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2500000063

第63章 胡乔木与文献编纂(4)

1983年7月1日,《邓小平文选(1975-1982)》出版发行。胡乔木又全力做好组织宣传和学习的工作。

7月7日至17日,中共中央举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学习宣传《邓小平文选》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宣传工作的重点。会议期间,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这个通知稿是经胡乔木作了重要补充、修改,由中央批发的。

胡乔木在7月11日收到中办副主任周杰来信及通知文稿,来信说:“此件力群同志已审阅,嘱送请你审批。”当天,胡乔木即作了重要修改,增写了阐述《邓小平文选》主要特色的内容,批示:“请即送耀邦同志最后阅定。”经胡乔木修改过的“通知”写道(胡乔木增写的文字楷体加粗):学习《邓小平文选》,是今年秋冬即将开始的全面整党的重要思想准备。整党首先是从思想上整顿,目的是把全党的认识牢固地统一到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

学习《邓小平文选》对于加强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部着作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在一九七五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为整顿各方面的工作而进行的斗争;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在三中全会以后,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确定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而进行的斗争。

这部光辉文献既显示了小平同志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首创精神,又显示了他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作风;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党中央正确意见的集体创造。认真学习这部着作,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党的这个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认识三中全会路线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保证,认识我们党在新的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成果。

通知原稿在“特别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思想,在今年下半年重点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中,原来列了三点,胡乔木加了一点,成为四点:“第一是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问题;第二是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针政策(包括各级机构的改革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第三是坚持同时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第四是党的建设和整顿问题。”

7月12日下午,胡耀邦处回复:请乔木同志审定,他就不批了。7月12日16时,胡乔木批示:照发。中共中央通知即在当天下发全党,并在7月13日的《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时,胡乔木为《人民日报》宣传《邓小平文选》列了八九个题目,让他们组织文章宣传。

7月13日,胡乔木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作《学习〈邓小平文选〉(1975-1982)》的讲话。

胡乔木首先指出学习《邓小平文选》和整党的关系:“今天报纸上发表了中央的通知,要求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作为整党的重要准备。整党首先要有思想整顿,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整党中遇到的一些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文选》差不多都涉及了。所以,学习《邓小平文选》,对整党是思想上最好的准备。”

针对外国报纸说“学习《邓小平文选》恢复个人崇拜”,胡乔木指出:“我们党的力量所在,是思想上的统一。《文选》代表了1975年到1982年这个时期党中央对一些最重要问题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仅是代表整个党中央的,而且大部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一部分关于将来的见解还需要继续经过实践的检验,但这些见解也是从已经验证的客观真理推论出来的),因此,按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这些见解本来就是应该成为全党统一思想的标准。不能说学习《邓小平文选》或学习其他同志的文选,就是对那一个同志的个人崇拜,不能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560-561)“我们学习无论谁的着作,都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说,不能采取‘两个凡是’那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就使我们的学习同个人崇拜毫不相干。”(561)

胡乔木还从这个问题展开,阐述中央通知中谈到的“《邓小平文选》一方面表现了他对重大问题的个人首创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他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作风。”胡乔木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反对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在我党历史上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他反对“两个凡是”,当然也反对对他实行“两个凡是”,这本书出版之前,一些讲话按有些同志的不同意见删改了,许多重要意见是听了好些同志的建议提出来的。胡乔木又指出,“我们也不能因为坚持集体领导、坚持民主,就否认党的领导人物的权威的意义。”(562)我们提倡“民主加科学的权威”。(565)“对于个人崇拜这个问题,也要有个分析,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性质是不同的,否则我们的历史就无法解释了。”(566)

