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胡锦涛在省委常委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思路和构想。这一设想当即得到了当时省委领导班子的集体赞同,很快就形成了试验区工作方案并正式上报国务院批准。
胡锦涛很早就意识到贵州发展借助外力的必要性,在赴京汇报设立试验区有关事宜的时候,他就邀请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胡锦涛向大家介绍了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邀请他们对此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
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正式成立。
和当时全国范围内纷纷启动的其他改革试验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
胡锦涛十分重视运用创新的思路推动试验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从一开始就为毕节试验区确定了任务,指明了立足长远的发展方向,他强调:“牢牢把握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就要针对全区有300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措施,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要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上的现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如果这两大目标都能如期实现,那就表明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没有实现,那就说明试验区的任务没有完成。”
这一明确的发展思路及决策,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为毕节试验区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9年1月,贵州省委经研究决定,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两大主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人口控制”,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由是正式确立。
在派出专门工作组对毕节进行考察之后,1989年,在8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成立了。至今,对口帮扶依然在进行。
二十多年以来,各民主党派对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我认识的一位青联委员就在做这样的工作,他所在的公司是民进中央为了对毕节试验区等地开展帮扶工作而成立的,如今已经在金沙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
三
毕节试验区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在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主要层面做出了立足本地实际、放眼长远的有效探索。正如曾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所指出的:“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三大主题实质上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萌芽和雏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发扶贫’强调贫困地区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体现了人的精神和志气问题;‘生态建设’强调既要重视生态保护,更要重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人口控制’强调既要控制人口数量,更要提高人口质量,体现了人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通过建立毕节试验区来为解决贵州的贫困问题探索有效的模式也是知行合一的结果。
在解决发展问题的道路上,从来没有简单复制就能成功的模式,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立足于贵州现实,独立探索、思考的结果。
正如胡锦涛当时所说:“我们必须对毕节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自身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
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这不仅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试验区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
毕节试验区在成立之初就确立的发展模式,有着求实、务实、扎实和系统性、前瞻性、穿透性的特点。从直接的层面来看,其目的在于解决贵州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从深层次来看,毕节试验区是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的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毕节试验区的着力点是解决毕节贫困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着眼点则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症结问题。这是立足低点对全局发展的设计,是立足现实对未来发展的设计;是在面临生存困难的前提下对长期持续繁荣的谋求,是在极端压力的前提下对理性发展的谋求,是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前提下对科学调控的谋求。因而可以说,作为科学发展观萌芽的毕节试验区模式,只能也只有在当时贵州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形成。
知行合一,知规律、合规律,大胆审慎地实践,毕节试验区的建立,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依然是思想的教育和思维的启迪。
四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并决定把科学发展观正式写入党章。
2012年11月,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
十八大决定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当年的“三大主题”到如今的“五位一体”,一以贯之的探索和实践精神,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始终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高度关怀。
在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当中,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思想,是在对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高度把握、科学判断的前提下形成的理论结晶,而当年在贵州设立毕节试验区的实践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起点。
贵州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再一次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2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十八大以后,在中央和省里的关注和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将按照“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功能定位,进行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在坚持两加一推的主基调下,随着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的不断深化,通过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四大战略”的实施,毕节试验区实现“从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从生态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的四大转变将不会遥远。这是当年设立毕节试验区的精神和思想在今天的发扬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