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100000019

第19章 人物记(4)

我能想象他坐公交车时的样子,把头靠着窗口,小眼睛一眨一眨的,他看着蓝天白云。某一瞬间,他一定以为他身上像长了翅膀,那是一种飞翔的感觉,也是彻底自由的感觉。偶尔,他的眼睛里会落进来几棵树、很多人、高楼大厦、万丈红尘……它们从车窗外飞驰而过,谢海巴巴地看着它们,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不知为什么,我总以为公交车上的谢海才是真实的谢海,这一刻,他安静、孤独、惬意,或许很骄傲自己身上还有朴素的一面。红尘中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现在逃到公交车上,听吵嚷声,闻汗馊味,于他简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我想此时的他一定会生出某种优越感,身处人群,打量人群,不拘是开豪车的、骑自行车的、坐公交车的……他知道他跟他们所有人都不一样——他们所有人都挣扎、呼号于物欲的洪流里,唯有他一旁看着,知道自己是这时代的极少数人。这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很像一个人站在山巅上,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旷世之感。谢海简直不知该怎么弄了,他既不能喊山,又不能打空翻,于是坐在车窗旁的他,只好咧了咧嘴,无声地窃笑几下。

其实照样还是玩儿,谢海是穷玩。穷玩才是真的玩儿。

中国历代的传统是,真正的大玩家很少出自大富大贵,多在文人雅士这一阶层。文人雅士当然没什么钱,像沈复和金圣叹都是偏居陋巷,但玩起来可叫一个繁华热闹,且歌且哭,呼天啸地。沈复是潦倒一生,金圣叹是直把命赔进去了,虽说是为了道义,某种意义上也还是玩儿。

袁枚也以玩家传世,当然袁枚手头宽绰些,他自己弄了一个大园子,买几个歌伎,种几根竹子,写了本养生食谱,他是能从一根春笋里看到人生意味的人。袁枚是会玩儿,但我总以为,他不及沈复和金圣叹是大手笔,是大潇洒。富贵这件事,说起来存着太多的毛病,和贫困一样,它束缚人的想象力、天性、自由……如果不把它看贱,做些务虚的事来转移,这日子简直没法过。这一点,怕是只有到了富贵这一层才能参悟。

谢海并非富贵阶层,却也参悟了,想必这是他的天性。我以为他是这样一种人,千百年来的“文人传统”一路浩浩荡荡地淌下来,淌到我们这一代,慢慢息了声气,但是涓涓细流总能唤醒一些人,比如谢海们,使他们活过来,再由他们一代代传下去,使得文人这一脉得以延续、壮大。我要说的是谢海身上的文人气,然而这东西到底难说得很,好比气味吧,狗与狗凑在一起,总归是要嗅一嗅的,才能确定是不是同类。我记得谢海也曾用过“气味”一词来描述我们的相处,意思是气味相投吧。

我想我身上若是有气味,那必是文学的气味。不得不说,所谓的“文人气”落在当下,毕竟是由文学圈承担得多一些。原因之一是,文学圈太穷了,无金可捞,只能读点闲书,说点闲话,跑出来穷玩。文学圈里又数诗人最穷,因此连我们写小说的也不得不高看他们几眼,因为他们纯粹。

我想,纯粹该是文人气之一种吧,另有操守、志趣、风雅、敏感、风骨等,好像谢海把这些全兜着了,难怪后来我去杭州,把他引入写作圈,大家如获至宝,直引以为同类,很痛心这样的好同志怎么跑进了艺术圈——他很孤独吧?艺术圈都忙着圈钱去了,谁陪他玩呢?

我的这些可怜的文学同行啊,惨,惨,惨!他们实在憋坏了,平时,他们难得遇见好玩的人——现在,就连文学圈也不玩了,个个周全得很,忙着争名的、图利的、求官的,放眼望去,乌泱泱一大片,面目粗鄙,性情简陋,就连这样的人都来搞文学,实在是糟蹋了“文学”二字。又因为文学圈实在太少名利,因此,当他们看见从大染缸里走出来的谢海,尚能保持干净、清爽模样,我的同行们怎能不欣慰?!于是,他们向我表达了这么一层意思:你的这个同乡,可玩性很强。