关于《邓小平文选》的主题和内容,胡乔木着重谈了六个问题。

(一)坚持毛泽东思想

胡乔木指出:《文选》是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的结果。坚持毛泽东思想,是《文选》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对此,胡乔木展开了深入具体的论述,既说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如果我们把这面旗帜丢掉,就会使更广大的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发生怀疑,对马克思主义也发生怀疑,中国的前途就不堪设想。”(568)又说明邓小平提出反对“两个凡是”的重大意义:“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的开端。”(569)“是三中全会的思想上的开端。”(570)“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尽管当时还没有条件讲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话。”(570)指出:“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批判‘两个凡是’,这样就使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了必不可少的连续性、稳定性。这是党的生命所在。这样就不单使得全党得到一个团结一致的支柱,思想理论上的支柱,在全国人民中间也得到这样一个支柱,而且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继续保持它应有的地位。”(569)胡乔木赞颂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了那样多的迫害、打击,当时还处在一种半合法的地位,等着别人来解放,但“对这样的关系我们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重大的历史问题,要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感情用事,不走向极端,而采取坚决的、清醒的分析态度,是不容易的。”(56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胡乔木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的范围比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大得多。”(570)是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一部分同志有异议,现在也还有人反对。“当时所以产生这些思想状态,是有原因的。这是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一种反动。这种反动是合乎规律的,但是它是不正确的。而且可以说,如果沿着那么一条路走下去,那是很危险的。”胡乔木赞颂邓小平,在那个时候既反对“两个凡是”,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实是在党内进行两条战线斗争的一个模范。”(571)胡乔木又联系当前实际指明:“这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两个凡是’,又要坚持四项原则,这个斗争到现在也没有结束。现在还有这样的人,有的是在党内,有的是在党外,用这种形式那种形式来表现不同意四项原则的思想。所以学习《邓小平文选》并不只是为着温习历史,而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571)

(三)把党的工作重点由清查转到经济建设

胡乔木指出,这看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当时,1978年底,就很不容易。“实际上,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始终没有认真地、系统地和一贯地实行这个转变,这就是这三十年中的最大错误。小平同志这时坚决提出要转到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任务,这是对于党的八大提出的任务的真正继承,也可以说真正的开端,意义非常重大。”(571)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必须实行这个转变以后,又围绕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方针,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方针。(572)三中全会所决定的东西是全面的,因为要扭转“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不能限制在孤立地解决经济问题。不下决心全面地清理“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也是无法进行的。三中全会是从根本上扭转“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方向。“不经过三中全会,要解决这些问题,简直是难于上青天。”(572)

胡乔木列举若干重要方面加以说明。

胡乔木指出:“经济建设离不了政法建设的保卫。在政法工作方面,若不是小平同志的坚持,不说别的,很可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到现在还没有。……没有《刑法》、《刑事诉讼法》这样基本的法律,所谓社会主义法制就是句空话。”“现在我们已经修改了《宪法》,还立了不少法,但是还有很多法没有,还要大大加紧立法,以免遇事无法可依。但是有了《宪法》和《刑法》,我们国家就有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最根本的骨干。”(572-573)

“再如科学和教育,这是经济建设的智力基础。”(573)胡乔木叙述了《邓小平文选》里好几篇文章所反映的推翻“两个估计”、恢复高校招考制度等整顿教育的困难过程,说明:“那个时候的工作,每前进一步需要有多大的毅力来扫除了多少荒谬的障碍。”(573)胡乔木还指出:“小平同志还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是生产力。这些都起了很大作用,并将继续起作用。”(574)

(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胡乔木列举了构成《邓小平文选》主要部分的“指导这几年政治生活发展方向的有许多重要文件”的篇目,要求大家注意精读。特别着重讲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四项保证之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胡乔木指出:“精神文明问题就是对于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发展。……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建设两个文明,这样重大的纲领性的口号,在全世界现在还只有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样的口号,“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在思想上是指出了一个终身奋斗的高尚的目标。”(574)

胡乔木指出:“所有四项保证和这个开幕词(按:指中共十二大开幕词)的全文,对于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可以说有非常伟大的意义。”胡乔木呼吁:“四项保证是长时期的,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的政治保证。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宣传得太少。……希望在座的同志,大家一起努力,从各方面加强对这个问题的宣传。”(575)

(五)关于阶级斗争

胡乔木指出:“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了,但是阶级斗争仍然存在这样一个命题。”胡乔木对这个命题作了简要的回答。他说:“社会主义在它发展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阶级斗争是不能够消灭的。原因很简单,首先从国际上来讲,敌对的阶级要采取一系列方法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内来说,剥削制度的历史遗留的影响不但会与国外的敌对势力结合,会与台湾、香港的反动资产阶级相结合,因而难于在短时间内消灭,而且由于社会主义在它的初期,它还不能够完全解决生活资料分配制度里面的不合理或者不平等或者还不能满足某些人的欲望的现象,这就造成一种条件,使得一些人要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用犯罪的手段来捞一把,来破坏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575-576)“小平同志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手的方针。这个两手的方针,不仅仅是就对外开放政策来讲是这样,对国内搞活经济政策来讲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也是要长期存在的。因此,提高对于阶级斗争的觉悟和警惕,不能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576)

(六)关于整党

胡乔木指出,“这是小平同志多年以前就提出来的。”着重强调:“党要整党,要使党员成为合格的党员,这是他在提出修改党章时就提出来的一个基本观点。对于不合格的党员,要想各种办法加以挽救、教育。不行,就要除名。这个思想提出来很久,但是当时条件不成熟。《文选》中涉及党的建设和整顿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由于小平同志提出的问题大部分还继续存在,有待于全党同志首先是全党干部努力解决。”

