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作家魏巍曾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对这场战斗描写如下:还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部队在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秃秃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面前。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这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至于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假若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魏巍写下成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不过才30岁,如今已80开外了。这50年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作品里12名烈士中居然还有两位“死”而复活。
这两位“活烈士”一位叫李玉安,后来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工作;另一位叫井玉琢,后来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红旗乡务农。在松骨峰战斗后,大家都以为他们已死了,其实他们被抢救队送往后方医院了。而后,李玉安和井玉琢转业回乡,默默无闻地过了40年普通人的生活。
当然,这是后话。
彭德怀嘉奖“万岁军”毛泽东笑谈“纸老虎”
松骨峰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正是志愿军司令部最紧张的时候。
这天清晨8点左右,志愿军司令部终于收到了113师的无线电讯号。几组简单的密码讯号组成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部到达三所里。”
“敌人企图经三所里向南撤退。”
“请示我部任务。”
大榆洞木板房里笼罩了一夜的愁闷气息为之一扫,人人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好哇!”彭德怀司令员兴奋地大叫,“立即回电:坚决堵住三所里南逃之敌!
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想不到,真想不到!”邓华副司令员情不自禁赞扬,“这么快就到三所里,一夜行军150里,奇迹!奇迹!”
“38军不愧为主力部队!”政治部主任杜平接着说,“上次挨了批评,这次憋足劲,要打出样子来!”
……
突然,彭德怀司令员收敛了笑容:“不好!”
原来,他在地图上看到三所里以西还有一条公路由北向南贯通,一个小镇龙源里卡在那路上,敌人在三所里受阻后肯定会转道龙源里。
彭德怀司令员急忙对邓华说:“再给113师发报,让他们派一个团赶到龙源里堵住敌人!”
当得悉113师已经按照军长梁兴初的命令分兵龙源里时,彭德怀司令员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这个梁大牙,不愧为打铁的,有种!”
下午1时,龙源里松骨峰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彭德怀司令员走到话务机前:
“给我要113师指挥所!”
话务员将话筒送给司令员。
“你是哪一个?你们在哪个地点?”彭德怀司令员大声问。
“我是113师政委于敬山,我们在龙源里。”
“我是彭德怀,告诉我,你们在那里情况怎么样?你们要注意,敌人全退下来了,一齐涌向你们那里,你们到底卡得住卡不住?”
“报告彭总,全师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很好啊!告诉大家,你们打得很好,我们主力正在向你们靠拢,你们要加把劲,把美国佬卡住!”
“放心吧!我们一定卡住!”
12月1日,38军各部队还在继续阻击、围歼残余敌人,志愿军总部发出了由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签发的嘉奖电令。
嘉奖电令全文如下:
梁、刘转38军全体同志:
此次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过多顾虑,发挥38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其是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三十日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第38军万岁!
彭邓朴洪韩解杜12月1日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将军回忆:“彭总从报话机中听到第38军在松骨峰战斗英雄事迹时,已是12月1日凌晨了。当时,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都到部队去了,总部只有彭总、解方及我。
我们都为第38军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所感动。彭总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杜平,你说得对啊!38军的确是一支好部队!’
“彭总的话语使我想起了在序战中彭总对第38军的疑虑,想起了在志愿军首届党委扩大会上彭总对第38军的严厉批评。我为第38军以自己的行动赢得彭总的赞扬而感到高兴。
“‘是不是用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名义发个电报表扬第38军一下?’我向彭总建议说。
“彭总同意后,志愿军政治部立即起草了一个嘉奖电。此电呈彭总审阅时,我一直站在他的身边等候,亲眼看见他重写了电文,并在结尾处添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
“我当时觉得,说志愿军万岁可以,叫某个军万岁,似乎没有先例。彭总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说:‘打得好,就是万岁嘛!’他转身把电报稿递给参谋:‘拿去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38军的英勇事迹,被感动的又何止是彭总一人。当作家魏巍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日报》记者李庄写出长篇通讯《被人们欢呼的万岁部队》后,“万岁军”的美誉传遍了朝鲜战场乃至整个中华大地。
1951年初春,冰雪消融。
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刚刚安排好志愿军回国代表团接待等有关事宜,回到家里准备休息。突然,电话铃响了。萧华主任拿起电话,不禁吃了一惊:“主席!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
电话里传来了熟悉的湖南口音:
“萧华同志,听说有个叫刘西元的政委从前线回来了?”