我听了甚是高兴,以为自己做了件“成人之美”的事。由此我想到,世上本没有文学圈、艺术圈,打一眼,嗅一嗅,感觉对了,就是一个圈。谢海就这样成了我们的人。那次在杭州,谢海一直陪了我们一周,他是把自己往死里陪了:又是生病,又是公差,又要忙于艺术节的筹备……可是他就像变戏法一样,每天照样出现在灵隐寺附近的文学基地门口,接我们吃饭,送我们回来,陪我们去乌镇。不拘什么时候,我们聊天聊到高兴了,打个电话给他说,谢海,你能过来吗?他噢了一声,总归就过来了。

后来他告诉我,他从来没这样陪过人,除了他们圈的“老爷爷”们。

其实这不是“陪”。我疑心谢海与我们在一起,他是喜乐的,有种“惺惺相惜”的感情。他视我们,就像同志找到了组织;我们视他,好比遇见失散多年的兄弟。因为我们比他还穷,他对我们越发钦佩,宠爱有加,跑过来捉住我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手心,说:我做得不好,我要向你们学习。他惭愧得都快哭了。

我们去他经纪人的会所,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作为艺术家的谢海。他在墙上,在他的那些水墨里——就是那些瓶瓶罐罐,俗称“谢小瓶”的瓶子里——插着“折枝花”,淡雅的颜色,有阴影。可以想见某个春日、秋日的下午,他一个人坐在画室里发呆,看阳光打在花瓶上,几案上淡淡的一抹斜影。他也许会看上一个下午,直到自己走进去了,与这些物体合为一体。

也因此,我虽是外行,看这些“谢小瓶”却是看懂了,因为整个的谢海已在里头了,笔墨温润,底色却是安宁、寂寞——他是把他的心情画进去了:下午、阳光、几案、瓶花。多美好的生活啊。然而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光阴漫长,生命短促。他又老了一天。屋子里静得能听见钟表走动的声音,他听着这声音,看瓶花的影子短短长长,消失了。暮色突然来临了。

所有关于艺术的解读中,不拘是语言、技术、创新、结构,我最看重“生命”这一块。生命是活的,当生命注入作品中,作品也就活了。我想这才是谢海作品的价值所在,他是把自己搭进去画了,虽然没有苦难深重、家国情怀——艺术圈也好这一口的——他画的只是自己的生活:桌椅,各种形样的玻璃瓶,他巴巴从郊外采回来的小花小草,几根竹子,烟灰缸,碟盘里吃剩的樱桃……说到底还是旧式文人生活,现在也叫“小资生活”。

这时代,小资是要被骂的,至少文学圈是这样。然而谢海的“小资”却是另一种,他没有卖弄、炫耀之嫌,也没有优越感,有的只是面对美好事物时,个体生命的欢欣和落寞。

我因为喜读谢海的作品,于是想到一个问题,文艺毕竟要叫外行人看得懂才好。像我不懂画,立在他的画前,也觉得自己整个被“洇”开了:又是愉悦的,温润的;又是伤心的,无奈的;又是寂静的,盎然的……总之五味杂陈,意味丛生,正百般不知如何是好时,心里顿觉这才是艺术——不比内行人读画,一打眼就是技法构图,一二三四看得很清楚。艺术这东西,越是看得清楚,越是隔了一层;它本是懵懵懂懂的事,像两个一见钟情的人,未知对方的姓名、年龄、身份,却一照面就被击中,没什么道理可讲的。

谢海是着名的美术评论家,文风简洁犀利,开一时之风气,俗称“谢白话”。然而他自己的作品,目前却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当然都在夸,却很少有夸到点子上的。照我说,有朝一日,他作品的真正价值若得以凸显,恐怕还是在他的生命底色上,即他是现代社会的真文人、真雅士。

谢海另有一组画叫“实验水墨”——我称为“墨涂涂”的——却不见一点雅士风范。整幅画是黑墨团团,浓重压抑,不经意的什么地方,会有一点小留白,点点滴滴,一撇一捺,也有整块的浅色——真不知他在说些什么。谢海告诉我,他的这组画不是为卖钱的,也情知卖不出价钱,就是自己画着玩儿。这一点,倒是很像我们的新小说、先锋文学,确实不好读,不好卖,但是文艺的意义之一也在这里,总得有人去创新、开拓,为文艺辟出一条新路径也未可知。

