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1900000024

第24章 温玉成:福祸两茫然(1)

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是无法明白真相的悲剧;一是了解了真相的悲剧。

——作者手记

周恩来临终记挂的人

1975年冬,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北京的寒流来得格外早,格外猛。

这是周恩来总理临终前夕的一天,李先念和陈锡联到北京医院去看望总理。

入冬以来,总理的病情急转直下,由于癌症的消耗,体重由原来的130斤下降到几十斤。这时国内的政治形势也进一步恶化,“批林批孔”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其斗争锋芒已很明显地指向了周总理。在这样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探望病重的周总理,李先念和陈锡联说不清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上午10点,他们心情沉重地走进病房,向坐在沙发上的总理问好。

总理坐在沙发上,消瘦的脸庞露出一丝微笑。李先念和陈锡联先后上前和总理握手。

“有两个人的事情,我心中一直不安。”

握住陈锡联的手时,总理的手久久不放:“一个是你,你现在怎么样?过关了没有?”

“过关了。”

陈锡联感激地点点头。“批林批孔”中,江青点了陈锡联的名,总理多次欲保而无能为力。“过关”就是指他的问题弄清了。

“那我就放心了。”

总理仍然握住陈锡联的手,面向李先念,断断续续地说:“我这一辈子办了两件事情不安心……一个是陈锡联同志,一个是温玉成同志……温玉成同志不是我要关他的,江青逼的……”

李先念插话说:“总理身体要紧……”

“没有关系,”总理仍然念念不忘温玉成问题,“你们知道温玉成现在在哪里?

温玉成不是我要关他的……你们去找一找他,看他怎么样了……”

邓家花园里的“特殊犯人”

四川,成都东郊,一座被称为邓家花园的庄园式建筑。这座当年大军阀邓锡侯的豪华住宅,如今成了关押政治人物的场所,高墙上电网密布,四周岗哨林立。

在这座院子里,有一位浓眉大眼的“特殊犯人”。他开始是进来办学习班的,接着被软禁在一座独立小院里,再接着便升格为一间6平方米的小房间。这位罪状逐渐升级的“特殊犯人”就是周恩来总理临终前仍挂念的温玉成将军。

当总理向李先念、陈锡联打听温玉成下落时,穿着一身旧军装的温玉成将军正在邓家花园的院子里打扫卫生。他扫一阵,停一会儿,两眼望一望着纷纷扬扬的落叶。

这个院子里的树叶绿了,黄了,落了,又绿,又黄,又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自从温玉成将军进来后,已经绿了六次,黄了六次,落了六次……六年,多么宝贵的六年,将军可以参加两个解放战争。

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这六年过的是什么日子。算是软禁,算是监护,算是关押,还算是被判了徒刑?什么都不算,不明不白地被囚禁了6年。

这六年里没有一个像样的领导找温玉成谈过话。他曾给毛主席、周恩来、林彪等领导多次写过信,但都是石沉大海。

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越想越想不通:十几岁参加红军,跟随毛主席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南北,抗美援朝。不要说有什么功劳,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后半辈子,却落得个如此下场……如果不是他爱人宋婉明的“秘密纸条”,温玉成将军也许活不到今天,他的精神也许早就崩溃了。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温玉成将军的爱人宋婉明,她回忆温玉成在邓家花园的生活时说:老温被关在成都东郊邓家花园,这是一个叫邓锡侯大军阀的住宅,和刘文彩庄园有点像,住在一排平房里。140斤进去,90斤出来。出来时头发也掉得差不多了。他在里面烧水、扫地、搬运垃圾,什么活都干。

他住进邓家花园后,我怕他想不开,寻短见,就用纸条写一些话,讲孩子们的情况,劝他想开些,鼓励他生活下去。

我每隔一个月要送两次衣服给老温。为了不让哨兵发现,我就把小纸条缝进上衣的风纪扣的衣缝里。你们别看老温是大老粗,有时候他也挺细心的。他这个人很讲究军容,隔离审查也一样,风纪扣扣得好好的。在他扣风纪扣时,摸出了名堂,觉得领边特别硬,就拆开看,果然有信。就这样,我每次送衣服去都缝一张纸条进去,写几句鼓励他生活下去的话。

5年多时间,一个月两次送衣服,共144张纸条,老温把这些纸条都保存在铺板底下。出狱后,纸条有两寸厚。他对我说,在邓家花园,他几次要寻死,都是因为反复看了这些“秘密纸条”才打消了短见。可惜老温怕事,出来后就把“秘密纸条”全烧了。上面写得都是家中一切都好,你不要灰心,要坚强地活下去,你的问题一定会弄清楚的。毛主席的《我的一点意见》我也抄过给他看。

老温这个人,我和他生活了十几年,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只知道打仗、执行命令,政治他哪懂?