“是,他随邓华副司令刚到北京,准备向军委汇报朝鲜战场情况。”
“说是打了大胜仗的那个军。”
“是的,第38军政委。”
“我想找他到我这里谈谈,你明天把他找来。”
“是!”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会见,一位被称为“万岁”的领袖去会见一位被称为“万岁军”的政委。
次日下午3点,北京中南海颐年堂。
萧华主任带着38军政委刘西元驱车来到这里。他们吃惊地看到,身穿银灰色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早已站在门口迎候了。
车刚停稳,刘西元政委忙跨出车门,磕响双脚,立正向主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主席,您好!”
毛泽东主席微笑着伸出大手,久久地握住刘西元政委的手,仔细端详着他:
“前线同志辛苦了!你这个人为何这么瘦呀!要请个医生给你诊一诊。”毛主席说完望着萧华,那意思是说这事就交给你办!
刘西元政委是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曾跟随毛泽东主席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虽然多次见过毛主席,但单独受到毛主席的召见,还是第一次。他激动地说:“谢谢主席的关怀!”
他们边谈边走进毛主席的居室。
这是一间普通的客厅,几个老式沙发,两盆青翠欲滴的君子兰,长条茶几上摆了苹果和葡萄,一盒圆桶的“大中华”香烟开着盖。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幅朝鲜地图,地图上标着显示敌我双方战斗态势的各种标记。
落座后,萧华主任简要地向毛主席介绍了第38军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斗中的情况。当萧华介绍到抗美援朝战斗情况时,毛主席说:“知道呀,你们打了很好的仗,名气可大啦!胜利之军呀,打败了美国佬。你们钻进美国佬的后方,打了个大胜仗。把美国佬打痛了,是不是?”
刘西元政委回答:“战士们都想打胜仗,可我们在指挥上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
毛主席接着说下去:“是呀,胜利之军容易骄傲的呢,你们不能因为打了胜仗就轻敌了!轻敌骄傲,那是要吃亏的呢!”
刘西元政委点着头说:“我们一定牢记主席教导,力戒骄傲。”
毛主席接着问刘西元:“你们在前方直接同美国佬较量,依你们看,这美国佬到底怎么样?”
刘西元政委坦率地回答:“部队刚出国时,对打美军心中没有底,后来打了几仗慢慢有底了。美国人最怕近仗夜仗,最害怕我们同他拼刺刀,甩手榴弹,抄他的屁股。二次战役,我们部队就是插到美军的后面,把敌人堵住了,配合兄弟部队打了胜仗的。”
毛主席听到这里,点着一支烟,高兴地站起来说:“好啊,这就是军事学、战略学。我们打胜仗的办法就出在这里头。美军既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他们装备好,仗着飞机大炮来欺侮我们。我们的办法就是利用敌人的弱点,发挥我们的长处,把敌人调开,分散开,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夜战同敌人拼刺刀,拼手榴弹,一口口地把他们吃掉!”
说到这里,毛主席言犹未尽,心潮澎湃,走向挂在墙壁上的朝鲜地图说:“朝鲜山沟沟多,是我们屯兵打仗的好地方。我们在井冈山,在延安都是靠在山沟子打败敌人的。那时,蒋委员长在南京、北平占了洋楼,我们在乡下钻山沟沟。
现在看,还是我们共产党钻山沟子有出息,不到四年我们不是把委员长从洋楼上赶下来了嘛。”大家听着,都会心地笑了。
这天晚上,毛泽东主席设晚宴招待萧华和刘西元。在吃饭的时候,毛主席又仔细询问起朝鲜的生活情况。
刘西元说:“由于敌机封锁,战士们有时几天饿着肚子打仗,有的长时间不能洗澡更衣,身上还长了虱子……”
毛主席放下碗筷。
刘西元政委继续说:“现在,前方的困难情况已经好转了。战士们在前线坚定乐观。他们为保卫祖国,支援朝鲜,同敌人拼刺刀,打完了子弹就用牙咬、手抓、拳打脚踢,有的抱着炸药,身上燃着火,与敌人同归于尽……”
毛主席站起来背着身子踱步,踱得很慢,踱得很久。
饭厅里一片沉寂。
当毛主席转过身来时,刘西元政委心头一热,他看到,这位抗美援朝战争的发起人眼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