不得不说,千年水墨走到今天,拘法于古人确是不行了。无论是描绘生活的清新的“谢小瓶”,还是描述精神状态的压抑的“墨涂涂”,我们都看到,谢海一直立足当下,不逃避,不僭越,他忠诚于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把古老的水墨融入现代的腔调,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我要强调的是谢海身上的现代性,在当代从事水墨创作,传统和现代性于他们尤其是难题,怎样摇摆于这两者之间,并最终找到一个平衡,何止是水墨艺术界,也是一切文艺的追求所在。

我总觉得谢海是个很“懂”的人,他有现实感,极具平衡能力,不极端,不僵化,即便偶尔来点小任性,权当自己跟自己玩儿,玩完了他就收回来。艺术家分两种,一种是放浪形骸,剑走偏锋,把生命当作一张白纸来糟践,胡乱涂抹一通,涂成一张杰作也未可知,比如徐渭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另一种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与万物和谐相处,万物也馈之以青睐有加,情操高尚,有君子之风,能找到一条通往世界的通道,拐弯抹角哪儿都能走到,一般而言,集大成者都出自这一类人,比如歌德和托尔斯泰。

我不能说谢海是第二种人,那无疑是在骂他,但他性格里是有那一面的,只是来路漫漫,他还需修行。他因为天性聪慧,对于人、物、事的认识,当比一般人来得更精准深邃。又很勤奋,不拘策展、文章、画作,他是三头并举,丝毫未乱方寸。又很贪玩,又好享乐,但都未到“癖”的程度。喝酒偶尔也有大醉的,我记得他曾说过,他不交两类朋友:从不醉酒的,逢酒必醉的。可见他看重性情,又控制性情,因为他是个做事的人。

他在美术界大概人缘极好,识大体,晓分寸。插科打诨,装痴扮傻,他以这样的顽皮相示人,估计是场合所需。他是太知道场合上的事了。然而本质上,他却是个极认真诚挚之人,一幅小画也能磨上十几天,做策划时每个细节他都要推敲半天。倘若有人跟他探讨问题,他那边正在说笑呢,这边转过头来,立马就能进入讨论的状态。

我要说的是谢海的平衡能力。他看上去忙碌不止,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个闲人,一个内心极安静的人。否则你就不能解释,他的大量的阅读、文章、水墨画是从哪儿生出来的。他是一离开人群,马上就变了个人,静思默想,心里能听见溪水流动的声音。他的“谢小瓶”系列里就有这样的声音。

他和我们写作者在一起就越发安静了,美术圈的人一定看不到这一面。他给我们沏茶送水,听我们胡侃,不时会心一笑以示鼓励。他简直在纵容我们。他就想,这群人一定是憋坏了,空有一张利嘴,平时也没得机会表现,就是表现了也没人能欣赏;现在遇见他,就好比擅弹“高山流水”的伯牙遇见了钟子期,哪怕侃完就死他们都愿意。

我总觉得,谢海是懂得我们的,正如我们一样也懂得他,有这篇文章为证。

日常徐坤

在未认识徐坤之前,我想这定是个了得女子,据传她被定位为“女王朔”,她的小说节奏明快,“犀利刻薄”(评论家言),难免的,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江湖女侠的形象,聪明、爽快、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待见了她本人以后,印象反差之大,叫我一下子有点茫然。自然,徐坤是聪明的,这个聪明,我的理解是懂人世,明事理。泛泛而言,凡是当作家的,对人生的来龙去脉总归要想想的,想多了,慢慢地也就明白了,这个我们不能称之为聪明。徐坤的聪明,我想大多还是天性里的东西,人世的枝枝节节全在她的脑子里,她于其中穿行而过,遇见山高水长的,或许也会停下来,偷偷懒,可是她并不因此而迷失方向;她又是极宽厚的一个人,芸芸众生,三教九流,或许她打一眼便知个八九分,可是她的好处在于,她从不点破,这其实亦是妥当了。