1975年12月,成都军区根据周总理办公室的通知,将温玉成释放出狱。

此时的温玉成将军已成为一位皮包骨头的干瘦老头,他老老实实地跟着一位战士走出了邓家花园。外面空气格外新鲜,蓝天中一群大雁正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

大起大落为哪般?

五年前,这位干瘦老头威风凛凛地坐在九大主席团的常务主席位置上,感觉非常好。笔者那时只能在中央新闻纪录片里遥遥仰望将军的尊容:一双浓眉微微上挑,浓眉下的双眼炯炯有神,方脸大耳,虎背熊腰,一身军服整整齐齐,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

他谈笑风生,汪东兴坐在他的右面,叶群坐在他的左面。

那是1969年4月1日,被称为团结胜利的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林彪为副主席,周恩来为秘书长。大会秘书处成员为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江青、谢富治、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汪东兴、温玉成。

大会秘书处是大会的主要事务机构,其成员大多是当时的走红人物。跻身其间,温玉成将军走向了他人生的权力顶峰。

然而,好景不长,良宵苦短。一年后,温玉成将军的名字便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厄运的降临是那么突然,以致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林彪召见他时那浓重的湖北口音:“经军委研究,你已经不能适应北京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调你到成都军区任第一副司令。”

那是1970年6月4日上午,林彪在军委办公室单独接见了他。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殊荣。本来温玉成将军以为林彪要找他谈工作,其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分管作战、训练、通讯、交通。

温玉成没有想到会见后,竟给自己带来了如此不祥的消息。总参副参谋长是大军区正职,到成都虽然是第一副司令,但却是大军区副职。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要降一职使用?究竟什么叫不适应北京阶级斗争的需要?

望着温玉成吃惊的样子,林彪有意轻松一下气氛,亲切地说道:“这是军委领导的关心,你有什么想法?”

温玉成这时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他说:“我忠于毛主席,忠于林副主席。”

三天后,温玉成将军一家乘飞机离开北京到成都。

下了飞机后,温玉成将军才发觉问题的严重。按照常规,一位新的副司令到职,起码也得来个副司令、副政委迎接。可下了机场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管理局副局长和几个战士站在机场迎候,军区领导没有一个到场。

温玉成人还没有到,黄永胜的电话已经先到了:“温玉成在北京犯了严重错误,不能让他负责重要事情。”

温玉成在成都军区工作了一年多,他名义上是第一副司令,可连党委委员也不是,什么会也不叫他参加,什么事也不叫他管。在他的印象中他这个第一副司令只管过一件事,那就是司政后机关的行军拉练。因为其他领导都有事,叫他去带队。

林彪垮台后,也就是1971年10月28日晚上,成都军区张国华政委通知温玉成去谈话。他向温玉成宣读了北京传来的通知,撤销温玉成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职务,立即隔离审查。就是在那个黑沉沉的夜晚,温玉成被关进了与世隔绝的邓家花园。

“四人帮”垮台后,温玉成虽已被释放出狱,但他的问题一直没有结论,一等便等了五年。

温玉成将军的问题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

有人说他是林彪的爱将,但他从北京总参副总长调到成都军区任第一副司令,显然是受林彪集团的排挤。但林彪集团垮台后,他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罪加一等,被隔离审查。

有人说他是江青的红人,但后来弄清的事实说明温玉成被隔离审查,完全是江青欲置他于死地。但“四人帮”垮台后,他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恢复名誉、恢复职位。他的问题一直挂在那儿。

也有人说,温玉成的案是周恩来总理定的,但释放出狱也是总理办公室的通知呀。

历史的谜在历史的幕后

温玉成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初夏的北京之夜,天气闷得透不过气来,没有一丝一缕的风,忙碌了一天的温玉成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总参三座门招待所——他临时的家。他吃完夜宵刚刚躺下,就听到楼下传来一阵急切的敲门声。警卫员开门,陶秘书上楼。他对将军说:“黄总长的李秘书(李必达)有重要事情找首长。”

“什么事,深更半夜的。”将军似乎不太耐烦。

“他说有一封信想请首长转交江青。”秘书小心翼翼地回答,又补充了一句,“李必达秘书在楼下会客厅等,这封信说要亲自交到你手上,他才放心!”

“我和江青也不太熟嘛。”考虑到自己和黄永胜的关系,温玉成觉得这事不太好办,有意推辞:“你下去告诉他,这事我办不了。”

陶秘书下楼后又上来说:“李秘书说,首长不收下这封信,他今晚就不走了。”

“好吧。”温玉成将军打了个哈欠,说:“把信留下吧!”

