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赣两省在地理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大量的岩溶、丹霞等特殊地貌,而且有着数量众多的因岩溶地貌而在地下形成的形状奇特、大小不一的暗河和溶洞。
贵州和江西不仅在地理、气候、物产等方面极为相似,还有着极深的人文渊源,同时又都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贵州是移民大省,江西则是人口迁出大省。在明清时期,江西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人口大迁移,分别是明初时期的“江西填湖广”、明中期的“流民进云贵”和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四川。
虽然江西历史上这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不是以贵州为直接目的地,但自明清以来,迁入贵州的江西移民数量也非常之大。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平定云南的蒙古残余势力,调集了30万大军取道贵州进攻云南,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调北征南”。1382年,平滇战争结束,但这些将士绝大部分没能返回自己的家乡。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朱元璋命令这些将士就地屯田养兵,于是他们就在黔中的广大地区留了下来,变成了亦兵亦民的屯堡人,这些军屯的将士中江西籍人士占了很大的比例。
实行军屯之后,朱元璋为了改变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对数量的局面,又实行了民屯和商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江西人来到了贵州。
江西移民在贵州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带来的技术成就了平塘的牙舟陶器;至今贵阳市仍有“江西村路”“江西村小学”,今贵阳四中的前身为“豫章中学”,等等。
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江西移民后裔和贵州各民族人民一起为了改变自己和整个贵州的命运而不断奋斗,在他们中间也走出了一批杰出人士,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有被誉为大清奇才、参与编纂《康熙字典》的周渔璜,与周渔璜并称“青岩二周”、两度出仕台湾的周钟瑄,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清末三朝元老、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陈夔龙等人。
二
除了移民到贵州以外,还有一些江西人因为从政或者经商的原因来到了贵州,他们同样为贵州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历史上到贵州从政的江西人中,最为有名也最受贵州百姓拥戴的是明朝时曾任贵州巡抚的郭子章。
郭子章,江西泰和人,1599年以副都御史之职受命巡抚贵州。郭子章在与湖广川贵总督李化龙合力平定播州后,就在贵州省内主持进行了各类基础建设工作,大大改善了贵州的面貌和交通条件。同时一生读书不辍的郭子章还在贵州兴办学校,促进了贵州教育水平的提升。
郭子章后来升任兵部尚书离开了贵州,贵州的老百姓为他建了7座生祠以表达对他的爱戴之心。
自明初朝廷在贵州实行军屯、民屯、商屯以来,在贵州就逐渐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江西商帮队伍,他们主要经营油、药、酒以及布匹、文具等。
据记载,江西商人曾经拥有当时贵阳主要商业区的大部分产业,而整个贵阳的制油产业都几乎被江西丰城人垄断了。如今遍布贵州各地的100多座万寿宫既是当时江西商人的会馆,也是江西人祀奉“江西福主”许逊的宗祠。
和贵州茅台酒息息相关的华联辉是众多江西籍商人的代表。
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他的先辈早在康熙年间就来到贵州经商,以贩盐为业。几代人传承下来,到了华联辉的时候,华家已经成为贵州首屈一
指的盐商。华家发达以后就到省城贵阳定居,因为华联辉的母亲时常念及以前喝过的茅台酒,华联辉就出资在茅台镇上购买了一处酿酒作坊,既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为自己的社会交往提供了便利。
华联辉买下的这处作坊后来改名为“成义烧坊”,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时就有成义烧坊所送之酒。而且向博览会送酒的另一家“荣和烧坊”的合伙人王立夫也是江西人的后裔。
江西籍商人在贵州创造了一次次的商业辉煌,也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发展。
三
江西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军队建设过程中的很多个“第一”都是在江西境内发生或者诞生的。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中共的组织,到1928年2月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各地的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
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总结1927年冬到1928年冬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村改革的法律文件《井冈山土地法》。
1931年7月,中央军委在江西瑞金创办了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所军事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1年l0月在江西建立的官田兵工厂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兵工厂。1932年1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训令,取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成立江西军区总指挥部。2月1日,中革军委又发出通令,重申成立江西军区,这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军区。
此外,这里还出现了第一个红军物资转运站、第一所红军医院,第一家红色造币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也是从江西迈出了第一步。
贵州也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
1934年12月,红军长征进入贵州,从黎平开始,一路走过猴场、遵义、苟坝、茅台等地,直至最后经兴义离开。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取得了遵义大捷、四渡赤水等军事胜利;形成了符合中国特点的组织路线、军事路线,走出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跳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实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江西是中国红色武装力量的蓄积地,为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贵州是革命事业的转折地,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路改变历史
一
2014年底,贵阳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就将正式通车了。在贵州人的眼里是高铁来了,在广东人的眼里是高铁去了贵州。无论来了还是去了,这都不仅仅是一条单纯的高速铁路,而是一条缩短时间、扩大空间、融合无间的发展之路,还是一条同步思维、同频行动、同心向前的整合之路,更是一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文化互通的跨越之路。这条高铁改变的不仅是历史,还有未来,也让两省一路走来的情谊更加迷人、耀眼、美丽。