胡乔木讲了这六个主要方面后,又列举了《邓小平文选》涵盖的其他重要问题:“例如,关于军队建设的十篇讲话,体现了小平同志关于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整个《文选》中占有显着的地位。除此之外,关于机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关于干部四化,关于台湾、香港问题,都是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和着重提出来的。在外交关系方面,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某些调整。”(576-577)

同类推荐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华人十大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星火帝国

    星火帝国

    荣耀的燧火点亮星空,不朽的意志贯彻诸天。面对自由和生存,钢铁的意志再也不会妥协。坚韧的铁拳撕开囚笼,荣耀的狂啸震慑天穹。让人类的意志,挥洒在星河的尽头。这是天才和强权争锋的时代。这是荣耀和卑微豪赌的时代。当一切的正义寄居在黑黝黝的炮筒之中,那只有星际主炮的怒吼才能撕碎恶毒的阴谋。风起携着人类所有的意志,带着一往无前的气魄,狠狠撕开这个充满黑暗的大星河时代!
  • 封神手册

    封神手册

    一杆神勺在握,天下风云变色!这是一个平凡厨子的逆袭!这是一个低层小人物的传奇。这是一个封神的故事!封神手册!
  • 女王请转身:我一直在

    女王请转身:我一直在

    “我对你..很失望”他目光中的冷漠,犹豫一把锋利的剑直插心窝。她看着他的双眸,带着一点迷茫无助,苦笑着“嗯,我知道了。”没有解释,就这么悄声无息的离开了。“为什么不解释?”“累了”--------------重新走回那个和他生活过的城,重忆那些过往,所有谜底一点点解开,她痛哭出声。他却在身后微笑着朝她张开手,他说:“我一直在等你回来。”“我们..重新开始吧。”--------------锁定《女王请转身:我一直在》
  • 农家娘子自带招夫属性

    农家娘子自带招夫属性

    她意外穿越成农家未婚妈妈,带着两个包子被亲生父亲和继母赶出家门,本以为是一个农家女翻身做主人的故事,却发现原来这是在一个恋爱攻略游戏里。县太爷、王爷、富商、皇上、丞相,还有傲娇系统......居然都是攻略对象!顾潭衣不想玩游戏,只想现代。可谁知道系统却告诉她,必须要找到两个包子的爸爸才能回去。好吧,她信了。但爸爸找到了,系统却又说:“游戏升级,你必须要爱上我,才能离开。”她风中凌乱,看向那五人,你们当中到底谁是系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名门千金归来

    重生:名门千金归来

    我镜子里的她好陌生的脸颊那个我是真哪个是假?我用别人的爱,定义存在怕生命空白。却忘了该不该,让梦掩盖当年那女孩?
  • 毒咒

    毒咒

    主人公吴耀祖厄运连连,他的两个不到十岁的儿子都在后花园自缢而亡。听从缅甸高僧的指点,他到中国秘密祭祖,在深山中遇一古刹,却意外发现了先祖的许多秘密。经过许多波折,他才发现让他噩梦连连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身上佩戴的祖传玉佩。这块从明末传到现在的玉佩竟然是先祖吴三桂和大明王朝血泪恩怨的起点和终结。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波折后,玉佩终于回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
  • 复仇公主的死神

    复仇公主的死神

    5年前柠是失踪引起了一大片风波,4年后冉,歆,若三人也天天在痛苦中痛哭,三人转学到星缘学院,遇到五大王子,过了1年柠突然出现。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敬请期待:公主王子们的虐恋】
  •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好,在唐宋时期是国家的鼎盛时期,也是诗词歌颂的繁盛时期。
  • 这个皇妃很欠扁

    这个皇妃很欠扁

    身为孤儿的小巧没有好好念书,很早就混迹于市井之间,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这样的她就是一个市井小混混。小巧虽然痞子气十足,但是心地却十分善良,经常帮助其他的一些孩子,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浑浑噩噩而过,没想到却遭遇了一场忽如其来的意外而死亡。身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小巧一觉醒来,竟然成了相国的千金,而且还面临着进宫的命运,她会甘心于这样的命运安排吗?整个皇宫因为她的介入而鸡犬不宁,抢劫相国、殴打妃子、劫持皇上······这样的一个胆大妄为的女子要怎样玩转皇宫?那什么都不怕的性格,几乎让那个冷血的男人对她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