温玉成一夜没有睡好,这封信出现注定了他必然倒霉的命运。此刻,他面临着极其危险的两难抉择:一方是最高统帅毛泽东的夫人、“文化大革命”的旗手;一方是九大才通过的法定接班人林彪。

不把它交给江青,这是对江青的态度问题,万一让她知道了可不得了;如果把它交给江青,岂不得罪了自己的直接顶头上司林彪吗?

在人生的残余岁月中,温玉成永远忘不了那个令他心惊肉跳的夜晚。那个夜晚发生的事值得他用一生的岁月去咀嚼,去回味,去反思。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温玉成将军是一位坚决执行上级命令的人,是一位不敢对上级有任何非议的人。这位来自江西兴国的放牛娃,15岁就参加了红军。由于他在执行上级命令中表现出毫不犹豫和不打折扣的坚决态度,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任何一位领导都会喜欢这种人,同时也需要这种人,尽管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因此,在红军队伍中温玉成提拔得较快。

他19岁任团政委,长征开始时就担任了师政委。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新四军组织科长、新四军6师18旅政委。

1945年,他作为华东部队的优秀分子,被选为到革命圣地延安开会的七大代表。

如果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温玉成也许会一直在华野陈毅麾下作战,而不是在东野的林彪麾下作战了,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后令他大起大落的悲剧命运。七大会议后,温玉成当队长,刘培善当党支部书记,率100名干部返回华东地区。当行进到太行山区时,突然接到中央拍来一封“暂停前进”的电报。原来是邓小平同志鉴于东北局势需要大批干部的情况,向中央建议温玉成一行直接进入东北。于是,这支100多人的精干队伍由南下转为北上,进入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地区。其时是1945年11月。

解放战争时期,温玉成一直在东野司令员林彪的指挥下作战,担任过哈东分区司令兼政委,独立2师师长、12纵34师师长、4纵副司令、41军副军长。林彪无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他固然喜欢能独立作战、有独立见解的部属,但他也喜欢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却能够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部属。温玉成在这方面的表现,似乎给林彪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

温玉成将军没有忘记在东北第一次和林彪见面和谈话的情景。

那是东北民主联军创建初期,温玉成将军率领一个架子团的部队到哈尔滨的阿城地区剿匪,开辟革命根据地。在十分艰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一面剿匪,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一面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不到半年时间,原来一个架子团的部队发展到3个团5200多人。

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也撤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双城,李天佑带温玉成向林彪汇报。当时主力部队急需补充兵员,但由于地方部队本位主义思想作祟而难以实现。林彪见到温玉成第一句话就是:“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温玉成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们那里有3个主力团,还有各个县的县大队,有的县还有区小队……”

林彪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7旅从四平撤下来后损失过半,你们能不能抽一个团补充7旅?”

在战争年代谁都懂得保存实力的重要,但温玉成此时的回答却毫不含糊:“服从命令,我没有意见。”林彪对温玉成的答复很满意,但他又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便道:“你们抽1500多人到7旅,7旅抽一部分干部给你们,以后还可以发展嘛!”

后来林彪常常谈到这件事,赞扬温玉成党性强,执行命令坚决。

同类推荐
  • 回三国之为家

    回三国之为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家回三国,拯救家庭,拯救国家,拯救华夏!
  • 重生刘彻

    重生刘彻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也是给中华民族建立了千年思想牢笼的帝王。历史对其毁誉参半。当主角穿越到汉武帝身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会怎样选择?又会怎样创造新的汉武盛事?
  • 南明之殇

    南明之殇

    本书从1644年李自成入京开始,叙述了北京沦陷、山海关大战、弘光政权、北太子案、睢州事变、左良玉清君侧、扬州十日、南京沦陷、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隆武政权、郑芝龙降清、永历政权、洪门、天地会创立、郑成功抗清等历史,直至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基本尊重史实,稍有改编。写作本书,哀南明之不幸,怒南明之不争。史为明鉴,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此书可当一部野史看之,茶余饭后,闲暇之余,可偶尔一阅。君若能掩卷深思,则吾幸甚矣!
  • 三国霸王传

    三国霸王传

    华丽都市,超级兵王…雷凰陨落!而此时正值九星连月!……我叫项昭,字应祥,西楚霸王项羽嫡系子孙!……看我收纳百川,重振先祖大业,天下英雄,天下之美人尽入手掌中!*^_^*
  • 三国随史