贵州、广东都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较多,矿产资源丰富。
贵州被誉为喀斯特王国,还有奇异的溶洞和迷人的丹霞地貌,广东也有以丹霞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有以连南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
广东在秦以前是百越之地,贵州苗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汉代时又有一部分今贵州境内的苗族迁往今广东一带乃至南洋等地。所以,贵州和广东的苗族不仅在历史上是一家人,而且经过了反复的分合。
今天的贵州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每年都有众多的贵州人到广东奋斗发展。
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如今,两省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贵州和广东之间的物产流通开始得很早。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南越,在南越王为他所设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名为“枸酱”的巴蜀特产。唐蒙对此感到十分惊讶,便向南越王询问此物是如何到了南越之地的,南越王告诉他:“道西北戕牁,戕牁广数里,出番禺城下”。
南越就是今天的广东之地,枸酱就是今天茅台酒的起源,那时茅台一带为蜀所辖,而戕牁江就是今天的北盘江。这表明,早在西汉时期,两地就有了经由水路的贸易往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较为罕见的。
二
贵州和广东都是在明朝时期建立的行省,明朝末年,一位来自贵州的忠贞之士在南疆广东谱写了抗击清军的壮烈诗篇。
明朝灭亡之后,明朝宗室在地方势力的拥戴下建立了南明政权,希图反清复明东山再起。
清军入关以后,贵州五开卫(今黔东南黎平)人何腾蛟就参加了抗击清军的战争。1647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政权,是为南明永历皇帝,永历皇帝封何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令其肩负起抵抗清军的重任。
在清军的强势进攻下,肇庆失守,朱由榔逃亡桂林。何腾蛟则带兵坚持抵抗,不但遏制了清军的进攻态势,还通过多次作战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后来何腾蛟在守卫湘潭时城破被俘,他宁死不屈,拒绝了清军的高官厚禄,在绝食之后又自缢而死。其忠贞和气节令时人和后人大为敬佩,清康熙年间,朝廷赠谥“忠诚”,并下令修建“何忠诚公祠”。
无独有偶,在晚清时期,另外一位贵州人也同样在广东境内浴血奋战,与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杨芳,苗族,贵州松桃人。1841年正月,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任命杨芳和户部尚书隆文为参赞大臣,调兵开赴广州抗击英军。
英军先下手为强,攻下虎门炮台后继续进攻广州,杨芳登城指挥,坚毅沉着,大大鼓舞了士气。
《广州条约》签订以后,杨芳仍留守广州管理军务,后骑马出城巡察营汛炮台时不慎失马闪挫,重病卧床,道光皇帝批准他回湖南提督任所治病。
何腾蛟和杨芳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保卫广东做出了不朽贡献,在南粤大地上留下了浩然正气。
1895年春,朝廷即将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了出来。条约里丧权辱国的内容令正在北京等待会试放榜的各省举人十分愤慨。4月22日,广东南海人康有为和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组织了一千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公车上书”。
在“公车上书”中签名的贵州籍举人有95人,这是贵州和广东在近代以来争取国家和民族权利过程中的又一次共同努力。
自近代以来,广东就一直走在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前沿,从三元里抗英斗争、黄花岗之役、省港大罢工一直到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创立,广东始终在引领着中华民族斗争的方向,这个过程中,贵州也不同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三
海南在历史上长期归广东管辖,所以实际上贵州和海南的历史渊源也极为久远。海南和贵州一样,都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而且两省的苗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千百年来,两省的各族儿女始终在为本省的发展奋斗,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奢香夫人和冼夫人是两省各民族儿女的杰出代表。
奢香夫人是明代贵州彝族的杰出领袖,在代夫袭任贵州宣慰使期间,不仅发展了贵州的经济与文化,还促进了彝汉两族人民的团结、避免了战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密切了西南地区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
在海南的历史上,也有一位事迹功勋与奢香夫人相埒的巾帼英雄冼夫人。冼夫人于517年出生在高凉郡(郡治在今广东阳江市)的一个俚族首领家庭。她自幼通晓兵略,16岁时开始辅佐父兄处理政事,在乡里极有威信、深得族人拥戴。
535年,冼夫人和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婚后协同丈夫断决案件、诫约本宗,开创了“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的局面。
548年8月,河南王侯景、高州刺史李迁仕阴谋反叛,冼夫人劝说冯宝大力支持梁都督陈霸先平叛。叛乱平定后,梁朝册封冼夫人为“保护侯夫人”。
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次年12月冯宝去世,岭南越族各首领心怀异志,冼夫人忍着居孀之痛,劝服各越族首领,维持了地方安定。在冼夫人的支持下,陈霸先统一了岭南。
570年2月,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陈朝派兵讨伐。冼夫人带领百越首领和军队北上迎接并参与平叛,因在战争中立了大功被册封为中郎将、高凉郡太夫人。
589年,隋灭陈后,因岭南未及统一,岭南数郡共举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以求保境安民。不久,隋文帝派员安抚岭南,冼夫人为了和平安定,选择归顺隋朝,隋朝册封其为荣康郡夫人。
601年,因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暴无厌,俚族人受不了他的盘剥纷纷起来反抗或逃亡。冼夫人派长史张融向隋文帝揭发赵讷罪状。文帝派人查实之后将赵讷处死,还特命冼夫人为使者,安抚岭南各族人民。当时,已是84岁高龄的冼夫人不辞劳苦,亲自巡历10余州进行慰问。各族人民和首领对此极为感动,诚心归附隋朝。
602年,冼夫人积劳成疾不幸去世,隋朝为表彰她一生的功绩,赠谥诚敬夫人。
冼夫人是俚族杰出的领袖,毕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岭南地区赢得了百年和平稳定,促进了民族交往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周恩来曾称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巾帼英雄。冼夫人和奢香夫人不仅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今天我们多民族地区的治理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她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高原上的红色圣地
一
贵州和陕西都有着丰富的物产。煤、铅、锌、金等是两省的共同矿产;两省都盛产药材,所产的天麻、杜仲在全国都十分有名;核桃、猕猴桃、木耳是两省的共同特产,两省的辣椒更是中外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