所以与评论界给她的定位不同,我印象中的徐坤温柔厚道,并不犀利,她说话温言软语的——她其实并不多言,偶尔会说些逗趣的话,别人笑,她也笑。她早年供职于社科院,写小说之余,也做理论,可是我很难把女学者、女博士这样的字眼安放在她身上,相信她也不认同。她戴着一副眼镜,偶尔镜片闪过光芒,那不是理性之光,而是促狭顽皮之光。按说她的身份是作家,可是我们在一起,也很少谈文学,我们谈的是打牌、爬山,欢声笑语。我要说的正是这个,我所认识的徐坤并不在她的文字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有身份的安放——作家、学者这一类的——都使她变得小了,狭义了,仿佛是黑夜里她打在墙上的影子。而她真实的肉身则在生活里,那就是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女人,她愿意笼罩在日常的光影里,沉迷于各种细节,享受它的广阔细微。所以她才会在一个人的家里,养猫养狗,弄花植草,她把她一个人的生活搞得繁复无比,她的家里什么都不缺,有生机、绿意、生命——不知为什么,但凡想到徐坤,我总会想到“生命”这一类的词,仿佛它已根植于她生活的每一天,我正一天天地看见它发出光亮来。

同类推荐
  •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本书用平淡的语言、感人的真情展现了至纯至真的亲情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一把灵动的钥匙,带你的心灵去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有一种爱叫心痛Ⅱ

    本书讲述了那些发生在地震中的真实故事。我们可以从每一个故事中,分享到那些感人的经历。在灾难面前,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特殊时刻,他们的选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黯然流泪。
  • 苍茫青藏

    苍茫青藏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丛,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建设青藏的军人的生活,包括《生命亲禁区的保护神》、《一对军人夫妻和他们的儿子》、《情系天边那条线》等。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宫外有神探

    宫外有神探

    清之月,她是蜕变的神探,风之魇,他是萧肃的王爷,种种奇特案记,次次生离死别,两个好搭档,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网王之爱如果还在

    网王之爱如果还在

    原本以为男友和闺蜜的背叛,会使我痛不欲生,可在看到那个为了社团不顾一切的男人,这点痛又算的了什么,我还有爷爷,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怎么可以放弃呢!
  • 断声

    断声

    相望无须两相言,花枝无意悄搭连。奈何浅雨轻风妒,一落天涯永相别。长安,我回来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曼德拉 彼得大帝(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废材女的萌宠

    废材女的萌宠

    一代天才夏紫萱渡劫失败!一次重生变成废材!偶得魔宠贝贝!她为他洗尽铅华!他为她化形为人!谁是谁的谁?谁生?谁死?
  • 都市觅春记

    都市觅春记

    她,神奇力量的血脉传承人,拥有与草木沟通的力量。都市的历练中,她偶遇风华绝代的他,打破历练颈瓶的同时,她也陷入了他的爱恨纠葛中,能力不断升级,麻烦不断升级,最终,她是否修成正果,历练、爱情两得意呢?——楼月将为您演绎一段华夏古老家族的传承故事及都市精灵有关的浪费爱情~
  • 明月引

    明月引

    佛曰: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之后,一捧黄沙。有人问,圣雅阁是什么地方?女子闺阁?书楼?小院别名?亦或是皇城宫殿?都不是。圣洁高雅,嵌了‘圣’‘雅’二字,着实有些读书子会叹息,这么素洁的名字,竟然是青楼名!她是史上第一个,自己出去找男人的风尘女子。为什么?很多年以后,有人这么问她。她只淡淡道——那时我突然很想出名,后来思来想去,觉得这个办法最好不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凉酒一浮生

    凉酒一浮生

    红颜破,江山没,万骨河山尽蹉跎。奈红颜,情殇过,韶华年朝心难惑。那一年梨花树下,伊人笑颜如花。又谁青衫树下,温润如玉倾风华。又是怎样的转身错过,扑赴一场带毒的年华。岁岁朝朝,情字难幺,糜糜乱世,不及旧人一笑。谁说,只愿倾城不许负,谁言,情伴九夕意尽言,谁许,不辞东墙慰你彷徨……然,雨化了蝶,秋化了殇,人……断了肠……【我是茶婳,一个多愁善感的学生党,喜欢执笔,但总缺一杯素茶,喜欢安然,却从不能浅笑吟然,我是茶婳,谢谢看书的你们留下足迹……】欢迎大家加入578690110凉酒一浮生这个群哦,阿婳虽不出名,但加入的每个人一定会成为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