    三国随史

    三国,无数男儿梦想的时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指点江山。那是一个抛头颅,撒热血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22世纪华夏国的军神,为心爱的女人,创越时空回到三国时代,历史也因此改变了原来的轨道……
热门推荐
  • 最后的兄妹

    最后的兄妹

    这部小说的故事框架是我初中时候萌生的,那时候学校风气很差,班里的男生三分之一都是社会青年,简称流氓,“不幸”的是我们班的班长就是个从初三降下来重新上初一正好跟我分在一班的流氓头子,因为我担任团支书(权力仅次班长),跟他算熟,于是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多人生黑暗面的冲击。但也只是紧张地过活了两三年而已,我上高中之后,人生又风平浪静,连涟漪都少有了。文中描写的是一个生活经历悲惨并有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小姑娘,我一方面为她安排无休止的苦难,一方面又试图为她寻找幸福。由于我的想象力太丰富,同时又疏于摹景状物,所以剧情进行的很快,咔嚓卡擦的,写到一半我就笑了,不能说史上最狗血吧,起码是我写过的小说中最狗血的。此小说对您的人生不会有太大帮助,至于个中趣味,您自己探寻吧。
  • 胭脂泪:凤倾天下

    胭脂泪:凤倾天下

    她本是浮丘国宰相的女儿,却沦为杀手!处处受人牵制!还爱上了自己的哥哥…有朝一日,真相浮出!她变身亡国公主,身背复国重任。复国便复国,可为何复仇对象是他?老天爷!她不想玩了!为了复国,她阴差阳错的开启了一个玄幻大门!破了上古大阵!可是那个和她哥哥长的一模一样的男子,究竟是什么鬼!为何要叫自己“娘子”,又为何自己要叫他“爹爹”?扑扑朔朔,迷迷离离…她的清闲之路…远矣::>_<::……
  • 网游之剑斗传送

    网游之剑斗传送

    《魂》对于别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游戏,对于瞳曦月来说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瞳曦月是一个非常倒霉的孩子,身边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在一起,后来他加入了《魂》,霉运逆转了......PS:第一次写,可能不怎么好。
  • 生命的青春:两个女生

    生命的青春:两个女生

    我们的青春是一场盛世的繁华.时光匆匆流过,认识你的人都说我活成了你的样子,这可能就是证明你来过我世界的唯一证据.这是关于青春的故事亦是关于成长.
  • 女装的他

    女装的他

    老爹教育宝贝儿子,却帮儿子收了个“美人儿”
  • 校园背后

    校园背后

    一个普通的学生贺琪,意外解锁了学校特有的能力!爱人的死去,同伴的反叛。让他不得以踏上复仇之路。随着逐渐的探索,一个校园背后的巨大秘密水落石出!
  • 再见笑长

    再见笑长

    1988年,18岁的高三年级学生徐笑突然莫名地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未来的记忆。“你说你要考大学?你知不知道现在的高考升学率是多少?我们学校已经连续三年剃光头了,没有考上一个大学生?”“全班64个人,你排在第63名……”“泥鳅扯不起黄鳝那么长,烂泥糊不上墙壁。就是说你!”徐笑诡异地一笑,心道:“我还想当艺校校长呢。”他成了全国著名的油画家,又被誉为最天才的少年畅销书作家,他还是一个创造神曲的流行音乐词曲作者!他是校长,可是所有喜欢他的人都称呼他为“笑长”。徐笑一本正经道:“其实我真的只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钢琴女王:暖男弟弟爱上我

    钢琴女王:暖男弟弟爱上我

    帝英的论坛上最近不太平,一则名为“来扒一扒我们的校花校草们”的帖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对象。尤其是帖子里的女主角苏凌薇被人谈论的次数更多。什么她与前男友之间到底谁谁甩了谁?她和男朋友的事关你们屁事啊喂?!还有什么到底有多少个男人肖想着她?她怎么知道?!为什么一个个都这么闲啊喂?!东方墨恒最近有点烦,终于鼓起勇气对女神下手,却惨遭拒绝?!看着苏凌薇潇洒离去的身影,他想,是他表白的姿势不够帅还是队友太坑???“我以前就在想,若是这一世有一个能让我爱到骨子里的人,那人生该有多完美!”“还好,你出现了。”
  • 异界的死之统治者

    异界的死之统治者

    穿越异界,成为死之统治者.........我,开启了一段史诗级的异界大征服之旅!【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林子深处

    林子深处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少年与海》《寻找鱼王》后一本少年小说作品。《林子深处》以少年的眼光构建出一幅广阔的海边生活图景,谱写一曲献给自然的壮丽颂歌。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3年开始小说和诗歌创作。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远河远山》《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等19部;散文《张炜散文年编》20部;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48卷本《张炜文集》。