐怖分子,狂人,阿卜杜勒-奥哈马-本-阿明控制了到阿富汗采集细菌样本的耶国著名基因科学家,妄图通过制造生化僵尸从事违法乱纪活动的方式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反人类的,卑鄙的政治目的。华夏暗龙特种部队少尉军官项少杰,在追击恐怖分子头目本阿明的过程中,因耶国军事顾问的玩忽职守而落入本阿明的圈套,被注射了僵尸病毒。项少杰用其无比坚定的意志,在将要被控制的一刻,终于摆脱了本阿明的控制,逃离了恐怖分子的巢穴。被注射病毒后的项少杰,身体的基因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拥有了超人的力量和速度的他,在某女科学家的帮助下,抑制体内的嗜杀狂暴基因,毅然和本阿明派出的僵尸杀手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 真武界尊

    真武界尊

    生为天下世家的嫡系子孙,却有个被称为妖女的娘亲。孤独居于紫竹峰上,本想读书自娱,了此一生,却迎来一个绝美的未婚妻。剑冢取剑,却奇迹见证上古画面,一把断剑,扑朔迷离。江山风云,红颜倾城。且看云凌是如何一步步步入这个舞台,演绎一番惊天动地的故事。
  • 虚拟狩猎

    虚拟狩猎

    回望那个动荡却又绚烂的数个世纪,后人是如此描述的: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无论是大地、天空还是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世界比现在更加单纯,只有狩猎,或是被狩猎之分。为了第二天的口粮,为了检验自己的实力,又或者是为了扬名立万,人们聚集到了一起。在他们那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映射着自由飞翔于无穷天际的力量与生命的象征——飞龙。伴随着金属利器摩擦碰撞的声响和大炮中残留的火药味道,人们像平常一样,又一次堵上自己的性命,奔赴只属于他们的战场。欢迎来到《虚拟狩猎》,我是君子莫笑,非常感谢您阅读我的小说,请花半分钟注册个帐号,收藏一下我的作品吧。
  • 爱你故宠你

    爱你故宠你

    “去哪?”许芸芸警惕心起,半夜三更,孤男寡女,他要干什么?她好像跟他不熟耶。邵邀品回身轻蔑地看了许芸芸一眼,“你有必要这么紧张吗?怕我强暴你还是怕我嫖你,放心,对我而言,你很安全,因为——我对幼女没兴趣。”许芸芸气得直冒火,幼女?有像她发育得这么成熟的幼女吗?稍微看一下她的身材就知道,她前凸后翘,S型完完比例,除了胸围还在发育当中之外,身材其他部位基本都已发育归位了。切!
  • 能之觉醒

    能之觉醒

    世界原来如此奇妙,金字塔的建成原来另有起因,万物究竟源自哪里……我用文字带你走进另一片世界……
  • 浮生之灼灼桃夭

    浮生之灼灼桃夭

    这世间有爱情吗?如果有,它是什么?是交换?是霸占?是博弈?还是妥协?尤其对一个一无所有的单亲妈妈而言,她就没资格谈爱情谈梦想!果真是这样吗?凌之,离异,没工作,没钱,女儿的梦想,她爱的人的欲望,好朋友经历的生离死别......都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一一呈现。现实让她看清生活的真相,何去何从?其实,生活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感悟,你必须具有人生智慧,必须见招拆招,或许,你要的东西就在前方不远处等你......让我们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吧。
  • 情重宫阙

    情重宫阙

    她最不能忘记的是他回眸的那一瞬他就那样温柔地朝她笑着她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已消失不见她的眼里只剩下他的宠溺
  • 凶灵附体

    凶灵附体

    本以为自己得了脑癌的杨啸,在一个神秘的老道士处得知其实自己是被凶灵附体,为了活命,只有踏上一条凶险的旅程。这才发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之多的神秘事物。西藏邪恶的沙姆巴拉洞穴,罗布泊地下的千年古墓,昆仑山中神秘的宫殿。经历了一道道凶险,解开一个个谜团,一个恐怖的阴谋渐渐浮出了水面。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方圆的学问博大精深,方圆的智慧无穷无尽。正确处理,巧妙运用方圆智慧,不管是做好工作,协调好人际关系,还是对于自己修身养性,始终保持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实在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境界。《为人处世方与圆》中,笔者禾土以名人立身处事经验为基础,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要点,密切结合时代特点,讲述了在人生处事中灵活应变,聪明做人的技巧。无论是方也好,是圆也好,没有固定的限制,一切全凭自己的智慧主宰。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清醒聪慧的人,该方的时候就方,需圆的时候就圆,将方与圆巧妙地结合起来,掌握好方与圆的度,《为人处世方与圆》教你在方与圆的博弈运筹中成就幸福人生!
  • 花千骨番外之青青子衿

    花千骨番外之青青子衿

    如果妖神在墟洞被诛……如果花千骨不曾身负妖神之力……如果花千骨没有被泼绝情池水……如果花千骨没有被逐蛮荒……如果白子画还能将花千骨带回绝情殿……但是,诛仙柱上十六颗消魂钉是真的,长留大殿一百零一剑是真的……剑断念,人断情!如果花千骨真能如白子画所愿,在这锥心刺骨,用心良苦的一百零一剑后断了她的执念……在绝情殿,依旧做他身边上慈下孝的小徒弟,依旧做他身边默默无闻的小石头……一帘幽梦,十里柔情,尽随流水……那么多的如果,结局是否就会让所有人满意?可惜,花若离枝,花自頽谢,枝亦无颜色……本文的开头就以这么多的如果为开始,接白子画执断念刺了花千骨一百零一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